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3
242 个结果
  • 简介:微生物广泛分布在岩石圈、水圈、土壤圈和大气圈中,在矿物风化作用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本文选取多萨假单胞杆菌(Pseudomonasmendocina)为代表性菌种,研究微生物与含铁蒙脱石矿物相互作用现象和机理。通过测量反应溶液pH值、元素含量变化,以及不同时段蒙脱石XRD和红外光谱等,发现pH值在实验过程中缓慢上升,Si、Al、Fe元素不断溶出,矿物结构特征与主要基团也显示出相应变化,表明细菌会破坏蒙脱石晶体结构,并加速蒙脱石伊利石化作用。根据分析结果推测,硅氧四面体优先被破坏,Si溶出显著,P.mendocina可同时还原蒙脱石晶格中Fe3+,并释放至溶液中。

  • 标签: 门多萨假单胞杆菌 蒙脱石 伊利石化 溶解
  • 简介:江地区是我国重要以锡为主多金属成矿带。该地区目前已发现大中型锡矿多处,将成为我国锡业新基地。本文从地球化学特征方面阐述该成矿带一些规律。按照构造成矿带划分,江地区划分出大锡矿带,自西向东依次为:怒江带,位处怒江深大断裂以

  • 标签: 地球化学特征 成矿带 地区划分 深大断裂 花岗岩体 成矿元素
  • 简介:云南江地区富碱侵入岩与煌斑岩同源性金志升黄智龙朱成明(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贵阳550002)关键词江地区富碱侵入岩煌斑岩同源性江地区富碱侵入岩带(亦称哀牢山-金沙江富碱侵入岩带)是世界上著名富碱侵入岩带之一,前人对该区富碱侵入岩进行过...

  • 标签: 三江地区 富碱侵入岩 煌斑岩 同源性
  • 简介:加拿大伯弗特-麦肯基盆地是加拿大北部一个主要含油气盆地。盆地内下第系驯鹿组砂岩是主要含油层位之一。驯鹿组为一套由泥岩、粉砂岩、硅岩和少量砾岩及煤层组成向上变粗角洲沉积。根据该组岩石沉积特征及组合特征,可以划分出前角洲沉积、

  • 标签: 成岩作用 砂岩体 三角洲沉积 含油气盆地 主要含油层位 下第三系
  • 简介:通过调查和分析长角地区张家港市2004年和第二次土壤普查时(1980)土壤pH,探讨了该市近20年来基于经济高速发展影响下土壤pH变化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自第二次土壤普查以来,该市土壤pH变化明显.南部人为土地区绝大部分土壤pH值都下降了一个单位,平均值由7.39降至6.33;北部雏形土区,两个时期土壤pH值分别为7.92和7.98.土壤pH降低可能同该地区长期施用化学肥料、酸雨及工业酸性"废"排放增加有关.此外,土地利用和田间管理也对土壤pH变化起着较为重要作用,而土壤地球化学性质差异则是导致南北地区土壤pH变化不同内在因素.

  • 标签: 长三角地区 土壤PH 变化 影响因素
  • 简介:土壤碳氮比值(C/N)是衡量土壤C、N营养平衡状况指标,它演变趋势对土壤碳、氮循环有重要影响。本文通过野外调查、采样和分析,运用地统计学方法和GIS技术,分析了张家港市自1980~2004年土壤C/N值时空演变及其对土壤碳、氮循环意义。结果表明,张家港市土壤有机质和全氮总体上明显提高,土壤C/N值也发生了不同程度变异,主要表现在南部的人为土区土壤C/N降低,其中普通铁聚水耕人为土降低显著(p〈0.001),平均降低0.85个单位,北部雏形土区C/N亦呈降低趋势,但无显著性(p〉0.05)。在土壤有机质和全氮提高同时,C/N降低提高了微生物活性,加快有机质和有机氮分解矿化,土壤固定有机碳能力降低,并释放更多无机氮,氮素流失可能性增加,对环境产生负面影响。今后农业生产中应注意提高土壤碳素投入和降低氮素投入,如大力推行秸秆还田、增施有机肥、减少无机氮肥,以保持土壤碳氮平衡及土壤可持续利用。

  • 标签: 时空演变 C/N 碳循环 氮循环 张家港市
  • 简介:本文以滇西上第系陆相砂岩铀矿为例研究非线性铀成矿作用。与铀矿化有关参数可分为矿化参量和控制参量,矿化参量以及矿化在控制参量中分布均遵从对数正态分布,控制参量(温度、压力和地球化学条件)耦合作用对铀矿化概率和平均品位控制作用是非线性,铀矿化在控制参量构成相空间中变化轨迹是一复杂超曲面。非线性铀成矿作用具分形特征。

  • 标签: 铀成矿作用 铀矿化 上第三系 砂岩型铀矿 滇西 地球化学
  • 简介:位于中亚造山带南缘北山造山带芦草沟地区发育多条酸性岩脉,对其开展系统岩石学、岩石地球化学和锆石UPb年代学研究,对再造区域地质演化具有重要意义。研究结果显示,芦草沟地区酸性脉岩U-Pb年龄为(248.8±1.8)Ma,即早叠世;具有高Si低Mg地球化学特征;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Ba、Th、U、K等,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Ti、P,Eu异常不明显;具低Y、Yb含量,高Sr/Y、La/Yb值和较低Na_2O/K_2O值,与中国东部燕山期类埃达克岩地球化学特征相似。岩石成因研究显示其具较低MgO、Cr、Ni含量,并强烈亏损Nb、Ta,其残留相可能由辉石+石榴子石+金红石±角闪石组成,是在后碰撞背景下加厚下地壳部分熔融产物。

  • 标签: 酸性脉岩 岩石成因 埃达克岩 北山造山带
  • 简介:陆日格为新近于青海南部江成矿带北段发现斑岩钼-铜矿床。通过对斑岩主量元素、微量元素、Sr-Nd-Pb同位素组成分析和岩石学综合研究,系统探讨了陆日格斑岩钼-铜矿床岩石地球化学特征,以及斑岩岩石成因、源区和构造背景。结果表明,陆日格斑岩主要为高钾钙碱性系列;其(^87Sr/^86Sr)i值为0.705351~0.706830,^206Pb/^204Pb值为19.2032~19.3650,^207Pb/^204Pb值为15.6850~15.6583,^208Pb/^204Pb值为39.2616~39.5228;斑岩富集LREE和大离子亲石元素,黑云母二长花岗斑岩具弱负Eu异常,而浅色花岗斑岩则具明显负Eu异常。岩浆源区可能是壳幔过渡带,经历过俯冲板片流体交代富集作用,并受到地壳物质混染。富含挥发分含矿岩浆受印度-欧亚大陆碰撞作用产生走滑断裂系统制约,上涌就位于断裂控制部位而形成矿床。

  • 标签: 斑岩钼-铜矿 元素地球化学 Sr-Nd—Pb同位素地球化学 陆日格 青海南部
  • 简介:沟金矿区位于中亚兴蒙造山带东段,是该造山带上一个较为重要金矿区,其研究程度较低.为厘定赋矿岩浆岩成岩时代并限定其成矿时代,本文对主要赋矿斜长花岗斑岩和宁远村组英安岩进行了锆石U-PbLA-ICP-MS同位素定年,获得其成岩年龄分别为106.2±1.2Ma和104.2±1.4Ma,说明二者可能是同期、同源岩浆在演化不同阶段先后喷出和侵入产物.早白垩世是东北地区乃至整个中国东部地区岩浆活动高峰期,此时期区内爆发了大规模成矿作用,张沟金矿即为此期岩浆热液活动产物.期间受太平洋板块俯冲作用影响,区域上处于拉张伸展构造环境中,加厚岩石圈拆沉作用导致软流圈上涌并发生底侵,最终形成同时期广泛岩浆活动并诱发大量成矿作用.

  • 标签: U-PB年龄 早白垩世 岩浆岩 张三沟金矿区 东北地区
  • 简介:本文研究了四川绵竹箭水及其邻区水体同位素组成特征,以氘过量参数(d=δD-8δ18O)在地热勘探中示踪作用,再通过对研究区地下水氘过量参数和水体氚含量(T)相关性分析,综合运用于查明区内温泉地下水成因,包括地下热储层内地下水来源、补给源区、运移途径等等;确定水体均来源于大气降水,山前盆地深部地下水补给源区在西、西北部高山区,径流方向由西北向东南,径流途径和在地下滞留时间都很长,并由此圈定了几个地热勘查重点靶区.

  • 标签: 水体同位素 氚过量参数 地热勘探 地质条件 地热水
  • 简介:2018年是我国著名地质学家程裕淇先生诞辰106周年。程裕祺先生不仅是我国变质岩石学、前寒武纪地质学和矿床地质学一代宗师,也是我国地质科技事业卓越管理者及社会活动家。他曾任原地质矿产部副部长、总工程师,也曾出任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首任副所长。他连续届担任全国政协常委,积极推动我国《矿产资源法》立法和实施;程先生195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曾担任地学部副主任及中国地质学会理事长。更应强调是程裕淇先生是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1978年成立之初首届副理事长,并连任多届。为纪念程先生对我国地质科学和地质事业重大贡献,本刊特约请著名地质学史专家潘云唐教授撰写此稿,并分四个部分在“科学人生”栏目连载.以飨读者。

  • 标签: 矿床地质学 变质岩石学 前寒武纪 院士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 中国科学院
  • 简介:为探讨四川江油马角坝地区下叠统飞仙关组一段“圆珠状”灰岩内部组成及形成环境,开展了野外调查与室内研究,结果发现“圆珠”外部成分主要为泥微晶方解石,内部成分则以亮晶一连晶方解石为主,亮晶方解石约占“圆珠”70%~80%,构成其核心,泥微晶方解石主要构成“圆珠”纹层。“圆珠”状灰岩典型构造类似核形石,发育不规则断续纹层,由于后期白云石化、黄铁矿化和褐铁矿化作用,纹层多已模糊不清。结果表明,“圆珠状”灰岩形成于能量较低局限台地,其作为一种微生物岩,可能为P-T生物大灭绝事件之后生物迟缓复苏即“错时相”在马角坝地区表现,在区域上表现为由南西向北东变薄,反映当时水体由西向东变深,其尖灭位置为局限台地与开阔台地界线。

  • 标签: “圆珠状”灰岩 形成环境 沉积环境演化 错时相 飞仙关组一段 江油马角坝地区
  • 简介:鄂尔多斯盆地华庆地区延长组长63为典型致密砂岩储集层,从成岩作用角度分析该储集层形成机理及物性分布规律对研究区石油勘探开发具有重要意义。在物源及沉积相分析基础上,结合铸体薄片等化验资料,分析了砂岩主要成岩作用及绿泥石、碳酸盐岩、伊利石胶结等典型成岩产物平面分布、成岩产物与原生粒间孔、溶孔分布关系,并探讨了成岩产物成因。在上述成岩产物单因素分析基础上,综合判断划分出了绿泥石膜胶结+剩余粒间孔等7种成岩相。分析了不同成岩相类型物性,其中绿泥石胶结-剩余粒间孔、绿泥石胶结+溶孔-粒间孔储集层物性最好。

  • 标签: 单因素 成岩相 华庆地区 鄂尔多斯盆地 延长组
  • 简介:2010年6月6日我会在北京召开了第七届理事会第次会议暨第二次常务理事会议。近70名常务理事、京区理事及京外部分理事出席了会议,部分专业委员会主任和副秘书长列席了会议。会议由刘丛强理事长主持。会议首先通报了学会2009—26号文“关于请予审议变更我会秘书长人选通知”理事会(通讯)审议结果:同意胡瑞忠同志不再担任学会秘书长,由学会挂靠单位现任党委书记李世杰同志接任秘书长动议;会议审议并通过了这一议案,责成秘书处办理相关变更手续。

  • 标签: 常务理事会 第七届理事会 专业委员会 秘书长 地质微生物 理事会议
  • 简介:大数据研究表明,全球新生代埃达克岩主要出现在中斯世时期,主要是C型,与地壳加厚有关。根据中新世埃达克岩在欧亚大陆上分布,可以识别出一个从青藏高原经巴基斯坦、伊朗、土耳其、小高加索、希腊、马其顿、塞尔维亚、匈牙利直至波兰中新世埃达克岩带。许多学者认为,该带埃达克岩指示该区存在地壳加厚事件,该区从地貌上属于高原。该区由于情况复杂,资料缺乏,资料精细程度也不尽相同,因此,对高原描述不可能很清楚。我们大体知道,在始新世时期,印度一非洲板块与欧亚板块发生碰撞,部分地区在始新世一古新世即出现埃达克岩,至渐新世晚期-中新世,埃达克岩广泛出露,暗示板块强烈碰撞作用主要出现在中新世。巨型欧亚高原可能从渐新世晚期-中新世早期开始形成,一直持续到现在,现在喀尔巴阡、土耳其、伊朗、巴基斯坦、阿富汗、西藏、青海、蒙古以及四川和云南西北部,仍然属于高原范围。

  • 标签: 欧亚巨型高原 埃达克岩 中新世 青藏高原 喀尔巴阡 碰撞
  • 简介:西部大开发是我国一项重要战略,西部相对于东部来说开发较晚,各种资源、环境也相对保持较好.位于云南腾冲火山区座新期火山和新疆阿什库勒盆地中阿什山火山活动是我国西部地区最新火山活动,有可能在未来某一时候造成灾害.在对西部开发过程中要注意未来火山灾害问题,而且对西部开发一定要与今后可持续发展相结合.

  • 标签: 火山活动 火山灾害 西部大开发 可持续发展
  • 简介:含放射性元素铀钍矿物,因结构辐射损伤而发生变生作用。研究表明,矿物变生作用是由α事件所引起。α事件是指母核ZXA放出一个α粒子(24He,能量5MeV)转变成一个新子核Z-2YA-4并获得100KeV反冲

  • 标签: 变生作用 天然矿物 辐射剂量 年代测定 子核 辐射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