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3
451 个结果
  • 简介:1999年完成了埃及苏伊士湾0ctoberJNubia油藏的多学科深入研究。虽然与苏伊士湾石油公司的其它油田相比,Nubia油田较小(只有7口工作井,原始石油地质储量为1.32亿bbl),但是,这项研究工作证明是很有价值的,找出了3个开发远景区块,对它们均巳钻开发井,日产油量增加6000bbl,石油储量增加660万bb1。多学科研究组建立了一个综合3—D可视化油藏特性模型,该模型是了解油藏体积动态的优秀模型。它为在3—D背景下了解流体穿过断层运移的特征提供了所需工具。构造分析从重新解释全油田3—D地震数据集开始。然后往构造模型中输入岩石物理参数,以便生成油藏特性模型。大范围的油藏动态制图,也有助于我们了解油藏内的流体流动状况识别未波及产层的面积。例如,对14个油组绘制的含水率图有助于确定水浸的主要通道。该油藏为一个倾斜断块,面积为750英亩。产层为石炭纪Nubia砂岩,平均产层总厚度为600ft,产层有效厚度为357ft,孔隙度为23%,渗透率在lD范围之内。这个油田具有相当强的天然水驱,这有助于保持油藏压力高于泡点压力。即使据预测该油藏中的原始石油地质储量的采出程度巳达到48%,但是通过开展3—D油藏描述油藏管理研究,找出了3个水区波及效果差的区块。据估算,对3个远景区块进行钻探,可增采900万bbl风险加权储量。此外,详细的油层动态分析有助于确定现有井的射孔波及作业方案,由此可增采300万bbl原油。所建立的油藏特性模型所编制的油藏开发方案对在今后几年里管理该油藏是大有稗益的。

  • 标签: 3-D地震 油藏描述 油藏管理 孔隙度 石油储量
  • 简介:本书由法国石油研究院资深井解释专家G.Boutdarot博士经数年搜集整理相关资料并结合自身井解释经验编写而成。重点阐述了包括常规井方法、标准典型盐线法、图解法、

  • 标签: 试井解释方法 法国石油研究院 试井方法 图解法
  • 简介:以往在凝析气藏压力下降到露点以下时,井分析一般采用双带径向复合模型。双带分别是近井凝析油析出区域远离井筒的原始凝析气赋存区域。但室内实验研究发现,可能存在三个不同的流度带:(1)远离井筒的外带,具原始凝析液饱和度;(2)离井筒较近的中间带,凝析油饱和度增大,天然气流度较低;(3)近井的内带,毛细管数很高,增大了气的相对渗透率,从而使因凝析油堵塞而损失的天然气流度大都得以恢复。文中研究了井数据中该近井带存在的证据。介绍了一个井分析事例,该事例表明,由于多数情况下压力恢复(或)压降都主要受井筒相态重新分布效应的影响,识别近井带比较困难。在可以识别出这三个带的情况下,采用三带径向复合模型对井数据进行分析,对近井筒效应进行全面描述,尤其是了解总表皮效应的不同组成:机械表皮效应、取决于流速的两相表皮效应和由凝析油堵塞造成的表皮效应。若相对渗透率取决于毛细管数,则组分模拟模型可证实这三个带的存在这些分析结果。

  • 标签: 凝析气藏 试井解释 三带径向复合模型 近井筒效应 表皮效应 相对渗透率
  • 简介:针对目前气田开发及井分析技术的现状,本文考虑井筒气水两相流动对地层气水两相渗流的影响,通过建立井筒/地层气水两相组合数学模型并用数值方法实现对其的求解,提出了气水井井的新方法,并对将组合模型用于气水井井分析的特殊的处理技术进行了研究阐述。实际气水井压力恢复分析结果表明,相对于传统的井分析技术,本文提出的气水井井新方法解释结果更可靠,解释的特征更多,应用面扩大,为气水井井分析提供了科学的依据有效的手段。

  • 标签: 气井试井 气井出水 数学模型 分析方法
  • 简介:井已成为获得有关储层参数井的情况之类重要信息的最有用技术之一。研究人员工程师的不懈努力使不稳定井发展成为油藏工程的一个成熟领域,这是大家比较熟悉的。该学科的重要为下列几个因素所证实:

  • 标签: 试井分析 典型曲线法 不稳定试井 水平井 压力不稳 流动模型
  • 简介:得克萨斯州南部伊格尔福特(EagleFord)页岩是美国重要的新兴页岩油气区带。这里已完钻的油气井已获批钻探的油气井,总数已达1510口以上。这个页岩油气区可以划分为三个带,下倾方向是勘探程度比较高的页岩气分布区,中间是湿气分布区,上倾方向是页岩油分布区,后两者的勘探程度比较低。油气区内,很多页岩气井的单井页岩气初始产量都在1700立方英尺/日以上,而很多页岩油井的单井页岩油初始产量也都在1000桶/日以上,在此经营的油气公司都在寻求优化钻井方案的最佳方法。

  • 标签: 页岩气 地震勘探 沉积体系 福特 3D 框架
  • 简介:对在1996-1997年采集的印度西部近海孟买盆地Tapti—Daman次盆地C-37远景构造的3D地震资料进行了重新评估,应用3D可视化、神经网络技术的地震道形状分类频谱分解技术对Mahuva产层进行了成像,解释了这些技术在描述沉积于浅海环境、嵌在页岩中的薄砂岩储层描述中的应用方法,区分出了储层与非储层,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 标签: 薄砂岩 成像 3D可视化 频谱分解技术
  • 简介:摘要在固定床反应器上研究了经铈促进的(Ce-promoted)未经铈促进的5Co-15Ni/Al2O3,催化剂在CH4干法转化反应中的性能。虽然添加铈(2.5wt%)能够明显减少积碳,降幅可达50%,但CH4的反应速度并没有出现明显的提高(增幅小于5%),活化能也没有出现明显的改变。经铈促进的催化剂抗碳(carbonresistance)能力提高,这要归因于反应过程中铈离子稳定的多次氧化态(multipleoxidationstates)。所采用的催化剂的TPR-TPO揭示了两种类型的碳成分(carbonspecies)。第一种是活性Cα,它易于被H2气化,而且还参与氧化铈的氧化还原反应;第二种是相对的非活性Cβ,它只能被O2移除,而且不参与氧化还原反应循环。文中还提出了这种反应的双中心(dual-site)兰格缪尔(Langmuir)-Hinshelwood机理。

  • 标签: 反应动力学 转化反应 催化剂 CO2 Co-Ni NI/AL2O3
  • 简介:压力与产量反褶积是井分析中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已经是许多学者研究的主题。在有关文献中已经提出种种不同的反褶积算法,可是都未能健全到足以完成工业中最广泛使用的商业井分析软件。最近,T.凡施洛埃泰尔(VonSchroeter)等人发表了一种反褶积算法,已经表明这种算法甚至能在测试压力产量数据中出现噪波适当程度时工作。在我们对这种算法的单独评价中,发现这种方法适用于始终一致的压力产量数据组。可是当使用不连贯一致的数据时就不适用,而某种程度的不一致,在实际测试数据中是通常出现的。本文阐述反褶积算法的改进,这种算法允许用于实际测试数据时是可靠的。分析了几个油井和气井测试实例,用以证明压力与产量反褶积法的有效应用。

  • 标签: 反褶积法 压力 产量 模型预测 目标函数
  • 简介:分析了3DVSP技术的应用现状,介绍了其观测系统设计处理的研究情况。通过对3DVSP处理过程中高保真波场分离处理、各种参数提取以及成像方法的分析论述,对目前3DVSP处理技术中急需解决的问题关键处理技术进行了初步探讨,提出了该项处理技术的进一步开发研究的方向。

  • 标签: 3D VSP处理技术 波场分离技术 成像方法 各向异性 地层
  • 简介:一、地球物理综合:勘探成功的路线图1、远景构造风险评价的门限效应大部分油气勘探公司都在坚持不懈地努力开发完善其风险分析方法,以便一直且适当地对远景构造进行风险评价。对远景构造风险评价影响最大的一个因素就是存在地震振幅异常,

  • 标签: 技术 工艺 风险分析方法 风险评价 油气勘探 物理综合
  • 简介:通过微生物微油气苗特征3-D地震资料的综合研究,勘探工作者提出了一种新的成藏层带研究思路,并在得克萨斯州蒙塔古县发现了帕克斯普林斯(ParkSprings)(砾岩)油田。开展了5.6km^-2的标准3-D地球物理测量,在工区北部大约2200m深处发现了埃伦博格远景构造。1995年12月。利用微生物石油勘探技术(MOST)对该地区的微油气苗进行了普查。在埃伦博格构造区发现了正的但规模较小的微油气苗异常特征。在位于其南面1.6km远处的构造地堑的上方发现了更强且更大的微生物异常。1996年2月,在研究区又采集了更多的MOST样品。新的测量结果证实了与地震远景构造有关的小规模烃类异常,同时也证实了与1.6km以南的构造地堑有关的大规模烃类异常。对得克萨斯北部类似的地质远景区进行对比研究发现,这个地堑可能合有阿托坎(Atokan)统砾岩(沃思堡盆地的一个风险勘探目标),但主要的勘探目标仍然是埃伦博格构造以及与其有关的小规模微油气苗异常区。1996年3月,在构造顶部对这个由地震圈定的远景构造进行了钻探。Silver1井揭穿了埃伦博格群中1.8m厚的Salona组致密砂岩。完井后只获得了边际石油产量,3年内生产了约340桶石油。研究人员加强了寻找可能的砾岩油藏的研究。1996年10月,J.G.Stone石油公司在地堑的地球化学异常区钻探了SutherlandUnit]井,该井钻遇了2套独立的砾岩层,每套砾岩层的产层厚度都在3m。下部砾岩层的初始日产量是气50万立方英尺、油5桶。第二口井发现了3套舍油气砾岩层,其中包括底部厚6.7m的产层,天然气初始日产量接近100万立方英尺。在地堑内及附近的砾岩层中共钻了14口生产井。另外,该地堑中还有4口干井,但均位于微生物微油气苗异常区以外。1997年10月,为了研究这个新油气发现区内微油�

  • 标签: 地震测量 砾岩油藏 油气苗 微生物 3-D 油田
  • 简介:为了准确探测地震纵测线剖面中的断层,在相干性、曲率、倾角梯度等地震属性并行处理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自下而上的显著法。根据原始地震剖面单独计算每个属性,利用协方差矩阵计算出上述属性的显著图,将其整合并形成一个突出地震断层区域的综合显著图。用协方差矩阵描述地震的补丁并捕捉局部构造。该方法通过对方差图进行阈值化优化二进制小数点以进行曲线拟合,断层识别效果良好。

  • 标签: 地震剖面 断层 属性 显著性
  • 简介:太古界潜山油气藏已经成为未来勘探的一个重要目标,而太古界的地震资料处理还处于空白状态j本文通过对海地区太古界资料的成像条件、地质特征地震反射特征的详细分析,介绍了海地区太古界的一些成像特点,为以后开展太古界的勘探研究提供参考。

  • 标签: 成像条件 地质特征 地震反射特征 太古界
  • 简介:在地震勘探中,合理选择激发井深,可最大限度地利用炸药能量,减少对地震信号中不同频率成分的改造,激发出全频带的震源子波。文章从理论上分析了震源激发时虚反射界面对地震信号的改造作用及不同激发岩对地震信号的影响;给出了应用微测井取心采集虚反射信息的方法。该方法可用于指导在近地表结构复杂地区选择合理的激发井深。

  • 标签: 地震勘探 地震信号 频率成分 震源激发 岩性信息 激发井深
  • 简介:研究了全世界的裂缝油藏,以便确定固有的储集层性质流体性质怎样影响油气最终采收率,这些影响因素包括孔隙度、渗透、粘度、流度比、含水饱和度、润湿、裂缝分布、驱动机理油气藏管理策略。把裂缝油藏分为四组,其中有两组是有特殊意义的:一组是储集层具有低基质孔隙度低基质渗透率;另一组是储集层具有高基质孔隙度低基质渗透率。以前的裂缝油藏分类,并未区分这两种油藏类型。文中用实例评价了不同客观因素对油气采收率的影响程度,以及油气藏管理开采策略所起的积极作用。

  • 标签: 裂缝性油藏 油气采收率 储集层 渗透率 最终采收率 流度比
  • 简介:油气储量的多少受以下几个因素的控制:顶部封闭层的毛细管性质、溢出点圈闭的几何形状。其中顶部封闭层的毛细管性质封闭可通过EGS法(等效粒径法)测算,该方法通过实验建立孔喉尺寸、孔隙度粒径大小之间的关系,再依此测出封闭的大小。“纯溢出点型圈闭”是指其中的烃柱高度仅由溢出点控制的圈闭。根据观察,此类圈闭中的烃柱高度小于顶部封闭层所能封堵的烃柱,且以气为主。而在“毛细管溢出点混合型圈闭”中,油和气都能向下充注到溢出点,顶部封闭层溢出点均对油气柱的相对高度有控制作用。“纯毛细管型圈闭”则是指油和气未向下充注至溢出点的圈闭。顶部封闭层溢出点一直是封闭分析的焦点,但对ANYA油田所进行的实例研究表明,圈闭的几何形状顶部封闭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这两个油田的顶部封闭性相似,但烃柱总高度以及油、气柱的相对高度却迥然不同。其原因可用这两个油田的基准层面积与隆起幅度之比不同来进行解释。AN油田的面积一幅度比远小于YA油田,假设二者的顶部封闭性相同,则面积一幅度比较大的圈闭所能容纳的气柱高度也较大,其原因是受运移进入圈闭的天然气挤压,油柱高度大幅度降低。因此,EGS法为更好地理解油气田远景构造(包括断层圈闭)中烃的充注模式提供了新视角。

  • 标签: 断层圈闭 几何形状 油气储量 封闭性 顶部 估算
  • 简介:工作经验表明,开发期间原油凝析气井的实际产能会明显降低。当井底压力(Pp)低于泡点压力(Pbp)时油藏的产量就会降低。凝析气井中的产能下降主要是由于近井地带中的反凝析引起的。在原始凝析油含量高,尤其是带有残余油的油气藏中,这种效应是非常显著的。该研究的实验结果证明,在孔隙表面最初为部分非水湿(疏水),或者原油凝析油在多孔介质中渗滤期间变为疏水的油藏中,产量降低就会发生。本文概述了用于实际油气井产能恢复的方法。其基础是用各种化学品将孔隙表面从完全或部分非水湿(疏水)改变为水湿(亲水)。该过程称之为亲水化,它可以恢复初期产能,降低水驱期间可动水层水锥进水侵的可能。介绍了亲水化的实际效果及现场应用情况。

  • 标签: 润湿性 凝析气井 井底压力 泡点压力 亲水化
  • 简介:加拿大皇家石油有限公司(ImperialOilLimited)冷湖油田采油项目区位于阿尔伯达省东北部,离卡尔加里市约600km。在1958年-1962年期间,加拿大皇家石油有限公司购买了7700英亩油砂租区。并在过去30年里积极有效地开发了这一资源。目前的沥青产量约130000bbl/d,冷湖油田的剩余探明储量约900百万桶,该项目区是北美最大的现场热采作业区。沥青储存在地表以下平均深度450m的未固结砂岩中,原油很稠,在油藏条件下,原油重度10°API,粘度大于100000厘泊,这些油藏参数特征导致油田开发、原油处理、运输及市场销售前景等方面面临巨大的挑战。冷湖油田的商业成功可以归功于特殊的技术方法的应用。加拿大皇家石油有限公司的技术方法主要涉及三个方面-专用技术的研究与开发、现场先导试验及分阶段开发。冷湖油田的开发仍将继承寻求开发技术与商业匹配的结合点。近期技术开发主要集中在提高现有热采作业区的采收率,包括电力蒸汽热电联供的应用。对于项目的长期来说,主要是积极应用非热采技术提高油田产量。

  • 标签: 加拿大 冷湖油田 技术进展 商业性开发 稠油 热采
  • 简介:对于遥测与储层表征有关的性质开采油气来说,必须了解复杂储层的地震响应。本文说明把岩石物理地震模拟相结合了解含有垂直裂缝的含油气储层的地震响应。本文用粘弹性各向异性模拟主要研究P-PP-S波AVO特征波形,并且把这些特征波形与用较简单模拟方法得到的结果进行比较。得出的一般结论是,当地震排列与裂缝方向形成角度时,使用各向异性粘弹性模拟看来似乎是重要的。

  • 标签: 裂缝性储层 地震模拟 地震响应 特征波形 各向异性 储层表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