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2
22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通过多年来对医院HIS系统在运行过程中数据存储与安全的经验及体会,总结出医院HIS系统在运行过程中系统的维护、数据的安全管理与备份是医院信息安全的关键;数据备份对于数据安全至关重要,本文报告了数据备份的目的、数据丢失的原因和数据备份的内容、方式等。

  • 标签: 医院HIS系统 数据备份
  • 简介:摘要本文介绍一种能与传统的眼底相机匹配的眼底图像处理系统,该系统具有能对患者的病历信息与眼底图像信息进行集成管理的小型数据库,除系统能对眼底图像进行添加、删除、查询等处理的功能外,还能将测量结果送入数据流,在系统内做诊断报告、并能打印。

  • 标签: 眼底图像 图像处理 数据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改良后路椎间融合结合椎弓根螺钉系统治疗腰椎滑脱的临床疗效。方法腰椎滑脱症患者60例,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临床传统手术治疗(A组)30例和改良后路椎间融合结合椎弓根螺钉系统治疗(B组)30例A组采用临床传统手术治疗;B组患者采用改良后路椎间融合结合椎弓根螺钉系统治疗方法。观察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并发症和不良反应。结果B组患者的有效率93.3%,明显高于A组70.0%(χ2=3.86,P<0.05);B组患者的手术出血量和手术时间明显少于A组(χ2=3.78,χ2=3.8547,P均<0.05);2组患者的并发症和不良反应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改良后路椎间融合结合椎弓根螺钉系统治疗腰椎滑脱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临床疗效满意。

  • 标签: 腰椎滑脱症 椎弓根螺钉内固定 改良后路稚间融合术(PLIF)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人工椎间融合器植骨融合并腰椎后路钉棒系统复位内固定术治疗真性腰椎滑脱症的手术疗效。方法2008年3月~2010年3月采用人工椎间融合器植骨融合并腰椎后路钉棒系统复位内固定术治疗真性腰椎滑脱症症38例,根据邹德威疗效评价方法进行疗效评价。结果所有病例均获得12~24个月随访。38例病例均获得椎间骨性融合。优28例,良7例,可3例,差0例,优良率92.1%。结论人工椎间融合器植骨融合并腰椎后路钉棒系统复位内固定术治疗真性腰椎滑脱症疗效确切,植骨融合率高,可保持术后椎间隙高度和脊柱生物力学稳定性,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治疗方法。

  • 标签: 椎间融合 内固定 腰椎滑脱症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β-TCP骨修复材料与异体骨材料、自体骨材料融合效果。方法将3种材料分别植入16只新西兰兔棘突与关节突之间,术后8周、12周分别取材,通过显微CT、切片HE染色及改良丽春红三色染色证实骨融合效果。结果术后12周终点,经上述检查证实,β-TCP骨修复材料与异体骨材料融合效果相近、较自体骨材料融合效果差。结论β-TCP骨修复材料作为一种骨替代材料,可以作为骨生成支架,对于新骨生成有骨传导作用。

  • 标签: 骨融合 &beta -磷酸三钙
  • 简介:摘要目的可吸收材料(PDLLA)制成椎间融合器通过将其应用于实验动物,观察其在骨融合过程中的降解情况,为进一步临床应用提供动物实验基础。方法利用猪行腰椎椎间融合术,通过大体观察、组织学等方法了解可吸收椎间融合器在实验动物体内融合的不同时间对骨融合情况及降解吸收情况。结果术后1月融合器颜色变白,周围被纤维组织包裹。3个月融合区域部分完成融合,内部及表面出现塌陷,崩解。6个月融合器大部分降解吸收,仅存少量呈细小碎片状,骨融合基本完成。9个月融合器完全降解吸收,被骨组织替代融合完成。结论可吸收腰椎间融合器是一种具有良好组织相容性,满足植骨融合强度要求的良好的医疗产品。

  • 标签: PDLLA 腰椎间融合器 可吸收材料
  • 简介:本文分析了区域卫生信息平台数据质量问题,提出数据质量管理办法和数据质量技术解决方案的具体内容,形成一个管理与技术相结合的数据质量管理框架,为完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建设,提高平台数据质量提供参考。

  • 标签: 区域卫生信息平台 数据质量管理 数据质量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MastTMQuadrant通道下椎骨融合治疗腰椎滑脱的护理。方法对76例腰椎滑脱患者采用MastTMQuadrant通道下椎骨融合,术前重点做好心理护理,训练指导,术后做好密切观察病情,指导患者进行功能锻炼,相应的出院指导,并定期随访。结果术后随访3-12个月,所有患者都获得了椎间完全融合,术后原发腰腿痛症状缓解或消失,所有患者均获得良好效。结论MastTMQuadrant通道下椎骨融合治疗腰椎滑脱应用有效的护理措施有利于腰椎滑脱患者的康复。

  • 标签: 腰椎滑脱 Mast TM Quadrant 通道 腰椎后路椎间融合术 围手术期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腰椎滑脱症内固定手术的并发症及其防治。方法统计103例腰椎滑脱症患者行内固定手术的术中和术后并发症,分析发生原因并探讨预防措施。结果103例患者中,术中并发症6例次,占5.8%,其中硬脊膜撕裂3例次,定位错误1例次,神经根与马尾神经损伤2例次术后并发症18例次,占17%,其中脑脊液漏3例次,切口血肿1例次,椎间隙感染1例次,内固定失败6例次,植骨不愈合6例次,肺栓塞1例次。多与术中操作不仔细有关。结论腰椎滑脱症内固定手术并发症较多,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术中仔细操作,术后密切观察,积极预防和及时处理并发症。

  • 标签: 腰椎滑脱症 内固定 脊柱融合 并发症
  • 简介:目的建立一种预处理方法,在进行医疗费用数据挖掘时,将因变量(呈偏态分布的连续性变量)转换为分类变量,从而得到更加科学合理的研究结果。方法以广东省甲型病毒性肝炎医疗费用调查取得的115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中位数的分类方法和K-means聚类的方法作为预处理方法,对医疗费用这一呈偏态分布的因变量进行分类,然后建立支持向量机数学模型,采用支持向量机进行医疗费用影响因素分析;通过比较模型的预测精度、模型收益以及影响因素的筛选结果,确定最优的预处理方法。结果115例甲肝病人甲肝总住院费用中位数为2744.69元,呈偏态分布。应变量以中位数方法分类,采用支持向量机模型筛选影响因素结果显示,对医疗费用影响最大的有7个变量(前3位为医院等级、性别、疾病类型);采用聚类分析进行数据预处理时筛选影响因素结果显示,对医疗费用影响最大的有7个变量(前3位为医院等级、住院天数、支付方式)。与中位数方法的分类方法比较,采用聚类分析进行数据预处理时,支持向量机模型结果得到的预测精度由91.30%上升到97.39%;收益图表陡峭地升高到100.00%然后渐渐变得平缓,显示模型收益更好;影响因素筛选结果更加科学合理,符合实际情况。结论聚类分析是一种优秀的数据挖掘预处理方法,具有良好的应用性。

  • 标签: 数据挖掘 聚类分析 卫生保健费用
  • 简介:随着我国卫生领域信息化建设的发展,各类业务应用系统与资源体系不断扩展,来自于异构异源的卫生信息资源中数据元的不标准现象日益频繁地成为数据交换与汇总的障碍,对数据元的统一管理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介绍了基于网络的数据元管理平台设计、管理流程,为数据元管理提供技术支持。

  • 标签: 卫生信息 数据元 网络 管理平台
  • 简介:摘要服气术与导引术是道教术数中特色鲜明、效果显著的炼养方术,是以意念控制呼吸吐纳或内气运行,或者用意念以自力引导肢体运动,达到疏理气机、强身健体之目的。中医养生历来强调“和于术数”,其养生技法受道教术数影响很大,尤以健身气功最为突出,太极拳等养生功法直接从道教借用而来。

  • 标签: 道教 中医 养生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颈后路融合固定术在治疗寰枢椎不稳与脱位的临床效果。方法总结采用颈后路复位、减压和融合固定治疗的16例寰枢椎不稳病例临床资料。结果Apofix椎板夹固定9例,Axis钛板螺钉固定7例,均自体骨移植。完全复位8例,部分复位6例,原位固定2例。无椎动脉损伤、脊髓损伤、感染、固定失效等并发症。随访3-21个月,平均10±1.2月,X光片、CT复查所有病例3个月后均达到满意融合。脊髓功能有7.5提高到13分。结论颈后路融合固定术可使寰枢椎不稳与脱位获得即刻和长期稳定,方便术后护理和功能锻炼,临床效果好。

  • 标签: 寰枢椎不稳 后路固定融合 Apofix Axi
  • 简介:摘要针对当前县市级医院的HIS系统现状已经不能满足医院的要求和发展,结合医院建设HIS的经验,研究以客户关怀系统为核心的HIS系统的开发升级,在医院的信息管理中引入客户关系管理(CRM)的概念,时刻体现“以病人为中心”的思想,以满足当前医院的发展需求。伴随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信息化的普及,我国医院各项医疗措施及信息服务系统的不断完善,客户关怀系统已成为了医院信息系统的核心。

  • 标签: 客户关怀系统 CCS hIS 医院信息系统 设计研究 客户关系管理 CBM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层厚和体位的MRI与CT图像融合在立体定向放射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对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的验证头模分别行CT和MRI图像扫描,MRI与CT图像融合后,分别测量放置在头模内均质物体的直径,比较它们之间的差异。结果A系列测量物体的体积为CT图像23.33±3.75cm3,MRI图像3mm、5mm、8mm、10mm层厚的分别为23.83±3.99cm3、24.39±3.64cm3、24.70±3.62cm3、24.75±3.52cm3。CT和MRI的体积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但3mm层厚的MRI勾画的靶体积与CT最接近。B系列测量物体的体积CT图像22.85±3.92cm3,MRI图像后仰、前倾、偏斜以及旋转体位的分别为24.45±3.77cm3、24.30±4.14cm3、24.68±3.79cm3、24.64±3.54cm3,CT与不同体位的MRI勾画的靶体积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立体定向放射治疗中,应采用相同体位和层厚的MRI与CT图像融合,勾画靶区才更准确。

  • 标签: 图像融合 CT成像 MRI成像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
  • 简介:消化系统由消化管和消化腺两大部分组成。消化管包括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和大肠(盲肠、结肠、直肠、肛管)等部。临床上常把口腔到十二指肠的这一段称上消化道,空肠以下的部分称下消化道。消化腺有小消化腺和大消化腺两种。小消化腺散在于消化管各部的管壁内,大消化腺有3对唾液腺(腮腺、下颌下腺、舌下腺)、肝和胰。

  • 标签: 消化系统 十二指肠 消化腺 消化管 上消化道 下消化道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血液系统疾病神经系统损害的诊疗体会。方法根据患者临床表现结合检查结果进行诊断并治疗。结论小剂量阿司匹林可治疗真性红细胞增多症,阿司匹林片100Mg/d。小剂量阿司匹林用于无禁忌证的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患者可预防并发血栓栓塞,安全有效。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的治疗多采用32P及骨髓抑制剂,包括马利兰、马法兰、氮芥尿嘧啶、羟基脲(HU)对苯丁酰氮芥、硫涕巴(thiotepa)及我国合成的靛玉红及甲异靛等。1985年开始应用anagrelide,1990年以后开始应用干扰素-α。

  • 标签: 血液系统疾病神经系统损害 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腰椎结核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手术后的护理配合,以达到更好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8月~2012年8月于我科腰椎结核行腰椎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的患者40例,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采用护理干预措施,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方式,记录比较两组的下床时间、出院时间、并发症情况。结果实验组较对照组痊愈时间明显缩短,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术后肺部感染、尿潴留、术后再出血等并发症,均较对照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椎结核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的护理配合,能明显减少患者手术并发症,缩短患者的术后痊愈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腰椎结核 清除植骨融合术 护理配合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与单纯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SPECT)的比较,评价SPECT/CT同机融合在骨转移病灶诊断中的新应用价值。方法对经组织病理确诊的125例患者263处病灶进行SPECT/CT同机融合成像,与同期的单纯SPECT图像进行比较,由2或3名核医学医生独立阅片,比较两者之间的符合率差异。结果单纯SPECT成像,诊断总符合率94.7%(91/96)。良性病变的符合率95.6%(43/45),骨转移符合率94.2%(48/51)。SPECT/CT同机融合成像,良性病变的符合率100%(58/58),骨转移符合率98.2%(56/57),总符合率98.3%(113/115)。结论SPECT/CT同机融合成像诊断符合率明显提高,可同时提供病灶的功能和解剖显像,对骨转移病灶的临床诊断有着特殊的重要意义。

  • 标签: 骨转移核素显像CT同机图像融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肺部肿瘤患者下呼吸道院内感染情况及其防治对策。方法选取2006年3月-2011年收治的600例肺部肿瘤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数据分析。结果肺部肿瘤患者下呼吸道感染发生率为7.5%,其中感染菌以革兰阴性杆菌及真菌居多。感染与非感染病例的平均西药费比较具有有统计学差异(P<0.05);感染与非感染病例的并发症的发生率相比具有有统计学差异(P<0.05);≥60岁与<60岁下呼吸道感染率比较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感染与非感染病死率比较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预防与控制肺部肿瘤患者的下呼吸道医院感染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同时也提出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可有效地降低肺部肿瘤患者因院内感染而导致的死亡。

  • 标签: 肺部肿瘤 下呼吸道 院内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