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488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半口连体固定桥与分段固定桥的疗效对比。方法选择自2008年2月至2012年2月收治的120例适合半口义齿的中老年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60例,经相应治疗后,A组患者作分段固定桥修复,B组患者作连体固定桥修复,随访3年,通过观测两组患者的咀嚼感觉、食物嵌塞情况,及义齿有无固位不良、固定桥断裂、牙冠磨损情况,基牙有无龋损、牙周病、及根尖不适的情况,评定义齿的使用情况及基牙的变化情况。结果随访3年后,连体固定桥在咀嚼感觉、食物嵌塞等方面的疗效评分明显高于分段固定桥患者(P<0.05);牙龈不适、固位不良及固定桥断裂情况均较分段固定桥显著降低(P<0.05);且基牙龋损、牙根根尖不适、牙周病的病例比例也较分段固定桥明显降低,(P<0.05)。结论连体固定桥较分段固定桥更适合于需要进行半口牙齿修复的患者。

  • 标签: 连体固定桥 分段固定桥 半口 疗效对比
  • 简介:作为传统欧洲大陆高等教育系统的代表,德国的高等教育以及其入学制度,都和国人所熟悉的英美系的架构存在着根本性的不同——这里没有”高考”,学士和硕士学位制度都是近年来才逐渐普及的:大学执行的是彻底的学分制,也就是说个人完成学业的年限可以自行掌握;大学里多大年纪的人都有。

  • 标签: 高考 德国 国外 教育系统 欧洲大陆 入学制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急诊外固定架结合有限内固定治疗胫腓骨开放性骨折的方法,探讨其临床治疗效果。方法笔者选取2007年2月~2013年2月应用单边框架外固定结合有限内固定治疗胫腓95例患者,以原来的伤口为中心有限延长或者小切口复位,使用克氏针钢板螺钉内固定,外固定架呈“H”型框架固定增加稳定性安装外固定架。结果胫腓骨开放性骨折95例患者在治疗6~18个月后进行走访调查,骨折愈合拆除外固定时间6~14个月,平均时间为8个月。治疗效果参照Johner-wruhs评分标准,优秀82例,良好9例,合格3例,不及格1例,优良率为98%。结论高能量损伤的胫腓骨开放性骨折应用外固定架结合有限内固定操作简单,固定可靠且微创是急诊治疗胫腓骨开放性骨折的理想选择。

  • 标签: 胫腓骨开放性骨折 外固定架 有限内固定 急诊
  • 简介:中图分类号R47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5)07-0238-02摘要目的;探讨开放性胫腓骨骨折患者实施外固定支架固定术后,实施护理的方法与成效方法;以46例2014.1.1~2015.1.1之间在我院采用外固定支架固定术治疗的开放性胫腓骨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围手术期精心护理,了解患者的治疗成效结果;以上46例患者在采用精心护理之后,未发生并发症,同时功能活动恢复良好结论;对开放性胫腓骨骨折患者实施外固定支架固定术治疗之后,必须辅以全方位的护理干预,这样才能促进患者的治疗和预后关键词开放性胫腓骨骨折;外固定支架固定术;护理成效前言目前临床上发生开放性胫腓骨骨折的几率较低,然而该类骨折却具有治疗难度大及其病情复杂的特点,治疗过程中多选择的是外固定支架固定术,但是术后伴随的并发症较多,对患者的治疗和预后极为不利,基于此积极寻求有效的治疗手段提升患者的治疗有效率,降低并发症几率成为了当下广大临床工作者共同思考的课题[1]目前我院针对该情况采用的处理方式是全面护理干预,所取得的治疗成效较好,下面我们将具体介绍一、资料与方法1.临床资料;以46例2014.1.1~2015.1.1之间在我院采用外固定支架固定术治疗的开放性胫腓骨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患者的年龄在15~7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9.5±3.1)岁,包括了25例男性和21例女性,对其进行分类,Ⅰ类Ⅱ类ⅢA类ⅢB类和ⅢC类人数分别为10例8例12例9例7例2.方法;2.1患肢护理;一是检查外固定支架的位移松动情况,钢针的弯曲情况,在患肢活动伴随骨擦音的情况下,则应及时告知医生调整支架;二是观察针孔和伤口的渗液和渗血情况,将敷料及时更换;三是预防钉道感染,加强对针孔的消毒处理,每天3次左右,对患者的针孔周围皮肤首先用75%的酒精棉球进行擦拭,之后往针孔滴酒精四是对患肢的足背动脉搏动感觉状况运动情况及其颜色温度进行密切观察,当感觉减退色泽变暗温度下降的情况下则应高度重视,并将有效的措施采取[2]五是将患肢抬高20cm,促进水肿的消退2.2饮食护理;也就是要求患者多进食易消化的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热量食物,如甲鱼汤瘦肉核桃骨头汤绿色蔬菜牛奶等,必要的情况下可将静脉营养实施2.3疼痛护理;以物理疗法音乐疗法药物疗法等方式来帮助患者缓解疼痛,使患者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进而促进疾病的治疗2.4心理护理;基于患者在剧烈疼痛的刺激作用下会产生焦虑紧张害怕等心理,对疾病的治疗极为不利,因此必须加强与患者的沟通,并向其介绍成功的案例,使患者将治疗的信心树立,并将不良情绪消除,同时积极的配合治疗2.5一般护理;主要包括了生命体征监测心电监护体温变化观察病房环境护理指导患者有效咳嗽和深呼吸保持呼吸道通畅等2.6功能锻炼;这也是促进患者治疗和康复的关键,具体的方法如下术后第一天指导患者进行足趾伸屈运动和股四头肌等长收缩,持续10s之后再放松10s,之后再重复练习,每天做4次左右,每次10组从第三天开始做床上蹬车训练或者是直腿抬高锻炼等,以此来加强下肢肌肉长收缩,每次持续15min,每天做3次[3]术后7d则开始训练踝关节和膝关节的屈伸,在训练强度速度上循序渐进的增加,并且逐渐由被动锻炼过渡到主动锻炼,保证运动的适度性之后逐渐训练患者下地行走,开始借助支具,之后逐渐转变为不负重自主行走,最后到负重练习2.7出院指导;也就是对家属和患者进行外固定支架护理及其保护知识的教育宣传,使其不擅自调节和拆卸固定支架,保证支架不受外力碰撞,并且确保外固定支架及针孔周围皮肤干燥与清洁,杜绝针眼感染的发生除此之外还要定期入院检查,避免骨折移位二结果以上46例开放性胫腓骨骨折患者,在接受外固定支架术治疗的基础上实施了患肢护理饮食护理疼痛护理心理护理一般护理功能锻炼出院指导这一系列全方位护理之后未发生并发症,同时功能活动恢复良好三结论临床上要想提升开放性胫腓骨骨折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就必须合理的选择治疗手段,同时加强全方位的护理干预,关注患者的生理与心理,这样才能体现出护理干预手段的全面性针对性和有效性,从而实现患者骨折伤口的愈合住院时间的缩短,并发症的减少与患肢功能的恢复,促进患者生命质量的提升参考文献[1]蔡美容.开放性胫腓骨骨折外固定支架术后的护理体会[J].中国保健营养,2012,225157-5158.[2]刘平涛.单侧外固定支架治疗严重开放性胫腓骨骨折[J].中国保健营养,2013,061142-1143.[3]徐玉红,刘艳芳,蒋云,赵林侠,王秀华.外固定支架治疗开放性胫腓骨骨折的中西医结合护理[J].中国民间疗法,2011,1067-68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有限内固定加超关节外固定支架治疗高能量Pilon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4年5月至2014年10月治疗高能量Pilon骨折31例,随访7~23个月,平均13.5个月。结果该组治疗病人胫骨远端关节面获得了近解剖复位及早期固定,骨折愈合良好,踝关节功能恢复良好,切口感染率低。结论有限内固定加超关节外固定支架是目前治疗高能量Pilon骨折的较佳方法。

  • 标签: 有限内固定 超关节外固定支架 Pilon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不同固定方式在锁骨骨折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90例锁骨骨折的患者,根据患者骨折情况,分成三组,分别采用石膏固定、克氏针固定、重建钢板固定,对比骨折愈合的时间、并发症等情况。结果重建钢板组的愈合时间明显大于其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小于0.05。克氏针组并发症几率最高,为23.3%,石膏组的畸形愈合几率最高,为26.7%。结论在实际的锁骨骨折治疗中,应该根据患者骨折的部位、类型和经济情况等,综合性的进行分析,选择最佳的固定方式。

  • 标签: 锁骨骨折 固定方式 选择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颅骨表皮囊肿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提高颅骨表皮囊肿的治愈率。方法回顾我院1996年8月—2011年5月收治颅骨表皮囊肿的30例患者,对其治愈情况、术后并发症、复发率进行分析。结果30例均经手术全部治愈,治愈率达100%,术后并发症少。结论对颅骨表皮囊肿进行手术治疗,临床疗效好,治愈率高,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颅骨表皮样囊肿 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掌握双硫仑反应的机理、症状和救治。方法对50例双硫仑反应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大多数患者在短时间内症状明显缓解,大大提高了抢救成功率。结论在护理操作中,严格掌握用药的注意事项,实施积极的健康教育是避免不良反应发生的有效措施。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鼻内镜下腺体切除术、常规腺体刮除术治疗腺体肥大的临床效果。方法取60例腺体肥大病人,随机分为鼻内镜组(30例,鼻内镜下腺体切除术),刮除术组(30例,常规腺体刮除术);用声反射鼻测量统计手术效果。结果鼻内镜组平均手术时间(5.23±3.49)min少于常规组(8.51±7.42)min(P<0.01);平均出血量(61.6±7.83)ml明显少于常规组(92.8±11.8)ml(P<0.05)。最小横截面积上,鼻内镜组术前(0.74±0.56)cm2,术后1个月(2.01±0.45)cm2;常规组术前、术后1个月分别为(0.81±0.52)cm2、(1.88±0.38)cm2,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1);鼻内镜组术后并发症率6.6%(2/30)少于常规手术组33.3%(10/30)。结论鼻内镜下腺体切除术术中出血量少,并发症率低,可在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腺样体切除术 常规刮除术 对比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中药联合复方氟米松软膏治疗原发性苔藓皮肤淀粉变的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4年4月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原发性苔藓皮肤淀粉变患者136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各有68例患者。给予观察组患者中药联合复方氟米松软膏进行治疗,给予对照组患者中药治疗。连续对患者治疗6周后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59%,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6.47%,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皮损体征评分低于对照组体征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瘙痒症状评分低于对照组瘙痒症状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联合复方氟米松软膏对原发性苔藓皮肤淀粉变患者进行治疗,治疗效果较好,可在临床治疗中大力推广。

  • 标签: 中药 复方氟米松软膏 原发性 苔藓样皮肤 淀粉样变
  • 简介:摘要牙周炎是一种非常常见的牙科疾病,产生牙周疾病的原因有很多,我国牙周病的发展也在日益的严重,如果人们患上了牙周疾病,牙槽骨会被吸收,牙齿也会非常容易出现松动,对这种现象,一个有效的措施就是牙周固定,这种方法通常是通过调整义齿、制作牙周夹板等方式对松动的牙齿进行固定。本文主要分析了牙周病松牙固定研究进展,以供参考和借鉴。

  • 标签: 牙周病 松牙固定 研究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服用头孢克肟后,饮白酒发生的过敏反应可按双硫仑反应治疗。方法回顾2004.06-2012.04我院两例病人因上呼吸道感染,口服头孢克肟(0.1g每日两次)3-5天,在空腹饮白酒后15-20分钟后,出现双硫仑反应。结果胸闷气短、面颈部潮红、大汗、幻视、恶心、嗜睡,诊断为双硫仑反应,并按双硫仑反应治疗,经过救治痊愈。结论因为头孢克肟不含甲硫四氮唑基因,产生双硫仑反应值得探讨,用于指导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双硫仑样反应 头孢克肟
  • 简介:摘要目的普及“双硫仑反应”的防治知识,避免“双硫仑反应”的发生;方法收集我院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之间收治确诊的“双硫仑反应”病例39例进行分析;结果无论饮酒量多少,先饮酒还是后饮酒,一旦使用酒精增敏药物,均可出现“双硫仑反应”;结论通过普及“双硫仑反应”的防治知识,提高广大医务工作中的防范意识,完全可以避免“双硫仑反应”的发生;故此,笔者提醒同道,酒精中毒时避免使用酒精增敏药物。同时也应该告知病人,在使用有酒精增敏作用药物时,近期应禁酒。

  • 标签: 双硫仑样反应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可动式跨关节外固定架联合有限内固定治疗肱骨远端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8月—2014年12月收治于我院的80例肱骨远端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对其一般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将80例肱骨远端骨折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患者给予可动式跨关节外固定架联合有限内固定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传统钢板内固定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术后肩、肘关节功能恢复情况以及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进行Morrey分数评定。结果两组患者肘关节功能恢复相比,其中观察组恢复优秀的患者有23例(57.5%),对照组恢复优秀有18例(45%),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术后不良反应做对比,观察组尺桡神经损伤3例,钉道感染2例;对照组尺桡神经损伤5例,钉道感染4例,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可动式跨关节外固定架联合有限内固定治疗患者肱骨远端骨折,能够促进患者肩、肘关节功能恢复,可缩短患者肘部制动时间,值得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 标签: 外固定架 内固定 肱骨远端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经皮微创空心钉内固定术与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后踝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3月-2012年6月收治的108例后踝骨折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54例,观察组行经皮微创空心钉内固定手术治疗,对照组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骨折愈合时间及完全负重时间分别为(8.69±1.35)周和(10.19±2.33)周,明显短于对照组(10.72±2.24)周和(12.71±3.42)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9.26%,显著低于对照组25.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所有患者出院后随访1-2年,平均20.2±0.9个月,观察组优良率90.74%,显著高于对照组68.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踝骨折采用经皮微创空心钉内固定术治疗,具有创伤小,患者术后恢复快,预后好等优势。

  • 标签: 经皮微创空心钉内固定术 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后踝骨折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肺部磨玻璃病变(pureground-glassopacity,pGGO)的临床特点,探讨肺部磨玻璃病变与早期肺癌的诊断价值与外科治疗效果。方法15例无相关临床症状及体征,体检胸部CT检查提示肺部磨玻璃病变患者作为研究组,随访3-6月病灶无变化、不能排除恶性病变者行外科手术治疗;另选择体检胸部CT提示肺部磨玻璃病变患者15例,未积极行手术治疗,在随访1~3年期间出现咳血、胸痛,咳嗽等相关临床症状及体征后,行手术治疗。结果研究组中10例为早期肺腺癌,1例鳞癌,2例结核球,1例非典型腺瘤增生,1例炎症病变,11肺癌病人中术后病理纵隔内淋巴结均无转移,常规化疗人数4例,5年生存11例,其中2例复发转移。对照组中12例为肺腺癌,1例鳞癌,1例结核球,1例转移性病灶,13例肺癌中术后病理纵隔内淋巴结转移5例,常规化疗9例,5年生存9例,其中7例复发转移。研究组恶变率(73.33%),随访5年生存率(100%),5年复发、远处转移率(18%);对照组恶变率(86.67%),随访5年生存率(69.23%),5年复发、远处转移率(53.85%),研究组与对照组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肺部磨玻璃病变多为早期肺腺癌表现,建议早期手术治疗,提高预后及生存期。

  • 标签: 肺部磨玻璃样病变 早期肺癌 腺癌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柳州市造血干细胞留者情况进行分析,为制定动员造血干细胞留策略提供依据,提高动员的成功率。方法对4524名留者填写的《志愿捐献者登记表》资料归档后进行统计分析。结果4524名留者中,男性2711人,女性1813人,两者比例1.51,以年龄18~35岁为主,占所有留者85.4%,其中又以学生和医务人员为主要留人群,两者占总数54.75%;留者中本科以上学历53.78%,大专或高职42.16%,初中以下仅为4.05%。结论制定造血干细胞留的招募策略应以低年龄段、高学历的人群为主要动员对象,尤其是学生和医务人员这两种职业的人群,这样不但可以减少动员过程繁杂的工作量,还可以提高动员留的效率及成功率。

  • 标签: 造血干细胞 学生 医务人员 动员 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