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3
255 个结果
  • 简介:断裂带地下气体向上运移有利通道,地震活动会加剧地下气体沿断裂带向上运移,释放到大气中。本文利用卫星高光谱遥感技术,初步估算了汶川地震伴随大范围含碳气体(CH4、CO和CO2)排放变化总量。结果显示,龙门山断裂带长期不断地向大气中排放大量含碳气体,汶川地震发生导致在短时间里龙门山断裂带向大气中至少多排放了4740tCO、8549tCH。和87.15MtCO2。地震活动造成断裂带含碳气体排放不可忽视,地质碳排放重要组成部分,对大气环境效应有重要影响。

  • 标签: CH4 CO CO2 断裂带排气 地震
  • 简介:华北地台和扬子地台我国境内两大地质构造单元,长期以来在有无统基底及其地壳形成演化认识上直存在着争论,对区域矿产类型及其分布原因亦无系统认识,这些问题存在很大程度上由于我们对区域岩石圈、尤其区域上地幔物质组成及其演化还缺乏了解。因此。对其上地幔物质组成研究将能够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强有力证据。

  • 标签: 华北地台 扬子地台 上地幔 地壳 元素丰度 矿产分布
  • 简介:  Xiao和Zhang提出了用正热电离质谱法测稳定氯同位素方法,并在1995年得到进步完善.现在该方法已在卤水、气溶胶、岩石、亏损带钻孔水以及含氯脂肪族碳氢化合物氯同位素研究中得到广泛应用.Xiao和Zhang证明了低含量SO42-和其他离子不会干扰质谱测定,但是大量F-,SO42-和些有机将会抑制离子发射.为了获得高精度氯同位素测量结果,溶液中SO42-、NO3-和其他可能阴离子都要被除去.基于形成AgCl沉淀除去Cl-方法以纯化样品有效,但是由于过程复杂性和可能引入高空白氯而受到限制.……

  • 标签: 氯同位素 去除 树脂柱
  • 简介:2018年我国区域地质学及大地构造学大师李春昱先生逝世三十周年,纪念这位中国地球科学事业作出了不可磨灭贡献地质学大师,本刊将从本期起在《科学人生》栏目分3期刊发由我国著名地质学史专家潘云唐教授撰写特约稿,以志纪念。正是李春昱先生,在抗战最艰苦岁月,年仅34岁他挑起了四川省地质研究所所长重担,并作出优异成绩;也正是李春昱先生,在中国历史转折关键时刻,作为中央地质调查所所长,团结带领全体员工,抗迁护所,将个完整地质调查所连同全体人员、图书、资料、仪器设备等统统交回到人民政府手中,成为新中国地质事业腾飞重要基地;还是李春昱先生,在遭受反右冤屈和“文革”冲击之际,先后主持编制了首张“亚洲地质图”和“亚洲大地构造图”,使我国进入国际地质图件编制行列;“文革”后,已进入耄耋之年李春昱先生,成为中国地学界最早宣传引进板块构造说学者之一,并身体力行成立相应组织,结合中国地质实际开展研究,在去世前十年间发表了50余篇板块构造研究论文。“历经坎坷志未改,我以我心荐轩辕”,这就是李春昱先生留给后人精神和科学遗产。

  • 标签: 区域地质学 大地构造学 地球科学事业 中国历史 地质调查所 板块构造说
  • 简介:通过我国氧化矿石伴生银赋存特征系统研究后指出,银以独立银矿物为主,少量离子吸附银和类质同象银.银矿物组合及矿化系列、产出形态、结构、粒度及嵌布类型与原矿成矿溶液性质和氧化程度有关.铅、锌、铁氧化物和残留硫化物主要载体矿物.银配分受矿石氧化强度、矿物组合及嵌布形式控制.这研究成果有效提高银回收率提供了科学依据.

  • 标签: 氧化矿石 赋存形式 嵌布类型 配分
  • 简介:近年来,随着成矿理论深入研究和找矿勘探工作发展,流体包裹体研究已成为金属、非金属、油气资源探索不可缺少手段。在我国,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研究工作紧密结合国民经济建设“七五”期间,我国广大包裹体研究工作者,积极配合黄金地质及油气勘探画家科技攻关研究,几年来,先后对新疆、甘肃、内蒙、东西秦岭、山东、河南、湖南、浙江、江西、广西、贵州等地区与花岗岩、火山岩、碱性岩、硅

  • 标签: 流体包裹体 矿物 地球化学
  • 简介:李四光教授(1889~1971)我国地质事业奠基人和先驱者之一,著名地质学家。他长期担任地质部部长、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中国科学院首批学部委员(现称院士)。他曾两度在北京大学执教,1920年至1928年任地质学系教授,1931年至1936年任研究教授,并任地质学系系主任,对北京大学地质学系建设与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对北京大学也贡献良多。

  • 标签: 地质事业 地质部 中国科学院 地质系 副院长 丁文江
  • 简介:西部大开发我国项重要战略,西部相对于东部来说开发较晚,各种资源、环境也相对保持较好.位于云南腾冲火山区三座新期火山和新疆阿什库勒盆地中阿什山火山活动我国西部地区最新火山活动,有可能在未来时候造成灾害.在对西部开发过程中要注意未来火山灾害问题,而且对西部开发定要与今后可持续发展相结合.

  • 标签: 火山活动 火山灾害 西部大开发 可持续发展
  • 简介:2018年我国著名地质学家程裕淇先生诞辰106周年。程裕祺先生不仅是我国变质岩石学、前寒武纪地质学和矿床地质学代宗师,也是我国地质科技事业卓越管理者及社会活动家。他曾任原地质矿产部副部长、总工程师,也曾出任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首任副所长。他连续三届担任全国政协常委,积极推动我国《矿产资源法》立法和实施;程先生195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曾担任地学部副主任及中国地质学会理事长。更应强调程裕淇先生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1978年成立之初首届副理事长,并连任多届。纪念程先生对我国地质科学和地质事业重大贡献,本刊特约请著名地质学史专家潘云唐教授撰写此稿,并分四个部分在“科学人生”栏目连载.以飨读者。

  • 标签: 矿床地质学 变质岩石学 前寒武纪 院士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 中国科学院
  • 简介:秦岭群作为北秦岭构造带核部最老地质体,近年对其地层层序、岩石组合及变质、变形历史已作深入研究,其时代被确认为早元古宙。秦岭群与华北、扬子两地台关系,大致有5种认识,多数认为它是华北大陆个组成部分;少数人认为它是独立发展古微陆块;第三种看法认为华北与扬子地台属同岩石圈板块,秦岭群由板内裂陷形成;第四种认为秦岭群由华北地台、扬子地台和独立古微陆块拼合而成;第五种观点秦岭群属扬子地台北缘裂解形成古微陆块。本文提出以下几个方面证据,进步证明秦岭群由扬子地台分裂而来认识。

  • 标签: 秦岭群 扬子地台 板块构造
  • 简介:我国微细浸染型金矿发现对扩大我国黄金找矿具有重要意义。该类型金矿虽然主要分布在我国南方,但资料表明有向全国其它省区扩展之势,有可能成为我国黄金生产重要类型之一。但矿石中由于载金矿物很细,金独立矿物更为微小(次显微金),且金在矿石中赋存状态具有多样性,因而给工业利用带来了困难。为了攻克这难题,不少单位从不同侧

  • 标签: 微细浸染型金矿 金载体矿物 金赋存状态
  • 简介:黑色岩系作为地史上反复出现时限沉积相,反映了环境突变及环境事件,构成了许多重要矿床赋矿岩系。我国共有25种以上有用元素和组份聚集成矿与黑色岩系有关,它们呈自然金属、硫化物、氧化物、碳酸盐、硫酸盐、磷酸盐等十余种形式产出。黑色岩系型矿床般规模较大,我国南方赋存大-超大规模矿床黑色岩系分布干9个纪级单位13个含矿层位中,共形成了4个超大型矿床和6个大-中型矿床密集成矿区。根据盆地流体在黑色岩系型矿床成矿演化阶段性,可以将其矿床形成划分为:沉积期和成岩期。前者可形成大-超大型锰、磷、重晶石矿床,成岩期可能形成大-超大型金、银、铅锌、锑、锡多金属矿床。

  • 标签: 黑色岩系 超大型矿床 形成 产出特征 成矿区 成矿演化
  • 简介:自然金由于含量低(般几—几十g/t),颗粒细微(大多在0.1mm以下,甚至几μm或1μm以下),往往难以分离和提纯。笔者对分离不同矿物组合中自然金(包括银金矿,以下同)采用物理方法与化学方法相结合,取得了良好效果,纯度般在99%以上,不仅大大节省了挑样时间,减轻了劳动强度,也提高了单矿物纯度。X光、电子探针、离子探

  • 标签: 自然金 矿物组合 化学分离 电子探针 单矿物 重矿物
  • 简介:自然金(包括银金矿)我国岩金矿床中最主要金矿物。研究金粒度分布对于推断矿床形成条件,指导矿石选冶都有重要意义。金粒度分布评价矿床问题之一。我们根据国内123个主要岩金矿自然金粒度测试数锯,对金粒度分布类型、变化特征与矿床成因关系作了初步探讨,获得了某些新认识。1.矿床中自然金粒度分布类型及变化矿床中自然金粒度分布普遍特征粒度范围很大,但主要粒级相对集中。同个矿区中金粒度至少横跨2—3个数量级,有的达4至6个数量级。例如团结沟金矿既发现次显微金(d=0.05μm),又出现粒度大于1mm明金,两者相差2×10~4倍。另方面每个矿床都存在个主要粒度范围,这范围具有成因意义。

  • 标签: 岩金矿床 自然金 粒度分布 矿床类型 热液型 明金
  • 简介:由本会与中国科学院资源环境局联合召开全国超大型矿床寻找与理论研讨会通过了给国家计委、国家科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及地矿部份建议书,呼吁有关部门将超大型矿床研究列入“八五”攻关项目,组织多学科、多部门综合研究,以期在这领域取得某些突破,缓解我国矿产资源严峻形势作贡献,使我国矿床学地球化学研究进入世界先进行列。该建议书同时抄送冶金工业部、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核工业总公司、化学工业部、中国黄金总公司、国家黄金管理局、国家教委、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黄金指挥部与中国科学院。现将建议书公布如下。

  • 标签: 超大型矿床 矿床学 综合研究 地球化学研究 矿床分布 国家计委
  • 简介:对铜陵相思谷尾矿砂中重金属在生物和非生物条件下淋滤行为进行了研究。设置两个动态反应柱进行实验(实验柱填充尾矿砂+污泥+秸秆,对照柱仅填充尾矿砂,进水SO42-1000mg/L,pH7.5)。结果表明,实验初期(0~20d)实验柱出水重金属浓度明显高于对照柱,归因于柱内微生物加速了矿物分解和重金属淋滤;此后实验柱出水SO42-浓度逐渐降低,同时Cu2+、Cd2+、Zn2+、总Fe浓度分别降至0.1mg/L、0.1mg/L0、.4mg/L和1mg/L以下。据此推测,实验柱中出现了微生物作用下硫酸盐还原作用,生成了可以吸持重金属硫化物沉淀。研究结果表明,以稻草碳源、污泥微生物接种源构建尾矿砂-微生物体系,能够有效还原硫酸盐并去除重金属,该方法可以用于矿山尾矿原位修复。

  • 标签: 尾矿 硫酸盐还原菌 重金属 动态实验 淋滤
  • 简介:本文简要阐明大火成岩省和地幔柱研究关键科学问题及研究方法,然后对新世纪以来我国中晚二叠纪峨眉山大火成岩省和早二叠纪塔里木大火成岩省研究进展进行了回顾和总结.通过不同学科地质观察与地幔柱理论预测对比研究发现,峨眉山玄武岩喷发前地壳隆升,高温原始岩浆,极短岩浆作用持续时间以及不同类型岩浆空间分布特征等均支持地幔柱模型。为了解释塔里木大火成岩省岩浆演化,提出了个两阶段动力学模型。最后对大火成岩省和地幔柱领域研究进行了展望。

  • 标签: 二叠纪 大火成岩省 地幔柱 峨眉山 塔里木
  • 简介:含放射性元素铀钍矿物,因结构辐射损伤而发生变生作用。研究表明,矿物变生作用是由α事件所引起。α事件指母核ZXA放出个α粒子(24He,能量5MeV)转变成个新子核Z-2YA-4并获得100KeV反冲

  • 标签: 变生作用 天然矿物 辐射剂量 年代测定 子核 辐射损伤
  • 简介:贵州喀斯特环境地质灾害类型多样、分布广泛、突发性强,其发生、发育过程不但具有明显季节性,且具有同步叠加、连续发生及交替出现等特点;地质灾害危害程度、暴发频率也在逐年增大.其形成过程主要受岩性、地貌、灾害性降水和人类经济活动等条件影响.地球内动力地质作用决定了喀斯特地质灾害环境背景,如广布碳酸盐岩和陡峻地貌特征等,特别是挽近期构造运动对近、现代地质灾害具有明显控制作用;人为活动改变了岩(土)体平衡状态而导致环境地质灾害发生.

  • 标签: 喀斯特 地质灾害 形成条件 环境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