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3 个结果
  • 简介:为满足城市供水需求,缓解城市供水不足,白山市于1993年投资兴建二水源,但由于二水源靠近浑江发电厂排灰坝,里面储满电厂煤灰泥浆,使水源水质受到污染,主要表现为水中氟化物含量超标。白山市自来水公司采用聚合氯化铝进行除氟,

  • 标签: 聚合氯化铝 前处理 水源水质 白山市 水中氟化物 城市供水
  • 简介:摘要目的对聚合酶链反应(FQ-PCR)检测乙型肝炎病毒进行分析,了解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用中山医科大学达安基因诊断中心设计的HBV-FQ-PCR试剂盒对101份临床血清标本同时进行PCR荧光定量和ELISA肝炎标志物检测,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经过FQ-PCR检测,24份HbsAgHbeAgHbcAb都阳性的标本,其血清HBV-DNA也全部阳性,HBV-DNA拷贝数范围在1.4×105-7.0×109/ml之间;32份HbsAgHbeAbHbcAb都阳性的标本,阳性率为46.9%,HBV-DNA拷贝数范围在0-8.1×107/ml之间;14份HbsAb阳性的标本,阳性率为7.1%,HBV-DNA拷贝数范围在0-5.0×104/ml之间;18份全阴性的标本,阳性率为5.6%,HBV-DNA拷贝数范围在0-4.9×105/ml之间。结论FQ-PCR定量检测HBV-DNA灵敏度,特异性较高,能基本反映乙肝病毒在体内的真实复制情况,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聚合酶链反应 定量 HBV-DNAFluorescence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analysis of hepatitis B viru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本文根据饮用水卫生标准,对几种聚合硫酸铁(PFS)的生产工艺进行评价,并提出了一种适用饮用水净化的聚合硫酸铁(PFS)的生产工艺。

  • 标签: 聚合硫酸铁 饮用水标准 生产工艺
  • 简介:肺炎支原体(MP)是人类呼吸道感染的重要病原体。本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自1996年1月—1998年1月检测呼吸道感染的住院和门诊患儿591例,其中肺炎支原体DNA阳性确诊肺炎支原体感染66例,现报告如下。1对象与方法1.1对象591例呼吸道...

  • 标签: 肺炎 肺炎支原体 MP PCR 临床诊断 临床特征
  • 简介:为探讨阜阳地区庚型肝炎病毒感染的现状,采用逆转录-Nested-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检测HGVRNA。结果在献血员和各类患者中HGVRNA检出率分别是:献血员8.8%,血透患者15.4%,慢性乙型肝炎6.5%,慢性丙型肝炎17.8%,非A-E型肝炎14.2%,提示:HGV感染多为无症状携带者或亚临床型,常与HCV重叠感染并与输血密切相关。

  • 标签: 庚型肝炎病毒 聚合酶链反应 RT-Nested-PCR 阜阳县 血液检验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重症聚合性痤疮的治疗方式,分析采用多西环素联合光动力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该院70例诊断为重症聚合性痤疮的患者展开随机分组,对照组35例进行单一性多西环素治疗,观察组35例进行多西环素联合光动力治疗,分析其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97.14%与对照组68.57%之间有着很大的差异(P

  • 标签: 重症聚合性痤疮 光动力治疗 多西环素 疗效
  • 简介:目的:评价普通聚合酶链式反应(C-PCR)和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FQ-PCR)检测乙型肝炎病毒核酸(HBVDNA)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用C-PCR和FQ-PCR分别检测249例乙型肝炎患者和51例健康体检者血清HBVDVA.乙型肝炎血清学标志物用ELISA测定.结果:用C-PCR和FQ-PCR检测HBVDVA阳性率分别为:HBeAg(+)组80.50%和100.00%(P<0.01);抗HBe(+)组17.39%和82.60%(P<0.01);HBeAg(-)抗HBe(-)组14.51%和40.32%(P<0.01).健康体检者两法均为阴性.结论:FQ-PCR对乙型肝炎诊断、传染性的判断和抗病毒药物疗效评价方面比C-PCR更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普通聚合酶链式反应 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 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
  • 简介:PCR(PolymerasChainReafion)即聚合酶链反应,于1985年就有报道,是一种模拟特异天然DNA复制过程的核酸扩增法。以DNA为模拟的特异靶序列,在引物介导下酶促扩增,可以从极少量基因组DNA合成百万拷贝数的某DNA片段。我们应用PCR测试法,对肝病患者及体检的青年工人血清中的乙肝病毒DNA进行有关血清分析及临床研究,获得了可靠数据和临床效果。

  • 标签: 乙肝病毒DNA检测 聚合酶链反应技术 核酸扩增法 DNA片段 DNA合成 复制过程
  • 简介:摘要为探讨聚合酶链反应(PCR)DNA扩增对诊断活动性肺结核的临床价值,本文用PCR技术扩增结核杆菌特有的MPB64蛋白基因序列,对121例病人临床标本进行检测,发现34例活动性肺结核中有28例PCR阳性,疑诊为肺结核者33例中有18例阳性,非结核肺疾患54例中有10例阳性,其中有肺结核既往史者阳性6例,有结核接触史者阳性3例。提示PCR阳性并非为活动性肺结核所特有。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单管多重PCR对缺失型α-地中海贫血(α-地贫)的诊断效能。方法使用单管多重PCR基因诊断试剂对375例血液学方法筛检疑似α-地贫患者进行基因检测,并对其中部分标本进行测序。结果疑似为α-地贫的375份临床标本,基因检测证实其中267例为α-地贫,其结果经序列分析证实。与PCR检测相比,一管法RBC脆性、MCV、MCH与RDW-CV检测的灵敏度分别为80.1%、81.6%、79.0%、78.3%,特异性分别为78.7%、90.7%、66.7%、77.8%。结论与血液学方法相比,多重PCR检测具有快速、准确的优点,可用于人群和临床样品的缺失型α-地贫的分子筛查以及产前诊断。

  • 标签: &alpha -地贫 多重聚合酶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头孢曲松钠,是第三代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它能抵抗革兰氏阳性菌及革兰氏阴性菌,用于敏感致病菌所致的下呼吸道感染、尿路、胆道感染,以及腹腔感染、盆腔感染、皮肤软组织感染、骨和关节感染、败血症、脑膜炎等及手术期感染预防。研究表明β—内酰胺类抗生素引发的速发型过敏反应并非药物本身所致,而是与药物中存在的高分子聚合物有关,β—内酰胺类抗生素中的各种高分子杂质虽然结构不同,但通常具有相似的生物学特性(如致过敏性),故在质量控制中一般不需要对不同结构的聚合物进行每项控制,而只需控制其总量,本文中应用以SephdexG-10葡聚糖凝胶填充的色谱柱与高效液相色谱仪系统相连接,并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头孢曲松钠中的高分子聚合物进行了相应的检测,并对相应的分析方法进行适当的调整,本方法操作简单、专属性强、灵敏度高,可用于头孢曲松钠中高分子聚合物的含量测定

  • 标签: 高效液相色谱法 头孢曲松钠 高分子聚合物 含量测定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罗氏固体培养法,对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LAMP)和实时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痰结核分枝杆菌的优劣评价。方法选择临床经罗氏固体培养为阳性痰标本68份,阴性标本68份,分别采用LAMP和RT-PCR方法进行结核分枝杆菌检测结果,两者阳性检出率分别为88.2%.85.3%,两者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培养阳性标本经LAMP、RT—PCR检测结果灵敏度分别为91.2%和82.4%,两者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培养阴性标本经LAMP、RT—PCR检测结果的特异性分别为85.3%和88.2%,两者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AMP检测法阳性率高于RT-PCR法,但两者之间的差别尚无统计学意义,LAMP具有简单快速、准确,LAMP检测阳性标本灵敏度比RT-PCR好,LAMP检测阴性标本特异性稍低,LAMP具有简单、快速、准确,不需要昂贵的检验设备和严格的实验室设置,更适合基层结核病的实验诊断推广应用。

  • 标签: PT-PCR技术 LAMP技术 结核分枝杆菌 痰标本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分析无机三氧化聚合体和Vitapex糊剂对年轻恒牙根尖诱导成形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2-02/2013-02在辽宁省铁岭市中心医院口腔科就诊的患有牙髓病变或根尖周炎,且根尖尚未完全形成的年轻恒牙72颗,随机分成三氧化聚合体治疗组、Vitapex糊剂治疗组,每组36颗患牙,分别采用三氧化聚合体、Vitapex糊剂作暂时性根管充填,促使其根尖的形成或封闭。2组患者于术后3、6、12个月复查,通过临床检查及X射线检查,观察2组材料根尖诱导有效率和诱导有效所需时间。结果三氧化聚合体组有效率高于Vitapex糊剂组(P<0.05);三氧化聚合体对年轻恒牙根尖诱导周期短。结论无机三氧化聚合体行根尖诱导临床疗效明显,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无机三氧化聚合体 Vitapex 糊剂 根尖诱导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式反应(FQ-PCR)技术应用于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血清标本HBV-DNA定量检测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20年1月-2021年12月确诊入院的CHB患者(n=85)作为研究组,同期HBV早期感染者(n=80)作为对照组。均给予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乙型肝炎患者乙肝病毒检验中使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的作用。方法:选择25例乙型肝炎患者进行研究,为研究组,另外同期选择25例HBV早期感染者作为对照,为对照组。均选择于2022年3月至2023年2月,均在乙肝病毒检验中使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对比数据差异。结果:在入院时,两组HBV DNA表达水平有明显差异,研究组高,P<0.05;单独分析研究组数据发现,治疗后3、6、9个月的HBV DNA表达水平有统计学差异,P<0.05;均低于治疗前,P<0.05。单独分析研究组数据还发现,治疗9个月的HBV DNA变异率最高,对比其他时间段(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P<0.05。结论:乙型肝炎患者乙肝病毒检验中使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的作用积极。

  • 标签: 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 乙型肝炎 乙肝病毒检验 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