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重建型髓内钉联合小切口钢丝捆扎治疗股骨转子下形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7月至2017年7月收治的股骨转子下形骨折患者13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69例,观察组采用重建型髓内钉联合大腿外侧小切口钢丝捆扎行骨折远端的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锁定钢板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及髋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骨折愈合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膝关节恢复优良率91.30%,显著优于对照组的68.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建型髓内钉联合大腿外侧小切口钢丝捆扎治疗股骨转子下形骨折,疗效显著优于单一锁定钢板治疗,且创伤小,患者恢复快,值得临床大力推广及应用。

  • 标签: [重建型髓内钉联合钢丝捆扎 锁定钢板 股骨转子下长斜形骨折 疗效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对于股骨转子下形骨折的患者应用重建型髓内钉结合小切口钢丝捆扎以及股骨近端解剖钢板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和比较。方法选择在2013年6月到2018年6月这五年期间,在我医院接受治疗的患有股骨转子下形骨折的患者38例。再根据医院给予患者的不同的治疗方式,将这些患者分为两组。其中一组为治疗组,有19例患者;另一组是对照组,也有19例患者。对于治疗组的19例患者,应用重建型髓内钉结合小切口钢丝捆扎的治疗方式,对于对照组的19例患者,采用股骨近端解剖钢板加拉力螺钉内固定治疗,对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治疗组患者的手术时间要比对照组的,但术后康复时间明显要比对照组短;功能的恢复情况要明显比对照组的好;在手术之后对照组的患者出现相关并发症的机率要比治疗组的患者高,相关差异明显,存在统计学意义,即P小于0.05。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患者在手术过程中的出血情况在对比中,相关差异不明显,不存在统计学意义,即P大于0.05。结论股骨转子下形骨折的患者,应用重建型髓内钉结合小切口钢丝捆扎临床疗效要比钢板内固定好,值得在在临床上进行推广和应用。

  • 标签: 重建型髓内钉 小切口钢丝捆扎 股骨转子下长斜形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嵌顿腹股沟疝手法复位的方法。方法分析125例嵌顿腹股沟疝病人的临床资料及方法。结果125例病人均采用手法复位,其中儿童108例,成功复位101例,成人17例,成功复位12例。结论掌握好嵌顿腹股沟疝手法复位的方法和技巧,可提高复位成功率,减少并发症,为择期手术赢得时间。

  • 标签: 嵌顿斜腹股沟斜疝 手法复位
  • 简介:每天完成2万次呼吸,吸入、呼出8000~9000升空气,作为距离心脏最近的器官,肺脏对于人体的重要性显而易见。所以一旦癌细胞在肺脏生出并大量繁殖,所产生的危害,也就更加严重。人们往往认为女人肺癌的发病与吸烟或二手烟有关。但除此之外,还有许多因素可以诱发肺癌的发生,这些与吸烟无关的诱因其实更"凶狠"。

  • 标签: 呼出 肺癌死亡率 肺部肿瘤 食物摄入 生活细节 情绪压抑
  • 简介:有时,当我们在黑夜中脱衣服时会听到“叭嗒”的声音,并看见火花闪烁,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其实这是静电现象。另外有人在与别人握手或触摸金属时,也会有电击、虫蜇的感觉。这说明静电无处不在,静电电压很高,但由于电阻大、电流小,只在瞬间发生作用,所以不会对人构成生命威胁。

  • 标签:
  • 简介:阿诺德经典赛亚军菲尔·海斯依靠上哑铃动作练就了可以傲视他人的胸肌。"拥有一个高大魁梧的身材,但胸部却平如飞机场,没有人愿意这样。"国际健联职业运动员、健美界最有前途的青年才俊菲尔·海斯说出了这样一个永恒的真理(尽管这些类似的话也可以被那些矮小或中等身材的人说)。在加利福尼亚州卡尔弗城的莱若伊·佩里运动俱乐部里,在每组哑铃推举训练之间的休息时间里,他的双脚搭在一个上板的椅背上,做着改良版的窄距俯卧撑,以使血液更多地流向上半身。但爱丽丝·库珀的那句"辍学生"似乎还在这个几乎空荡荡的健身房里回荡。

  • 标签: 职业运动员 运动俱乐部 加利福尼亚州 中等身材 阿诺德 斜板
  • 简介:<正>使用这个自由重量的孤立训练动作来将你的胸部训练推向另一个平面。动作要领将一个下板调节到30—45度。双手各抓握住一只哑铃并小心地坐到板上,确保你的双脚牢固地靠在滚垫之下。开始时将重量放在你的大腿之上,慢慢向后躺下并将哑铃移动到你胸部上方的一臂远位置,掌心相对。在你的肘关节上保持一个微弯的角度,深吸一口气并以一个较

  • 标签: 动作要领 斜板 拉神 胸大肌 感时 恢复时间
  • 简介:摘要与小儿腹股沟疝不同,成人腹股沟疝是在腹膜鞘状突已经完全闭塞以后,因内环部薄弱而形成疝,疝囊进入腹股沟管是通过其后壁上的薄弱点而不是在精索之内,是后天获得性疝,故亦称后天性腹股沟疝。该疝是最常见的一种疝,统计结果表明,约占各种疝的80%,占腹股沟疝的90%;男性患者疝的发病率远较女性多,约占90%,且右侧疝发生为60%,高于左侧(约25%),两侧同时发病率为15%。

  • 标签: 腹股沟斜疝 诊断 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无张力修补术治疗成年男性腹股沟疝的效果。方法对2006年至2011年进行的无张力疝修补术的126例成年男性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随访6个月至4年,所有患者无复发。结论无张力修补术是治疗成年男性腹股沟疝的理想方式。

  • 标签: 腹股沟疝 斜疝 修补术 无张力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股沟疝护理方法。方法通过回顾讨论60例腹股沟疝围手术期护理,探讨如何增加手术的安全性、耐受性,缩短手术后恢复期,总结出切实可行的护理方案,确保患者顺利度过围手术期,重返社会,提高生活质量。结果术后7-8d拆线,伤口Ⅰ期愈合,病历随访6个月-2年,均未复发。结论腹股沟疝手术,护士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和术后处置,熟练掌握相关知识,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是确保疾病治愈的前提因素及关键所在,十分重要。

  • 标签: 腹股沟斜疝 围手术期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不同下肌减弱术对先天性上肌麻痹患者术后疗效的影响,特别关注三个月术后的歪头改善和眼位改善情况。方法:选择我院于2019.01-2023.01,4年内收治的60例,将所有患者随机分配,分为对照组a(20例,下肌部分切断切除术)、对照组b(20例,下肌后移术)和观察组c(20例,下肌转位术)。对三组患者在手术完成后的效果进行收集和分析。结果:下肌转位术在歪头改善和眼位改善方面表现出最显著的疗效,特别是在术后三个月的短期观察中。结论:三种手术方式均在歪头改善和眼位改善作用显著,针对垂直角度大于15三棱镜度患者,下肌转位术在歪头改善和眼位改善方面表现出最显著的疗效。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传统腹股沟疝疝囊高位结扎术与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腹股沟疝的优缺点。方法本次实验以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所收治的58例腹股沟疝患者为实验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9人,两组患者在自然情况和基本病状方面均不存在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组患者行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对照组患者行传统腹股沟疝疝囊高位结扎手术治疗,对两种手术方法的手术时间,术后活动时间,住院时间,阴囊肿胀率,复发率以及术中发现对侧隐性疝有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手术半年后随访,两组患者腹股沟疝均治愈。经过治疗,两组患者均达到临床治愈标准,有效率均扎术都可以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而腹腔镜下疝做囊高位结扎治疗,术中更有利为100%。两组患者术中发现隐性疝及术后会阴部阴囊水肿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而两组患者的切开感染和复发无显著性差异(P>0.05)。讨论本次实验结果表明,对于小儿腹股沟疝,传统的疝囊高位结扎和腹腔镜疝囊高位结于发现对侧隐形疝,术后并发症少,具有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和推广价值。

  • 标签: 腹股沟斜疝 小儿 疝囊高位结扎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儿童时期是视觉发育的关键期,这个阶段儿童患有斜视发病率在 5% 左右,该发病率高,危害性大以及治疗时限性,视觉在发育过程中比较敏感脆弱,容易被各种因素所影响而出现弱视、斜视等眼睛疾病。针对斜视儿童,早发现早治疗,运用有关的预防和治疗方案,大力宣传眼部保健教育,进一步保证儿童视觉的发育正常。 关键词:儿童;弱视;防治方式;健康教育 1儿童弱视的危害性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腹股沟疝是小儿最常见的外科疾病。其发生是因为胚胎时期形成的腹膜鞘状突闭合不全与出生后腹内压增高使未闭鞘突扩张而成。如果不做治疗,疝囊可逐渐增大,加重腹股沟管的缺损,且常发生嵌顿成为急症,甚至造成严重后果,因此一般应及早手术。我们采用小切口行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疝364例,效果较好,现予以报告。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下肌切断减弱术在儿童斜视伴下肌功能亢进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2月至2018年12月就诊于我院的84例儿童斜视伴下肌功能亢进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两组,各42例。研究组行水平肌加强减弱术联合下肌切断术治疗,对照组行水平肌加强减弱术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水平斜视度数、下肌功能改善情况及生活质量。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水平斜视度数为(7.22±1.09)°,低于对照组的(10.23±2.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下肌功能亢进比例低于对照组,下肌功能正常比例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躯体功能、认知功能、情绪功能和角色功能评分与对照组相比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下肌切断减弱术可有效改善儿童斜视伴下肌功能亢进的斜视症状和水平斜视度数,促进下肌功能恢复,提高预后效果。

  • 标签: 斜视 下斜肌功能亢进 下斜肌切断减弱术 水平肌加强减弱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