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19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自由体位分娩对自然分娩和剖宫产的影响。方法本文将2015年12月-2016年12月期间在我院分娩的初产妇94例作为实验研究的对象,按照患者分娩过程中体位的不同分为两组,在进入第一产程后给予自由体位分娩的47例初产妇作为研究组,在进入第一产程后给予常规体位分娩的47例初产妇作为对照组,对两组产妇自然分娩和剖宫产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研究组初产妇分娩产程时间、分娩方式、产后出血以及新生儿Apgar评分等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初产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为初产妇选择分娩体位的过程中,自由体位分娩的运用可以提高自然分娩,降低剖宫产,缩短初产妇的各产程时间,减少产后出血,减少新生儿窒息情况的发生,具有理想的效果,值得予以临床推广以及运用。

  • 标签: 自由体位分娩 自然分娩率 剖宫产率 分娩产程时间
  • 简介:目的通过对沧州市桥本甲状腺炎(HT)患者患病、知晓以及合并甲状腺功能异常情况的调查和研究,为本地桥本甲状腺炎的临床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采取整群抽样的方法,于2012年11月~2013年9月检测沧州市5095名常住居民的甲状腺,包括甲状腺彩超,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A-TG)和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A-TPO)在内的甲状腺功能检测,甲状腺触诊;问卷调查患者的知晓情况。结果HT患者298例,患病5.85%,女性患者218例,患病8.88%,男性患者80例,患病3.05%,女性患病明显高于男性(χ2=77.03,P〈0.01)。随年龄增长患病明显增高(χ2趋势=77.87,P〈0.01),30~39岁、50~59岁是患病增加最快的阶段;患者总体知晓约22.82%,各年龄段知晓不同(χ2=19.08,P〈0.01),老年人知晓低于中、轻年。合并甲状腺功能异常者共62例(20.8%),占总人群的1.35%;各年龄段异常不同(χ2=8.53,P〈0.01),老年人异常高于中年。结论沧州市HT的患病较高,而患者的知晓很低,老年女性患病高、知晓低,老年人合并甲状腺功能异常的比率较高。

  • 标签: 桥本甲状腺炎 患病率 知晓率 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提高深静脉穿刺置管,降低化疗药物外渗,减轻患者痛苦,保障静脉输液安全。方法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确定主题。制定活动计划,设定目标,通过鱼骨图分析要因,最终确定化疗药物外渗的根本原因,运用PDCA理念制定对策并实施。结果QCC活动后化疗药物外渗率由改善前13.5%下降至改善后4.5%。结论品管圈活动的应用降低了静脉化疗药物外渗,减轻了患者痛苦,确保了输液安全,保证了医疗护理服务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 标签: 品管圈 静脉 化疗药物 外渗率
  • 简介:摘要该文选取1991至2011年在册的县以上企业中2012年前诊断的所有接尘工人进行了回顾性研究,旨在探讨尘肺发病情况。从此次研究看,尘肺平均发病为0.22%,阶段发病呈逐年下降的趋势,尘肺发病年龄遍布23到74岁,发病工龄也从1年一直到48年。这提示我们必须采取积极有效的综合防尘措施,才能早日实现WHO提出的消灭矽肺病的目标。

  • 标签: 接尘 尘肺发病率 研究
  • 简介:目的研究乳酸/清蛋白比值与严重脓毒症或感染性休克患者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发生及病死的相关性。方法对2012年1月—2013年9月某院入住重症监护病房(ICU)第1天出现严重脓毒症或感染性休克的54例患者的基本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入住ICU第1天有30例(55.56%)患者伴有MODS,第2天有26例(53.06%)患者伴有MODS;入住ICU第1、2天乳酸/清蛋白比值在MODS组和非MODS组之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乳酸/清蛋白比值、PaO2/FiO2、APACHEⅡ评分是严重脓毒症患者预测MODS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乳酸/清蛋白比值在MODS组和非MODS组、死亡组和非死亡组之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乳酸/清蛋白比值与APACHEⅡ评分、PaO2/FiO2比值呈现相关性,APACHEⅡ评分越高、PaO2/FiO2越低,乳酸/清蛋白比值越高。运用ROC曲线下面积分析入住ICU第1天的乳酸/清蛋白比值预测MODS发生和病死为0.85、0.84;乳酸/清蛋白比值>1.735预测MODS发生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0.00%、79.17%、82.67%、75.92%,预测病死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100.00%、51.02%、17.23%、100.00%。结论乳酸/清蛋白比值与严重脓毒症或感染性休克患者MODS发生及病死密切相关。

  • 标签: 乳酸/清蛋白比值 严重脓毒症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复苏 炎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降低成分制备环节中血液报废的因素和方法。方法将我单位自2014年3月至2016年12月期间制备的成分血液为研究对象,对出现血液报废的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并对评价指标进行统计比较。结果2016年度我站成分制血共27112袋,其中血制品报废为3.81%(1032袋);报废血制品中脂肪血比例为65.89%显著高于其它因素的报废(乳糜血314(30.43%)、溶血2(0.19%)、凝块2(0.19%)、破袋34(3.29%)),比较差异值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成分制血的过程中应严格执行相关规定,尤其是采血环节需严加管理,加强对献血者的咨询、检查等,以降低脂肪血的比例,在制血过程中需严加控制并切实按照成分制血操作规程操作,对涉及的制血设备应定期检查校核,以降低成分制血的报废,节约血液资源。

  • 标签: 降低 成分制备 环节 血液 报废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女性患者慢性盆腔痛病因及发病。方法2014年1月到2017年5月自我院选取510例慢性盆腔痛患者案例作为研究回顾对象,结合510例慢性盆腔痛患者病因及发病进行分析讨论。结果经过回顾后发现慢性盆腔痛患者常见病因为慢性盆腔炎、子宫内膜异位症、盆腔静脉淤血综合征等。结论根据临床对慢性盆腔痛病因及发病的分析,往后的慢性盆腔痛病因诊断可更为准确,有利于往后治疗。

  • 标签: 慢性盆腔痛 病因 发病率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老年骨折患者系统骨质疏松治疗后的二次骨折与死亡情况。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3年8月至2015年8月我院收治的80例骨质疏松症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40例,A组予以常规治疗(内固定手术)B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取系统骨质疏松治疗(抗骨质吸收及补充钙剂),比较A、B组患者的二次骨折发生与死亡。结果A、B组治疗前BMD-T值的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BMD-T值及再次骨折时间的对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A组二次骨折发生和死亡的22.5%、20.0%高于B组的5.0%、2.5%,对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老年骨折患者系统骨质疏松治疗对二次骨折发生与死亡的降低具有重要作用。

  • 标签: 系统治疗 老年骨质疏松 二次骨折 死亡率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开展品管圈,提高静脉输液实际滴速与输液卡填写滴速的准确。方法按照QCC十大步骤,运用QC七大手法对静脉输液实际滴速与输液卡签写不相符进行现状调查,收集数据536例,经过数据整理,原因分析,对策制定、实施,检讨和效果确认及标准化。结果经过护理干预,输液滴速的正确率由58.9%提高至71.2%,实际滴速与填写滴速的相符性明显提高,病人的输液安全得到保证,药效至最大化,减轻了护士工作量。

  • 标签: 护理干预 输液滴速 正确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药品生产工艺验证的特点。方法对工艺验证的关键环节和步骤等特点进行分析总结。结果和结论药品生产企业在药品生产工艺验证阶段投入多,对工艺适应性了解乐队,对生产工艺验证特点了解越多,通过详细的生产设计和验证,就会对生产的产品质量保证越高,使药品生产企业建立高度自信。所以,重视药品生产工艺验证,了解药品生产工艺验证特点,对药品生产企业也有益处。

  • 标签: 药品生产 工艺验证 工艺验证特点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女性患者慢性盆腔痛病因及发病。方法2014年1月到2017年5月自我院选取510例慢性盆腔痛患者案例作为研究回顾对象,结合510例慢性盆腔痛患者病因及发病进行分析讨论。结果经过回顾后发现慢性盆腔痛患者常见病因为慢性盆腔炎、子宫内膜异位症、盆腔静脉淤血综合征等。结论根据临床对慢性盆腔痛病因及发病的分析,往后的慢性盆腔痛病因诊断可更为准确,有利于往后治疗。

  • 标签: 慢性盆腔痛 病因 发病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PDCA循环,在肿瘤科PICC(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术)置管患者的健康教育中,提升知晓。方法我院肿瘤科PICC置管患者1425例,分为普通组和提升组。普通组按照传统的单一宣教形式进行健康教育,提升组成立护理质量控制(QC)小组,应用PDCA循环管理,开展系统健康教育。结果提升组健康教育知晓89.70%,明显高于普通组69.56%,有显著的临床护理成果。结论成立护理QC小组,应用PDCA循环方法,增强护理工作水平,做好PICC置管患者的全过程系统化管理,提高肿瘤患者健康教育知晓,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健康满意度和获得感。

  • 标签: PDCA循环 PICC置管 健康教育 知晓率
  • 简介:摘要目的对血液标本实施PDCA循环管理,提高血液标本的合格。方法选取我科2016年7-12月送检的血标本62521例,对不合格血液标本进行调查统计,分析存在的主要问题,制定改进措施及管理计划,进行PDCA循环管理,对血液检验标本采集进行干预。统计2017年1-6月送检的血液标本64218例,与PDCA循环管理前进行对照。结果实施PDCA循环管理后,血液标本合格有所提高。结论PDCA循环管理对提高血液标本采集质量有积极作用。

  • 标签: PDCA 循环管理 血液标本 质量
  • 简介:摘要术后由于患者自身免疫能力降低,很容易诱发各种并发症,肺部感染是术后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之一。目的探讨手术室护理干预对肺部感染的影响。方法将2016年2月至2017年9月我院收治的择期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共8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所有患者入院后均接受常规支持治疗,包括常规检查、药物应用、环境管理等。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给予全方位、“零缺陷”的优质护理,主要分为术前、术中、术后三个阶段,术前依据患者的病情制定科学、合理的护理方案,加强沟通,了解患者病情和心理需求;术中高效有序地协助主刀医生完成手术;术后加强对患者的监护,指导患者合理饮食、运动。评价两组患者的肺部感染发生和护理满意度。结果两组患者经过不同的护理方案干预后,病情均有所改善,其中观察组的肺部感染为7.0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5.58%,其护理满意度为97.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9.10%,观察组患者对肺部感染相关知识的知晓情况也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手术室护理能够有效降低肺部感染发生,提高护理质量,能够有效帮助患者尽快恢复健康。

  • 标签: 肺部感染 手术室护理 效果
  • 简介:目的了解肿瘤专科医院医院感染现患情况,为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提供依据。方法依据全国医院感染监测网医院感染横断面调查要求,调查某肿瘤专科医院住院患者2013—2015年各年的医院感染现患,并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3—2015年共调查住院患者3515例,发生医院感染24例,医院感染现患为0.68%。2013-2015年医院感染现患分别为0.79%、0.54%、0.7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65,P〉0.05)。医院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为主,占45.83%。医院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占47.37%;其次是真菌,占26.32%。结论肿瘤患者医院感染现患较低,应针对现状有针对性地开展目标性监测,重点预防和控制下呼吸道感染,还应高度重视真菌感染。

  • 标签: 肿瘤患者 医院感染 现患率 调查
  • 简介:摘要目的开展品管圈在降低转床环节风险的应用。方法通过科室护士自发成立QC小组,选定以降低转床环节风险为活动主题。QC小组成员运用QC手法,对转床环节中存在的风险因素进行统计、分析,并制定对策进行防范,并将实施品管圈前后的效果进行对比。结果实施品管圈后所得有形成果转床环节存在的错误为1.7%,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无形成果解决问题能力、团队精神、工作效率、QC知识、电脑知识等均由明显提高。结论通过开展品管圈,不但有效的解决临床护理中所发生的问题;同时也提高了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激发了工作热情、增强了科室凝聚力,是值得临床推广的。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通过评管圈手法在降低病人服药不到口中的作用。方法成立品管圈,发挥成员的头脑风暴,以“降低病人服药不到口”为主题,运用PDCA循环的方法,实施品管圈模式。结果通过全员的积极参与,使病人服药不到口率由改善前的11.8%降低到改善后的4.3%。结论品管圈活动对降低病人服药不到口是有效的。

  • 标签: 品管圈 服药不到口率
  • 简介:摘要目的开展品管圈活动提高患者药品知晓,探讨品管圈活动在临床上的影响方法成立品管圈,选定活动主题,拟定活动计划,分析活动的现状和影响因素,圈员共同拟定对策并实施,比较实施前后患者对药物知晓计划实施的效果结果开展品管圈患者对药品知晓率由59.99%到84.70%结论品管圈活动不仅提高了护士对患者用药重要性,提高了患者对自己用药的知晓度,并且使大家学会了用科学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同时也提高了同事间的合作能力,提高了科室的凝聚力,值得推广。

  • 标签: 品管圈活动 药品 知晓率
  • 简介:目的了解北京地区居民肺结核防治知识的知晓,为进一步有针对性地开展肺结核防控知识宣传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北京地区部分居民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内容以《2006年全国公众结核病防治知识信念行为调查问卷》为主,同时增加肺结核防治知识核心信息和疑似肺结核症状相关问题。结果共收集居民调查问卷520份,其中合格问卷503份,有效率为96.73%。调查对象中,5条肺结核防治知识核心信息总知晓为40.87%,78.93%知道肺结核是一种严重危害人们健康的慢性呼吸道传染病,48.51%知道只要坚持正规治疗,绝大多数肺结核患者是可以治愈的,仅19.68%知道在县(区)级结核病防治机构检查和治疗肺结核可享受国家免费政策。可以识别4种及以上肺结核疑似症状的居民占53.48%,能全部识别出8种症状的居民仅占7.36%。结论北京市居民肺结核防治知识的知晓水平相对较低。患者在罹患肺结核的早期若不能够识别症状,不仅延误治疗,增加开放性肺结核传播概率,甚至诱导多耐药结核分枝杆菌的产生,给肺结核防治工作带来更多挑战。

  • 标签: 肺结核 问卷调查 知晓率 多耐药啼结核 医院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对提高护士交接班完整的作用。方法成立品管圈小组,选定提高护士交接班完整为活动主题,分析影响护士交接班完整的因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比较活动前后护士交接班完整的差异。结果活动后护士交接班完整89.4%,较活动前提高了26%。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后提高了护士交接班完整,保证了患者的医疗安全,提高了护理工作质量,提高工作效率,减少疼痛,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3,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品管圈 交接班 完整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