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7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牙周病引起的前牙位移采用正畸修复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40例牙周病导致前牙位移的患者,对其采用正畸修复的治疗方法,对治疗效果进行记录。结果观察治疗后的患者,其牙槽的高度、牙周袋的深度、出血指数都有明显降低,而且面部畸形的情况也得到了很大的改善,此次治疗结果的满意度为92.5%。结论采用正畸修复的方式治疗前牙位移的方法,使得前牙位移的现象得到了很大的改善,牙周情况也有所好转,提高了患者的生命质量。

  • 标签: 牙周病 前牙移位 正畸修复
  • 简介:儿童肘部骨折为临床常见伤,尤以肱骨远端(髁部)骨折多见,治疗不当易产生较严重的后遗症.因肱骨远端移位性骨折常涉及关节面、骨骺,暴力较大时多造成粉碎性骨折,不仅手法复位困难,而且维持复位后的位置也困难,是临床骨科医生较为棘手的问题.笔者于2010年~2013年采用尺骨鹰嘴过头骨牵引治疗儿童肱骨远端移位性骨折(本文特指髁上及髁间骨折,不包括肱骨内外侧髁及内外上髁骨折)23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 标签: 尺骨鹰嘴牵引治疗 肱骨远端 移位骨折 儿童 移位性骨折 改良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牙周正畸联合治疗牙周病前牙移位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2014年2月-2015年2月我院收治的50例牙周病前牙移位患者,上述患者均接受牙周正畸联合治疗。结果治疗后,患者移位前牙成功复位。治疗后患者前牙覆盖、前牙覆牙合、牙周袋深度、出血指数均显著由于治疗前水平,p<0.05,具有差异统计学意义。结论牙周正畸联合治疗牙周病前牙移位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广泛推广。

  • 标签: 牙周 正畸 牙周病 前牙移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妊娠合并耻骨联合分离发病的原因、症状表现和治疗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于2012年9月-2014年10月收治的50例妊娠耻骨联合分离患者临床资料。结果50例妊娠合并耻骨联合分离患者中32例实施剖宫产,18例实施生理产,通过积极护理干预,患者疼痛症状明显减轻,症状消失时间为14天-3个月。结论经过本次研究结果的分析可知,在妊娠晚期、产时和产后不同时期均可发生耻骨联合分离,在临床中可借助于B超以及临床表现确诊,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法和护理干预,可获得较为满意的效果。

  • 标签: 妊娠 临床 耻骨联合分离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肱骨外科颈移位骨折的手术治疗与保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8月~2014年8月于我院就诊的肱骨外科颈移位骨折患者60例,随机将患者分为保守治疗组和手术治疗组,分别进行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有效率方面并无明显差异,P>0.05,结果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保守治疗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手术治疗组患者,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保守治疗在肱骨外科颈移位骨折的治疗方面疗效显著,且并发症较少,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 标签: 肱骨外科颈移位骨折 手术治疗 保守治疗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移位关节内跟骨骨折手术治疗疗效。方法2008年8月-2014年2月本院住院手术病人101例,其中Sanders分型SandersⅡ52,SandersⅢ例37例,SandersⅣ12例。男性72例,女性39例。年龄24岁-72岁,平均45.6岁,左侧69例,右侧32例,双侧17例。受伤原因高处坠落伤83例,交通事故9例,重物砸伤5例。其中合并腰椎骨折10例。均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结果术后随访1-2年。2例感染治疗后刀口愈合,2例刀口延迟愈合外均顺利愈合。骨折全部骨性愈合。均恢复劳动和生活。SandersⅣ出现4例后期骨质塌陷,复位丢失。内固定物均取出。复位丢失患者内固定物取出时发现部分螺钉断裂2例。结论移位关节内跟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术后效果优良。

  • 标签: 跟骨 骨折 内固定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影响跟骨关节内移位骨折疗效的相关因素。方法对82例跟骨关节内移位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影响疗效的相关因素。结果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摔伤高度、体重、Sanders分型、摔伤距手术时间、术前B?hler角、术前Gissane角、术后中药熏洗是影响临床疗效评价的临床因素(P<0.01或P<0.05)。体重越重、摔伤高度、Sanders分型越高、摔伤距手术时间越长、术前B?hler角和术前Gissane角越小患者预后越差。结论摔伤高度、体重、Sanders分型、摔伤距手术时间、术前B?hler角、术前Gissane角、术后中药熏洗是影响临床疗效评价的临床因素。

  • 标签: 跟骨关节内移位骨折 相关因素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血液分离胶采血试管的临床检验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2-11月进行血液检验的88例患者,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4例,对照组进行分离胶试管采血,研究组进行真空玻璃试管采血,比较两组的临床检验结果。结果两组采血方法存在较大差异,其中研究组的检测结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以UA、Glu、CO2CP、CRE指标更为明显(P<0.05)。结论采用血液分离胶采血试管进行样本检测自动性好,准确度高,较适用于大批样本的临床检测,故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 标签: 分离胶试管 血液检验 检验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膜分离具有效率高、能耗低、操作简单、环境友好等优点,在传统中药生产中呈现出显著的技术优势。本文综述了膜分离技术在中药制剂生产及研究中的原理、分类及在中药领域中的应用情况,列举了其在中药有效成分的提取分离纯化及其在制备中药注射液、口服液中的应用;对膜分离技术在中药生产中全面推广应用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 标签: 膜分离技术 原理 应用现状 问题探讨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中药成分分离提取中酶技术的运用情况。方法对近年来中药有效成分提取中酶技术的运用情况进行分析总结,从而得出了采用果胶酶、纤维素酶以及木瓜蛋白酶对植物细胞的细胞壁的酶解情况,探究其在中药提取中的应用情况。结果和结论通过对近年来酶解在各类中药成分提取中的应用情况显示其在生物酶解中的应用效果,同时与各项医药领域新技术相结合能够有效运用酶解的效用,值得在医药领域的中推广应用。

  • 标签: 中药成分 分离提取 酶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寻一种SD大鼠HSC(星状)细胞分离改良法,为肝细胞相关基础实验提供细胞原料。方法应用存在密度梯度的分离液(浓度11.3%),应用一步梯度离心法分离肝HSC细胞。应用台盼蓝染色法鉴定HSC细胞存活率,及desmin免疫细胞染色法鉴定HSC纯度。结果肝脏HSC细胞得率约(3.7±0.5)X107个/SD大鼠,HSC细胞存活率约85%,纯度达到90%。结论本法为一种简便、高产分离SD大鼠肝HSC细胞的方法,可予推广。

  • 标签: SD大鼠 肝HSC细胞 细胞分离 细胞鉴定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我院非发酵菌感染的菌群分布及耐药性,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期间385例非发酵菌感染患者的菌群分布及耐药性,进行回顾性总结,采用LISS系统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我院3369株病原菌种非发酵菌385株,其中铜绿假单胞菌最为常见49.1%,其次是鲍曼氏不动杆菌26.8%、嗜麦芽假单胞菌7.8%,结论非发酵菌检出率高,且有不同程度的耐药,临床治疗应根据你实验室的药敏结果优化现则抗生素,合理用药。

  • 标签: 非发酵菌 抗菌药物 耐药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分离胶采血管优劣的鉴别方法及评价。方法向各管(对照组某品牌优质血清分离胶采血管;实验组某品牌劣质分离胶采血管)中分别加入3ml的蒸馏水后离心检测各管甘油三酯(TG)的含量。结果对照组管中几乎检测不到甘油三酯,其结果为0.00~0.01mmol/L;实验组中各管均可检测到不同浓度的甘油三酯(TG),其含量为0.55~1.41mmol/L。结论利用甘油三酯检测做比对试验可以快速准确的鉴别出血清分离胶采血管的优劣。

  • 标签: 血清分离胶 采血管 甘油三酯 鉴别方法
  • 简介:目的:探究针对踝关节骨折伴下肢胫腓联合分离的最佳手术治疗方法。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2月到2015年2月收治的踝关节骨折伴下肢胫腓联合分离的患者62例,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纽31例和对照纽31例。给予观察纽短肌腱移位手术疗法,给予对照组骨膜移位手术疗法,观察比较两组患者进行手术的时长,术后愈合所需时间以及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为(59.4±7.5)h,明显低于对照组(81.3±7.9)h,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O.05)。观察组术后愈合时间为(61.5±2,8)d,明显低于对照组(87.1±3.7)d,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O.05)。观察组患者观察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优良率为,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骨膜移位手术疗法治疗踝关节骨折伴下肢胫腓联合分离的临床疗效可观,值得在临床推广。

  • 标签: 踝关节骨折 下胫腓联合分离 手术治疗
  • 简介:目的比较分析嘉兴市副溶血性弧菌分离株的血清型、毒力基因和分子分型特征。方法采用血清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对63株副溶血性弧菌分离株进行血清型分布、毒力基因耐热直接溶血素基因(tdh)和耐热相关溶血素基因(trh)携带以及ERIC-PCR分型研究。结果食物分离株tdh和trh均为阴性,患者分离株大部分为tdh阳性trh阴性;血清型和ERIC-PCR型别,食物分离株分布较为分散,而患者分离株70%的血清型为O3:K6和80%的ERIC-PCR型别为1型。结论食物分离株和患者分离株毒力基因的携带情况不同,血清型和ERIC-PCR型别,食物分离株较为分散而患者分离株较为集中。

  • 标签: 副溶血性弧菌 血清型 毒力基因 肠杆菌科基因间重复序列-PCR 分子分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快速高效液相色谱分离技术在中药分析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研究组选取快速高效液相色谱分离技术(UPLC)分析仙灵脾、冬虫草,而对照组则选取高效液相色谱分离技术(HPLC)分析仙灵脾、冬虫草,对两组的检测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研究组两种药材分离速度及峰容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分离时间、LOQ(定量限)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中药分析中选择快速高效液相色谱分离技术方案具有更显著的检测效果,分析时间明显缩短,灵敏度提高,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 标签: 快速,高效液相色谱,分离技术,中药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