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6 个结果
  • 简介:在《地球物理学》杂志(1974年6月)的一篇相同题目的论文中,显示了频率相关衰减的两口井的合成地震记录,这种衰减是由大约为0.06分贝/波长的层间多次反射引起的。这个损失是靠近这些井的地震测线的总衰减的1/3~1/2。本文的数据足以证实O’Doheny和Anstey的结论:可以估计层间多次反射引起衰减,但是一般情况下井数量不足以估计衰减的数量级.

  • 标签: 多次反射 衰减 层间 合成地震记录 地球物理学 地震测线
  • 简介:引言我们赞同Osborne和Swarbrick(1997)在《重新评价沉积盆地产生超压机制》一文中的大多数结论。要充分认识沉积盆地的超压,仍需做许多工作;然而,

  • 标签: 评价 沉积盆地 超压 机制
  • 简介:油管作为天然气生产的必经通道,若气井生产或者修井作业时出现油管堵塞,不仅影响气井的正常生产,给修井作业也会带来一定程度的影响。文中针对川东气井近年来出现的油管堵塞现状和现场实际解堵情况,结合井下垢物分析及解堵过程中对堵塞物的推断认为,造成气井油管堵塞的主要原因是:缓蚀剂选型缺乏针对性,与现场井况适应性差,导致缓蚀剂在井下发生降解或沉淀,产生井下堵塞;钻井、完井过程中未排尽的井下脏物堵塞;井下腐蚀产物粘附在油管内壁,使油管通道变小}l起堵塞以及井筒上部因气流温度下降形成水合物堵塞等。气井完井方式和管串结构的选择是否合理也是影响因素之一。

  • 标签: 气井 井下作业 油管 堵塞 原因 分析
  • 简介:1987-1996年,美孚公司在世界范围没有找到本公司勘探家所预测的那么多油气储量。在某些年份里,总发现储量要远低于预测值。后来发现这里的主要原因是在钻井前对勘探圈闭的岩石总体积估计过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美孚公司采用了新的远景圈闭评估原则,其中包括在钻前采用对数正态分布来表示岩石体积分布。在采用这些原则之后,对最近的发现作了分析,结果表明勘探家们现在能够比较准确地估算未来的发现储量。

  • 标签: 公司 油气储量 勘探 预测值 世界范围 评估原则
  • 简介:通过试验评价了作为三次采油技术的MEOR方法,该方法利用微生物活动提高伊朗油藏采收率,在试验过程中特别关注了产生生物表面活性剂在MEOR动态中的作用。通过把Taguchi方法的正交阵列作为试验设计技术设计并且进行了一些试验,以便探索和评价微生物配方对采收率的影响和在采油过程中产生生物表面活性剂的重要性。以两种主要规模进行了所有的试验,即烧瓶规模和简单岩心驱替系统规模。

  • 标签: 生物表面活性剂 油藏 采收率 三次采油技术 MEOR技术 微生物
  • 简介:在“挪威初探井评价”项目中,石油公司对于钻成千井的勘探目标都报告了原因。本文将这些原因与钻前预测的圈闭、充注和储层的概率作了对比。除了按年份、地区、成藏层带、圈闭类型、二维和三维地震、油气地质储量以及与最近井距离等分析了发现概率,还将不同因素的钻前概率评估与钻探结果作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造成千勘探目标的主要原因是缺失侧向封盖、储层和运移。一般来说,预测的发现概率有点悲观,仅为23%,但如果不包括小型技术发现,也与27%的实际发现率相当接近。研究结果表明,石油勘探工作者在评估圈闭概率时过于悲观,而在评估充注概率和储层概率时也有较小程度的悲观。各年份、各个地区和各个层带的钻前发现概率评估只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实际发现率的变化。在成熟探区的已确定成藏层带,发现率最高。在1990年到1997年间,依据三维地震钻探的勘探目标其发现率略高于依据二维地震的钻探。研究结果表明,发现率和与最近井的距离有很强的负相关性,同时与勘探目标的预测储量也有明显的负相关性。但是这些在预测发现概率时都没有得到明确表现。

  • 标签: 探井 勘探目标 成藏 储层 圈闭类型 钻前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