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4
262 个结果
  • 简介:人体内血液的总量称为血量,是血浆量和血细胞的总和,但除红细胞外,其它血细胞数量很少,常忽略不计。每个人体内的血液量,是根据各人的体重来决定的。

  • 标签: 人体内 血液量 血细胞数量 血浆量 细胞外
  • 简介:若以遏制医药费用不合理增长为目标,则“药占比”之类指标的象征意义远大于实际效果。此类指标属结构控制而非总量控制指标,如果缺少均次诊疗费用封顶,无论将哪项指标作为分子严控,都可同步作大分母。比如“乱开药”再“乱检查”,诊疗费用像“水多掺面、面多添水”的面团一样被过度医疗之手越揉越大,数据却是过关的。

  • 标签: 总量控制 对称 信息 诊疗费用 医药费用 结构控制
  • 简介:妇女进入更年期一般都会出现如停经等明显的生理变化。但男性的这种变化过程大多模糊不清。专家认为,一些生理变化可作为男性衰老的标志

  • 标签: 男性 衰老 视力 头发 心脏功能 听力
  • 简介:

  • 标签:
  • 简介:人们乘飞机要托运行李。通常一家航空公司的航班,不论飞向何处的,都在一个柜台办理。会不会搞错?不会,因为办理的人员会给你的行李贴上一个标签,标明是那一航班、飞向何处的。这个标签便是这个行李的标记物。标记物的基本要求是它的独特性:

  • 标签: 甲胎蛋白 肝癌 航空公司 标记物 行李 乘飞机
  • 简介:

  • 标签:
  • 简介:身体负荷过大时,即使没有出现明显的体力不支和心理崩溃等现象,我们的身体和大脑也会发出多种信号,暗示“真的受够了!”。专家为你总结了“身体超越极限的6个暗号”。

  • 标签: 身体负荷 临床 诊断 疾病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人的年龄有生理年龄、心理年龄之分,我们常把心理年龄先于生理年龄衰老的人称为“未老先衰”、“老气横秋”等。这是一种笼统的说法,究竟怎样的人属未老先衰,心理学家总结出的心理衰老十大早期信号,可帮我们正确地鉴别。

  • 标签: 心理衰老 女性 生理年龄 心理年龄 未老先衰 早期信号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336例肿瘤标志物检测在临床疾病中应用价值。方法应用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中肿瘤标志物含量。结果男性肿瘤标志物四项检测显示胎甲球蛋白(AFP)存在明显差异,癌胚抗原(CEA)显著性差异;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前列腺癌增高最为明显。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a-L-岩藻糖苷酶(AFU)、神经元烯醇化酶(NSE)各种肿瘤结果见表-1。结论不论男女联合检测阳性对肿瘤预测价值要高于单项检测,尤其年龄段的不同对诊断更有参考意义。

  • 标签: 肿瘤标志物 化学发光法 早期诊断
  • 简介:摘要正常成熟骨骼代谢主要是以骨重建的形式,即骨吸收和骨形成周而复始地循环进行,而该过程中的骨吸收和骨形成分别由破骨细胞和成骨细胞介导。骨转换加速是骨代谢疾病发生的重要原因,细胞活动耦联的中断伴随骨转换加速过程。大量研究表明,血清或尿液中的生化标志物与骨丢失率和骨折风险相关,这对于高风险患者的确定有重要意义。近年来特别关注骨转换生化标志物在药物功效的临床试验和骨量测量的补充这两方面的应用。有针对性地运用生化标志物可以进一步明确诊断及骨质疏松症治疗,疗效的临床监测。虽然生化标志物有各种各样的变异性,但已其无创性、易重复性和及时性的优点而被广泛运用。

  • 标签: 骨形成标志物 骨吸收标志物 骨密度 骨质疏松症 检测及治疗
  • 作者: 周凤莲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 创建时间:2019-03-13
  • 出处:《中国保健营养》 2019年第3期
  • 机构:(资阳市人民医院检验科四川资阳641300)【中图分类号】R473.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7484(2019)03-0053-01心脏是人体最重要的器官之一,它和动脉、静脉、毛细血管组成机体的循环系统,是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其节律的收缩和舒张,使血液在血管里循环流动,保证各器官和组织得到充分的血液供应,以获得氧和各种营养物质,并带走代谢的终产物如二氧化碳、尿素和尿酸等,使细胞维持正常的代谢和功能。心肌损伤是指伴心肌细胞坏死的疾病,多由心脏缺血所致,包括急性心肌梗死(acutemyocardialinfarction,AMI)、心绞痛和心肌炎等,其中急性心肌梗死是冠心病发展到严重阶段的一种类型,在我国发病率逐年增加,是临床上常见的急危重症之一,及早诊断和治疗是提高疗效、改善预后的关键。其诊断除根据临床症状和体征外,主要依靠实验室检查。心肌损伤标志物是指当心肌细胞损伤时,可大量释放到血液中的特异性物质,检测其在血中浓度的变化可反映心肌损伤及其程度,可以为急性心肌梗死及其他伴有心肌损伤疾病的早期诊断、疗效观察提供极有价值的信息,同时也是目前临床评估病情和判断预后的灵敏指标。目前临床上反映心肌缺血损伤的主要生化标志物包括心肌酶和心肌蛋白。1心肌酶谱1.1血清天门冬氨酸转氨酶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又叫谷草转氨酶(GOT),广泛分布于人体各组织,肝脏、骨骼肌、肾脏、心肌内均含量丰富,红细胞内AST约为血清的10倍,溶血会使其测定结果偏高。在急性心肌梗死发生后6-12小时血清AST水平升高,24-48小时达到峰值,大概持续5天到1周,随后会降低。由于其不具备组织特异性,敏感性也不高,其单纯升高不能诊断心肌损伤,当今学术界已不主张将其用于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1.2血清乳酸脱氢酶及其同工酶乳酸脱氢酶(lactatedehydrogenase,LD)是葡萄糖无氧酵解中调节丙酮酸转化为乳酸的极重要的酶,广泛存在于肝脏、心脏、骨骼肌、肺、脾脏、脑、红细胞、血小板等组织细胞的胞质和线粒体中。发生心肌损伤时,心肌细胞膜破裂,线粒体、胞质内物质外漏到细胞间液及外周血中。LD和LD1在急性心肌梗死发作后8-12小时出现在血中,48-72小时达峰值,LD的半衰期为57-170小时,7-12天恢复正常,如果连续测定LD,对于就诊较迟、CK已恢复正常的AMI患者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