学科分类
/ 2
3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分析氟康唑所致的不良反应(ADR)的一般规律及特点,以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检索2001年~2011年中国医药期刊全文数据库内文献记载的有关氟康唑所致ADR的136例患者,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氟康唑所致ADR的数量呈逐年上升的趋势。ADR多为消化道反应,约占该药所有ADR的50%;其次有过敏反应(30%);也有急性肝、肾功能损害,还出现一些少见的ADR,如心脏毒性、精神及神经系统的症状,偶可发生周围血象一过性中性粒细胞、血小板减少,凝血酶原时间延长等血液学检查指标改变,也有个别出现急性骨髓抑制。结论提示临床医务人员应高度重视氟康唑的ADR,坚持合理用药。

  • 标签: 氟康唑 真菌 不良反应 文献分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ALCL)的临床特征、病理组织学、免疫表型和预后的特点。方法对7例ALCL患者的临床特征、组织学特点、免疫表型进行分析并复习文献。结果7例ALCL中6例为系统性ALCL,1例为原发皮肤性ALCL(C-ALCL)。ALK+ALCL患者的发病年龄较ALK-ALCL年轻,CD30、ALK共同阳性时EMA的阳性表达率增高。结论ALCL具有独特的临床病理表现和免疫表型,组织病理形态与免疫表型相结合有助于提高诊断准确性、帮助鉴别诊断和预后的判断。

  • 标签: 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 免疫表型 诊断 鉴别诊断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微小膜壳绦虫主要寄生于鼠类,亦可寄生于人体,一般认为感染率低于1%,局部地区也可以达到10%左右[1],但两次全国人体寄生虫分布调查及安徽省的调查结果则显示本虫属人体少见寄生虫[2,3]。现将笔者在参加第2次安徽省人体重要寄生虫病现状调查工作中发现的1例感染者及其虫卵在Kato-Katz法标本片中的变化特点并结合文献复习报告如下。

  • 标签: 例文献 壳绦虫 微小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敷贴对于干预儿童缓解期哮喘的临床疗效以及疗效评价方法的运用现状,以观察评估敷贴治疗儿童哮喘的有效性。方法检索1999~2011年国内中文期刊发表的关于敷贴干预儿童缓解期哮喘的相关文献,将疗效评价的对资料进行meta分析。结果检索到的敷贴干预儿童缓解期哮喘的文献共53篇,文献中采用的受试对象、诊断标准、疗效评价指标、研究方法等较为混乱,不同文献观察的时间也各不相同,通过meta分析结果显示敷贴对于预防儿童缓解期哮喘有效。结论根据现有的文献报道提示,中医敷贴对干预儿童缓解期哮喘临床有效,但是目前研究文献应根据中医的疗效特点构建疗效评价体系,以使得敷贴预防慢性呼吸疾病的疗效得到医药界的认同。

  • 标签: 敷贴 儿童哮喘 中医 meta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肾嫌色细胞癌的临床病理特征、鉴别诊断及预后。方法对1例肾嫌色细胞癌进行光镜观察及免疫组化研究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肿瘤由嫌色细胞和嗜酸细胞构成,呈实性片状、梁状和腺泡状分布。嫌色细胞体积较大,多角形,胞膜清晰,膜较厚,胞质半透明细网状,胞核皱缩,可见核沟及核异型,核仁不明显;而嗜酸细胞胞质嗜酸性呈细颗粒状,可见明显的核周空晕。免疫组化CK7(+),EMA(+),E-cad(+),Vimentin(-)。结论肾嫌色细胞癌是一种少见的来源于集合管上皮细胞恶性肿瘤,其特征性的组织形态、免疫表型有助于诊断和鉴别诊断。

  • 标签:
  • 简介:摘要急性毒蕈中毒是儿科急诊中较常见的急症病人,该病会在短时间内引起不同程度的胃肠道、肝肾功及神经系统的损害,因儿童与成人生理及代谢的差异,延误治疗常严重影响儿童的存活及预后。现报到5例就诊于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儿科的患儿,对患儿的治疗过程及预后进行阐述,结合文献回顾分析,提高临床医生对本病的治疗经验,减少患儿的死亡率。

  • 标签: 儿童 急性 毒蕈中毒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小肠淋巴管瘤的临床及病理组织学特征。方法报道一例发生在小肠的病例,从临床病理及鉴别诊断方面进行探讨。结果组织学与软组织淋巴管瘤一致,免疫组化D2-40,F8,CD31,CD34阳性。结论小肠淋巴管瘤是非常罕见的良性肿瘤,临床表现为渐进性不完全肠梗阻.手术切除可治愈.

  • 标签: 小肠 淋巴管瘤 海绵状淋巴管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子宫内膜软骨化生的临床与病理学特征、病理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分析两例子宫内膜软骨化生的临床资料,光镜观察其形态学及免疫组化特点并复习文献。结果两例临床上均表现为阴道不规则流血,1例伴输卵管妊娠,免疫组化结果软骨化生区域S100阳性,周围区域CD10阳性,SMA阴性。结论子宫内膜软骨化生较为罕见,某些情况下与妊娠有相关性,诊断需排除软骨的存在是部分胎儿残留的结果。

  • 标签: 子宫内膜 软骨化生
  • 简介:目的探讨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MRI影像表现,以增加对脑静脉窦血栓形成MRI表现的认识。方法分析两例经MRI确诊的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患者的临床经过及MRI影像表现,并结合文献对脑静脉窦血栓形成MRI影像表现进行分析。结果脑静脉窦血栓形成MRI平扫主要表现为静脉窦内流空效应消失和静脉窦内信号改变。静脉窦内血栓MRI平扫表现为T1WI、T2WI、FLAIR信号不均匀增高,三维对比增强磁共振静脉成像表现为静脉窦内充盈缺损影。1例患者上矢状窦、左侧大脑表面部分静脉、右侧横窦及乙状窦血栓形成,伴两侧顶部、右侧颞枕部脑实质肿胀和两侧顶部及右侧颞枕部少量的蛛网膜下腔及硬膜下出血;另1例患者上矢状窦弥漫性血栓形成,右侧乙状窦末端与颈内静脉交界段血栓形成伴狭窄,脑浅静脉代偿性增粗、迂曲,不伴有脑实质改变和出血。结论MRI检查可以准确显示脑静脉窦内血栓形成的直接和间接征象,能够为临床诊断CVT提供明确的诊断依据。

  • 标签: 卒中 静脉窦血栓形成 颅内 磁共振成像
  • 简介:摘要目前颞颌关节紊乱病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它以疼痛、下颌运动异常和关节杂音为主要临床表现。针灸疗法治疗本病,疗效较满意。本文对近十多年来部分针灸治疗本病的临床实践予以综述,以全面了解针灸治疗本病的近况。

  • 标签: 颞下颌关节紊乱 针灸疗法 综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胎盘畸胎瘤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鉴别诊断、组织发生及预后。方法对1例胎盘畸胎瘤进行临床、病理学观察,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26岁女性,孕39+3周,超声检查示单活胎并脐带绕颈2周半,行剖宫产术娩出一健康男婴,体重3.2㎏,Apgar评分正常。术中发现胎盘有一赘生物,病检胎盘大体见约20×18×4cm大小,胎盘母面小叶完整无缺损伴钙化,胎儿面光滑,血管网清晰,距脐带根部3cm处有一胎膜样条索状物连接一赘生物,大小为5×4×3.5cm,赘生物表面光滑,如皮肤组织,有毳毛,切面实性,质地不均,内有骨骼、牙齿等成分。镜下胎盘组织成熟足月,脐带正常。赘生物大部分组织退变,表面被覆表皮及附属器,深层为成熟的脂肪小叶组织,局灶可见原始的间叶组织。边缘可见羊膜及少量退变的绒毛组织,未见神经组织成分。结论胎盘畸胎瘤极为罕见,产前超声检查容易漏诊或误诊,确诊仍依赖产后病理检查,需与胎儿无心无定形畸形鉴别。对胎儿及妊娠几乎无不利影响。

  • 标签: 胎盘 畸胎瘤 鉴别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腹膜后纤维化(RPF)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状况,旨在提高对该病的警惕和早期诊断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例和国内报道159例RPF患者的诊断、治疗和预后情况。结果(1)IRF患者男∶女为1.86∶1,多以腰背痛、尿闭和腹痛为首发症状,常伴下肢水肿和腹水的体征。(2)诊断CT对诊断腹膜后软组织异常、B超对诊断肾积水和输尿管扩张非常有价值。(3)治疗外科治疗的主要目的是解除输尿管梗阻和防止再狭窄,内科治疗目前仍以激素为主,新近应用他莫西芬,其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但晚期需外科治疗。结论RPF起病隐匿,临床表现无特异性,确诊需经手术和病理。影像学检查对腹膜后纤维化的诊断和鉴别诊断较为重要。对继发腹膜后纤维化应警惕是否合并消化道肿瘤。早期与中期以内科治疗,而晚期则需外科手术治疗。

  • 标签: 腹膜后纤维化 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阿昔洛韦药物所致的不良反应,指导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方法查阅2001年~2009年因应用阿昔洛韦致不良反应相关文献41篇(共56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阿昔洛韦致不良反应多发生在31~60岁之间,大部分患者在用药10~60min内出现不良反应,临床表现以肾功能损害为主。结论临床医生应严格掌握阿昔洛韦的适应症、用法及用量,坚持合理用药以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 标签: 阿昔洛韦 不良反应 文献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临床应用阿昔洛韦所致不良反应,为其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查阅有关文献报道因应用阿昔洛韦致不良反应的临床资料进行整理并做对比分析。结果结论临床医生应严格掌握阿昔洛韦的适应症、用法及用量,用药时间不宜过长,若发现异常应立即停药,以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并及时给予对症处理。

  • 标签: 阿昔洛韦 不良反应 文献分析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