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上颌前牙种植修复后应用角度基与直角基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8年1月-2019年1月本院实施上颌前牙种植修复的80例患者随机分作两组,A组40例修复后予以角度基,B组40例修复后予以直角基,对比两组疗效。结果两组种植体存留率、并发症发生率对比均P>0.05;修复后6个月,B软组织红色美学指数是(10.52±2.35),较A组的(9.23±2.17)高P<0.05。结论上颌前牙种植修复后应用角度基与直角基种植体存留率、并发症发生率相当,但直角基美学效果较角度基优越。

  • 标签: 上颌前牙 种植修复 角度基台 直角基台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徒手旋转在头位难产产妇助产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本次临床研究的时间为2017年6月至2019年1月,临床研究对象选取我院接收的70例头位难产产妇,将全部的患者根据统计学原理平均分为对照组以及实验组,每组各35人。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开展助产护理工作,实验组给予徒手头位旋转方式开展助产护理工作,将两组产妇的分娩方式以及新生儿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分析与对比。结果实验组产妇的自然分娩率为85.71%,明显高于自然分娩率为42.86%的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实验组的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为2.86%,与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为14.29%的对照组相比,优势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徒手旋转应用于头位难产产妇助产护理中,能够显著降低产妇生产难度,提高自然分娩率,降低新生儿并发症的发生风险,提高生产安全性,值得在临床中应用与推广。

  • 标签: 徒手旋转 头位难产 产妇助产护理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徒手旋转在头位难产产妇助产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研究对象选取自我院2018年4月-2019年4月所接收的头位难产产妇80例,使用抓阄的方式分为研究组与对比组,研究组实施徒手旋转胎头助产护理,对比组实施常规助产护理,对比两组产妇的自然生产率、新生儿并发症发生情况、产妇产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的阴道助产率差距较小,P>0.05;研究组的自然生产率(65.00%)大于对比组(32.50%),P<0.05;剖宫产率(7.50%)与分娩时间皆明显少于对比组(25.00%),P<0.05;研究组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10.00%)明显少于对比组(30.00%),P<0.05;研究组产妇产后并发症发生率(15.00%)明显少于对比组(37.5%),P<0.05。结论在头位难产产妇助产护理中应用徒手旋转胎头助产护理,能够有效提高难产产妇的自然生产率,减少新生儿以及产妇产后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 标签: 徒手旋转 头位难产产妇助产护理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着重对于应用旋转式拔针法进行卡介苗皮内接种对免疫效果影响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和探讨。方法选择在2017年12月到2018年12月期间在我科预防接种进行接种的符合卡介苗接种条件的新生儿进行有效研究,所涉及的新生儿有800例,针对所有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方法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两个组别,每个组别各有400例新生儿,针对对照组新生儿采取的是传统方法进行接种,而针对观察组新生儿采取的是卡介苗皮内注射旋转式拔针法,针对最后的免疫效果及时有效的进行有针对性的观察和对比。结果从菌苗外溢例数来看,观察组要比对照组有十分明显的减少,从接种效果、卡痕的大小情况来看,观察组要比对照组有十分明显的改善,两组之间的比较差异,有相应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实践中针对新生儿有效实施皮内注射旋转式拔针法进行接种,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有效降低药液外溢的发生几率,使药液污染的危害性得到明显的缓解,并在更大程度上有效提升卡介苗接种效果,新生儿和家属的满意程度都得到极大的提升,这种方法有着十分显著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大力推行。

  • 标签: 旋转式拔针法 卡介苗皮内接种 免疫效果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着重对于应用旋转式拔针法进行卡介苗皮内接种对免疫效果影响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和探讨。方法:选择在 2017年 12月到 2018年 12月期间在我科预防接种进行接种的符合卡介苗接种条件的新生儿进行有效研究,所涉及的新生儿有 800例,针对所有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方法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两个组别,每个组别各有 400例新生儿,针对对照组新生儿采取的是传统方法进行接种,而针对观察组新生儿采取的是卡介苗皮内注射旋转式拔针法,针对最后的免疫效果及时有效的进行有针对性的观察和对比。结果:从菌苗外溢例数来看,观察组要比对照组有十分明显的减少,从接种效果、卡痕的大小情况来看,观察组要比对照组有十分明显的改善,两组之间的比较差异,有相应的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在临床实践中针对新生儿有效实施皮内注射旋转式拔针法进行接种,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有效降低药液外溢的发生几率,使药液污染的危害性得到明显的缓解,并在更大程度上有效提升卡介苗接种效果,新生儿和家属的满意程度都得到极大的提升,这种方法有着十分显著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大力推行。

  • 标签: [ ]旋转式拔针法 卡介苗皮内接种 免疫效果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临床血液检验中直接药敏试验和常规药敏试验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6月—2019年6月在医院进行血液检查为阳性的214例患者进行研究。所有患者均进行直接药敏试验和常规药敏试验,观察所有患者检测到的革兰阴性菌和革兰阳性菌菌种。将常规药敏试验结果作为参考标准,观察直接药敏试验菌种检测合格率,并且比较两种试验方法的时间。结果两种药敏试验方法对革兰阴性菌和革兰阳性菌进行检测后,无显著差异,P>0.05,直接药敏试验所用时间显著低于常规药敏试验时间,P<0.05。结论直接药敏试验和常规药敏试验在临床血液检测中均有较高的应用价值,直接药敏试验在菌种检出率方面略低于常规药敏试验,但是其用时更短。

  • 标签: 血液检验 直接药敏试验 常规药敏试验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究新生儿肺炎应用辐射的临床效果,在此基础上,总结新生儿肺炎的护理策略。方法选择53例新生儿肺炎患儿纳入研究,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常规组患儿给予基础性治疗方案,配合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儿给予辐射治疗方案,配合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后的临床症状缓解时间以及治疗时间,均短于常规组(P<0.05);同时,观察组患儿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新生儿肺炎应用辐射的临床效果突出,同时配合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有利于改善患儿预后和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 标签: 新生儿肺炎 辐射台 针对性护理
  • 作者: 刘海燕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 创建时间:2019-03-13
  • 出处:《中国保健营养》 2019年第3期
  • 机构:(乐山市市中区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四川乐山614000)【中图分类号】R7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7484(2019)03-0074-02开展抗菌药物敏感试验能够对抗菌药物的临床疗效进行科学的预测,并检出细菌耐药性,以此便于医生针对细菌感染问题采用相应的药物。通过对细菌耐药性的监测与耐药菌变迁的分析,能够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便于经验性用药。当下,感染性疾病在临床实践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再加上抗菌药物的大量使用,在各类感染性疾病的有效预防、控制与治疗当中,因抗菌药物使用不合理会导致病原菌耐药性,严重情况下会导致病情加重,诱发意想不到的严重后果,如病死率增加等。现使用回顾性调查与咨询的方法,针对临床医生、护士在微生物实验室关于细菌药敏试验报告中的疑问进行定期或不定期分析,并进行科学的总结。1想用药物未用到药敏试验中的原因在药敏试验中没有用到想用药物的原因与一些细菌对某些药物具有天然耐药性有关,如肠球菌属对于多种药物天然耐药,即头孢类、氨基糖苷类、磺胺类以及克林霉素类,因其不能有效的治疗该菌,因此不会在报告单中出现[1]。2细菌报告中试验药物种类有多有少一些细菌报告中存在多种药物,有的仅有几种,原因如下:2.1不同细菌种类有不同的微生物报告药物种类,如天然耐药对此菌的治疗无效,因此不会在报告单上出现。2.2药物敏感性可能被其他药物预报,如葡萄球菌属报告中,阿莫西林、哌拉西林等可以被青霉素G敏感性预测;肠杆菌科细菌:氨基青霉素类等[2]。3药敏试验中是否可以应用全部药物全部药物没有必要全部用来开展药敏试验,现如今随着临床抗菌药物应用数目的不断增加,在开展药敏试验中不可能应用全部的药物,选用试验用药物的原则如下:按照CLSI标准文件来开展大多数微生物药敏试验判断标准与选择药物,关于药物的选择极具预报性与代表性,能够有效的提示抗菌药物使用或耐药机制,以此可以对其他抗菌药物敏感性进行科学的预测,究其原因如下:3.1代表性药物,是一些类似药物组,解释结果与抗菌活性相抵,不需要重复进行试验。3.2代表性药物及一群相关药物,具有几乎完全相同的抗菌谱与解释结果、交叉耐药性与敏感性,为此在开展试验时一般只会选择一种药物。3.3没有可能:在开展药敏试验时,没有必要应用全部药物,由于一些药物在体外缺乏稳定性,且全部试验药物一定要具备操作、解释标准,而一些药物尚未制定上述标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个性化氧化锆瓷基改善后对牙区种植修复食物嵌塞的临床效果。方法提取2016年5月—2017年5月期间来我院进行牙区种植后修复食物嵌塞的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分别为研究组和参照组,每组各40例患者。研究组采取个性化氧化锆瓷基进行修复。参照组给予常规性成品钛基进行修复。对比两组患者的行刺部位疼痛VAS评分。结果两组患者经过氧化锆瓷基修复后,研究组患者的牙龈乳头指数3级显著优于参照组,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戴冠5个月后的牙槽骨吸收量显著低于参照组,数据对比差异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戴冠10个月后,两组数据对比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讨论采用个性化氧化锆瓷基对牙区种植修复食物嵌塞的症状进行修复,可有效改善牙区种植后出现食物嵌塞的状况。

  • 标签: 个性化 氧化锆瓷基台 后牙区种植 食物嵌塞 修复效果
  • 作者: 陈莲袁有能唐小红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 创建时间:2019-01-11
  • 出处:《中国保健营养》 2019年第1期
  • 机构:(重庆市潼南区感染性疾病科重庆402600)【中图分类号】R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7484(2019)01-0241-01自我科接结核门诊“三位一体”2年多,对5所学校学生6次集中做PPD试验以来,其中发生学生晕厥人次共4例,发生在6次中的2例,为规避这种案例再次发生,现对此进行分析及总结。1临床案例1.1这批学生是去年5月底共1083名:有初一学生103人、高一学生204人、高二学生449人、高三应届班学生214人、高三复习班113人,其中晕厥人数3人,都是高三复习班女生且是下午5点后做PPD试验。1.2这批学生是今年1月15日共113名:均是初一学生,晕厥1人,是男生上午11点后做PPD试验,且在晕厥后发生外伤(左眉上约2厘米长纵行伤口)。2从这2例案例分析原因如下:2.1这两案例发生时间均是在饭后大约4小时,了解中途均未进食为空腹。2.2做试验前均有轻微感冒症状。2.34名学生身体偏瘦,都有不同程度的偏食现象。2.4平时不爱进行体育锻炼,学习比较紧张。2.5三名女生均是月经期,有一名女生有晕血病史。3对案例总结如下3.1学生做结核菌素PPD试验前不能空腹:如果学生在上午10点后和下午4点后来做试验,提前向学生询问有无空腹者,如有者告知老师及学生,让其主动吃少许食物,并备以糖水及纸杯,以防低血糖引起晕厥现象发生。3.2学生做结核菌素PPD试验前不能有身体不适症状:发热(体温37.5℃以上)[1]、患有急性眼结膜炎、急性中耳炎、广泛皮肤病及急性传染病等。如有轻微不适,告知老师及学生试验的风险,并增加医务人员勤观察30分钟后再离开做试验点。3.3提前与学校老师取得联系,了解学生身体基本情况:有无基础疾病,学生心理紧张情况,最好能提前给予心理指导,降低学生的紧张情绪,取得学生的信任和对此次试验的目的提前了解。3.4学生来到做试验点:告知试验目的、做后观察时间(15-30分钟)[2]、观察地点、不适症状有哪些、出现不适症状及时告知哪些医务人员。3.5医务人员提前准备:备好抢救车、氧气枕、20%GS、纸杯、白砂糖、棉签数包、根据学生人数适量安排医务人员进行观察等,以免在出现情况是慌乱。3.6给学生提供试验后观察期空间:空气流通、最好是空旷环境、有足够的座椅,便于学生休息、避免打闹不扎堆、同时也避免学生独自休息。以上是做结核菌素P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平板运动试验(TET)过程中引起R波电压降低或T波增高的特征、临床意义及其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方法通过对672例行TET检查患者的心电图进行分析,筛选出R波电压降低或T波增高患者,对其心电图特征进行分析并与冠状动脉造影检查进行对比观察。结果22例患者在试验中出现R波电压降低,其中17例开始于运动中2~8min,5例发生于运动结束后2~6min;R波电压降低持续4~6min;出现在V4~V6导联16例,Ⅱ、Ⅲ、aVF导联6例。11例在试验中出现T波增高,其中9例开始于运动中2~8min,2例发生于运动结束后2~4min;T波增高持续2~6min;出现在V2~V4导联9例,Ⅱ、Ⅲ、aVF导联2例。33例患者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均有管腔狭窄病变,其中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病变20例,左冠状动脉回旋支病变4例,右冠状动脉病变4例,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右冠状动脉病变5例。结论TET检查诱发R波电压降低或T波增高是判断冠状动脉狭窄病变较为可靠的指标。

  • 标签: 运动试验 冠状动脉疾病 冠状动脉血管造影术 预测
  • 作者: 邱瑞莲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 创建时间:2019-04-14
  • 出处:《中国保健营养》 2019年第4期
  • 机构:        (福建省泉州市惠安县妇幼保健院    福建泉州    362100)  【摘    要】    目的:探讨分析妊娠糖尿病孕妇妊娠期口服糖耐量试验的价值。方法:研究随机抽取2016年2月至2019年2月间在我院待产孕妇1100例,其中孕周24-28周孕妇500例作为对照组,孕周30-34周孕妇600例作为研究组,两组孕妇均进行空腹血糖检测,对血糖值大于7.8mmol/L者采用75g口服糖耐量试验,观察比较2组孕妇50g筛查、OGTT异常及GDM情况。结果:两组孕妇50g糖筛查率差异比较基本一致(χ2=0.056,P>0.05);研究组OGTT异常及GDM发生情况均高于对照组(χ2=4.355,P<0.05;χ2=4.165,P<0.05),差异显著。结论:口服糖耐量试验有助于妊娠糖尿病的诊断,对妊娠糖尿病的筛查与治疗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药物临床试验中受试者脱落的主要原因,并探讨对应的处理方法。方法对在我院接受进行药物临床试验者1181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受试者药物临床试验中脱落原因。结果导致受试者药物临床试验中脱落的主要原因有个人原因、不良反应、用药途径、治疗环境等。结论针对受试者药物临床试验中脱落的原因,对患者于家属进行系统教育,尽早发现问题,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处理,能够有效的提升药物临床试验质量。

  • 标签: 药物临床试验 脱落原因 处理对策 受试者 试验质量
  • 作者: 李艳利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 创建时间:2019-02-12
  • 出处:《中国保健营养》 2019年第2期
  • 机构:            (安徽医科大学附属阜阳医院 呼吸内科 安徽阜阳 236000)  【摘 要】目的:分析探讨IPA(侵袭性肺曲霉病)诊断中GM(半乳甘露聚糖)试验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7月~2018年12月来我院诊治的50例IPA高危患者为研究对象,血清GM水平均采用ELISA(双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进行检测。结果:研究中50例患者中,确诊患者共有3例,构成比为6%,临床诊断患者共有9例,构成比为18%,拟诊患者共有20例,构成比为40%,还有18例患者被排除IPA感染,构成比为36%;将确诊、临床诊断与拟诊患者归为观察组,共有32例患者,构成比为64%,将排除IPA感染的患者归为对照组,共有18例,构成比为36%;GM试验敏感性高于G试验,利用两种联合检测时,诊断敏感性明显提高。结论:IPA诊断中GM试验具有良好的诊断价值,联合G试验利于提高诊断敏感性,但需结合患者临床表现、基础情况、影像学检查结果等,最大程度上将临床诊断率提高,降低假阳性率。  【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分析影响血凝试验的检验结果的因素。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1年10月~2012年10月期间内来我院检验科做血凝试验的患者,将其试验结果及病程记录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影响血凝试验结果准确性的因素进行大范围的资料搜集整理,分析血凝试验结果的影响因素。结果影响血凝试验检验结果的因素有人为操作因素、环境因素、试验材料因素以及患者自身因素等。结论血凝试验是医学检验工作领域中常用的一种检验手段,为了提高医学检验结果的精确性和科学性,对血凝试验结果的影响因素进行探讨十分必要。

  • 标签: 血凝试验 检验结果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13C尿素呼气试验在幽门螺杆菌检测中的应用体会。方法以2018年1月至2018年9月这一时间段内在我院接受诊断与治疗的60例胃病患者作为此次的研究主体,在取得患者本人及其家属允许的情况下进行本次的临床研究。以数字随机法将患者分为各30人一组的治疗组与常规组,治疗组采用13C尿素呼气试验对幽门螺杆菌进行检测,常规组则通过其他常规的方法进行检测,之后对比两组患者的检测效果,得出临13C尿素呼气试验在幽门螺杆菌检测中的应用价值。结果通过观察对比两组患者在检测过程中所得的各项数据,我们可以得出结论,治疗组的检测安全性、准确性、速度、痛苦程度都要远远优于常规组,且治疗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基本不存在,无需特别干预。结论13C尿素呼气试验在幽门螺杆菌检测中的应用能够使患者更安全、快速、准确、受疼痛程度小的获得检测结果,更加有利于后续的治疗,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满意度更高,因此,值得在临床中大力推广和使用。

  • 标签: 13C尿素呼气试验 幽门螺杆菌检测 应用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参加药物临床试验对糖尿病患者治疗效果及认知-行为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6月-2018年10月就诊收治的102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51例)。对照组采用门诊常规治疗,观察组参加药物临床试验。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HbAlc、2hPG、FPG、每周运动量、糖尿病知识评分、体质量、每日吸烟量的变化情况。结果干预后两组患者HbAl、2hPG、FPG水平均低于干预前(P<0.05),且观察组干预后HbAl、2hPG、FPG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每周运动量、糖尿病知识评分均高于干预前,体质量、每日吸烟量均低于干预前(P<0.05),且观察组干预后每周运动量、糖尿病知识评分均高于对照组,体质量、每日吸烟量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参加药物临床试验可提高糖尿病患者治疗疗效及糖尿病知识水平,增强疾病自我管理能力,促进行为改变。

  • 标签: 药物临床试验 糖尿病 治疗效果 认知-行为
  • 简介:摘要 以中西结合方法治疗面瘫为例探讨中西医临床随机对照试验( RCT)规范表述要素,以期为中西医临床 RCT文章的规范撰写提供参考。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CNKI)、万方数据库 (WANFANG)、维普数据库 (VIP) 获取 1991—2017年国内中西结合治疗面瘫的 RCT文章 66篇。参考 CONSORT标准,对纳入的文章质量进行评价,结果发现中西医治疗面瘫临床 RCT文章表述问题较多,多数文章存在表达不完整的情况,中西结合临床 RCT 文章的撰写还需规范,尤其是前言、试验设计方法以及干预措施部分。

  • 标签: 中西结合 面瘫 表述要素 随机对照试验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CLIA)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在乙肝病毒血清学检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0月-2018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0例疑似乙型肝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CLIA法、ELISA法对乙肝病毒血清学指标进行检测,以实时荧光定量PCR检验结果作为参照,分析CLIA法、ELISA法对乙肝的诊断结果。结果ELISA法和CLIA法对乙肝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准确性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CLIA法、ELISA法对乙肝的诊断结果与实时荧光定量PCR之间具有良好一致性,Kappa均>0.7。CLIA法对HBsAg、HBeAg、HBeAb的阳性检出率高于ELISA法(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而在HBsAb、HBcAb阳性检出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CLIA法、ELISA法对乙型肝炎的诊断效果均较好,而在乙肝病毒血清学标志物检验中,CLIA法的检验准确性高于ELISA法。

  • 标签: 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乙肝病毒血清学检验。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CLIA)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在乙肝病毒血清学检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6月间我院收治的80例疑似乙型肝炎患者,采用CLIA法、ELISA法对乙肝病毒血清学指标进行检测,以实时荧光定量PCR检验结果作为参照,分析CLIA法、ELISA法對乙肝的诊断结果。结果ELISA法对乙肝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准确性分别为91.84%、93.55%、92.50%,CLIA法分别为93.88%、96.77%、95.00%,二者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CLIA法、ELISA法对乙肝的诊断结果与实时荧光定量PCR之间具有良好一致性,Kappa均>0.7。CLIA法对HBsAg、HBeAg、HBeAb的阳性检出率高于ELISA法(P<0.05),而在HBsAb、HBcAb阳性检出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CLIA法、ELISA法对乙型肝炎的诊断效果均较好,而在乙肝病毒血清学标志物检验中,CLIA法的检验准确性高于ELISA法。

  • 标签: 乙型肝炎 乙肝病毒 血清学检验 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