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2月12日,《人民日报》公布了“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基本内容。这24个字,浓缩了国家、社会和公民三个层面的价值目标、价值取向和价值准则,为实现中华民族的奋斗目标和中国人民的中国梦提供了理想信念上的精神支撑。

  • 标签: 价值观 中国 精神 《人民日报》 理想信念 中华民族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肠梗阻导管治疗肠梗阻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月~2011年12月期间收治的34例肠梗阻患者,随机平均分为A、B两组。给予A组患者普通导管治疗,给予B组患者肠梗阻导管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A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77.1%,B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4.3%。两组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住院时间、肛门首次排气时间、住院时间等观察指标均明显优于A组,差异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肠梗阻导管治疗肠梗阻效果显著,安全高,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 标签: 肠梗阻导管 肠梗阻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消痔汤对痔疮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2013年痔疮患者8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0例),对照组采用止血、止痛、通便的常规治疗方法,观察组采用消痔汤的治疗方法。同时,两组都进行肛内塞化痔栓和热水坐浴的治疗方案。7天后,观察两组痔疮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0%,观察组治疗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服药治疗期间没有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使用消痔汤治疗痔疮引发的出血、水肿具有明显的效果,能切实缓解疼痛、出血、便秘等症状,无明显副作用。

  • 标签: 痔疮患者 消痔汤 中药疗法 肛肠疾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PPD皮肤实验在结核病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在我市结核所防治门诊内确诊的100例活动肺结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研究组),并同时取100例非结核呼吸道疾病患者作为对照对象(对照组),给予所有患者实施PPD皮肤实验,采用对照分析方法分析两组患者实验结果。结果研究组的PPD皮肤实验反应阳性率要明显高于对照组的试验反应阳性率,两组的反应阳性率对比差异显著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涂阳肺结核和涂阴肺结核病人的PPG反应阳性率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PPD皮肤实验结果可以作为判断疑似肺结核病的有效依据,但不能作为判断肺结核传染情况依据。

  • 标签: PPD皮肤试验 结核病 临床诊断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脐带囊肿块采用产前超声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1月至2014年4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41例脐带囊肿块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是由产前超声会诊确诊的,总结分析患者的超声图像特征。结果41例患者中单纯脐带囊肿15例(36.6%),脐带囊肿合并多发畸形26例(63.4%),多见合并心血管及神经系统畸形。结论通过产前超声诊断,可见脐带囊肿常见为合并多发畸形,而单纯脐带囊肿预后较为理想,产前采用超声诊断对于疾病的治疗具有极为重要的临床价值

  • 标签: 产前超声 脐带囊性肿块 诊断
  • 简介:摘要随着我国老龄化的加重,AD已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目前尚无有效药物可治疗该病,因此预防AD的发生就显得尤为重要。中医历来重视疾病预防,早在《内经》就提出了“治未病”的预防思想,并提出外以避邪、内以养正的养生原则和多种养生方法,养生的目的就是预防疾病。当前医家对AD的研究多重在病因病机的理论探讨、实验研究、药物治疗等方面,而运用《内经》养生,结合老年人的体质特点及AD的病因病机,探讨如何预防AD的发生具有重要的医学及社会意义。

  • 标签: 老年性痴呆 养生 预防
  • 简介:摘要目的对微波治疗慢性鼻炎的临床价值及可行进行研究。方法选取2013年3月~9月间于我院进行疾病治疗的慢性鼻炎患者100例,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取布地奈德喷雾治疗,而观察组患者于布地奈德喷雾治疗基础上采取微波治疗。后对两组慢性鼻炎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观察组中慢性鼻炎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6.00%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临床疾病治疗总有效率80.00%,p<0.05。结论给予慢性鼻炎患者微波治疗有较高临床疗效,且临床安全较高,值得临床上积极推广使用。

  • 标签: 微波 慢性鼻炎 临床价值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临床使用介入超声医学影像诊治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我门诊治疗的80例患者资料进行分析,将患者按检查方法不同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检查,实验组采用介入超声影像检查(同一患者采用两种不同检查方法),比较两组检查效果。结果实验组16例确诊为肝脓肿,16例确诊为肝癌,23例确诊为肺癌等,其临床相关疾病确诊率为95%和对照组(90%(72/80))相比优势显著(P<0.05)。结论介入超声医学影像在临床上使用效果较好,患者准确率和治愈率较高,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介入性 超声医学影像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外伤隐性脾脏挫裂伤的CT诊断临床价值。方法对我院收治的26例外伤隐性脾脏挫裂伤患者进行CT诊断,对诊断效果进行分析。结果经CT诊断后发现,26例外伤隐性脾脏挫裂伤患者中,脾脏撕裂伤5例,脾门血管部分断裂4例,左侧后肋骨折4例,左侧脾区侧肋骨折3例,2例左侧胸腔积液,左侧侧胸壁肿胀5例,后壁肌层软组织肿胀3例。结论脾脏内高密度以及片状密度减低区可以作为脾脏损伤的直接证据。若是没有明显CT脾脏损伤表现时,出现侧肋骨折或左侧脾区软组织损伤时,则可以判定为脾脏损伤。

  • 标签: 外伤性隐性脾脏挫裂伤 CT诊断 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分析超声与CT在老年人颈眩晕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将我院近年来收治的57例颈眩晕老年患者超声及CT诊断资料进行收集分析,颈椎横断CT扫描,同时均接受双侧椎动脉多普勒超声检查,比较超声及CT诊断结果。结果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阳性率为94.7%,CT诊断阳性率为80.7%,两种检查结果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彩超显示46例单侧或双侧椎动脉走行异常,内径异常17例,血流速度变缓43例;CT显示椎间盘突出或膨出47例,颈椎横突孔狭窄24例,后纵韧带及黄韧带出现钙化或肥厚18例。结论CT诊断老年人颈眩晕阳性率明显大于超声诊断,联合两种诊断方式能够提高诊断准确率,为老年人颈眩晕的治病原因准确诊断。

  • 标签: 超声 CT 老年患者 颈性眩晕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提高超声对弥漫肝癌的诊断率。方法对经CT检查、临床跟踪随访及病理证实的32例弥漫肝癌的超声图像特征及临床特点进行了总结分析。结果全部病例超声图像均表现肝脏弥漫增大,肝包膜不光滑,肝回声粗糙,不均匀,呈弥漫小结节样改变,常合并门静脉栓子,CDFI显示肝内血流信号走行、分布紊乱,可见散在斑点状、短棒状血流信号。结论超声对弥漫肝癌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但仍存在一定的难度,重点需要与肝硬化进行鉴别。

  • 标签: 弥漫性肝癌 超声诊断 肝硬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无症状心肌缺血诊断过程中应用动态心电图对诊断结果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2011年12月至2013年3月入住我院并且通过冠脉造影诊断为冠心病的9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在实施冠脉造影诊断之前均有进行专门的动态心电图检查。把患者的动态心电图检查结果作为疾病诊断重要依据,探讨动态心电图在诊断无症状心肌缺血方面的价值。结果96例患者的动态心电图数据符合ST段压低发作要求的有75例(78.13%)。75例ST段压低发作患者中,发生缺血性ST-T改变总有250阵次,其中症状心肌缺血(45阵次,占18%)和无症状心肌缺血(205阵次,占82%)的发生率对比差异显著(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且无症状心肌缺血的发生率在上午600~1200(130阵次,占52%)最高,在夜晚000~0600(20阵次,占8%)最低,两个时间段发生率对比差异显著(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动态心电图能够作为无症状心肌缺血诊断的重要依据,诊断价值高,值得推广。

  • 标签: 动态心电图 无症状性心肌缺血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分析《温病条辨》三焦分治中养阴特点,强调温病治疗中顾护阴精的重要,重视养阴思想,对临床治疗温病有一定指导意义。

  • 标签: 温病条辨 吴鞠通 养阴法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肺癌淋巴管炎的病理机制,探讨CT诊断价值。方法对我院近年来收治的经病理证实的57例肺癌淋巴管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观察其CT及HRCT表现。结果肺癌淋巴管炎CT检出率为94.7%;右肺发生肺癌淋巴管炎几率明显大于左肺,均表现为局限性非对称分布;44例患者表现为胸膜增厚,叶间胸膜为好发部位,范围较广;39例小叶间隔增厚,37例纵膈淋巴结或肺门肿大;20例肺内小结节。结论肺癌淋巴管炎病理改变较为明显,CT在疾病诊断中具有较高使用价值

  • 标签: 肺癌性淋巴管炎 病理机制 CT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通过对90例流行出血热患者的肾脏进行彩超检查,旨在提高超声对该病的认识及诊断价值。方法应用彩色超声诊断仪观察90例患者病程中各期肾脏的超声显像。结果发热期、恢复期肾脏声像图基本正常,少尿期、多尿期肾脏声像图明显异常,病情越重,肾脏损害越明显。结论病程各期肾脏损害程度有明显规律,能准确反映出血热病程的变化。

  • 标签: 肾综合征出血热 彩色多普勒超声 肾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电图对陈旧心肌梗死的临床诊断价值及漏诊原因。方法选择我院心内科2012年8月到2013年11月收治的58例陈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观察组,并选择同期收治的非心肌梗死患者58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心电图诊查情况。结果心电图诊断正确组与心电图诊断漏诊组患者的冠状动脉病变支数间差异明显,因而具有统计学意义标准(P<0.05),比较上述两组患者心肌梗死部位,性别及年龄等资料,差异不显明,因而不具有统计学意义标准(P>0.05)。比较两组合并存在的危险因素的个数间无明显差异,因而不具有统计学意义标准,但危险因素的个数在3个以上时,漏诊率明显长升。结论心电图诊断陈旧心肌梗死具有较高特异性,但敏感性和准确低,极易漏诊,漏诊原因主要与冠状动脉三支病变有关,与心肌梗死部位、性别关系不明显。

  • 标签: 心电图 陈旧性心肌梗死 漏诊原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行阑尾和胆囊联合切除的可行价值,为类似手术积累经验。方法我院于2013年1月-2014年3月共在腹腔镜下行阑尾和胆囊联合切除术41例,并与同期分别于腹腔镜下单行阑尾切除术的32例患者,单行胆囊切除术的51例患者就手术相关指标和并发症进行比较。结果联合切除组平均手术时间和术后排气时间较单独切除术组长,组间比较差异具有显著(P<0.05)。三组并发症及中转开腹数比较差异无显著(P>0.05)。联合组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评分与单独切除术比较差异无显著(P>0.05)。结论腹腔镜下行阑尾和胆囊联合切除术是安全、可行的术式,避免了病人再次手术,节省了费用,提高了病床周围率,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 标签: 腹腔镜 阑尾切除 胆囊切除 可行性 价值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分析高频超声在诊断婴幼儿先天性肥厚幽门狭窄中的诊断报告结果,探讨其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12例经我院手术证实的先天性肥厚幽门狭窄病例的超声诊断报告,包括诊断意见及报告中对幽门管长度、幽门肌层厚度、幽门管短轴断面直径的测量结果。结果12例病例均进行了超声腹部包块的检查,其中11例做出了明确的诊断,1例因较多胃肠气体干扰未做出阳性报告。11例阳性报告中测得幽门管长度>16mm,幽门肌层厚度>4mm,幽门管短轴断面直径>15mm,与文献中的诊断标准相吻合。结论高频超声因能较准确地测得幽门管的长度、幽门肌层厚度、幽门短轴断面并能在检查中较直观的观察胃蠕动及排空情况,诊断结果可靠,对婴幼儿先天性肥厚幽门狭窄的诊断具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但因受胃肠气体干扰及操作者经验影响不能完全排除假阴性结果,可与X线钡餐检查相结合,提高诊断婴幼儿先天性肥厚幽门狭窄的准确率。

  • 标签: 高频超声 幽门狭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