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5 个结果
  • 简介:地震应急反应能力和灾害救援组织的效能是评价一个地区防震减灾水平的重要尺度。为了提高地震应急救援工作的能力,福建省地震局震害预测项目组采用多层次、多空间尺度的城乡震害预测技术途径和系统研究原则,以适应不同层次的地震应急、救援决策、组织指挥工作的需要。

  • 标签: 震害预测 地震应急反应 多层次、多尺度
  • 简介:本文利用2017年九寨沟7.0级地震的余震序列数据,结合震源机制解确定的地震断层面,研究了地震断层的破裂尺度。基于余震序列在断层面上的投影,分析直接余震和间接余震以及不同起始震级条件下余震区的长度和震源深度分布,估算了地震断层破裂面的破裂长度和破裂深度,并探讨了地震断层破裂对地震烈度分布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九寨沟7.0级地震断层的破裂长度约33-35km,破裂深度约23-26km;地震断层破裂对Ⅷ度区分布有明显的控制作用,地震断层破裂长度接近Ⅷ度区的长度。

  • 标签: 九寨沟地震 地震断层 破裂尺度 余震序列
  • 简介:为了获得震源地下破裂尺度与震级的经验关系,搜集了12个中国西部地区强震的震源反演获得的地下破裂尺度,并且与通过余震分布获得的破裂尺度进行比较,得到了反演获得的震源破裂尺度小于据余震分布得到的破裂尺度的结论;并通过最小二乘法线性回归建立了震源破裂尺度L与面波震级MS的经验关系式:lgL=0.635Ms-2.8084;δ(lgL=0.64);本文的经验关系在震级较小时与Wells等(1994)的经验关系较为接近,在震级较大时与龙锋等(2006)建立的中国华北地区的经验关系接近。将本文经验关系与冉洪流(2011)建立的中国西部地区走滑断层的地表破裂尺度与震级的经验关系进行比较,验证了地表破裂尺度比震源地下破裂尺度小的结论。通过各种比较,本文提出了需要更多的反演地下破裂尺度的数据来得到更为准确的经验关系的建议。

  • 标签: 地下破裂尺度 震级 经验关系 西部地区
  • 简介:汶川Ms8.0级地震发生在青藏高原东缘著名的龙门山断裂带上,造成了中央断裂和前山断裂共约330kin的地震地表破裂带。初步研究表明,龙门山断裂带上大震复发可能属特征地震模式。结合龙门山断裂带的地震地质情况和汶川地震地表破裂带的基本参数综合分析,本文从地质学、地震学和GPS数据分析三个方面评估了龙门山断裂带的大震复发周期。结果表明,上述三种方法获得的龙门山断裂带Ms8.0级地震的复发间隔分别为:3185a、170(02264a和4310a,平均为3000a左右:Ms7.5级地震的平均复发间隔为1000a左右;Ms7.0级地震的平均复发间隔为500a左右。这些结果与其他学者的研究结果相比,相差不多,基本反映了龙门山断裂带的地震能量水平和累积速度。

  • 标签: 龙门山断裂带 汶川 大震 复发间隔
  • 简介:野外地质地貌调查表明,龙陵-瑞丽断裂(南支)北段是以左旋走滑为主兼具一定正断分量的区域性活动断裂。断裂晚更新世以来的平均水平滑动速率为2.2mm/a,平均垂直滑动速率为0.6mm/a;全新世以来的平均水平滑动速率为1.8—3.0mm/a,平均垂直滑动速率为0.5mm/a。断裂在晚更新世以来的滑动速率在不同的时间尺度上变化不大,反映出该断裂晚更新世以来的活动强度比较稳定。利用Poisson模型、Lognormal模型、BPT模型三种概率模型计算获得未来50a强震发震概率分别是:6.32%、0.08%、0.05%;三种模型分别取权重0.28、0.36、0.36,获得龙陵-瑞丽断裂北段未来50a特征地震发震概率为1.82%。

  • 标签: 龙陵-瑞丽断裂 滑动速率 特征地震 复发间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