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7
33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一套干预效果确切、技术操作方便、费用较低、适合基层医院应用,预防高危孕产妇下肢静脉形成的适宜技术。方法通过将2014年7月至2016年7月90例高危住院孕产妇作为实验组,选定2012年6月至2014年6月相同时间段内标准一致高危住院孕产妇90例作为对照组,实验组应用空气波压力治疗仪联合TDP干预孕产妇LEDVT形成,对照组通过调取住院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比应用空气波压力治疗仪联合TDP干预措施与应用传统预防措施预防孕产妇LEDVT形成的效果。结果实验组90例,无临床症状,经彩超确认下肢静脉形成1例;对照组90例,出现下肢肿胀、疼痛等临床症状,经彩超检查确认下肢静脉形成9例。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血栓形成患者均经过治疗后康复出院。结论应用科学评估方法,筛选高危患者,有针对性地联合应用空气波压力治疗仪、TDP干预LEDVT形成,前者运用物理机械按摩与推动原理,后者利用物理热与辐射原理,力学与热学结合,两者均有改善血液循环、增加血管顺应性作用,交替规律运用降低了高危孕产妇LEDVT形成的发生率,明显优于传统的预防措施。

  • 标签: 空气波压力治疗仪 TDP 预防 产科 LEDVT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脑血栓下肢静脉形成相关护理效果。方法运用回顾式方法选取本院在2014年12月至2015年12月间所收治的脑血栓下肢静脉形成100例患者作为临床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观察组。其中对照组予以常规性护理,而观察组予以护理干预,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在临床治疗中的效果。结果临床患者在予以治疗之后,比较并发症的产生率、下床活动以及消肿的时间,其观察组的患者比对照组中患者明显少,并存在着P<0.05的差异,在统计学中具有观察的意义。结论在脑血栓下肢静脉形成临床患者实施治疗的过程中,应用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明显降低其患者在临床上产生并发症的概率,也有效缩短了血栓实现消肿的实践,且明显提升及改善了临床患者在生活上的质量,故在临床治疗中具有较好的效果,可在临床的应用之中进行推广。

  • 标签: 脑血栓 伴下肢深静脉血栓 形成 护理观察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护理干预脊髓损伤患者下肢静脉形成的影响。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2014.4-2015.4入诊我院的脊髓损伤并出现下肢静脉的84例患者分为A、B两组各42例,其中A组进行常规护理,B组进行针对性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下肢静脉发生率以及住院时间。结果B组下肢静脉发生率2.38%明显低于A组14.29%,差异较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住院时间(15.74±6.67)d较A组(31.28±12.84)d短,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脊髓损伤患者进行下肢静脉的针对性护理可较好降低该并发症的发生率,促进患者痊愈。

  • 标签: 脊髓损伤 下肢静脉血栓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妇产科术后LEDVT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临床要把握好发生病因、选择有效诊断方式做好对症处理,以减轻患者痛苦与LEDVT危害。

  • 标签: 妇产科 LEDVT 诊断 处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围产期护理干预对预防性剖宫产下肢静脉的作用。方法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我院对140例剖宫产患者围产期进行护理干预,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0例患者。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增加下肢静脉的预防性护理措施。通过对比观察两组患者血栓发生率、疼痛VAS评分以及住院时间,评价护理干预在剖宫产围产期预防下肢静脉中作用。结果观察组患者血栓发生率为2.86%,疼痛VAS评分为(2.17±1.38),住院时间为(6.439±1.24)d;对照组血栓发生率、疼痛VAS评分以及住院时间依次为12.86%、(4.33±1.55)、(9.601±1.45)d,各个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剖宫产产妇围产期血栓预防性护理,有利于降低下肢静脉的发生率,改善产妇的生活质量。

  • 标签: 下肢静脉血栓 护理干预 围产期 剖宫产
  • 简介:摘要目的对于骨科大手术后下肢静脉产生的有效预防以及护理措施展开分析及探究。方法本研究对象为90例行骨科大手术患者,按照护理方式的不同分成应用常规护理方案的参照组以及应用综合护理方案的研究组,两组病例人数相同。观察及比较术后产生下肢静脉的病例情况。结果研究组的下肢静脉发生率为,明显的低于参照组的,P<0.05,效果显著。结论采取科学的预防和护理举措,能够明显的降低骨科大手术以后下肢静脉的发生率,避免对患者造成较严重的痛苦。

  • 标签: 下肢静脉血栓 骨科大手术 预防和护理举措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骨科患者术后预防下肢静脉形成的护理方法。方法选取某院收治的94老年骨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给予对照组常规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全方位的护理。结果两组在护理后不良反应情况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护理后总满意例数上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骨科患者术后预防下肢静脉形成的护理过程中,实施全方位的护理措施,能够有效降低下肢静脉形成率,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和生活质量,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老年骨科患者 下肢深静脉血栓 护理探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围产期护理干预对预防剖宫产下肢静脉拴的效果。方法选择医院2013年7月~2014年12月收治的行剖宫产分娩的孕妇166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83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围产期护理,实验组患者实施围产期全程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剖宫产下肢静脉发生率、症状积分,观察两组患者对护理满意情况。结果实施围产期护理干预之后,实验组患者下肢静脉拴发生率及症状积分均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率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围产期护理干预的实施,可降低患者下肢静脉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围产期护理干预 剖宫产 下肢深静脉血栓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骨科手术后患者发生下肢静脉的原因以及低分子肝素预防静脉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骨外科进行下肢手术治疗的患者126例,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案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术后应用低分子肝素进行预防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下肢静脉以及合并软组织损伤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骨外科手术患者中应用低分子肝素,能够有效降低其下肢静脉的发生,其预防效果良好。

  • 标签: 骨外科 下肢静脉血栓 原因 防治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下肢骨折后下肢静脉患者的临床分析,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下肢骨折后下肢静脉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12月至2016年1月来我院骨科就诊的并同时行了下肢血管彩超和血管造影的164例下肢骨折住院患者。以血管造影为标准,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下肢静脉的诊断价值。结果164例患者血管造影均发现有深静脉,彩色多普勒检出138例病患为下肢静脉,在该组数据中的检出率为84.1%,且达到88.9%的特异度以及96.4%的灵敏度,超声检查和血管造影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发生深静脉病症的最高概率出现在下肢骨折后,通过对彩色多普勒超声的诊断利用,能够获得较高的特异度和灵敏度,因而具备良好临床应用的价值。

  • 标签: 彩色多普勒超声 下肢骨折 下肢深静脉血栓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及探索对下肢静脉患者采用综合性介入治疗的临床效果,旨在为临床治疗提供有效依据。方法收集我院2013年10月~2015年10月间接诊的患下肢静脉的100例患者进行临床研究,按照随机、对照、双盲的原则将所有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施行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进行治疗,研究组患者则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加用支架植入术联合进行治疗。观察和记录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静脉时间与治疗时间,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的静脉消失时间与治疗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下肢静脉患者采用综合性介入治疗方案进行治疗疗效显著,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 标签: 下肢深静脉血栓 综合性 介入治疗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本文目的在于通过护理干预方式在临床中的应用,研究其对下肢骨折患者的护理效果,以及研究其对下肢静脉预防的临床价值,从而保障下肢骨折患者的治疗效果增强,促进患者的早日康复。研究方法是对104例下肢骨折患者进行分组对照与观察,将104例病患随机平均分配到不同组别,分别是A组与B组,A组病患采用的护理模式是传统的常规骨折术后护理,而B组将采用护理干预模式开展护理工作。研究结果表明B组所进行的护理干预,在对下肢静脉疾病的预防重有非常显著的效果,其发病人数明显小于A组,同时术后护理服务所获得的满意度也比A组相对较高。研究总结护理干预预防下肢骨折病患产生深静脉病症的临床价值相对较高。

  • 标签: 护理干预 下肢骨折 深静脉血栓 预防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实施围产期护理干预对剖宫产下肢静脉形成的预防作用。方法选择2013年3月-2014年9月我院120例剖宫产产妇随机平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分别给予常规护理和施围产期全程护理干预,对比2组下肢静脉发生、症状积分情况。结果观察组、对照组的的肢静脉的发生率分别为0、6.67%,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症状积分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比较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对剖宫产产妇实施围产期全程护理干预可有效预防下肢静脉的发生。

  • 标签: 下肢深静脉血栓 剖宫产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护理干预对骨科术后患者发生下肢静脉的预防效果。方法收集我院需要使用骨科手术治疗的患者200例,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实施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下肢静脉的发生几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对需要实施骨科手术治疗的患者进行护理时,使用护理干预的手段能明显降低术后下肢静脉的发生几率,有着极高应用价值。

  • 标签: 护理干预 骨科术后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预防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骨折术后患者加强护理干预后在预防下肢静脉方面取得的临床成效。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6年6月骨折术后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人。对照组护理方法为常规基础护理,加强观察组护理干预。针对下肢静脉发生率情况,对两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在下肢静脉发生率方面,观察组发生率(2.5%)比对照组(10%)低(P<0.05)。结论骨折术后患者加强护理干预后在预防下肢静脉方面取得的临床成效显著,能够有效降低下肢静脉发生率,应广泛推广应用。

  • 标签: 护理干预 下肢深静脉血栓 预防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并分析护理干预对骨科术后下肢静脉的预防作用。方法从我院骨科2013年1月~2015年6月行骨科术治疗的患者中选取134例进行研究,采用Autar修订量表对其下肢静脉的发生风险进行评估,并采取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对其干预效果进行评估。结果经护理干预,本组患者均未发生下肢静脉。和干预前比较,患者干预后的D-二聚体水平明显降低,股静脉流量和血流速度明显提高,前后差异显著(P<0.05)。同时护理干预前后的股静脉流峰速度没有明显变化(P>0.05)。结论对骨科术后患者发生下肢静脉的风险性进行评估,并对其采取预防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有效预防下肢静脉的发生,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护理干预 骨科术 下肢深静脉血栓 预防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下肢骨折所导致的深静脉形成的相关危险因素,并探讨下肢骨折导致深静脉的有效护理对策。方法遵循随机抽样原则,选取我院于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收治的4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为下肢骨折导致的深静脉。通过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深静脉形成的相关危险因素。并按照入院先后顺序,遵循随机、对照、平均原则进行分组,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20例。观察组患者接受综合护理,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对比分析两组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年龄、肥胖、骨折位置以及久坐等因素与下肢骨折后深静脉形成有关;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5%,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5%,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为下肢骨折导致的深静脉患者实施全面的、系统的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下肢骨折 深静脉血栓 危险因素 护理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在骨科手术后,护理干预对下肢静脉的预防作用。方法将我院2014年6月-2015年6月收治的112例骨科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就诊时间分为两组,参照组56例,采用常规护理方式,研究组56例,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护理干预,分析两种护理干预的作用。结果研究组患者发生下肢静脉率5.4%明显低于参照组25.0%,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96.4%高于参照组78.6%,与参照组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骨科手术后,实施护理干预对下肢静脉具有较好的预防作用,减少了患者的痛苦,提高了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 标签: 护理干预 骨科 下肢深静脉血栓 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