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支气管扩张症的诊断中采用CT影像对结果准确的影响。方法:纳入因支气管扩张症于2019年9月至2020年9月在我院治疗的病患,共计68例研究对象,参照随机数字表法平均分出34例至对照组(X线平片诊断),另外34例至观察组(CT影像诊断)。统计各组诊断结果。结果:对比各组的诊断准确率,观察组数值明显为组间最高,P<0.05。结论:CT影像可以准确诊断支气管扩张症,是提高临床诊断准确的有效手段,其结果可以作为有力的治疗依据。

  • 标签: 支气管扩张症 CT影像 X线平行 准确性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心电图在急性肺栓塞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9.08-2020.10期间在科室就诊的急性肺栓塞患者92例为研究对象,以上患者均为临床明确确诊为急性肺栓塞患者,95例患者均进行常规12导联同步心电图检查。分析心电图对急性肺栓塞的诊断准确。结果:95例患者经心电图检查,88例患者存在心电图异常,临床诊断准确率92.63%;7例患者心电图未见明显异常,漏诊率为7.37%。88例心电图异常患者中,63例窦性心律,占比66.32%;窦性心动过速12例,占比12.63%;心房颤动15例,占比15.79%;TV1-TV4倒置8例,占比8.42%;ST段抬高或压低18例,占比18.95%。结论:心电图对急性肺栓塞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率,临床可将其作为一项急性肺栓塞的重要诊断方式进行推广应用。

  • 标签: 心电图 急性肺栓塞 诊断 诊断准确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影响我院病案疾病编码准确的相关因素,并分析干预对策。方法:选取我院疾病编码出错的100例病案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得到错误编码的类型和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干预措施。结果:我院病案疾病编码错误类型包括肿瘤编码、主要诊断选择编码、疑难病例编码、合并症编码四种,主要诊断选择编码错误率最高,出错主要与医生、编码人员以及编码字库有关,其中医生导致编码错误的概率最高。结论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冠心病心律失常的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诊断准确及灵敏比较研究。方法:此次研究选取我院确诊的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患者入选时间段:2018年12月-2021年1月,所有患者均采取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进行检查,分析在不同诊断方式下的检出率、诊断准确及灵敏。结果:研究数据显示,通过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在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当中的应用,动态心电图的检出率相对较高,其诊断准确及灵敏性相比于常规心电图有显著的差异,P<0.05。结论:由此可见,在冠心病心律失常的诊断过程中,基于动态心电图方法的应用,诊断准确率相对较高,能够明确疾病发展的特点,以此为早期治疗工作的开展提供科学的依据,可借鉴。

  • 标签: 动态心电图 常规心电图 冠心病心律失常 诊断准确率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临床免疫检验质量控制的相关措施及对检验结果的可靠准确的影响。方法:以2020年4月至2021年5月在我院接收免疫检验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在免疫检验中实施质量控制。结果:质量管控措施后,有效减少了失误率,进一步促进了检验结果可靠准确的提高。结论:在免疫检验中,质量控制的落实,减少或规避了干扰因素,可为检验结果提供保障,应引起重视。

  • 标签: 免疫检验 质量控制 检验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在临床血液生化检验标本中,标本的存放对分析精确的影响。方法 本次选取102例临床血液生化检验标本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进行综合的分析讨论,进而对标本存放的精确分析的影响进行深刻的讨论。结果 甲组呈现的数据可用占比为100.00%(102/102),乙组数据显示可用为50.98%(52/102),C组显示为数据可用占比98.04%(100/102)。将三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讨论,结果显示,乙组与丙组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组与丙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标本存放的时间对临床血液生化检验结果较大,而温度则对结果的影响较小。

  • 标签: 标本保存 临床血液生化检验标本 准确性
  • 简介:摘要:在大数据时代,各家医院的电子病历要求越来越高。病案统计报表数据多是基于病案首页的项目统计,病案首页项目内容的准确直接影响统计报表的质量。本文从病案管理系统统计的病案首页数据方面,指出住院医生端原始数据的填写的准确,接口数据对接的一致,及病案管理系统的统计报表数据核对对病案统计报表质量的影响,其他同级单位可参考此核对方式,核对医院信息系统,增加病案统计报表数据的准确,提升统计质量。

  • 标签: 信息系统质量 病案统计 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讨在早期子宫内膜癌全面手术患者的疾病分期中应用冰冻病理检查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方式进行此次研究,时段限制在2018年5月-2020年4月,对象为我院接收的68例子宫内膜癌全面手术治疗患者,均给予术中快速病理检查和术后病理切片检查,对比分析两种方式下的检查结果。结果:共纳入68例子宫内膜癌患者进行此次研究,经术中快速病理检查后发现子宫内膜癌、癌前病变患者共有50例,检查准确率为73.52%(50/68)。而以“术后病理切片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发现两种检查方式在子宫内膜癌分期以及癌变部位浸润程度方面具有显著差异。结论:借助术中快速病理检查可有效提高对子宫内膜癌患者的诊断准确,尤其适用于癌症分期越高、癌变部位浸润越深的患者,可为临床后续治疗提供指导价值。

  • 标签: 冰冻病理检查 早期子宫内膜癌 全面手术 疾病分期 诊断准确性
  • 简介:摘要: 目的:了解军队医院护士参加战伤特效化妆培训的感受,塑造形象、立体的标准伤员角色,提高野战医疗队战伤综合救治能力。 方法:2019年11-12月,采用目的抽样法选择笔者所在军队医院参加特效化妆培训班的9名护士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半结构访谈,采用Colaizzi内容分析法对访谈内容进行整理分析。 结果:提出3个主题:培训后的收获;对培训方法的看法;对培训的感受和建议。 结论:优化课程设置,规范化妆流程,增加考核环节模式,加强反馈学习,打造生动、准确、真实的模拟实战的场景,有助于提高医疗队战伤综合救治能力。

  • 标签: 军队医院 特效化妆 培训 质性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和分析病理技术HE染色对病理诊断结果产生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2018年1月~2021年2月我院病理科504张石蜡切片,改进病理HE染色技术前共计233张,改进病理HE染色技术后共计271张,对比改进病理HE染色技术前后HE染色达标情况。结果:改进病理技术后骨组织、脂肪组织、胃镜活检、子宫内膜及子宫等HE染色达标率均明显高于改进病理技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病理科必须不断提高病理HE染色技术以提高HE染色达标率,以便为临床进行疾病诊治提供重要参考和指导。

  • 标签: 病理技术 HE染色 病理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氨氯地平治疗劳力心绞痛的有效及安全。方法:研究区间:2018年12月到2020年6月之间,以此间在院进行治疗的劳力心绞痛患者40例作为此次研究主体,此间,根据患者采取治疗药物的不同进行分组,将患者分别归入常规组和实验组,每组各20例患者。其中常规组应用美托洛尔进行治疗;对于实验组,以此为标准,联合氨氯地平配合治疗。分析患者在不同用药方案下疼痛改善情况、心绞痛发作次数、心绞痛持续时间、用药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数据对比,相比于常规组,实验组患者用药治疗后的疼痛改善情况优于常规组;心绞痛发作次数低于常规组;心绞痛持续时间短于常规组;实验组患者治疗后的用药不良反应概率小于常规组,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劳力心绞痛患者治疗期间,通过联合应用氨氯地平,可使得患者病情得到更好的改善,稳定心绞痛发作情况,提升患者的用药治疗效果。

  • 标签: 劳力性心绞痛 氨氯地平 美托洛尔 用药不良反应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鼻内针刺治疗变应鼻炎临床有效以及安全。方法:以入院时间为2019年11月到2020年11月收治的变应鼻炎患者80例参与研究,将80例变应鼻炎患者采用简单随机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变应鼻炎患者实施药物治疗,观察组变应鼻炎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以鼻内针刺治疗,对比两组变应鼻炎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变应鼻炎患者临床疗效高于对照组,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变应鼻炎患者采取鼻内针刺治疗能够明显提升患者治疗效果,有助于改善患者临床表现。

  • 标签: 鼻内针刺 变应性鼻炎 临床疗效 治疗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老年骨质疏松脊柱压缩骨折手术中实施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和常规保守治疗两种方法的临床安全和有效。方法:选择于我院骨科就诊的来年骨质疏松脊柱压缩骨折患者,选取72例病例,按照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36例患者。对照组实施常规保守治疗,治疗组实施经皮椎体成形术方法,比较两组的椎体高度、Cobb角、腰椎功能和疼痛评分改善情况、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同对照组相比,治疗组的椎体高度、Cobb角、腰椎功能和疼痛评分改善情况更优,P<0.05;两组的并发症发生率相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在老年骨质疏松脊柱压缩骨折手术治疗的效果优于常规保守治疗方法,可改善椎体高度、Cobb角、腰椎功能和疼痛,并发症发生率较少,具有较好的治疗成效。

  • 标签: 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骨折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 保守治疗 疗效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萎缩胃炎是消化道常见疾病之一,在临床中发病率较高。资料显示,萎缩胃炎的发病率可达受检人数的13%~15%。患者患病后,其病理改变为胃黏膜固有腺体萎缩,甚至消失,黏膜肌层常见增厚等。腺体变薄可致使胃黏膜进一步变薄,并伴有肠上皮化生。萎缩胃炎多由慢性浅表胃炎失治或误治转化而成,因此加强对萎缩胃炎的诊断,对预防其发展、改善预后有极其重要的意义。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胃镜检查成为萎缩胃炎的重要诊断手段。但临床关于胃镜诊断与病理诊断的符合率相关研究各异,缺乏对胃镜诊断和病理诊断萎缩胃炎的相关研究。因此,本研究分析胃镜诊断和病理诊断萎缩胃炎的相关准确率。

  • 标签: 萎缩性胃炎 胃镜诊断 病理诊断 相关性 准确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为小儿紫癜肾炎患儿提供延续护理的效果。方法:对照组患儿为常规护理,观察组联合应用延续护理。结果:观察组患儿再住院率为4.44%,对照组为15.56%,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率为2.22%,对照组为11.11%,P<0.05;观察组患儿家长护理满意度为100.00%,对照组为91.11%,P<0.05。结论:对于小儿紫癜肾炎采用延续护理可有效降低患儿的再住院率和并发症率,并可提升护理满意度。

  • 标签: 紫癜性肾炎 小儿 延续性护理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肌红蛋白(Mb)、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白蛋白(Alb)在早期压力损伤病人血清中的表达情况及其意义。方法:回顾性调查2018年—2020年某三级甲等医院压疮不良事件中病人压力损伤前后Mb、CK、LDH、CK-MB、Alb值的变化,比较5种血液生化指标在早期压力损伤前后的表达是否有差异。结果:Mb、CK、LDH、CK-MB在病人早期压力损伤后水平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Alb在发生压力损伤后水平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Mb、CK、LDH及CK-MB在早期压力损伤中水平增高,Alb在早期压力损伤中水平降低,对评估早期压力损伤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压力性损伤 血清生化指标 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