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2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剖宫产手术中取子宫下段向左弧形切口用于先露娩出困难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08年6月至2011年9月收治孕妇228例,术前检查评估有先露高浮,巨大儿,联体双胎,胎头深嵌骨盆等先露娩出困难可能情况存在。将228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试验和对照组个114例,两组患者在年龄、孕周、分娩史、先露娩出困难可能情况上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资料具有可比性。两组患者均采用腰硬联合麻醉,术前准备相同,对照组采用传统手术方法;试验组方法开腹后于子宫下段膀胱子宫反折腹膜横切一小口,左右分离并稍向下推膀胱,横切子宫下段肌层正中,左右撕开,沿肌纤维环形方向自然延长9-10cm左右,于切口左侧角处,弧形向上剪开3—5cm,人工破膜后娩出胎儿。结果实验组114例,产后出血3例,胎儿娩出时间30—80s,平均61s,新生儿窒息0例,无切口延裂及晚期产后出血。对照组114例,产后出血13例,胎儿娩出时间68—132s,平均105s,新生儿窒息2例,切口延裂11例,晚期产后出血1例。结论实验组在胎儿娩出时间,新生儿窒息,产后出血,切口延裂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子宫向左弧形切口增大了子宫切口扩张面积,使胎儿能够顺利娩出,避免了因娩出困难所致新生儿窒息的发生,避免了子宫切口延裂,减少了产后出血量,减低了手术副损伤的发生。

  • 标签: 剖宫产 胎儿娩出困难 子宫切口选择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经乳晕缘弧形切口切除乳腺纤维腺瘤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60例经乳晕缘弧形切口切除乳腺纤维腺瘤进行随访观察,资料统计。结果术中出血量为(62.3±16.4)ml,术后积血2例,感染2例,患者满意度高。结论经乳晕缘弧形切口切除乳腺纤维腺瘤,切口隐蔽,瘢痕小,并发症少,可显著改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乳腺纤维腺瘤 乳晕 缘弧形切口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采用经乳晕边缘弧形切口切除乳腺肿瘤的方法及优点。方法收集笔者2012年1月到2013年2月期间采用上述方式切除乳腺肿物患者82例,年龄在18-58岁。结果创口愈合良好,术后4-9天出院,无不良并发症。结论经乳晕边缘弧形切口行乳腺良性肿瘤切除具有切口隐蔽性强,美容效果好,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 标签: 乳腺良性肿瘤 乳房手术 经乳晕边缘切口
  • 简介:目的:了解港区龙门吊、桥司机的健康状况。方法:对厦门港港区龙门吊、桥司机按卫生部《职业健康监护管理办法》中对“高处作业”及“机动车驾驶作业”的要求进行调查。结果:1、371名接受调查者中,随着工龄的增长,失眠、颈部酸胀、腰腿酸痛和视力下降的检出率增加非常显著,经常进行锻炼的人数下降非常显著。2、总的工作时间相同,但单日的工作时间越长则对健康的影响越大。结论:龙门吊、桥司机的健康已受到一定影响。

  • 标签: 龙门吊 桥吊 司机 健康调查
  • 简介:摘要目的对经乳晕弧形切口切除多发性乳腺纤维瘤120例的回顾和总结。方法选取我院的120例如县纤维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用乳晕弧形切口方法切除多发性乳腺纤维瘤。结果经乳晕切口乳腺纤维瘤切除手术后造成的痕迹比较小,对于乳腺外部的形状影响比较小,患者的满意度普遍很高,用此种疗法的效果很好。结论经乳晕弧形切口切除多发性乳腺纤维瘤的应用简易度比较高,疗效好,很适用于多发性乳腺纤维瘤,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乳晕弧形切除 多发性 乳腺纤维瘤
  • 简介:目的:评价低领颈部弧形切口在单侧甲状腺次全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总结我院40例采用低领颈部弧形切口行单侧甲状腺次全切除术治疗甲状腺良性肿瘤患者的经验。结果:手术安全,临床效果好,切口符合美学标准。结论:本方法操作简单、安全,容易掌握,疗效可靠,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

  • 标签: 甲状腺肿瘤 外科治疗 手术切口 低领颈部弧形切口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腹壁缝胆囊在低气腹压下行LC术中的应用。方法对2008年4月至2010年8月在我科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80例病例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均于术中经腹壁置入悬吊缝合线牵引胆囊以辅助暴露,术中气腹压维持在10-12mmHg/1.3kpa-1.6kpa。结果80例患者均痊愈出院,胆囊悬吊在10分钟内完成,于低气腹压下能顺利完成手术。无中转开腹,无胆管损伤、胆漏、出血等并发症,肩痛反应轻及术后呼吸、循环功能恢复快。结论经腹壁缝胆囊在腹腔镜手术中运用能辅助暴露,减少操作孔数目,满足低气腹状态下手术,使手术更微创,病人恢复更快。

  • 标签: 经腹壁 缝吊胆囊 低气腹压 LC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乳晕旁弧形切口治疗乳腺良性肿瘤的临床价值及可行性。方法选择乳腺良性肿瘤患者90例,随机将患者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术式进行治疗,治疗组患者使用乳晕旁弧形切口切除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并发感染例数方面与对照组患者无明显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患者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乳晕旁弧形切口切除术治疗乳腺良性肿瘤治疗效果和美容效果均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乳晕旁弧形切口 乳腺 良性肿瘤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容积弧形调强技术(VMAT)和静态调强放疗技术(sIMRT)在脊柱转移中的临床应用,主要在靶区和脊髓上的剂量学差异。方法入组5例脊柱转移的病人,分别制订3套放疗计划,即7野IMRT、单弧VMAT及双弧VMAT。处方剂量为3.0Gy,共照射10次。在计划靶区(PTV)和脊髓的剂量分布等剂量学参数上,比较二者的优劣。结果计划靶区(PTV)的D1%和D10%,单弧VMAT和双弧VMAT优于IMRT,且有统计学差异。而D99%、CI等指标,三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代表脊髓受照剂量的D1%、D10%及Dmean等指标,三组之间有统计学差异。其中,Dmean分别为(23.0±1.26)Gy(IMRT),(26.1±1.11)Gy(1ARC),(25.6±1.4)Gy(2ARC),P=0.004。结论VMAT与IMRT技术在脊柱转移灶放疗中,PTV的剂量分布基本相似;前者在脊髓的保护方面有一些优势。

  • 标签: 脊柱转移 调强放射治疗 容积旋转调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低领小弧形切口在甲状腺腺叶切除加峡部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评价其临床应用效果,为今后临床治疗提供参考和借鉴。方法本研究随机选取我院2011年7月~2013年7月期间收治的甲状腺肿瘤患者114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传统甲状腺大部切除术治疗,观察组则给予低领小弧形切口甲状腺腺叶切除加峡部切除术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率为5.2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4.56%(χ2=15.6863,P=0.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低领小弧形切口甲状腺腺叶切除加峡部切除术能有效地缩短切口长度,减少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降低术后并发症率,切口愈合情况较好,美观效果显著,微创安全,值得在临床实践中广泛的应用和推广。

  • 标签: 低领小弧形切口 甲状腺腺叶切除术 峡部 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