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5 个结果
  • 简介:近年来,食品安全引发社会高度关注,三聚氰胺污染婴幼儿奶粉、瘦肉精猪流入市场、地沟油走上餐桌、工业明胶用于多类食品的生产加工等各种形式、各种规模的食品安全事件层出不穷,持续牵动人们脆弱的神经,除了消费者"谈食色变"、深感"食面埋伏",还有无可奈何的"我们还能吃什么"。

  • 标签: 食品安全 法规 风险管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蓝光治疗的临床护理方法。方法根据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原因及特点给予蓝光照射干预治疗及综合护理干预。结果本组63例新生儿通过蓝光照射,每天照射18h,照射1-4次后黄染明显减退,血清胆红素降至11.9mg/dl,吃奶反应均好,生命体征正常,4天后血清胆红素降至10mg/dl以下,本组63例病理性黄疸均治愈出院,无核黄疸发生。结论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实施蓝光治疗时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对于加快患儿的康复有重要作用。

  • 标签: 新生儿病理性黄疸 蓝光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对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合理性进行研究。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0年9月~2011年10月的268张处方作为研究对象,对268张处方进行分析。结果处方中共使用了9类抗菌药物,共38种,其中63.6%为治疗药物,36.4%为预防药物;47.9%为单一用药,52.1%为联合用药,处方中共出现了189例不合理用药方式,其中85例抗生素的选用不合理,47例不需要进行联合用药,22例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35例预防用药不合理。结论增强临床应用抗菌药物的合理性,不仅可以提高药物的治疗作用,同时还降低了药物拮抗作用对患者身体的损伤。

  • 标签: 抗菌药物 临床应用 合理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临床特点、治疗和结果分析。方法收集135例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患者,对其临床表现、治疗要点和预后情况进行综合分析。结果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患者通过正确诊断、及时检查和分类治疗效果较好。结论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能提高治愈率并有效预防后遗症。

  • 标签: 新生儿 病理性黄疸 分类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我院妇产科抗菌药物的应用情况,为进一步规范化管理提供流行病学依据。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07~2009年妇产科住院病历600份,对抗菌药物应用率、应用合理性及不合理应用等进行汇总分析。结果抗菌药物应用率达93.0%,其中预防用药比例为83.6%,且有逐年上升趋势,预防用药不合理程度较治疗用药严重,不合理率达95.8%。结论妇产科抗菌药应用不合理现象广泛存在和程度严重,很多问题亟待解决。

  • 标签: 妇产科 抗菌药物 合理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病因并探究其临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5月~2012年7月我院收治的106例病理性黄疸的新生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106例病理性黄疸新生儿中,由围产因素导致的有38例,由感染因素导致的有27例,母乳性因素导致的有19例,为新生儿溶血病的16例,其他因素导致的有6例,分别占35.85%、25.47%、17.92%、15.09%、5.66%。光疗并药物结合治疗后治愈83例,好转18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达95.28%。结论导致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病因多种多样,出生后加强胆红素监测,及时发现尽早治疗至关重要。

  • 标签: 新生儿病理性黄疸 病因 临床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我院儿科门诊病人抗生素使用情况,评价其用药合理性。方法随机抽取1300例门诊患儿的抗生素的使用率、联合用药情况、用药品种等数据进行分析统计。结果抗生素使用率77.23%,其中单用、二联使用率分别为74.90%、24.70%,临床使用以头孢类药物、青霉素类、大环内酯类药物为主。结论我院门诊儿科抗菌药物应用频率偏高,输液比率偏高,给药时间不合理等问题,建议建立健全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以促进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

  • 标签: 儿科 门诊处方 抗生素 合理用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退黄汤结合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40例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患儿,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20例。对照组采用单纯蓝光照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口服退黄汤,观察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后总胆红素浓度下降值以及总体疗效。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5%,对照组有效率为85%,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总胆红素浓度下降值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退黄汤结合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具有疗效显著、安全、经济、方便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退黄汤 蓝光照射 新生儿病理性黄疸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直接树脂充填法和间接树脂充填法修复后牙病理性磨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我院近期收治的60例后牙病理性磨损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组,分为治疗组30例与对照组30例,治疗组给予间接的树脂充填修复法,对照组给予直接的树脂充填修复法,比较治疗1年后树脂充填的临床效果及咀嚼效率的情况。结果治疗1年后复查,间接法组患牙树脂充填体A级率优于直接法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及治疗1年后,间接法组的咀嚼效率高于直接法,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间接树脂法比直接树脂充填法修复后牙病理性磨损有较好的临床效果以及咀嚼效率,值得临床上的广泛推广使用。

  • 标签: 直接树脂充填法 间接树脂充填法 牙齿磨损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三种不同方案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疗效。方法选取2010-2013年在我院住院的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患儿97例,分为甲组(35例)、乙组(33例)、丙组(29例)。甲组采用光疗+白蛋白+妈咪爱治疗,乙组采用光疗+茵栀黄颗粒+妈咪爱治疗,丙组采用光疗+白蛋白+茵栀黄颗粒+妈咪爱,比较3种方案对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疗效。结果丙组的疗效最好,甲组与乙组的疗效相似。结论光疗+白蛋白+茵栀黄颗粒+妈咪爱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效果最好。

  • 标签: 新生儿病理性黄疸 光疗 白蛋白 妈咪爱 茵栀黄
  • 简介:摘要目的对大环内酯类及β-内酰胺类抗生素联合应用的合理性进行分析。方法参照近年内国内外相关文献并综合联合用药的理论基础探讨上述两种药物联合应用的合理性。结果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与β-内酰胺类抗生素分别具有不同的作用特点,临床联合应用上述两种药物是合理的,此外对于部分疾病实施上述两种药物的联合治疗也是非常必要的。结论抗生素药物大环内酯类与β-内酰胺类药物的药物作用特点各不相同,两者联合应用是合理的,且面对某些混合感染时也是必要的。

  • 标签: 大环内酯类 &beta -内酰胺类 联合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