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6
314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快速高效色谱分离技术在中药分析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研究组选取快速高效色谱分离技术(UPLC)分析仙灵脾、冬虫草,而对照组则选取高效色谱分离技术(HPLC)分析仙灵脾、冬虫草,对两组的检测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研究组两种药材分离速度及峰容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分离时间、LOQ(定量限)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中药分析中选择快速高效色谱分离技术方案具有更显著的检测效果,分析时间明显缩短,灵敏度提高,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 标签: 快速,高效液相色谱,分离技术,中药分析
  • 简介:中图分类号R20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5)07-0410-01摘要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食品中8种合成着色剂(柠檬黄、新红、苋菜红、胭脂红、日落黄、诱惑红、亮蓝、赤藓红)的方法。样品经乙醇.氨水.水溶液前处理,经ZORBAXSB.C18(250mm×4.6mm,5μm)色谱柱分离,以甲醇和0.02mol/L的乙酸铵为流动,进行梯度洗脱,用紫外检测器设定波长程序,分别在450nm、490nm、600nm波长处检测,8种物质的线性相关系数大于0.999,方法检出限为0.026~0.090μg/mL。8种合成着色剂的回收率范围在63.4%~101.2%之间,RSD(n=6)范围在1.14~6.26之间,满足食品中合成着色剂含量的检测需要。

  • 标签: 高效液相色谱法[合成着色剂[食品[检测
  • 简介:摘要目的高效色谱技术在药用辅料检测中的应用新进展。方法通过近5年来的文献查阅,论述了高效色谱一紫外检测器法(HPLC-UV)、高效色谱一示差折光检测器法(HPLC-RID)、高效色谱一蒸发光散射检测器法(HPLC-ELSD)等不同方法在药用辅料检测方面的应用新进展。结果通过高效色谱一紫外检测器法(HPLC-UV)、高效色谱一示差折光检测器法(HPLC-RID)、高效色谱一蒸发光散射检测器法(HPLC-ELSD)等不同方法在药用辅料检测方面的应用分析,得出HPLC与不同检测器联用,可以应用于不同种类的药用辅料分析,并且各具优势。结论在药用辅料检测中,各种联用技术将是未来发展的方向。

  • 标签: 高效液相色谱技术 药用辅料检测 应用
  • 简介:目的分析水中呋喃丹测量的不确定度与影响不确定度的因素。方法采用不确定度连续传递模型,对引入的不确定度分量进行评定,计算相对扩展标准的不确定度。结果HPLC测定水中呋喃丹含量平均值为15.23μg/L,扩展不确定度为±0.66μg/L(置信度95%,k=2)。结论实验重复性和线性拟和是本实验不确定度的最大来源,应值得重视。

  • 标签: HPLC 呋喃丹 不确定度评估
  • 简介:摘要本文以黄酮类化合物与抗生素类药物这两种应用较为广泛的物质为例,对其高效色谱检测方法进行研究分析,以供相关人士参考。

  • 标签: 黄酮类 抗生素 高效液相色谱 检测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在对急性脑梗患者进行动态观察时应用MR扩散张量成像(DTI)的方式,对其扩散与变化的规律进行研究,对缺血半暗带治疗的时间窗进行推断,并通过DTT的技术对皮质脊髓束同肌力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方法选取自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脑梗死患者共计142例,对其进行常规的MRI、DTI检验以及扩散加权成像的检验方式,并对各期患者病灶平均的扩散系数,相对各向异性系数,部分各向异性系数以及容积比的值进行测量,并对其中的20例患者应用三维白质纤维重建的方式。结果在不同的梗死时期,患者DCavg的均值分别表现为(0.275±0.022、0.349±0.019、0.465±0.023以及0.538±0.035)×10-3mm2/s,随着时间的变化呈现出不断地降低、逐步地回升并趋向假正常化,其差异具有着统计学的意义(P<0.001);FA、1-VR以及RA的值在超急性期呈现出轻度的升高,并在之后呈现出不可复性的降低,急性期与超急性期患者的病灶中心同边缘区在DCavg、FA、1-VR以及RA的差异方面具有着统计学的意义(P<0.001)。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病灶的DCavg、FA、1-VR以及RA值具有着特征性的演变规律,急性期以及超急性期患者病灶的边缘区可能是缺血的半暗带组织,对患者治疗的时间窗可以延长成为24小时,DTT技术对于临床以及判断的预后具有着十分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MR扩散张量成像 急性脑梗死 临床应用 治疗时间窗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口腔鳞状细胞癌(oralsquamouscellcarcinoma,OSCC)颈部淋巴结的包膜外侵犯(extracapsularspread,ECS)与浸润厚度、分化程度等之间的关系。材料与方法术后测量病灶的浸润厚度。分别对ECS与口腔鳞癌浸润厚度、分化程度等之间的关系及ECS在各淋巴结分区的浸润方向有无差异等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55例口腔癌原发灶浸润厚度<8mm的CS发生率36.36%(20/55),共42粒淋巴结转移,其中ECS的ECS发生率35.71%(15/42);浸润厚度≥8mm的ECS发生率63.64%(35/55),共150粒淋巴结转移,其中ECS的发生率62.00%。两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55例病例中,肿瘤原发灶为高分化35例,共转移淋巴结124粒,其中ECS发生率45.16%;中低分化共20例,共转移淋巴结68粒,其中ECS发生率76.47%。结论随着口腔癌的肿瘤浸润厚度的增加,其颈淋巴结ECS的发生率越高,肿瘤分化程度越低,其颈淋巴结ECS的发生率越高。

  • 标签: 口腔鳞癌 分化程度 浸润厚度 淋巴结包膜外侵犯
  • 简介:目的:对多B值扩散加权成像预测宫颈癌分期与疗效给予探讨。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0年2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宫颈癌患者68例,分别进行多B值扩散加权成像检查和和常规MRI检查,分析两种方法对宫颈癌分期准确性。并对38例宫颈癌患者进行放化疗,检测治疗前表观扩散系数值(ACD),根据疗效分为部分缓解组和完全缓解组。结果:多B值扩散加权成像对宫颈癌分期检查的准确率为95%明显高于常规MRI的70%,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放化疗治疗后,完全缓解组患者治疗前平均ACD值为1.02×10-3mm2/s,而部分缓解组的平均ACD值为1.14×10-3mm2/s,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宫颈癌分期的检查中,多B值扩散加权成像的应用,可以使宫颈癌分期检查更加准确,在短期疗效中,表现扩散系数值(ACD)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 标签: 宫颈癌分期 表观扩散系数值(ACD) 多B值扩散加权成像 核磁共振成像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复方右旋糖苷70眼联合贝复舒眼治疗干眼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在2012年9月-2013年9月入住我院接受治疗的干眼症患者36例72眼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复方右旋糖苷70眼滴眼,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使用贝复舒眼滴眼,均4次/日,治疗2周后复查。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泪液分泌试验(Schirmertest,ST)、泪膜破裂时间(Breakinguptime,BUT)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前后Schirmer试验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BU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BUT、疗效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右旋糖苷70眼联合贝复舒眼治疗干眼症的疗效优于单纯使用复方右旋糖苷70眼

  • 标签: 复方右旋糖苷70眼液 贝复舒眼液 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干眼症
  • 简介:摘要目的对丹红注射联合依达拉奉注射治疗脑梗塞的效果进行分析探讨。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收治的120例脑梗塞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两组,实验组采用丹红注射联合依达拉奉注射的方式对组内患者进行治疗,对照组则仅用丹红注射对组内患者进行治疗,疗程结束后通过对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对比与生活自理能力对比评价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在接受联合法治疗后,患者生活自理能力数据高于对照组,神经功能缺损的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红注射联合依达拉奉注射对脑梗塞障患者治疗具有明显的效果,具有临床应用价值与推广价值。

  • 标签: 丹红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注射液 脑梗塞 应用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对前列腺良恶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诊治的前列腺良恶性病变患者共90例,良性病变56例,恶性病变34例。所有患者均进行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扫描,分析总结前列腺良恶性病变的DWI和ADC图表现,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结果前列腺癌病灶在DWI上呈高信号,ADC图呈低信号;前列腺增生的DWI和ADC图表现为中央腺体区信号不均匀,而外周带信号均匀;前列腺增生组和前列腺癌组的平均ADC值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检查在前列腺良恶性病变诊断中有着重要的临床价值,并对前列腺增生和前列腺癌具有鉴别诊断价值。

  • 标签: 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 前列腺癌 良恶性病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酚妥拉明注射合用参麦注射对肺心病难治性心衰治疗的可行性。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丹参注射与黄芪注射联合应用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治疗效果及护理干预措施进行分析探讨。方法将我院2013年1月~2015年2月收治的132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66例患者以丹参注射治疗,观察组66例患者采用丹参注射联合黄芪注射治疗,两组患者均进行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中医证候改善有效率为96.97%,对照组有效率为80.30%,观察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的心绞痛改善有效率为80.30%,对照组的心绞痛改善有效率为66.67%,观察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丹参注射联合黄芪注射治疗冠心病性交痛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效果,在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黄芪注射液 丹参注射液 冠心病 心绞痛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输卵管通的临床护理进行分析研究。方法随机选择2013年12月~2014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20例输卵管阻塞不孕症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在患者进行输卵管通治疗中,给予护理,促进患者治疗的顺利进行,提高患者的自信心。结果本次研究中的120例患者当次手术治疗全部顺利完成,手术完成率100.00%,手术后输卵管通畅率为49.17%(59/120),通而不畅所占比例40.00%(48/120),输卵管阻塞率为10.83%(13/120)。其中输卵管通而不畅患者经过治疗通畅者40例,好转5例,放弃治疗3例。治疗后阻塞患者经过治疗通畅6例,疗效显著5例,效果较差2例。结论在输卵管输液治疗中,患者的积极配合,可以提高输卵管阻塞治疗的通畅率,提高患者的受孕率,同时将临床护理质量提高。

  • 标签: 输卵管通液 输卵管阻塞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醒脑静注射联合盐酸纳洛酮注射治疗脑出血伴昏迷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研究资料选取2012年12月至2015年9月80例脑出血伴昏迷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组。所有患者实施常规对症处理,单药治疗组患者予以盐酸纳洛酮注射治疗,联合治疗组患者予以醒脑静注射联合盐酸纳洛酮注射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治疗前后GCS评分、NHISS评分、脑血肿量和昏迷时间。结果联合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单药治疗组,组间数据差异显著,经X2检验后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GCS评分、NHISS评分、脑血肿量改善明显优于单药治疗组,昏迷时间明显短于单药治疗组,组间数据差异显著,经t检验后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醒脑静注射联合盐酸纳洛酮注射治疗脑出血伴昏迷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昏迷症状,降低其脑血肿量,缩短昏迷时间,改善神经功能,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 标签: 醒脑静注射液 盐酸纳洛酮注射液 脑出血伴昏迷患者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牙周炎患者接受康复新治疗的效果。方法研究对象取2014年4月—2015年4月本院急性牙周炎54例,依照治疗方式不同将其分组。27例用药选择碘甘油,入组对照组;余27例用药选择康复新,入组研究组。评定疗效,予以比较。结果实验组治疗有效率高,PD、PLI、BI改善明显,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康复新对急性牙周炎治疗效果确切,治疗有效,可推广。

  • 标签: 急性牙周炎 康复新液 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