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8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直接药敏试验与常规药敏试验在临床血液细菌鉴定与检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0年2月-2014年2月期间来我院治疗的细菌感染患者400例,无菌采集400份阳性血液标本,对采集的每份样品分别进行直接药敏试验与常规药敏试验,然后对两种试验抗生素敏感性的符合率进行比较与分析。结果G+杆菌和G-球菌通过两种检测方法对抗生素敏感度所检出的符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直接药敏试验与常规药敏试验在临床血液细菌鉴定与检验中符合率较高,但直接药敏试验大大减少了检测所用的时间,操作更为简便,更适合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 标签: 直接药敏试验 常规药敏试验 抗生素 细菌
  • 简介:目的:系统评价不同乙肝表面抗体定量测定诊断试验的准确性,为政府确定乙肝表面抗体定量检测主流方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检索MEDLINE、EMBASE、EBMREVIEWS、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等收集文献,采用QUADAS开展文献质量评价,计算灵敏度、特异度、阳性似然比、阴性似然比等指标,拟合ROC曲线。结果:共纳入28篇研究文献,共5243例患者。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为参照,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法、电化学发光免疫技术及微粒子酶免分析法合并敏感度、特异度及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7,0.92,0.9822)、(0、94,0.77,0.9715)、(0.90,0.94,0.9652);以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法为对照,电化学发光免疫技术及微粒子酶免分析法合并敏感度、特异度及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2,0.96,0.9890)、(0.91,0.99,0.9918)。结论:乙肝表面抗体定量方法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法、电化学发光免疫技术及微粒子酶免分析法检测准确性均较高,其中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法及微粒子酶免分析法相对较优,建议政府根据不同医疗机构的实际情况推广使用。

  • 标签: 乙肝表面抗体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微粒子酶免分析法 电化学发光免疫技术 时间分辨荧 光免疫分析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阿托品试验不良反应的预防及其护理。方法选取2013年8月到2014年7月在我院31例阿托品试验中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对其临床表现及护理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我院31例因阿托品试验产生不良反应的患者中,其中28例患者发生轻度不良反应,采取心理护理并服用温开水及温糖水后已经;3例患者严重不良反应对其进行药物治疗护理后在三天内恢复。。结论阿托品药效在临床试验中应用较多,适度合理的用药能发挥阿托品试验的积极功能,但是在使用过程中易产生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在出现阿托品不良反应或者阿托品中毒时,应该停止用药,严格掌握控制阿托品用剂用量。避免因用剂过量而引起的不良反应对患者进行阿托品抗剂治疗,及时做好相应的护理工作

  • 标签: 阿托品 不良反应 预防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从遗传毒理学方面了解并评价磁性纳米多孔复合(Nano-HA/PLLA/Fe2O3)材料的生物相容性,从而为其在移植肌腱固定的临床运用提供依据。方法用Nano-HA/PLLA/Fe2O3磁性纳米复合界面固定材料制备混悬液,进行Ames致突变试验,以检测其对鼠伤寒沙门菌的致突变比值(实验组回变菌落数/阴性对照组回变菌落数)。结果此人工骨材料的各浓度组混悬液对鼠伤寒沙门菌的致突变比值均小于2。结论Nano-HA/PLLA/Fe2O3磁性纳米复合界面固定材料不引起鼠伤寒沙门菌的回复突变数增加,说明此材料无致基因突变性。

  • 标签: 羟基磷灰石 纳米 界面固定材料 致突变试验
  • 简介:摘要目的验证不同生化分析仪检测结果之间的可靠性和可比性,确保结果的准确性。方法以贝克曼AU27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为参考系统,贝克曼DXC8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及其配套试剂组成检测系统,分别测定40例患者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血糖(GLU)、尿素氮(BUN)、尿酸(UA)、肌酐(CREA)、、钾(K)、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钙(Ca)8种生化指标,对测定结果进行分析比对,经统计学处理,计算实验方法与比较方法之间的系统误差,判断不同检测系统测定结果的可比性。结果实验表明贝克曼AU2700与贝克曼DXC800两套检测系统对于患者血清常规的8项生化检测结果具有可比性。结论两台全自动生化仪指标相关性好,能够为临床提供一直可靠的检验数据。

  • 标签: 全自动生化分析仪 比对试验 一致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婴幼儿潮气肺功能支气管激发试验的安全性、可靠性及水合氯醛的镇静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000例慢性咳嗽患儿的潮气肺功能支气管激发试验。结果1000例慢性咳嗽患儿支气管激发实验的阳性率为62.5%,实验全程检测SPO2及肺部哮鸣音,无一例出现SPO2小于85%、呼吸窘迫及哮喘重度发作,流速容量环的变化符合测试结果。水合氯醛运用成功率为81.7%,其余镇静失败者选择人工气道激发实验。结论婴幼儿潮气肺功能支气管激发试验的安全、可靠;水合氯醛的镇静效果良好。

  • 标签: 潮气肺功能 婴幼儿 水合氯醛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2012年和2013年来我中心体检的从业人员梅毒血清学生物学假阳性率并进行分析。方法采从业体检人员晨空腹静脉血经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初筛,阳性者用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TPPA)检测梅毒特异性抗体。结果2012年和2013年合计检测血清标本58177例,TRUST假阳性率为3.59%(8/223)。发生TRUST假阳性的血清中,TRUST滴度均在11-14之间。结论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存在一定程度的假阳性率,只能用作梅毒初筛,对阳性标本必须用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TPPA)进行确认,TPPA阳性时再与流行病学史和临床表现相结合做出准确诊断。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降低破伤风抗毒素皮肤过敏试验结果假阳性的措施。方法从2011年1月到2013年1月,在我院门诊进行破伤风抗毒素皮试的患者中选出326例患者。以数字法随机分成观察组(163例)和对照组(163例)。观察组采用新的综合措施进行破伤风抗毒素皮试,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措施进行破伤风抗毒素皮试,比较两组出现皮肤过敏试验结果假阳性的数据。结果观察组出现皮肤过敏试验结果阳性为1.84%,明显低于对照组出现皮肤过敏试验结果阳性的12.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进行破伤风抗毒素皮试时严格按照新的综合措施中的操作规范执行,能够大大降低破伤风抗毒素皮肤过敏试验结果的假阳性率,增加患者的用药机会和安全,同时也为患者减少了经济负担。

  • 标签: 降低 破伤风抗毒素 皮肤过敏试验 假阳性 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PPD皮肤实验在结核病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在我市结核所防治门诊内确诊的100例活动性肺结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研究组),并同时取100例非结核性呼吸道疾病患者作为对照对象(对照组),给予所有患者实施PPD皮肤实验,采用对照分析方法分析两组患者实验结果。结果研究组的PPD皮肤实验反应阳性率要明显高于对照组的试验反应阳性率,两组的反应阳性率对比差异显著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涂阳肺结核和涂阴肺结核病人的PPG反应阳性率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PPD皮肤实验结果可以作为判断疑似肺结核病的有效依据,但不能作为判断肺结核传染情况依据。

  • 标签: PPD皮肤试验 结核病 临床诊断 应用价值
  • 简介:目的:建立诺氟沙星胶囊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方法:采用平皿稀释法、离心沉淀法、薄膜过滤法。结果:采用平皿稀释法验证,白色念珠菌、黑曲霉回收率均能达到70%以上,联合采用离心沉淀法、薄膜过滤法验证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回收率能达到70%以上,控制菌联合采用离心沉淀法、薄膜过滤法可检出大肠埃希菌。结论:诺氟沙星胶囊微生物限度检查,可联合采用离心沉淀法、薄膜过滤法检查细菌数、常规法检查霉菌和酵母菌总数;联合采用离心沉淀法、薄膜过滤法检查控割菌。

  • 标签: 微生物限度检查法 离心沉淀法法 薄膜过滤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纳米二氧化钛霜体外抑菌的效果。方法采用QB/T2738-2005检测方法中的悬浮定量法,测试纳米二氧化钛霜对常见菌种(大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氏菌)的抑菌效果。结果纳米二氧化钛霜对大肠杆菌抑菌率达99.93%以上、对铜绿假单胞菌抑菌率达99.71%以上、对肺炎克雷伯氏菌的抑菌率达99.71%。结论纳米二氧化钛霜具有良好的抑菌效果。

  • 标签: 二氧化钛 常见菌种 抗菌实验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分析微柱凝胶法和凝聚胺法在交叉配血试验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我院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1278例受血者为研究对象,并对这些患者用微柱凝胶法和凝聚胺技术联合进行交叉配血试验,比较两种交叉配血试验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效果。结果微柱凝胶法配血不合有6例,凝聚胺法配血不合有5例,两种方法配血均不合4例,两组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微柱凝胶法和凝聚胺法各自有自己的优缺点,在配血工作中应该联合使用,才能有利于提高输血的安全性,更适合临床使用。

  • 标签: 微柱凝胶法 凝聚胺法 交叉配血
  • 简介:摘要目的验证台盼兰染色法在真菌药物敏感试验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分别测定特比萘芬和伊曲康唑对30株临床常见皮肤癣菌的最低抑菌浓度和最低杀菌浓度值。其中最低杀菌浓度值的测定用台盼兰染色法与常规培养法进行比较。结果特比萘芬对皮肤藓菌的最低抑菌浓度值与最低杀菌浓度值相同,为0.001—0.004ug/ml。结论特比萘芬有抑菌和杀菌的双重作用。台盼兰染色法具有方便、快捷的特点,对于判断真菌的活性及评价抗真菌药物的MBC较常规方法更为优越,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 标签: 台盼兰染色 真菌药敏感试验 MIC(最低抑菌浓度) MBC(最低杀菌浓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老年直立T波双肢对称与运动平板试验阳性间的相关性。方法直立T波无双肢对称组(对照组)和直立T波双肢对称组(前肢和后肢与等电位线之间的角度一致且基底部变宽或变宽及前肢与等电位线之间的角度小于后肢与等电位线之间的角度)进行活动平板运动试验。结果中老年直立T波双肢对称三组(180例)运动平板试验阳性88例,对照组(110例)运动平板试验阳性15例,两组间差异有显著(P<0.05)。结论中老年直立T波双肢对称是预测运动平板试验阳性的参考指标,对早期冠心病的诊断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标签: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运动平板试验 中老年直立T波双肢对称
  • 简介:摘要目的对摇头眼震(HSN)的临床表现和其与前庭双温试验之间的互补关系进行分析探讨。方法选取100名2012年1月到2013年1月期间在我院就诊的眩晕疾病患者并对其进行前庭冷热试验、摇头眼震和相关检查,动态观察患者病情。利用半规管轻瘫(CP)值比较HSN与前庭双温试验的关系,随之对其分类。结果双向眼震潜伏期第一相较短,可持续(14.12±3.46)s,第二相持续时间较长,一般为(58±16.26)s。单向眼震潜伏期一般为(2.68±1.62)s,有较大变化的持续时间,(32.41±21.08)s,调查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讨论前庭损伤后代偿程度与HSN的引出有很大关系,不同个体间眼震持续时间有很大差异。双侧前庭功能在一侧前庭损伤急性期会明显受损,摇头眼震在定侧上具有明显效果,自发性眼震与摇头眼震有相同方向。

  • 标签: 摇头眼震 前庭双温试验 半规管 互补 轻瘫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研究在胃癌患者血清HMGB-1水平检测中应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lSA法)的效果。方法对98例胃癌患者血清HMGB-1水平使用ELISA法进行检测,同时对血清癌胚抗原(CEA)含量用电化学发光法进行相关测定,同时,与40例胃良性病变者及40名正常者进行相关的比较。结果血清中HMGB-1检测在胃癌早期患者中和传统肿瘤标志物CEA对比,有良好敏感性(70.6%)与准确性(74.0%),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胃癌患者血清HMGB-1水平检测中应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lSA法)具有显著的效果,可以根据检测血清中HMGB-1的含量来明显的提高对早期胃癌的诊断水平,该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高迁移率族蛋白B-1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胃癌
  • 简介:目的:了解淮安市不同职业人群结核病密切接触者结核菌感染情况,研究分析其原因,为今后的结核病防治工作提供理论根据和有益参考。方法:市结防所组织专业人员对与肺结核病人密切接触的人群作结索试验检查,结素试验强阳性者继续做胸片、痰检等进一步检查,确认没有发现活动性结核病灶后进行预防性治疗,给与异烟肼利福平口服三个月。结论:中学生组结素反应阳性率只有26.9%,说明中学生年龄组对结核杆菌的抵抗力较差,卡介苗的免疫屏障尚未形成,淮安市新生儿卡介苗接种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军人组、教师组、医务人员组结素反应强阳性率分别为58%、63.1%、68.7%,分析认为,这三种职业人员或生活或工作于人口密度大,人员拥挤集中的环境,加上工作压力大,体能消耗多,接触传染源的机会大等原因,都是造成其结核菌感染率高的主要因素。

  • 标签: 结核菌素 试验 职业 结核病 感染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