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9 个结果
  • 简介:秦岭群作为北秦岭构造带核部的最老地质体,近年对其地层层序、岩石组合及变质、变形历史已作深入研究,其时代被确认为早元古宙。秦岭群与华北、扬子两台的关系,大致有5种认识,多数认为它是华北大陆的一个组成部分;少数人认为它是独立发展的古微陆块;第三种看法认为华北与扬子台属同一岩石圈板块,秦岭群由板内裂陷形成;第四种认为秦岭群由华北地台、扬子台和独立古微陆块拼合而成;第五种观点是秦岭群属扬子台北缘裂解形成的古微陆块。本文提出以下几个方面证据,进一步证明秦岭群由扬子台分裂而来的认识。

  • 标签: 秦岭群 扬子地台 板块构造
  • 简介:生态系统作为地球表层复杂系统中重要一环是全球碳氮循环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在陆生态系统研究中模型作为一种必不可少的手段备受关注.近年来,国际上发展了多种基于不同原理和目标的模型,其模拟结果也不尽相同.为了对这些模型进行比较研究,国际上开展了多个模型比较研究计划.本文在简述各种模型比较计划的基础上,阐述了目前国际上一些比较成功的模型的研究进展;指出模型的进一步发展必须建立在对生态系统各个组成要素、生态过程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与反馈机制研究的基础之上.耦合大气、岩石圈、生物圈从机理上模拟碳氮动态,同时在进行区域或全球尺度评价时引入遥感、地理信息系统等手段,将是未来模型发展的趋势.

  • 标签: 陆地生态系统 温室气体循环 碳氮循环 模型 比较研究 气候变化
  • 简介:国内外大量研究表明,当今大气圈温室气体浓度的增加是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共同作用的结果。地质源温室气体释放是导致当前大气圈温室气体浓度增加的重要自然因素之一。火山-地热区、泥火山系统与油气盆地、巨型活动断裂带等是地质源温室气体的主要释放类型。在当前强调温室气体减排的国际背景下,定量化评估地质源(主要包括火山-地热区、泥火山系统与油气盆地、巨型活动断裂带等)的温室气体释放通量,对于深入了解人类活动与大气圈温室气体浓度变化的联系至关重要。本文基于中国大陆重要的地质源(主要包括火山-地热区、泥火山系统与油气盆地、巨型活动断裂带等)温室气体的释放特点,重点综述了中国新生代火山-地热区温室气体释放通量与成因研究的近期成果,并进一步讨论了火山-地热区温室气体成分与释放通量的连续观测在中国活火山监测与减灾防灾研究中的应用前景。

  • 标签: 地质源 温室气体 火山-地热区 通量
  • 简介:华北地台和扬子台是我国境内的两大地质构造单元,长期以来在有无统一的基底及其地壳形成演化的认识上一直存在着争论,对区域矿产类型及其分布的原因亦无系统的认识,这些问题的存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我们对区域岩石圈、尤其是区域上地幔的物质组成及其演化还缺乏了解。因此。对其上地幔物质组成的研究将能够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强有力的证据。

  • 标签: 华北地台 扬子地台 上地幔 地壳 元素丰度 矿产分布
  • 简介:地球上的生命起源于35亿年前,真核生物在20亿年前出现,多细胞生命在8~6亿年前出现,他们的出现均与地球表面的氧化作用有关。接下来5.4~5.2亿年前的"寒武纪生命大爆发"尽管在半个世纪前就被认为是氧含量的增加导致,但是在早寒武纪海洋的氧化还原条件,尤其是深海条件,仍处于争论。

  • 标签: 细胞生命 氧化还原条件 真核生物 南京大学 全球海洋 氧含量
  • 简介:早石炭世是西准噶尔地区构造体质转换的重要时期,为确定其构造环境,选取萨吾山北坡早石炭世姜巴斯套组进行研究。采用沉积地层学和岩石地球化学方法,发现该套地层具有粒序层理,砾石多为棱角状,分选较好,形成于相对稳定的浅海相环境,有大量间断性火山物质供给,未经过长距离搬运,可能经历了重力分异作用。地层中的安山玄武岩角砾SiO2含量为50.50%-52.81%,具有高Fe、Na,低Mg、K特征,稀土微量元素特征与火山岛弧的岩石地球化学特征相似。综合分析认为,弧后盆地为该组的形成提供了一个相对稳定的沉积环境,板块俯冲形成的火山岛弧为其提供了大量火山物质,同时也暗示萨吾地区在早石炭世仍有板块俯冲作用的存在,限定了古亚洲洋的闭合时限。

  • 标签: 早石炭世 沉积环境 沉积地层学 岩石地球化学 西准噶尔
  • 简介:哲晶洞碱性花岗岩位于吉林省扎鲁特旗乌兰哈达乡巴哲扎拉格北侧,岩体出露面积约0.35km~2。据地质勘探,该岩体的Nb、Ta、YBe及Zr等都达到或超过了工业品位要求,为一大型稀有稀土金属矿床(吴林,1979)。碾子山晶洞碱性花岗岩位于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碾子山区,岩体面称约15km~2。曾对岩体进行过详细的稀有稀土元素找矿勘探,但除了在岩体较高位置的九里站附近发现少量稀有

  • 标签: 晶洞碱性花岗岩 成矿作用
  • 简介:深源成矿论是可浸砂岩型铀矿地质找矿的一种新思路,在松辽盆地南部铀矿勘查中得到了较好的应用。基本的预测有准则为构造准则,岩性准则,地球化学准则。总结并提出了铀成矿评价的三个必要条件:透水疏松砂层,铀源,地球化学栅。1∶20万带钻区调已在该区找到有利的成矿环境和成矿远景区,已查明上第三系是本区形成可浸砂岩型铀矿有利层位之一。

  • 标签: 深源成矿论 预测准则 砂岩型铀矿 松辽盆地
  • 简介:认识驱动太古代地壳形成和分异的地球动力学过程及垂向构造过程(地幔上涌)相对于水平构造过程(如俯冲作用)的重要性,是地球科学领域的一个根本性的、高度争议的科学问题。由于O同位素可在岩石和液态水的低温反应过程中发生分馏,其为精确限定上地壳岩石的循环和再造提供了一个强有力的研究工具。近日,《地质学》杂志报道了西奥大学JohannesHammerli团队关于上述问题的最新研究成果。

  • 标签: 太古代 麻粒岩 克拉通 黄石 证据 锆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