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准确的检测结果,可为疾病的诊断、治疗、疗效观察提供可靠的依据。如果检验结果不准确,只会延误诊治,甚至起相反的作用,而一份准确的检验报告不仅与检验科的工作质量密切相关,也与临床护士在采集标本过程中能否做到方法正确、送检及时有很大关系,下面就检验结果与各因素的关系,分析讨论。

  • 标签: 检验结果 采集标本 抗凝剂 准确性 标本采集方法 检测结果
  • 简介:目的:评估影像存档与传输系统(PACS)产品影像后处理系统的准确。方法:选取国内3家PACS厂商的单机版产品,分别评估其CT值测量、长度测量、角度测量及面积测量4种功能,并与北美放射协会影像处理软件eFilm2.1的测量结果进行对比;使用CT对针管进行三维重建,测量针管内径并与实际值对比。结果:eFilm2.1系统与各厂商的CT值测量结果一致;角度测量结果较为准确;长度、面积测量结果和三维重建后的长度测量结果均有误差。结论:PACS影像后处理系统的长度、面积和三维重建后的长度测量结果准确较低,在临床诊断中仅可起到参考作用。各厂商需对PACS影像后处理系统的测量结果进行优化,以满足医疗活动的需要。

  • 标签: 影像归档和通信系统 放射学信息系统 计算机辅助图像处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生化检验过程中溶血对准确的影响及相关的纠正措施。方法依据溶血情况,将同一血清标本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为溶血标本,对照组为未溶血标本。比较两组标本的生化检测值变化情况,并分析血红蛋白浓度和溶血检测值的相关。结果TP检测值、AST检测值、CK检测值、CK-MB检测值、HBDH检测值以及LDH和K+检测值,溶血标本明显高于未溶血标本,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Na+检测值,溶血标本明显低于未溶血标本,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溶血标本中检测值变化情况同血清Hb浓度变化值之间具有相关。结论血液标本发生溶血会影响到检测结果;生化检测值变化情况同血清Hb浓度具有相关,可以通过血清Hb浓度纠正出现偏差的检测值。

  • 标签: 溶血 生化检验 准确性 影响及纠正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JUSTY-Ⅱ型根管长度测量仪与X线片定位根尖长度的准确比较。方法选择176颗患牙,其中牙髓炎98颗,根尖周炎78颗,总根管数217根。使用JUSTY-Ⅱ型根尖定位仪探测176颗根充牙的根管工作长度,在牙胶尖预充试尖时记录X线片上的根充长度。结果JUSTY-Ⅱ型根管长度测量仪与X线片测得工作长度无明显差异(P>0.05),误差在±0.5mm的根管数为204,准确率达94%。结论JUSTY-Ⅱ型根管长度电测法是一种准确率高,重复性强,能减少X线损伤,便于临床操作的根尖治疗测量手段。

  • 标签: JUSTY-Ⅱ根测仪 根管工作长度 准确性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溶血标本对肝功能检测准确的影响。方法将2010年5月一2013年8月来我院进行体检的62例体检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进行溶血标本的肝功能检测(对照组)和非溶血标本的肝功能检测(观察组),比较两组结果的准确度。结果观察组相对于对照组碱性磷酸酶(ALP)、直接胆红素(DBIL)、γ-谷氨酰转移酶(GGT)、血清总胆红素(TBIL)浓度降低,观察组相对于对照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总蛋白(TP)、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清蛋白(ALB)浓度升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功能检测结果的溶血影响,因此在进行肝功能检测的过程中应尽量避免血样产生溶血。

  • 标签: 溶血 肝功能检测 准确性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CT应用于检测泌尿系统结石成分诊断的准确,为后期临床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3月至2011年8月期间门诊收入的泌尿系统结石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行多排螺旋CT及红外光谱法检测,分析检测结果。结果经检测,本组检出单纯结石比例为42.5%,混合结石比例为57.5%;CT检测碳酸磷灰石、一水草酸钙、二水草酸钙间的特异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T检测碳酸磷灰石及一水草酸钙、一水草酸钙及二水草酸钙间的灵敏度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螺旋CT应用于临床诊断一水草酸钙及碳酸磷灰石的准确较高。

  • 标签: CT检测 泌尿系统 结石成分 准确性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使用溶血标本进行肝功能项目检测结果的准确,为临床检验工作提高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1月—6月来我院健康体检的人员200例,作为本次试验的研究对象。采用干化学法检测不同血液标本的肝功能指标,统计、分析检验数据。结果研究组的溶血标本检测结果中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白蛋白(ALB)、总蛋白(TP)、的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未溶血标本,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溶血标本检测结果中r-谷氨酰转移酶(GGT)、碱性磷酸酶(ALP)、直接胆红素(DB)、总胆红素(TB)的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未溶血标本,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进行肝功能检测的血液标本发生溶血后,对实验室检测指标的准确影响较大,采取方法避免溶血标本有助于提高检验结果的可靠

  • 标签: 溶血标本 肝功能检验 准确性 临床影响
  • 简介:目的:对比分析尿液白细胞仪器检测与人工检测结果的准确。方法:对我院的300例尿液样本分别使用人工镜检及仪器进行检测,比较两种检测方法的检测结果。结果:在使用仪器检测法检测300例尿液样本中,呈阳性的例数为114例,呈现阴性的为186例,假阳性率为13.33%,假阴性率为9.00%,人工显微镜检测法检测300例样本中有99例呈阳性,201例呈阴性,未见有假阳性及假阴性例数,两组比较有明显的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由于人工镜检法和仪器检测法的使用原理存在差异。所以对尿液白蛋白的分析具有各自的优点及缺点,在临床检测上需要将仪器检测法与人工镜检法合理的结合起来使用,才能保证结果的准确

  • 标签: 尿液白细胞 人工检测 仪器检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溶血对生化检验准确的影响和纠正。方法取一份标本置于两个管中,其中一管制成溶血标本并记为实验组,另一管则记为对照组,将这两组血清标本中的总蛋白、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肌酸激酶和乳酸脱氢酶等指标进行配对检验。然后运用多元回归分析血清血红蛋白的浓度和配对资料差异有意义的项目溶血变化值。结果同过对比分析实验组与对照组中的各项测定值,实验组的溶血标本显著高于对照组未溶血标本,此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实验证明溶血对检验结果有一定的影响,与血清中血红蛋白的浓度具有一定的相关。结论溶血对检验结果有一定的影响,回归分析可以有效的对其进行校正。

  • 标签: 生化检验 回归分析 溶血 血红蛋白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对小儿肺炎型哮喘的临床特点,以及对提高对该疾病的准确诊断与治疗。方法对28例小儿肺炎患儿进行抗哮喘为主的治疗,并随机分组,分成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4例,对于对照组患儿实施常规抗哮喘治疗,对于病情较重患儿,实施静脉点滴地塞米松,病情较轻患儿吸入布地耐德混悬剂等药物作泵吸治疗。在对观察组患儿在常规抗哮喘治疗的基础上,在临床症状缓解后吸入丙酸倍氯米松气雾剂予以哮喘预防治疗。采用x2检验分析观察。结果对观察组14例患儿进行抗哮喘治疗后,观察组患儿经过治疗后病情基本得到控制,复发率也显著低于拒绝进行吸入治疗的对照组患儿。两组在统计学比较上存在明显差异(P均<0.05)。结论对肺炎型哮喘患儿实施抗哮喘治疗能够提高患儿治疗的有效率,正确判断肺炎型哮喘,并且病情缓解后,及时进行吸入药物干预治疗,能够有效减少哮喘复发,同时对改善患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症状有显著效果。

  • 标签: 儿童肺炎型哮喘 干预治疗 地塞米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影响新生儿听力筛查的因素,以便采取正确的措施,从而提高筛查的准确率。方法采用两阶段筛查法,即出生后2-7天进行第1次筛查,未通过初筛者于出生42天左右进行第2次筛查。使用丹麦耳声发射仪,采取耳声发射法(TEOAE)对2704例活产新生儿出生后2-7天进行听力筛查。结果2013年1-12月份在本单位及县人民医院产科住院分娩的活产婴儿2869例,初筛2704例,筛查率94.25%,初筛通过2439例,初筛通过率90.20%,复筛258例,通过237例,复筛查仍未通过21例,经上级诊断机构确诊4例被诊断为听力损失,听力损失发病率为0.15‰,符合全国新生儿听力损失正常发病率标准。结论熟练掌握新生儿听力筛查技术,正确处理筛查操作流程,严格按照筛查技术规范标准进行操作,可提高新生儿听力筛查的准确率。

  • 标签: 新生儿 听力筛查 影响因素
  • 简介:目的了解包头市医疗机构梅毒诊断准确率和报告疫情上升的关系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对2012年包头市9个旗县区涉及梅毒诊疗筛查的34家医疗机构的医务人员开展调查,查看传染病报告卡、门诊日志和检验室原始登记本,并收集2010—2012年相关人群的梅毒监测/筛查资料。结果34所医院中21所医院网报梅毒病例643例,用梅毒抗原和非梅毒抗原血清学试验两种方法检测,结果阳性上报345例,实验室诊断准确率为53.65%。各级医院间实验室诊断准确率有显著不同(χ^2=124.133,P〈0.01),其中市级三级综合医院、私立医院实验室诊断准确率较高为67.24%和72.34%,市级二级医院和区级医院较低为19.48%和27.66%。547人中,一期梅毒、二期梅毒、三期梅毒、胎传梅毒的主要流行病学史和临床症状知晓率分别为42.23%、30.53%、34.37%、68.01%,隐性梅毒诊断标准知晓率为24.50%;RPR和TRUST为常用非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学诊断方法的知晓率为36.75%。常用的4种梅毒抗原血清学试验诊断方法(TPPA/TPHA/TP—ELISA/TP快速)知晓率为23.58%。梅毒实验室血清学实验诊断方法皮肤科医生知晓率最高为92.86%,相关临床科室最低,为56.07%。结论医疗机构医务人员梅毒诊断知识掌握不够,转介机制运行不畅,管理人员过度报告,导致梅毒正确诊断率下降,部分假阳性或非现患病例也被作为梅毒病例上报,造成梅毒疫情报告虚高。

  • 标签: 医疗机构 梅毒 诊断 疫情
  • 简介:浪漫性爱似乎总离不开美酒。杯盏交错,光影闪烁中,内心的欲望之火渐渐燃起,对方也变得更加朦胧迷人。不过,近日“美国学联盟”指出,对于来说,酒是把双刃剑-既能助也能败。中国学会会员、婚恋咨询专家李惠丽表示,小酌可以怡情助。首先,适量的酒精能帮助双方降低焦虑,让男性变得自信,让女性抛开羞涩,大胆调情。

  • 标签: 美酒 中国性学会 低焦虑
  • 简介:摘要肝脑病是严重肝病引起的,以代谢紊乱为基础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综合征。该综合征常具有潜在的可逆,以意识障碍行为失常,昏迷为重要表现。通过对患者科学的治疗护理,可以使患者的行为得到有效的遏制,病情好转,转危为安。

  • 标签: 意识障碍 行为异常 昏迷 治疗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舒张心衰和收缩心衰临床比较。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11年6月1日~2012年6月30日期间收治的200例心力衰竭患者临床相关资料。根据LVEF及其他相关指标将患者分为A、B两组,其中A组患者为舒张心衰,B组患者为收缩心衰。对两组患者各个参数存在的差异进行分析。结果A、B两组患者在高血压、糖尿病、心房颤动、心电图、所用药物、死亡率、住院时间、复发率方面,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现对于收缩心衰,舒张心衰病情更轻,治疗效果更佳,死亡率更低。

  • 标签: 舒张性心衰 收缩性心衰 比较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胆汁反流胃炎患者使用铝碳酸镁、莫沙必利联合雷贝拉唑治疗的效果。方法2011年至2013年我院一共接收了160例胆汁反流胃炎患者,将这些患者分组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使用铝碳酸镁、莫沙必利进行治疗,观察组增加贝雷拉唑,两组患者均进行8周的治疗。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尤其是显效例数明显高于对照组(46例VS24例),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2.5%VS72.5%,P<0.05)。结论胆汁反流胃炎患者接受铝碳酸镁、莫沙必利联合雷贝拉唑治疗的临床有效率比较高,患者的症状改善明显,治疗效果比较优秀。

  • 标签: 铝碳酸镁 莫沙必利 雷贝拉唑 胆汁性反流性胃炎 效果
  • 简介:目的探析非酒精脂肪肝病(non—alcoholicfattyliverdisease,NAFLD)和胰岛素抵抗(insulinresistance,IR)的相关。方法选择2009年3月—2012年12月收治的168例NAFLD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作为研究组,同时选择同期168例在门诊体检正常人为对照组,检测两组患者TG、TC、FBG、SBP、DBP、FINS,并根据稳态模式评估法计算IR。生活方式干预内容主要包括健康教育、运动和饮食干预,干预时间为6个月,复查上述指标,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上述指标的变化情况。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r检验,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其相关。检验标准为a=0.05,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研究组基础疾病如肥胖、高TG、TC血症、血糖异常、高血压等发生率(67.26%、68.45%、30.36%、13.10%、30.95%)均明显高于对照组(10.12%、30.95%、11.31%、5.36%、14.88%)(均P〈0.05)。干预前研究组BMI、FBG、TG、DBP、TC、SBP、FINS、IR等指标均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NAFLD和TG、BMI和IR呈正相关(r=0.574,P〈0.05;r=0.783,P〈0.05)。干预后各项指标均较干预前降低(均P〈0.05)。结论IR为NAFLD最主要的危险因素,生活方式干预能有效改善IR,改善患者糖脂代谢,对临床治疗NAFLD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 标签: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胰岛素抵抗 生活方式
  • 简介:目的:探讨延迟脾破裂的诊断延迟原因和治疗方式。方法:回顾分析我院1994年5月至2013年5月收治的37例延迟脾破裂的临床资料。结果:37例患者均痊愈出院,无死亡病例。结论:增强对延迟脾破裂的认识,掌握其临床特点,做到早期诊断和及时的外科手术治疗对提高延迟脾破裂的治愈率,减少误诊、误治十分重要。

  • 标签: 延迟性脾破裂 脾切除术 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各种护理干预措施对产妇焦虑和分娩质量的影响。方法收集我科室的产妇共80例进行研究,并随机将他们平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病人给予整体的护理干预措施,对照组则给予通常的护理措施。对比两组病人的焦虑状态和产妇分娩方式情况。结果实验组病人在SAS和SDS评分方面的改善情况大大优于对照组,并且两组产妇的分娩方式有明显差别(P<0.05)。结论通过护理干预措施可以降低产妇的紧张和焦虑心理,从而提高分娩质量。

  • 标签: 分娩 焦虑 护理干预 分娩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