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9 个结果
  • 简介:2009年2月19日至2月26日,福建数字地震台网记录到在福建德化县境内发生了170次小地震序列活动,其中,最大震级为ML2.7。从震区地质背景、震源机制、地震活动和地震波形特征等方面进行了初步分析,并与2006年发生的最大震级ML2.0级德化震进行了对比,计算了震的序列特征参数,结果表明,震源机制解与北东向断裂带吻合,可能是该断层的应力调整,并且该震具有前兆震的某些特征。

  • 标签: 地震序列 地震参数 震源机制
  • 简介:以龙羊峡附近的流动重力监测资料和精密水准复测资料为基础,分析了1996年12月-1997年3月龙羊峡震前后该地区的重力场和地壳垂直变化特征。分析认为:震前重力场变化异常,临震前形成重力变化密集带,地震发生在重力变化密集带上,震后重力变化密集带消失,重力场变化平衡,垂直形变平缓。

  • 标签: 龙羊峡震群 重力场 垂直形变 流动重力监测 地壳 地震前兆
  • 简介:以综合震源模式为基础,研究了强震发生前震的时空演化特征和强震的位置预报,由震生时间与外因的相关性探讨了大震的逼近程度,整个研讨围绕我国的某些震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物理模式对理解震的成因,进行地震预报有要的指导意义。

  • 标签: 综合震源模式 强震预报 震群时空演化
  • 简介:2006年2月浙江省泰顺县与文成县交界处的珊溪水库库区附近发生最大震级为ML4.6级的地震震,震区共记录到ML≥2.0级地震200余次,其中ML≥4.0级地震9次(表1)。此次地震震频度高,4.0级及以上地震次数多,震源深度浅,地震序列较为复杂。地震发生后,浙江省地震局立即组织人员前往震区,进行地震宏观调查工作。

  • 标签: 地震序列 浙江省 震害特征 震群 水库库区 震源深度
  • 简介:仅就h值在新疆伽师强震趋势判断中的作用进行了分析讨论。在传统的h值判定原则的基础上,利用序列活动自相似的客观存在,提出了自强震发生后从其后较大中强地震起算的h值判别准则。两种算法的结合在伽师强震预报过程得到了较好的验证。同时对预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如h值的算法问题、强震及强震中震级的估算问题进行了分析讨论。

  • 标签: H值 预报 伽师强震群序列
  • 简介:2013年10月1日在山东省威海市乳山市发生M3.2级地震,之后发生了一系列震活动。截至2016年5月,山东台网已经记录到了1万多次余震,其中3级以上地震9次,4级以上地震3次。频繁的地震构造活动引起了乳山市及周边地区强烈震感。为研究乳山震的发震机理,本文利用山东台网数字化地震波资料和新建的乳山台阵资料,通过双差精定位方法重新确定了震中位置。研究结果表明:余震序列呈现出NW向的条带分布;采用CAP方法(CutandPaste)反演震中9次3级以上地震的震源机制解,结果显示几次较大地震的震源深度平均约为5km,与台网编目定位的结果基本相同。从得到的精定位结果并结合震源机制解的结果来看,震的走向是NW向,倾角是NE向,与最近的乳山断裂有一定距离。由此推断该区域可能是乳山断裂的分支,或者有一条或多条隐伏断裂。

  • 标签: 乳山震群 精定位 震源机制
  • 简介:本文选取2001年1月1日—2014年8月31日模拟和数字化地震资料的P波和S波震相,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了严格的筛选和限定,利用单台多震和达法和单震多台和达法分别获得了各台站波速比随时间变化曲线以及松原地区波速比空间分布,重点分析了2013年前郭震群发生前后波速比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显示,单台多震和达法得到的净月台、丰满台波速比在2013年前郭震群发生前存在中期异常,2个台站均表现为震前低值中期异常,震后净月台缓慢恢复;单震多台和达法得到的松原地区波速比空间分布显示,松原地区波速比横向不均匀性较强,2013年前郭震群发生前存在椭圆形低值异常区,震后异常区显著缩小。

  • 标签: 单台多震和达法 单震多台和达法 前郭震群 波速比
  • 简介:1997年1月21日~1999年2月28日,伽师发生了Ms≥4.0级地震106次。通过分析对比速报和编目震级资料,发现速报震级偏差较大。应用线性拟合结合偏差分析的方法,对伽师震群速报震级进行了校正。通过对校正前后的结果比较以及T假设检验,其效果相当理想

  • 标签: 速报震级 编目震级 线性拟合 震级偏差
  • 简介:利用数字化地震资料,对青岛震进行传统的P波初动符号求震源机制解的运算,由此获得该序列的震源机制解;并对震源机制的一致性进行量化分析,探索震源区在地震发生发展过程中应力场变化特征,由此了解地震孕育、演化及发展的规律.

  • 标签: P^-波初动 震源机制解 一致性矢量Z
  • 简介:计算了2004年6月甘肃临泽地区发生的震前的两种地震学参数——尾波Q值和地震空间相关长度,得到两种参数随时间的变化进程,并与已经研究过的震例进行对比,讨论了这两种地震学参数在地震预报方面的应用价值。

  • 标签: 甘肃临泽 地震学参数 尾波Q值 地震空间相关长度
  • 简介:2017年6月3日起,青海唐古拉山镇发生4级震事件,由于该地区监测能力有限,未能监测到M_L2.0级以下地震。经计算,本次震中Ms3.6级以上地震的错动方式以正断兼走滑为主。综合震参数、震源机制一致性以及视应力等计算结果,表明该震为前震震的可能性不大。结合唐古拉地震带内新一轮Ms5级以上地震活跃的背景以及历史震与中强地震对应结果,表明未来唐古拉地震带内中强震发生的可能性增强,应加强关注该区域震情发展趋势。

  • 标签: 唐古拉地震带 震群参数 震源机制解 地震视应力
  • 简介:地震应急快速评估系统是各级地震应急指挥技术平台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建成以来在全国历次破坏性地震应急处置工作中发挥了突出作用。本文基于现有地震应急快速评估系统,以云南为例,开展了针对评估功能构架和数据传递流程的研究,从软件工程的角度探索能够优化现有系统评估效率的方法,提升了评估产品的产出速度,并通过模拟震例进行技术验证。

  • 标签: 评估系统 算法 速度 优化
  • 简介:从20世纪90年代起,研究人员就开始探索活动断层探察数据的制作、存储与管理。迄今为止,已经获得了大量的活动断层探察数据,建成了一套系统的数据组织体系,为减轻地震灾害的相关研究提供了数据和技术支撑。近年来,随着活动断层数据库信息的扩充,初期设计的部分属性信息编码已不适用。为了形成适应当前工作的属性信息编码体系,本文以活动断层数据库建设体系为基础,对数据库属性值代码进行信息分类和编码优化。文章将数据库属性值代码分为字符型单一含义值、数值型单一含义值及复合含义值,分别进行编码规则设计,最终优化了数据库属性信息编码体系,提高了从建库到数据应用的数据录入、检测、制图自动化、数据分析等环节的效率。

  • 标签: 活动断层 数据库 信息分类 信息编码 探察数据 优化
  • 简介:通过对青海省地震局已建成的互联网络中存在的若干问题,提出对现有网络进行优化和改造的思路,旨在提高网络的传输性能和工作效率。

  • 标签: 网络 服务 优化 青海省
  • 简介:本文通过对断层震源模型的讨论,明确了建立有限震源模型的方法。在考虑抚顺活断层的空间展布、错动方式、凹凸体的数量等多种参数的综合影响的基础上,建立了抚顺目标断层的震源计算模型,为同类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参考。

  • 标签: 震源模型 有限断层 凹凸体
  • 简介:野外地震台应用固定式太阳电池组件系统,其太阳能电池组件和蓄电池组件的配置与太阳辐射量,平均发电量,年充电量密切相关,本文研究了太阳辐射量,损失量,年充电量,组件串,并联功率计算公式,讨论了太阳能电池及阀控式铅酸蓄电池特点和实际应用情况。

  • 标签: 太阳能电池 阀控式免维护电池 太阳国徽量 日照量
  • 简介:针对传统BP神经网络存在着容易陷入局部极小点、训练时间太长等缺点,本文采用基于浮点编码的遗传算法,对BP神经网络的初值空间进行了遗传优化。用基于浮点编码的遗传算法来优化BP神经网络的权值,可得到最佳初始权值矩阵,并按误差前向反馈算法,沿负梯度搜索进行网络学习。文中以混凝土重力坝结构作为算例,用结构的模态频率变化作为网络的输入向量,结构的损伤位置作为输出向量,对网络进行了训练。仿真结果表明:遗传BP神经网络的收敛和诊断能力优于传统BP神经网络,可有效地运用到大坝结构的健康诊断与损伤识别中。

  • 标签: 遗传算法 BP神经网络 损伤 大坝
  • 简介:为了降低模型制作加工成本和节约试验空间,开展结构缩尺比例小于1:10的小模型结构抗震试验。目前,国内相关的试验设备较少,本文将参考大型反力墙的结构形式,研究小型钢架反力墙,并对其进行优化设计和力学性能分析,为后续的制作加工提供理论依据。

  • 标签: 结构抗震试验 小型钢架反力墙 优化设计 ABAQUS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