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临床护理路径在传染肺结核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更昔洛韦治疗小儿传染单核细胞增多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20年 1月_2021年 3月小儿传染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共60例,数字表随机分2组每组30例,对照组的患儿给予利巴韦林治疗,观察组采取更昔洛韦治疗。比较两组症状、生化指标改善时间、治疗前后患儿肝功能监测指标。结果:观察组症状、生化指标改善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肝功能监测指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更昔洛韦治疗小儿传染单核细胞增多症的应用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患儿的肝功能,值得推广。

  • 标签: 更昔洛韦治疗 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通过对少数民族地区校园急性传染结膜炎流行病学及防治措施的探讨,研究建立一套完善、科学、规范、长效的少数民族地区学校急性传染结膜炎防控知识宣传和健康教育活动管理模式,在校园内加强防控急性传染结膜炎的知识和健康教育宣传,培养学生从小树立讲卫生意识,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不断提高师生防控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有效遏制少数民族地区学校急性传染结膜炎的发生、传播和蔓延。

  • 标签: 急性传染性结膜炎 校园 少数民族地区 防治策略
  • 简介:【摘要】通过对少数民族地区校园急性传染结膜炎流行病学及防治措施的探讨,研究建立一套完善、科学、规范、长效的少数民族地区学校急性传染结膜炎防控知识宣传和健康教育活动管理模式,在校园内加强防控急性传染结膜炎的知识和健康教育宣传,培养学生从小树立讲卫生意识,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不断提高师生防控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有效遏制少数民族地区学校急性传染结膜炎的发生、传播和蔓延。

  • 标签: 急性传染性结膜炎 校园 少数民族地区 防治策略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共和县传染疾病的现状并总结相关预防措施。方法:本文回顾分析我县2020年1月~2020年12月收治547例传染疾病患者临床资料,对传染疾病发生特点进行分析,并探讨相关预防措施。结果:传染疾病患者中手足口病与流行性感染者占比较大;小儿感染者较多(P<0.05)。结论:传染疾病传播的原因主要为流动人口、疾病监测未全面落实及卫生环境处理不合格等,通过开展预防措施可有效控制疾病传播、降低传染疾病发生率。

  • 标签: 传染性疾病 现状 预防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综合护理EB病毒感染传染单核细胞增多症的重要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2月到2021年2月就诊的EB病毒感染传染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80例作为研究样本,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实验组采取综合护理,对两组患儿护理效果进行比较。结果:和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儿临床护理有效率较高(P﹤0.05)。结论:综合护理在EB病毒感染传染单核细胞增多症护理中效果比较显著,具备推广价值。

  • 标签: 综合护理 EB病毒感染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 简介:【摘要】世卫组织非传染疾病和精神卫生助理总干事阿拉阿尔万博士说:“慢性非传染疾病对这些国家带来的挑战是巨大的,但是各国政府具备均可采取的可负担的措施,来解决非传染疾病问题。”我国慢性病的流行状况和特点:我国确诊的慢性病患者已接近3亿人,其死亡占我国居民总死亡的构成比已上升至85%。当前我国已经进入慢性非传染疾病带来的的高负担期,具有“患病人数多、医疗成本高、患病时间长、服务需求大”的特点,慢性非传染疾病在疾病负担中所占比重达到了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此次研究主要探究胸腔镜下胸膜活检术应用在胸膜间皮瘤诊治的临床价值。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9年1月-2021年1月内接收的50例胸膜间皮瘤患者展开研究,针对所有患者分别进行经胸壁式胸膜活检术与胸腔镜下胸膜活检术,观察对比两组诊断结果与手术并发症。结果:研究组诊断阳性率高于参照组,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了解2015-2019年北京市通州区张家湾镇户籍居民的四类慢性非传染疾病的早死概率及变化趋势,为评价张家湾镇户籍居民四类慢性病的防控情况以及实现“健康中国2030”的目标提供数据支持。方法 利用2015-2019年登记在北京市人口死亡信息登记管理系统中的资料,计算张家湾镇慢性病死亡人数在总死亡人数的构成比与标化死亡率;同时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方法计算早死概率,并运用JointPoint软件对其进行回归分析,得出其年度变化百分比(APC)。结果 2015-2019年张家湾镇户籍人口慢性病死亡构成比呈上升趋势;年均粗死亡率总体呈下降趋势;标化死亡率从2015年的366.79/10万下降至2019年的340.32/10万。2015-2019张家湾镇户籍人口四类慢性病死亡率呈上升趋势,早死概率由2015年的10.85%上升至2019年的12.71%,以此速度进行推算,张家湾镇户籍人口四类慢性病总早死概率尚不可实现“健康中国2030”目标。结论 2015-2019年张家湾镇四类慢性病的早死概率呈上升趋势,不可实现“健康中国2030”目标。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仍是影响张家湾镇居民健康的主要因素,主要对这两类慢性病进行干预,才可实现“健康中国2030”目标。

  • 标签: 四类慢性非传染性疾病 早死概率 “健康中国2030”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结核胸膜炎采取左氧氟沙星短疗程方案治疗后病情治疗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75例结核胸膜炎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所有患者均实施四联抗结核治疗后,对照组实施左氧氟沙星长疗程方案治疗,研究组实施左氧氟沙星短疗程方案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方法实施后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所有患者治疗一段时间后,研究组患者全血感染T细胞(TB-IGRA)水平、胸水腺苷脱氨酶(ADA)的水平、胸腔积液的消失率、胸腔积液消失的时间与对照组相比均无显著差异(P>0.05);比较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结核性胸闷炎 左氧氟沙星短疗程治疗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判断结核胸膜炎行地塞米松+尿激酶治疗的价值。方法:研究以结核胸膜炎者为样本,以40例为样本量,入选时间为2018年1月-2020年5月,抽签后有20例为综合组,有20例为基础组,前者行地塞米松+尿激酶治疗,后者行地塞米松治疗,检查炎症指标及凝血指标。结果:用药前针对IL-6、TNF-α进行检验,P>0.05。用药后针对IL-6、TNF-α进行检验,在综合组比基础组低,P0.05。用药后针对PT、TT进行检验,在综合组比基础组长,P

  • 标签: 结核性胸膜炎 治疗效果 临床研究 尿激酶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临床护理路径在结核胸膜炎护理中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所收治的共计60例结核胸膜炎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样本对象,通过电脑随机的方式将入选的60例患者随机均分为仅接受常规护理干预的对照组患者,以及30例接受临床护理路径干预的观察组患者。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依从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接受临床路径护理干预的观察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明显更高于仅接受常规护理干预的对照组患者,组间对比的差异具备统计学上的意义(p<0.05);且采用临床路径护理干预的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显著更高于仅接受常规护理干预的对照组患者,组间对比的差异具备统计学上的意义(p<0.05)。结论:对于结核胸膜炎患者采用临床路径护理干预能大幅度提升患者的治疗依从,确保治疗效果的同时也提升了患者的满意度,临床上值得进行推广应用。

  • 标签: 结核性胸膜炎 临床护理路径 依从性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胸腔内注入给药尿激酶治疗干预方式用于结核胸膜炎患者中得到的效果情况。方法:这次将本医院予以治疗干预的结核胸膜炎患者收入分析资料,涉及64例,2020年02月—2021年03月是选取时段,组建组别依据随机方式,试验组落实基础治疗加胸腔内注入给药尿激酶治疗干预,参照组执行基础治疗加胸腔内注入给予生理盐水治疗干预,调查相关指标。结果:试验组治疗干预后有效叠加显效总体统计结果评比参照组调查值提升(P

  • 标签: 胸腔 尿激酶 结核性胸膜炎
  • 简介:【摘要】 目的 本文主要分析对结核胸膜炎患者采用健康教育联合优质护理后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配合本次研究,择结核胸膜炎患者100例定为临床研究对象,择取时间范围在2019年2月-2020年2月。择患者中愿意接受健康教育联合优质护理措施的50例列为观察组,另外50例患者同意接受基本常规护理模式并分在参照组。结果 以观察组情况最有优势,生活质量水平有很高的提升,与参照组有很大差距,所以两组组间躯体疼痛、生理职能、精神状态、社会功能、总体健康评分有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患者对疾病认知水平、治疗依从评分有很大差异,观察组的评分较高,而且对比参照组差异性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健康教育联合优质护理模式针对患者实施穿刺前后健康教育配合细致、全面的优质护理干预,患者的生活质量、疾病认知水平以及治疗依从均得到很大提升,具备较高的临床价值,建议广泛应用。

  • 标签: 健康教育联合优质护理 结核性胸膜炎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护理应急管理体系构建对传染病专科医院的护理实施影响。方法:将本院护理人员共38名及2020年1月~2021年8月期间本院发热门诊接诊疑似新冠肺炎患者381名设为双研究对象,开展护理应急管理研究。由本院在研究期间积极构建新冠肺炎护理应急管理体系,并收集临床护理资料对其实际实施效果予以分析。结果:(1)管理后患者候诊排队引导、体温检测、分诊引导、隔离评估时间均低于管理前,差异显著,P<0.05。(2)管理后护理人员分诊护理、基础护理、隔离护理、消毒管理评分均高于管理前,差异显著,P<0.05。结论:护理应急管理体系构建实施对提升传染病专科医院护理人员院内护理质量及患者入院护理效率具有积极意义,可快速完成体温检测、隔离管理,保障院内安全。

  • 标签: 传染病专科医院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护理应急管理体系 实施效果
  • 简介:摘要:在新冠疫情防控的严峻形势下,医院已经成为疫情防控的重中之重。因为医院内部是各种病菌聚集出现的特殊场所,尤其是医院内部的各种外科门诊以及急诊科室,各种免疫力低下同时携带病菌的病人充斥其中,如果在内部发现新冠肺炎,很有可能造成大数量的人群感染。所以要对外科病区呼吸道传染病院内感染进行重点防护,保证社会稳定和相关人员安全。

  • 标签: 新冠肺炎 外科病区 防控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不同疗程标准四联抗结疗法在结核胸膜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影响。方法:选择本院2019年11月~2021年3月期间接诊结核胸膜炎患者84例,就不同疗程标准四联抗结疗法临床效果及安全设置对比研究,采用分段随机化分组将患者划分为对照组43例(标准疗程)、观察组41例(短疗程)。比较患者临床效果、治疗预后及药物不良反应率差异。结果:(1)临床效果、治疗预后:观察组治疗有效率较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且观察组治疗期间胸腔积液引流量、胸腔积液缓解时间治疗后胸膜厚度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2)药物不良反应率:观察组药物不良反应率较对照组降低,差异显著,P>0.05。结论:短疗程及标准疗程标准四联抗结疗法均可实现对结核胸膜炎患者的临床有效治疗,但就药物治疗安全而言短疗程方案优势显著,应结合患者实际合理选择疗程。

  • 标签: 标准疗程 短疗程 标准四联抗结疗法 结核性胸膜炎 应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