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9 个结果
  • 简介:冈底斯构造带的研究对分析青藏高原构造演化特征具重要意义。沃卡地区EW向韧性剪切带位于冈底斯构造带南东段,南邻雅鲁藏布江结合带。通过最新技术方法,对沃卡EW向韧性剪切带进行研究,查明韧性剪切带展布特征、运动学特点、动力学特征、变形温压条件、变形时代等,对韧性剪切带及周边地区构造演化,丰富该地区构造地质学资料具重要意义。韧性剪切带的糜棱面理、矿物拉伸线理、S-C组构、旋转碎斑、云母鱼等运动学标志及EBSD石英C轴组构图指示韧性剪切带存在两期韧性变形,早期平面上为左行剪切,剖面上为上盘(北盘)下降的脆-韧性剪切带;晚期平面上为左行剪切,剖面上为上盘(北盘)上升的韧性剪切带。矿物变形温度计及EBSD石英C轴组构图指示,早期韧性剪切带温度为380℃-420℃,压力约300MPa;晚期韧性剪切带温度500℃-580℃,压力约425MPa。据Koch提出的计算方法,得到早期韧性剪切带差应力36-79MPa,石英流变速率为10^(-12)s^(-1);晚期韧性剪切带差应力为140MPa,石英流变速率为10^(-11)s^(-1)。通过围岩U-Pb锆石测年限定及穿插关系,可知早期韧性剪切带形成于(162.9±2.8)Ma,为燕山构造阶段中期至华北构造阶段中期缓慢的脆-韧性滑脱剪切活动;晚期带形成于(31.01±0.2)Ma之后,后期遭喜马拉雅期构造运动改造,于渐新世至中新世新特提斯洋完全闭合后,冈底斯陆块遭碰撞造山运动。

  • 标签: 西藏高原 韧性剪切带 差异应力 流变速率 温压环境
  • 简介:安徽省勘查技术院承担的《安徽省怀宁县总铺地区铜多金属矿预查》项目是2010年安徽省地质勘查基金项目,本次工作在怀宁县总铺地区开展地质、物探等勘查工作,目的是寻找岩体三叠系中统月山组有关的矽卡岩型铜多金属矿体。本文通过对勘查区地质、物探、钻探资料的综合研究,从总铺地区的重磁场特征、岩体特征及钻探验证情况来阐述总铺岩体大龙山岩体接触带特征,同时结合已知矿(化)点特征来分析其找矿指示意义

  • 标签: 总铺岩体 大龙山岩体 接触带特征 指示意义
  • 简介:通过对绍断裂的次级构造,浙江省江山市五家垄3条小断层,F1、F2、F3断层泥和断层围岩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能谱、主量元素及铁的价态系统研究发现:F1、F2断层泥中发现了菱锰矿,显示该断层的早期活动中卷入了陡山沱组(Z2d)的含锰地层,断层泥中Na、Al、Si、Mg和Fe等活泼元素的含量变化较大。F1上、下盘以还原铁为主,断层泥以氧化铁为主;F2上盘以还原铁为主,断层泥和下盘以还原铁为主;F3断层均以氧化铁为主,指示断层近期不活动或者为地质块体内断层;而F1和F2断层围岩断层泥氧化还原环境的差异性显示断层存在多期活动。

  • 标签: 断层 断层泥 活动期次 五家垄
  • 简介:硬玉石英岩是大别山超高压变质带的重要成员。硬玉石英岩主量元素平均含量为SiO272.73%、Al2O311.77%、MgO1.61%、Fe2O35.00%、Na2O5.45%、K2O0.22%、TiO20.59%,具有明显的富硅、富铁、富钠的特征;特征微量元素平均含量Th10.12×10^-6、U1.94×10^-6、Hf10.91×10^-6、Sc7.68×10^-6、Zr437.05×10^-6、Nb15.81×10^-6、Y45.36×10^-6、Ba141.88×10^-6、Sr30.07×10^-6;Th/U为5.18、Th/Sc为1.56、La/Sc9.50;ΣREE平均含量223.07×10^-6,(La/Yb)N7.01,δEu=0.61,Eu负异常明显,轻稀土富集。原岩恢复结果为富钠的杂砂岩,原岩可能形成于古元古代扬子大陆板块的活动大陆边缘,在中生代三叠纪华北板块碰撞过程中经受了超高压变质作用。

  • 标签: 地球化学 原岩恢复 构造背景 硬玉石英岩 大别山超高压变质带
  • 简介:旌德岩体位于江南地块的东段,本文对旌德岩体及其中发现的捕虏体的地质特征以及捕虏体的含矿情况进行了介绍,并认为其成因和岩浆热液作用有关,为矽卡型矿床;并对捕虏体发现的找矿意义进行了说明。

  • 标签: 旌德岩体 捕虏体 钨矿 地质特征 矿床成因 找矿意义
  • 简介:为系统研究喀什平原区第四系孔隙水补、径、排条件,搞清地下水资源量和供水潜力,在充分了解水文地质条件基础上,采用对比分析方法,分析喀什平原区地下水稳定同位素(D、18O)特征。研究表明,区内地下水补给主要来自大气降水,部分较低的D、18O同位素组成来自山区贫重同位素冰雪融水及基岩裂隙水的补给。山前冲洪积平原潜水和冲积细土平原承压水分属不同地下水流系统。南部盖孜河地下水多来源于西昆仑高山区,细土平原区部分地下水来源于南部中低山丘陵区。研究区北部克孜勒河地下水来源于西南天山。

  • 标签: 喀什 地下水 来源 环境同位素
  • 简介:田里位于华夏、扬子板块拼合处,主体岩性为中元古代高绿片岩相副变质岩,其蕴含丰富构造信息,反映了两大板块的构造运动过程。本文通过详细的野外工作,对片岩内褶皱、面理、线理等构造进行了解析,区分出其中主要发育四期构造:①紧闭线形褶皱;②“Z”型柔流褶皱;③“S”型剪切褶皱;④宽缓褶皱。结合前人资料,综合分析认为:片岩中主期构造发生于四堡造山期,全球Rodinia超大陆汇聚有关,而中生代构造事件对本区影响不大。

  • 标签: 构造解析 片岩 元古代 田里 华南
  • 简介:在皖南泾县黄村石芒坑百亩园志留纪地层中最新发现有较具规模的金矿,取得了良好的地质找矿效果,安徽省金矿主要以伴生金或共生金为主,而本次发现的黄村石芒坑百亩园的金矿则是以金为主,局部共生银、铜矿,该区金矿脉主要产于志留纪地层中,受构造、花岗斑岩脉作用控制明显,具有角砾岩型特征,该矿的发现对丰富该区成矿理论、地质找矿有较大的借鉴意义

  • 标签: 角砾岩型金矿 志留系 黄村石芒坑 江南过渡带
  • 简介:结特库勒岩体位于阿尔泰山西段禾木乡南约20km的结特库勒-带,岩体主要岩性为片麻状白云母斜长花岗岩,锆石U-Pb定年认为结晶年龄为(462±27)Ma,为晚奥陶世侵入岩浆作用的产物.主量元素表明岩石为碱性过铝质系列.微量元素表现为Ba,U,Nd,Sr,Ti元素呈明显的负异常和Rb,U,P,Hf,Y的正异常.稀土元素表现为轻稀土富集,重稀土亏损,具“V”型分布的特点.岩体为高温型SP花岗岩类,可能为碰撞造山过程中发生岩石圈的拆沉热流圈的上涌,使地壳发生深熔、上涌混合成岩.岩体形成于碰撞造山环境,很可能为同碰撞-后碰撞环境.

  • 标签: 阿尔泰山西段 片麻状白云母斜长花岗岩 锆石U-Pb年龄 地球化学特征
  • 简介:蚌埠地区广泛出露早前寒武纪变质基底,包括新太古代-古元古代五河岩群、凤阳群以及少量的钾长花岗(片麻)岩。五河岩群上、下亚群的形成时间、沉积时限等问题一直存在争议。本文通过对五河岩群上亚群殷家涧岩组内变晶屑凝灰岩夹层进行锆石U-Pb年代学研究,获得成岩年龄为2140±17Ma,表明五河岩群上亚群形成于古元古代中期。结合区域年代学研究成果,认为在蚌埠地区存在~2.1Ga的构造-岩浆-热事件。

  • 标签: 华北陆块东南缘 早前寒武纪 五河岩群 古元古代 锆石U-PB测年
  • 简介:“东胡林人遗址”位于北京市门头沟区斋堂镇东胡林村村西清水河北岸三级阶地上,形成于大约1万年前后,是一处重要的新石器时代早期遗址。自1966年被发现至今,先后历经了4个阶段,其中,1995年的再发现获得了一些重要的成果,2001-2005年开展的规模性的考古发掘,成果丰硕。1985年该遗址被公布为门头沟区文物保护单位,1995年被公布为北京市第二批地下文物埋藏区。为进一步展现东胡林人遗址的科学内涵及其文化价值,我们从综合研究、切实保护、规划定位、管理提升、公众参与等几方面提出了建议,并积极探讨如何以遗址开发利用为核心的文化旅游在实施当地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的引领作用。

  • 标签: 东胡林人 遗址保护 规划 文化旅游 乡村振兴
  • 简介:近年来我院利用综合物化探方法在覆盖区进行的“区域研究选区、重磁扫面定靶、综合勘查定位、钻探测井定性”勘查新模式,取得了较好的找矿效果,提交了中型金矿两处(杨桥孜铜金矿、河口铅金矿)。而皖东地区多处为浅覆盖区,找矿难度大,金矿“只见星星,不见月亮”,在总结前人工作及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本区成矿规律进行总结,根据地质背景、重磁场特征、已知矿床、及矿化线索,圈定找矿靶区及找矿方向,为今后该区找矿工作提供参考。

  • 标签: 金矿 控矿条件 成矿模式 找矿方向 皖东地区
  • 简介:泾县湛岭钼矿床蚀变作用强,范围较广,蚀变矿化密切关联。含矿花岗斑岩体蚀变强烈、分带明显。在平面上,自矿体中心向周边蚀变强度逐渐减弱,总体上可分为内带,钾硅酸盐化(钾长石化和黑云母化);中带,绢云母化-高岭石化;外带,青磐岩化/角岩化带。在垂向上,按蚀变强弱及矿物组合特征可分为上、中、下三个蚀变带。全矿床共有主要矿体Ⅱ-1矿体1个,主要赋存于花岗斑岩体内。

  • 标签: 湛岭钼矿 蚀变分带 钾长石化 辉钼矿化
  • 简介:探地雷达是利用宽带高频电磁波以脉冲形式来探测地表之下介质内部结构分布规律的一种地球物理方法。它广泛用于灾害地质勘查、浅地表地下隐蔽物探测和工程质量检测等众多领域。本文用正演方法给出不同情形下的地下人防巷道上方探地雷达异常特征,并据此进行了实际应用。提出了利用探地雷达法进行地下人防巷道探测时,在异常识别方面应注意的问题。

  • 标签: 探地雷达 人防巷道 异常特征 实际应用
  • 简介:论文介绍了矿区的环境水文地质条件,对矿坑涌水量进行了计算,对矿坑排水影响进行了预测。采用GMS中的MODFLOW和MT3D软件,联合运行水流和水质模型,对设置的可能出现的事故情景进行了分析预测。评价结果表明:矿坑排水对矿区地下水位和周边民井水位影响较小。矿区污染源主要是矿山废石堆场和尾矿库。在非正常状况下,尾矿库、选矿厂等防渗系统破损后,废水泄露会对地下水产生影响。论文针对该矿山的地下水环境保护现状,提出了地下水污染防控措施与对策。

  • 标签: 地下水环境 污染 预测 评价 对策
  • 简介:里伍铜锌矿床是具有明显海底火山喷流沉积成因特点的块状硫化物矿床,研究程度较高。通过矿物特性和岩矿关系研究,发现矿体分布蚀变带和特定岩性层关系密切,构造解析显示矿床受穹窿构造和层间韧性剪切滑脱带等多级构造控制,具多次变形改造的特点。利用矿体分带侧伏、沿层位尖灭再现等定位特征和元素组合、充电法等物化探方法,可以在本矿床的深部及边部实现找矿突破。

  • 标签: 铜锌矿 找矿 途径与方法 里伍
  • 简介:大区域高精度城市三维地质模型可以实现多源数据有效集成,提升城市地质工作成果的可视化表达能力。本文剖析了交叉折剖面、多源交互式复杂地质体建模等适用于城市地质三维建模的技术方法,并对每种方法的适用性及优劣势进行了详细的描述。以GeoBGS平台为基础,利用不同数据模型的特点,通过标准化钻孔数据库、基准钻孔库、基准剖面库及地层模型的建设实现了通州区范围的土壤环境、地下水环境、地面沉降等多专题信息地质模型。将多专题地质模型进行集成显示和分析,构建了通州区域三维地质集成模型展示系统。为满足空间一体化表达的应用需求,通过空间配准、坐标系统转换及地下模型的拓扑修复,确保了地上地下一体化模型在同一坐标系下的无缝集成。

  • 标签: 三维地质建模 模型集成 技术体系 地上地下一体化
  • 简介:运用层序地层学的原理和方法,结合沉积相分析,对安徽黄山区-泾县地区晚泥盆世地层进行了露头层序地层划分和对比。研究表明:研究区晚泥盆世可划分出1个二级层序和4个三级层序,平均每个三级层序历时约3.05Ma,反映该区域曾出现4次相对较大的海平面升降旋回;观山组岩性相对单一,擂鼓台组岩性、岩相和沉积相相对多变,整体为一套滨海相为主,间有三角洲、沼泽等陆缘沉积序列,改变其以往认为陆相河流沉积的认识;多变的岩性、岩相和沉积相给三级层序分析带来一定的困难,但总体仍可区域对比。

  • 标签: 层序地层 层序对比 晚泥盆世 黄山区-泾县地区
  • 简介:地球物理测井广泛应用于石油、天然气、非常规油气及煤炭资源勘探中。安庆地区二叠纪地层较为复杂,岩层多,岩性变化大,且多为连续沉积,有些钻孔是分层取芯,有些钻孔则采取率不够,不能准确的划分地层,借助测井不同参数曲线的物性反应的规律,能很好的解决该区的地层划分煤层对比问题。

  • 标签: 安庆 二叠系 地层划分煤层对比 地球物理测井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