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5
282 个结果
  • 简介:福建省防震减灾中心大楼是十五期间福建省城市防震减灾体系工程的一个项目,也是省委省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之一。该大楼主要承担全省地震监测、预报中心,通讯网络中心,地震应急指挥中心,地震科普宣传中心等功能。为了保证大楼各系统安全,大楼设计施工采用叠层橡胶支座隔震技术,通过设置水平柔性隔震层使结构体系柔化,以达到减少或改变结构的水平地震力作用。不仅能在强地震中有效保护建筑结构和地震值班人员的安全,而且能够保护结构的装修和仪器设备免遭破坏,从而确保人数整体功能在紧急状态下能得以正常运行,为应急指挥、抗震救灾提供良好的服务。

  • 标签: 隔震技术 防震减灾 设计施工
  • 简介:本文以“九五”期间福建省地震前兆台网中心建设为主线,简要介绍数字化前兆数据的采集、汇集、处理、存储全过程。以期能作为福建省地震前兆数字化台网进一步建设经验积累,使之更好地在地震监测预报中发挥作用。

  • 标签: 前兆台网 数据采集 EPCC与EPDS软件
  • 简介:本文以“九五”期间福建省地震前兆台网中心建设为主线,简要介绍数字化前兆数据的采集、汇集、处理、存储全过程。以期能作为福建省地震前兆数字化台网进一步建设经验积累,使之更好地在地震监测预报中发挥作用。

  • 标签: 前兆台网 数据采集 EPCC与EPDS软件
  • 简介:日益膨胀的信息数据和不断丰富的网络应用,不但需要单位局域网络支持越来越多的联网用户,而且更要支持更丰富的媒体应用,以满足电子数据交换和数字音像综合处理的要求,因此,构建一个高速局域网已刻不容缓,本文主要探讨在福建省地震局新建的防震减灾大楼中构建一个适合当前需求,且在将来可方便、平滑升级的综合布线系统,为地震监测预报及抗震救灾打下坚实的基础

  • 标签: 综合布线 千兆以太网 六类UTP
  • 简介:以北京市防震减灾中心结构为例,进行了结构的地震反应观测及振动特性识别研究。基于半功率带宽法对结构脉动测试数据进行了分析,计算出了结构自振周期和振型以及相应的阻尼比。各振型都具有较大幅值的楼层分别位于3、6和8层,据此设计并建成了结构地震反应观测台阵。分析台阵地震记录识别出了结构的自振特性,同时功率谱曲线显示,井下数据存在高频特性,初步判定其来自钢套管振动。开展结构的数值模拟分析,利用观测楼层上地震记录的卓越频率不断修正结构数值模型,直至结构反应与地震记录的频率值相符,且与脉动测试数据基本一致,相对位移对比分析发现,在该模型基础上相对位移反应与相对位移记录基本吻合。结构地震反应观测和数值模拟分析较好地实现了结构地震反应观测台阵的观测目的。

  • 标签: 脉动测试 地震反应观测 卓越频率 相对位移
  • 简介:本文分析了我局现有UPS的特点,并着重介绍了UPS在我局网络中心机房中的运用,阐述了我们对UPS进行选择比较的主要指标,对今后UPS的使用和维护提出了相关建议。

  • 标签: UPS 选择 维护
  • 简介:本文详细介绍了福建闽南地区综合防震减灾示范工程一应急指挥系统的硬件构成,运作及其特点,并对存在的一些问题作了初步的探讨。

  • 标签: 闽南示范区 应急指挥中心 硬件系统
  • 简介:通过对青海省地震科普展厅的介绍,并结合展厅宣讲的实际经验,对充分发挥展厅作用、创新宣传教育形式、增强全民防震减灾意识提出了建议。

  • 标签: 青海省 地震科普展厅 防震减灾
  • 简介:年度地震趋势会商研究报告是地震系统重要的科研报告。由于以往报告的表示方式陈旧、有限,报告表达的效果常常不尽人意。随着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会商报告表现形式变得更加丰实多彩,论证、推理表达得一目了然,图文声像形象生动。提高了会商报告的水平,推动了高科技在会商报告中的应用。本文从多媒体演示系统的制作创意、工程方法、技术应用、系统集成、应用前景等几个方面,介绍多媒体技术在地震趋势会商研究报告中的应用。

  • 标签: 多媒体 地展趋势会商会 应用研究
  • 简介:<正>如何从事地震科学研究金星福建省地震局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2005年12月内容介绍一、引子二、如何提炼科技问题三、如何确定研究途径四、如何评估研究结果五、结论引子地震科学1.以观测技术为基础的科学观测系统:传感器、记录器、传输系统、分析系统频带范围:“窄”→“宽”(数百秒到n+Hz)动态氛围:“小”→“大”(120dB~160dB)高智能化:时间服务系统,计算机化2.理论基础是震源理论和地震波传播规律地震预报:研究地震的孕育过程应力积累过程——应力场、形变场震源理论:研究地震的破裂、发展、停止过程位错理论、动力学理论——表象定理地震波传播:研究地震波在各种介质条件下的传播规律走时——费尔马原理、因果律振幅——衰减、频散

  • 标签: 地震科学研究 表象定理 地震波传播 应力积累 孕育过程 费尔马
  • 简介:研究金寨台地倾斜多年观测资料的基础上,提取地倾斜的正常变化形态及干扰形态.对安徽安庆4.8级、江西瑞昌4.9级等地震前的异常特征进行了分析、总结.结果表明,当倾斜仪出现打破以往年变正常规律的形态及多项指标超出二倍标准差时,即可视为异常出现.当趋势异常出现转折,即可视为进入短期阶段,应注意未来1个月左右地震发生的可能,矢量方向大致指向或背向震中.

  • 标签: 形变观测 地倾斜 地震前兆 异常指标 金寨台
  • 简介:通过分析研究美国地质调查局和日本气象厅的仪器烈度算法,认为计算仪器烈度要综合考虑幅值、频谱、持时等地震动参数的影响,创新地提出了利用三分向合成加速度、速度计算仪器烈度,并通过汶川8.0级地震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本文推荐的仪器烈度算法,其结果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可为地震烈度速报提供参考。

  • 标签: 仪器烈度 地震动参数 三分向合成加速度
  • 简介:本文收集、整理了台湾集集大地震前后福建、台湾地区数字地震观测、地震地质、大地形变测量以及板块运动的大量资料。对这些资料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和研究,内容涉及集集大地震的序列特征、震源参数、震源机制、破裂过程、地壳形变、断层动力学、板块运动、地震成因以及前兆现象等。可供深入研究集集地震参考。

  • 标签: 集集地震 震源参数 破裂过程 断层动力学 地震成因
  • 简介:研究各类地震序列震级一频度客观分布的基础上,我们对45个地震序列的特征震级M0的普遍特征及差别作了进一步研究。结果,为地震预报探讨了一种可能的方法一用特怔震级M0≥2.0(或平均震级M≥2.1)作为地震预报的一个前兆性指标。同时还发现,当序列中主要事件超过7级以后,M0和M均限定在很小的震级域内变化。

  • 标签: 地震序列 特征震级 平均震级 震级一频度分布
  • 简介:本文根据地震应急信息产品管理、更新以及共享的需要,针对地震应急信息产品的属性、服务、时间、传递等特性,在借鉴地震应急基础理论研究以及相关行业分类标准基础上,研究了地震应急信息产品的分类方法,设计了分类编码结构,其成果可提高各地震应急专业技术系统之间的兼容性,提升应急信息产品的使用效率。

  • 标签: 地震应急 信息产品 分类编码
  • 简介:本文以核动力工程和大型水电等工程场地地震危险性分析结果为样本,统计分析了我国不同超越概率水平的基岩水平向地震动峰值加速度(PGA)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①PGA随超越概率水平增大,其降低幅度存在稳定的比例关系;②上述关系在不同地区和不同基本烈度地区没有显著差异。

  • 标签: 地震危险性 超越概率 PGA 核电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