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71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探讨临床检验工作中标本对检验结果的影响及解决方法。方法从所采集标本的患者的自身因素、采集过程以及标本采集后的处理和保存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结果标本对检验结果的影响之大,并非误差,而是错误,甚至是阴差阳错的重大失误,采用上述方法即可避免。结论临床检验结果对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指导性的作用,而检验标本又是重中之重,它是检验工作中首要的、也是最重要的环节,是检验质量的最基本的保障和最关键的前提。因此,这就要求我们检验人员应本着严谨和科学的态度,来对待这看似简单却又异常重要的问题。

  • 标签: 临床检验 标本 检验结果 影响 解决方法
  • 简介:摘要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和医学生物学的迅速发展,医学微生物学检验技术已经成为指导临床感染诊断和治疗的重要依据1。微生物学检验标本的正确采集、运送及处理,与细菌的培养、鉴定结果有十分密切的关系;患者采集标本时,必须按国家规范化要求严格注意生物安全;医生、护士、检验人员均应重视微生物学检验标本正确采集的有关问题,并有责任向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正确采集标本的宣传和指导。

  • 标签: 微生物标本 标本采集2 送检要求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医院细菌检验标本质量分析与控制。方法回顾性分析选取2015年1月-2015年12月和2016年1月-2016年12月我院检验科的细菌标本1680例作为研究对象,两个时间段各选取840例,2016年1月-2016年12月这一时间段我院检验科对细菌检验标本采取质量控制。而后对比采取质量控制前后标本检验合格率。结果对比采取质量控制前后标本检验情况发现,检验前合格率为84.5%远低于检验后90.5%,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医院检验科采取相应的质量控制,有助于提高标本检验的合格率,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应用。

  • 标签: 医院细菌检验标本 质量分析 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血站血液检验标本产生误差的原因进行分析,有针对性地提出应对措施,以确保血站血液检验标本减少误差及提高可靠性。方法收集36例产生误差的血站血液检验标本,采取回顾性分析方法,分析产生误差的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应对措施,提高血液检验标本质量。结果因采集血液样本的工作人员不具有较强的责任意识,献血者之间存在差异及献血前存在不同的运动及饮食状况,因送检标本达不到储存环境要求导致运送中产生振动,不当处理标本及不及时送检等都是血站血液检验标本产生误差的主要原因。结论不仅献血者因素是血液检验中标本产生误差的原因,因采集血液样本的工作人员操作不当、送检中标本操作不规范等也是产生误差的原因。在血液检验中应规范各项操作,送检工作不断加强,采取有效措施使血站血液检验不断提高准确率。

  • 标签: 血站检验 标本误差原因 应对措施
  • 简介:摘要研究血站血液检验标本误差的原因并列出血站科学化管理对策的重点。详尽的记录采供血的过程,快捷的提供出血液来源信息和有效的医疗凭证,使得科学化的记录在采供血医疗纠纷中提供有效证据。完成从血管到血管每一细节都有迹可循,、以血站质量记录为基础,为献血者和采供血的相关工作提供保障。

  • 标签: 血站质量 检验标本误差 原因分析 对策
  • 简介:中医认为慢性鼻炎主要是肺气虚所致,可用辛夷荷包蛋来治疗。辛夷味辛,性温,具有散风寒、通鼻窍的功效。现代研究发现,辛夷能保护鼻黏膜,促进鼻腔分泌物的吸收,使炎症消退。鸡蛋有补肺的作用。具体方法为:辛夷花3克(纱布包裹),加水煎煮10分钟,打入1个鸡蛋,煮熟后吃蛋喝汤。每日1次,连续1周为1个疗程。

  • 标签: 慢性鼻炎 辛夷花 鼻腔分泌物 炎症消退 肺气虚 鼻黏膜
  • 简介:摘要临床检验是医学诊断的重要依据,检验结果对患者的疾病诊断起着重要作用。在临床检验工作中,由于检验结果的不准确从而影响临床医生对患者疾病诊断的情况屡见不鲜。本文分析了医学临床检验不合格标本的判定及对策。

  • 标签: 医学临床 检验不合格标本 判定 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不合格血液标本在临床检验中出现的原因探讨。方法本文所选取的研究对象为2016年1月-2016年12月间,本院各科室住院患者采集血液实施免疫、生化以及血液细胞学检查的血液标本,共523份,全部血液标本均由临床医护人员采集、送检。根据严重的监管制度来判断标本是否合格,如果所采集的标本不合格,则需要对其进行详细的记忆,将不合格的具体原因标记下来,再根据相关原因找寻解决方法。结果分析不合格标本的具体原因,主要分为五大类,即凝固、溶血、量不准、错用抗凝、其他(包含标识不清、需要隔绝空气的血液标本混入空气等)。其中凝固有4份,占总不合格标本的11.11%,溶血有11份,占总不合格标本的30.56%,量不准出现了12份,占总不合格标本的33.33%,错用抗凝有3份,占总不合格标本的8.33%,其它原因为6份,占总不合格标本的16.67%。结论对医护人员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必须严格依照血液票务的采集规范进行,注意标本的采集、处理以及送检等各个环节的实施,以此来提供更加准确及时的诊断依据。

  • 标签: 血液标本 临床检验 不合格的血液标本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使用不用不同标本采集方法对细菌检验质量的研究。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2013年5月-2014年月来我院进行细菌标本检验的1567例人员,随机分组,实验组804例,采用标本规范的采集、运送以及处理和质量反馈,对照组763例标本采用常规方法进行护理,观察两组人员标本检验的合格率。结果实验组检验的总合格率为98.51%,对照组检验的总合格率为91.6%。两组标本检验的质量差异较大,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标本进行规范的采集、运送以及处理和质量反馈,能够促使细菌检验质量得到提高,准确率提升,值得推荐。

  • 标签: 细菌检验质量 不同标本采集方法 医院检验
  • 简介:摘要目的评定血液标本采集对生化检验结果产生的影响,进一步探讨提升生化检验结果精准性的方法。方法采取随机法选择本院检验科2015年1月-2016年11月接收的120份溶血标本,作分析组,其采集时长均已超过一个小时;同期选取血液规范标本共120份作对比组,对两组入选标本实施生化检验,并对其检验结果进行客观比对。结果研究中,两组入选标本的胆红素值、肌酐值、谷丙转氨酶以及乳酸盐脱氢酶等生化检验指标对比后发现结果有差距(P<0.05)。结论临床生化检验结果会受到血液标本采集质量的影响,所以,需要促使血液标本采集程序得到进一步优化。

  • 标签: 生化检验 血液标本采集
  • 简介:上海读者武小姐问:听说阿司匹林是“神器”,只要把药片的粉末碾碎涂在脸上就能当面膜用,美白皮肤;涂在脚上可以治疗足癣。我也想试一试,但不确定这个说法是否有科学依据?

  • 标签: 阿司匹林 足癣 美白 白皮肤
  • 简介:摘要近些年来随着我国医疗卫生技术的不断发展,检验自动化水平不断提升,对医护人员的专业素质有了更高的要求,在实验检测过程中必须从实际检验现状入手,了解检验程序和影响因素,保证检验结果的有效性。因此,本文主要对临床生化检测中血标本质量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探讨。

  • 标签: 临床生化检测 血标本质量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小板检测过程中的影响因素——血标本的不同状态,从而提高血小板计数的精确性。方法选取2017年1-6月本院健康体检对象40例为研究对象,用xs500i血细胞分析仪分析与手工计数法,分别检测放置不同时间后的EDTA-K2抗凝静脉血、EDTA-K2抗凝末梢血以及不抗凝的末梢血的血小板数量。结果用仪器分析法测放置不同时间后的抗凝静脉血的血小板数与手工计数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用仪器分析法测充分振荡混匀放置10分钟内的EDTA-K2抗凝末梢血的血小板数与手工计数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仪器分析法测即刻测定状态下的不加抗凝剂末梢血血小板数与手工计数比较,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虽然不同的样本状态都可用以检测血小板数量,但标本采集后放置时间的长短、采血部位的不同等都可能(会)影响血小板计数的准确性。当仪器分析法测得的血小板数与临床不符时,最佳做法是采集静脉血标本用手工计数法复检。若采血困难则可以采集不抗凝的末梢血即刻检测,并积极与临床沟通,以达到消除计数误差提高精度的目的。

  • 标签: 血小板 静脉血 末梢血 抗凝 仪器分析法 手工计数法
  • 简介:摘要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的提高,对医疗水平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临床的检验在临床的诊断和治疗阶段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是医生进行治疗的主要依据。补充检验的质量,也可以保证后续整个医疗过程的质量。而现在,血液检验标本的质量还不能得到保证,经常会出现实验误差。这个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医疗水平的进步,本文对血液检验样本不合格的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了实际的改进措施,希望能为相关工作者提供借鉴。

  • 标签: 临床 血液检验 标本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标本溶血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并探讨预防策略。方法选取2015年间在我院进行正常身体检查的人员血液标本80例,根据标本溶血与否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观察组为发生标本溶血,对照组为未发生标本溶血,对比两组标本的谷丙转氨酶(ALT)、总胆红素(TBIL)、谷草转氨酶(AST)、直接胆红素(DBIL)、白蛋白(ALB)、总蛋白(TP)、乳酸脱氢酶(LDH)、肌酐(Cr)、尿素氮(BUN)、尿酸(UA)、葡萄糖(GLU)、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CHO)和血钾(K+)等14项生化指标的检验结果。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在Cr、Ca2+、TG、BUN这4项指标上差异不显著(P>0.05);两组标本在ALT、TBIL、AST、DBIL、TP、LDH、UA、GLU、CHO、K+等方面的对比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标本溶血对生化检验会产生一定的影响,提高生化检验的准确性要积极预防标本溶血。

  • 标签: 标本溶血,生化检验,影响,预防,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不同尿标本尿蛋白检验的质量控制分析。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2013年2月—2014年2月该院收治的肾脏疾病患者150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作为观察组,同时随机选取正常人150例作为对照组,分别比较两组患者的晨尿、日间尿以及24h的尿中尿蛋白含量。结果观察组所有的尿液样本中尿蛋白的含量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观察组中不同尿液标本比较发现晨尿尿蛋白含量与日间尿尿蛋白含量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4h尿液蛋白含量与日间尿尿蛋白含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3种尿液标本的蛋白含量以日间尿的蛋白含量最高。结论肾脏疾病患者的不同尿标本中尿蛋白的含量均高于正常人的,晨尿和24h尿中尿蛋白含量低于日间尿。日间尿的采取更加的简易方便,并且更能准确反映肾脏疾病患者的肾脏功能,适合在临床大范围推广使用。

  • 标签: 不同尿标本 尿蛋白检测 结果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高质量的标本是获取高质量检验的基础。明确血液标本采集的操作流程与规程,增强对血液采集标本的质量控制,能够明显提升血液标本的质量,并大大提高了临床的诊断率。本文将探讨严格的细节管理对临床血液检验标本采集进行规范与效果。方法选取100例需要血液检验患者作为临床血液检验标本的采集对象。其中对照组51份,在临床血液检验标本采集中,采取常规管理;另外49份临床血液检验标本作为观察组,在临床血液检验标本采集中,采取细节管理;分析两组临床血液检验结果与参考值的差异性。结果在临床血液检验中,观察组RBC、WBC、PLT、Hb、ALP、TBIL、LDH的检验结果与参考值对比,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RBC、WBC、PLT、Hb、ALP、TBIL、LDH的检验结果与参考值对比,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临床血液检验标本采集中,需采取细节管理,有利于提高对临床血液的检验水平,减小标本采集中相关因素对标本的影响。

  • 标签: 细节管理 临床血液检验 标本采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分析血糖检验中血标本放置时间对结果的影响。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我院2013年3月——2014年2月间收治的31例糖尿病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在清晨空腹抽血,选择最佳的血标本,测定血标本在放置1h、2h、3h、4h与5h的变化情况。结果2h后,血标本的检测值开始持续降低,放置时间越长,血糖下降浓度的百分比越小。结论血糖检验中,血标本的放置时间对最终检测结果产生极大影响,准确血糖检测数据出现的时间为2h。

  • 标签: 血糖检验 血标本 放置时间 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微生物检测中标本取样操作及其技术。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5年5月2日-2016年5月27日本院284例接受微生物医疗取样检验病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分布于外科、内科、妇产科等各科室,集中评估病例微生物检测标本的取样操作情况,并探究有关技术的运用规范情况。结果284例中97例标本不合格,不合格率为33.3%。痰标本不合格率36.7%、尿检验标本不合格率20.0%、血检验标本不合格率12.5%、分泌物检验不合格率8.3%。微生物标本取样、送检流程中出现的普遍性问题涉及护士未清楚交代取样注意事项,患者未按要求取样,患者无痰或不能自主咳痰,血液样本没有依照三步消毒法实施处理等。结论医务检测人员需科学规范病例标本的管理工作,认真完成血样本三步消毒法有关处理及微生物样本质控工作,使检验结果可靠度得以提升。

  • 标签: 临床检验 微生物 标本 取样 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