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62 个结果
  • 简介:目的建立适合预测我国乙肝月报告发病人数的自回归移动平均(autoregressiveintegratedmovingaverage,ARIMA)模型。方法收集2010年3月2017年8月我国乙肝月报告发病人数据资料,用Excel2010建立数据库,用R3.3.3软件进行模型构建。其中2010年3月2017年3月数据用于模型建立,2017年48月数据用于模型检验。结果我国乙肝月报告发病数整体呈现下降趋势并于每年2月达到最低值,于3月份迅速上升到高峰值,具有明显季节性和周期性。建立ARIMA(2,1,1)(1,1,1)12模型对我国乙肝月报告发病数进行预测,该模型预测的绝对误差平均值为2628.55,相对误差最大值为6.16%,最小值为1.29%,平均值为2.61%。结论基于本研究数据,ARIMA(2,1,1)(1,1,1)12模型能较好地拟合我国乙肝的月报告发病人数,可用于预测

  • 标签: 肝炎 乙肝 模型 统计学 预测
  • 简介:探讨肺癌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预测肺癌淋巴结转移可能性,以选择合适的淋巴结切除手术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98例行单孔胸腔镜手术切除肺癌患者的相关资料和淋巴结清扫情况,分析肺癌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预测肺癌淋巴结转移的函数模型,分析预测结果。结果:胸膜侵犯和脉管侵犯是肺原发性腺癌和鳞癌中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肺癌淋巴结转移的预测模型Logit(P)=1/{1+exp[1.990-1.495×侵犯脉管(有vs无,无=0,有=1)-1.433×侵犯胸膜(有vs无,无=0,有=1)]};该模型灵敏度50.0%,特异度92.2%,假阴性率50.0%,假阳性率7.8%,符合率77.6%,阳性预测值77.3%,阴性预测值77.6%;ROC曲线下面积为0.764(P=0.00),最佳截断点为0.549。结论:原发瘤既有胸膜侵犯也有脉管侵犯的患者根据最佳界值点可判断淋巴结转移为阳性。

  • 标签: 肺癌 淋巴结 危险因素 数学模型
  • 简介:目的了解深圳市南山区淋病流行特征及发病趋势,为制定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5年1月—2016年12月深圳市南山区报告的淋病病例资料进行流行病学分析,并利用ARIMA模型进行发病趋势预测。结果深圳市南山区2005—2016年累计报告淋病9590例,报告发病率波动在59.45/10万~102.74/10万,年均报告发病率为78.79/10万。年龄主要集中在20~45岁,占88.06%;职业以工人、干部职员和家务及待业为主,占70.23%。淋病月发病率波动在2.84/10万~10.56/10万。构建的ARIMA(1,1,1)模型,对深圳市南山区2017年淋病发病率进行预测,结果显示2017年1—5月深圳市南山区淋病预测发病率与实际发病率的波动形势基本一致,实际发病率略高于预测值,但均是在预测值的95%置信区间。结论该区淋病疫情较重,ARIMA模型能较精准地预测淋病的发病趋势,预测结果提示淋病的发病维持在较高水平,建议根据淋病流行特点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

  • 标签: 淋病 淋病奈瑟菌 流行病学 ARIMA模型 发病率 趋势
  • 简介:摘要人们一贯认为,中医药经过了历史的检验,中草药大都直接来源于纯天然生药材,因而其毒性小或无毒,安全系数大。但“纯中药无副作用”是一种错误的认知,对于中草药的毒性,还有很多未知的因素需要我们探索,需要用现代科学技术去研究其毒副作用,促进中草药的正确评价和合理应用。

  • 标签: 中草药 毒性 毒副作用
  • 简介:摘要中药毒性分级评价研究是中药毒性理论研究、实现中医药现代化的重要课题之一。摆脱传统毒性分级的局限性,依照客观科学的实验数据,使中药毒性分级指标更具科学性和合理性,是控制中药毒性效应的发生,保障中药的临床安全使用的有效途径。文章综述了当前中药毒性分级的现状以及毒性评价的方法体系,在此基础上对中药毒性分级评价研究的发展方向进行展望。

  • 标签: 中药 毒性分级 标准 综合评价
  • 简介:目的研究郁金提取物的亚慢性毒性。方法SD大鼠按体重随机分成4组,即对照组和低、中、高3个受试物剂量组,每组20只,雌雄各半。低、中、高剂量组动物分别灌胃给予0.625mL/kg·bw、1.250mL/kg·bw、1.875mL/kg·bw郁金提取物90d,对照组动物给予蒸馏水。动物单笼喂养,自由饮食,观察动物体重、食物利用率、血液、生化、脏器系数和组织病理学指标的结果。结果受试物各剂量组动物体重、食物利用率、血液学指标、生化指标、各脏器脏体比和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生物学意义,病理指标也未显示由受试物引起的异常改变。结论郁金提取物90d喂养对SD大鼠未产生明显的毒性作用,郁金提取物的未观察到有害作用剂量(NOAEL)为1.875mL/kg·bw。

  • 标签: 郁金提取物 亚慢性毒性 大鼠
  • 简介:摘要目的试分析病毒性肺炎的影像学表现以及临床表现。方法将2015年3月-2017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病毒性肺炎及细菌性肺炎患者中各随机选择34例,分别作为观察组与参照组研究对象,所有入选患者入院时均接受CT及X线检查,对比分析两组的影像学特点,并总结病毒性肺炎的临床表现。结果观察组肺叶实质、充气支气管征的发生率低于参照组,小叶分布的毛玻璃样影发生率高于参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段实质、多发小结病灶发生率低于参照组,而毛玻璃样影伴有网织条索的发生率低于参照组,但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肺间实质发生率高于参照组,而肺实质发生率低于参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单侧单叶发生率低于参照组、单侧多叶及双侧肺发生率高于参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虽然病毒性肺炎及细菌性肺炎在影像学及临床表现上具有一定的特点,可作为临床医师诊断疾病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 标签: 病毒性肺炎 临床表现 影像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针对小儿病毒性脑炎,临床上采用各种治疗方式,对T细胞亚群指标的观察。方法选取我院在2017年一年内收治的小儿病毒性脑炎的患儿130例,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采用常规治疗方法的对照组和采用联合治疗的实验组,对两组患者在治疗后的临床表现进行对比,分析其治疗的效果,并记录、观察治疗前后T细胞亚群的变化情况,主要从CD3+、CD4+、CD8+三个指标进行对比,两组患儿的临床数据进行对比和分析。结果实验组患儿治疗效果有显著的提高,相比于对照组来说,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且实验组患儿在治疗前后T细胞亚群的指标得到了明显的提高,与治疗前的指标相比,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病毒性脑炎的患儿,采用一定治疗方案后,根据T细胞亚群指标的变化,可以来判断治疗后患儿病情的改变情况,在临床上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 标签: 小儿病毒性脑炎 治疗 T细胞亚群 观察
  • 简介:冬季是小儿病毒性腹泻的高发期,通常是由轮状病毒、肠道融合病毒所致。由于病毒性腹泻对抗生素不敏感,因此,在没有明确细菌感染指征时,必须严格限制抗生素的使用,防止滥用抗生素。这样,抗病毒药便成为了针对小儿病毒性腹泻的关键性治疗药物。然而,单纯使用抗病毒药的作用有限,不能很快制止小儿腹泻,所以,临床上常常将抗病毒药与止泻药联合应用,以增强疗效,尽快止泻,促进病情迅速好转。专家指出,

  • 标签: 病毒性腹泻 思密达 利巴 轮状病毒 抗病毒药 抗生素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临床病毒性脑炎多样性及影像表现,提高诊断此疾病的准确性。方法分别采用CT与MRI对患者进检查,对比检查结果。结果CT主要有片状低密度范围不等的表现,在额、顶皮质、侧脑室周围白质区及皮质下区比较常见且多发。单侧具有较大发病范围时,占位效应明显。MRI检查结果主要有长T1、T2信号表现,相对于CT检查,MRI具有更清楚的病变显示,增强扫描病变主要是不存在明显强化。结论临床诊断应紧密结合CT、MRI影像表现,才能为临床病毒性脑炎的准确诊断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 标签: CT 影像 MRI影像 病毒性脑炎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探讨肝病患者血糖值异常水平对病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9月-2018年9月收治的肝病患者202例作为研究对象,包括急性肝炎患者28例,慢性肝炎患者60例,肝硬化患者55例,重型肝病患者59例(其中肝衰竭24例,肝癌35例),分别对其进行血糖检测,同时统计患者中出现血糖异常的比例和人数,将检测结果与健康志愿者50例的检查结果进行比较研究。同时,针对不同血糖水平患者的预后,对其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慢性肝炎组、急性肝炎组以及肝硬化组的患者空腹血糖值均明显高于健康志愿者,而重型肝病的患者空腹血糖值则较健康志愿者低。肝病患者中,根据发生血糖异常的患者比例,按从低到高的顺序排列,分别是急性肝炎、慢性肝炎、肝硬化和重型肝病。结论肝病患者的血糖水平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应器肝细胞受损的程度。重型肝病患者发生低血糖比例较高,血糖水平与重型肝病预后关系密切,检测空腹血糖对早期评价肝病的严重程度、指导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并且对存在血糖异常的肝病患者进行积极有效的防治,有利于控制病情,降低肝病患者的病死率。

  • 标签: 肝病 血糖值异常 病情预后 预测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吉林天强制药有限公司诺氟沙星胶囊近红外光谱技术的判别模型,以打击假冒伪劣品。方法利用近红外仪器,对样品进行扫描,收集原始图谱,对原始图谱进行二阶化加矢量归一法进行处理后建立模型。结果吉林天强制药有限公司的6批样品均在模型设定的CI范围内。结论此方法建立的品牌模型,能快速鉴别该品牌药品的真伪,并可应用于日常监督中的药品的初筛,以提高抽样命中率。

  • 标签: 近红外光谱法 定性模型 诺氟沙星胶囊
  • 简介:利用网络爬虫技术和计算机存储技术,提取和输入性登革热有关的人群、时间和空间语义关联信息,经过自然语义的文本分析技术,可对疫情进行预警预测。构建大数据信息处理平台的关键技术是关键数据技术评估、技术流程和构建疫情原型,形成完整的疫情预警预测体系,其中信息处理平台的范围涉及国外与疫情关联的主要新闻网站、微信、BBS和博客等,以此体系作为输入性疫情监控的主题用户查询口,完成人群、时间和空间相关联的疫情信息的数据检索、处理和分析,提供预防传染病专有领域的信息资源,完成全方位、多层次、快捷的输入性登革热预警预测量化指标体系,对口岸防控输入性登革热具有指导作用。

  • 标签: 大数据 网络爬虫 输入 登革热 预警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艾滋病合并病毒性肝炎肝硬化的护理体会,分析护理要点。方法2017年5月~2018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了8例艾滋病合并病毒性肝炎(均为乙肝)肝硬化。结果未见医院感染等严重的并发症,未见乙肝病毒免疫应答。8名对象中2名选择向家属隐瞒病情,早期多出现心理应激。健康教育后均获得随访,依从性尚可。结论艾滋病合并病毒性肝炎肝硬化护理难度大、风险高,多数以肝硬化相应症状就诊筛查发现HIV感染。除对症护理外,护理的重点还需要放在心理护理、健康教育上,提升患者疾病管理能力、依从性,重视改善患者的全身营养状态、维持正常的身体机能。

  • 标签: 艾滋病 病毒性肝炎 肝硬化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观察分析阿拓莫兰治疗病毒性肝炎(virushepatitis)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在2017年3月-2018年4月)收治的68例病毒性肝炎患者,按照不同治疗方法分为实验组(应用阿拓莫兰联合基础治疗方法)和对照组(应用基础治疗方法),每组均为34例。采用统计学分析两组病毒性肝炎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结果:治疗结束后,实验组病毒性肝炎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阿拓莫兰治疗病毒性肝炎的临床效果显著。

  • 标签: 阿拓莫兰 病毒性肝炎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重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治疗措施分析及预后观察。方法抽选我院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74例病毒性肝炎患者作为本次临床研究资料,将患者划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37例对照组患者为重型病毒性肝炎。37例观察组患者为急性重型病毒性肝炎。结果治疗过后37例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3.78﹪。37例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1.89﹪。结论对于重型病毒性肝炎应实施及早救治,积极运用良好的治疗方式,在最大程度上避免一系列并发症的产生,以提升患者生存概率,完善患者预后。

  • 标签: 重型病毒性肝炎 临床治疗 措施分析 预后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探讨肝病患者血糖值异常水平对病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9月-2018年9月收治的肝病患者202例作为研究对象,包括急性肝炎患者28例,慢性肝炎患者60例,肝硬化患者55例,重型肝病患者59例(其中肝衰竭24例,肝癌35例),分别对其进行血糖检测,同时统计患者中出现血糖异常的比例和人数,将检测结果与健康志愿者50例的检查结果进行比较研究。同时,针对不同血糖水平患者的预后,对其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慢性肝炎组、急性肝炎组以及肝硬化组的患者空腹血糖值均明显高于健康志愿者,而重型肝病的患者空腹血糖值则较健康志愿者低。肝病患者中,根据发生血糖异常的患者比例,按从低到高的顺序排列,分别是急性肝炎、慢性肝炎、肝硬化和重型肝病。结论肝病患者的血糖水平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应器肝细胞受损的程度。重型肝病患者发生低血糖比例较高,血糖水平与重型肝病预后关系密切,检测空腹血糖对早期评价肝病的严重程度、指导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并且对存在血糖异常的肝病患者进行积极有效的防治,有利于控制病情,降低肝病患者的病死率。

  • 标签: 肝病 血糖值异常 病情预后 预测
  • 简介:摘要目的对使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病毒性角膜溃疡进行临床疗效做相关的分析和探讨。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7月至2016年7月收治的患有病毒性角膜溃疡的患者共有50例,平均为对照组25例和研究组25例。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研究组进行临床疗效观察。结果研究组病毒性角膜溃疡的患者症状改善程度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病毒性角膜溃疡取得了显著疗效。

  • 标签: 中西医结合疗法 病毒性角膜溃疡 治疗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丙氨酰谷氨酰胺联合血必净与醋酸奥曲肽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合并中毒性休克的临床疗效。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72例重症急性胰腺炎合并中毒性休克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6例。对照组患者采用醋酸奥曲肽治疗,研究组患者采用丙氨酰谷氨酰胺联合血必净与醋酸奥曲肽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患者休克纠正时间、血淀粉酶和白细胞计数恢复正常时间、腹痛消失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4.4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7.7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丙氨酰谷氨酰胺联合血必净与醋酸奥曲肽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合并中毒性休克治疗效果明显,可縮短病程,改善预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丙氨酰谷氨酰胺 血必净 醋酸奥曲肽 重症急性胰腺炎 中毒性休克 临床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