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83 个结果
  • 简介:密集布设的MEMS强震仪台网获取的准实时强震观测数据,可以为震后灾情快速判断和平时地震学基础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本文阐述了利用3G/4G无线通信和L2TP(LayerTwoTunnelingProtocol,第二层通道协议)VPN(VirtualPrivateNetwork,虚拟专用网络)技术,基于互联组建MEMS(MicroElectromechanicalSystem,微机电系统)强震仪监测网络的主要步骤和实现过程,实现了MEMS数据的实时传输。提供了一种简单的组网模式,为建立灵活、实用、覆盖面广,并具有一定安全性的密集监测网络提供参考。

  • 标签: MEMS 监测网络 L2TP
  • 简介:新一代强制性国家标准《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15)已于2016年6月1日正式实施,它是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标准。借助日益普及的移动智能终端和快速发展的互联技术,我们面向公众服务和行业应用,分别研发了地震动参数区划图APP(Android和iOS版)及B/S架构的数据库管理系统,对新一代区划图所涉及的"四级地震作用"、"土层影响双参数调整"等技术方法进行无纸化、自动化和智能化处理。此外,针对市县基层防震减灾管理工作的特点和需求,为新一代区划图提供了一套实用的信息服务系统。该服务系统部分市县工作部门进行了推广和试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 标签: 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 服务系统 APP 智能终端 互联网 抗震设防
  • 简介:互联是信息的最大和最广泛应用的载体,互联已经成为地震灾情快速获取的一个重要渠道.本文介绍了基于天地图的互联地震灾情获取与处理系统的总体结构、技术流程和功能设计与实现.该系统采用的GIS开发平台是ArcEngine,数据库是SQLServer,互联数据服务平台采用开源的天地图.

  • 标签: 互联网 地震灾情 灾情获取 GIS 天地图
  • 简介:本文介绍了地震行业地面骨干网与应急卫星通信网的运行现状及互联存在的路由问题,讨论了实现两网互联的路由设计目标和策略,根据OSPF协议与BGP协议的特点和适用范围,提出了统一互联的接入方法,以及联合使用OSPF和BGP协议解决两网互联路由问题的具体方案,经网络仿真平台测试证明,该方案切实可行,效果良好。

  • 标签: 地震行业地面骨干网 应急卫星通信网 OSPF BGP 互联
  • 简介:电力是现代化城市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而震时电力设备是否完好是保证电网正常安全供电的重要物质基础。本文针对供电系统抗震防灾中存在的薄弱环节,结合以往震害经验,通过对电力设备抗震能力分析,对其地震安全性进行分析评价并提出相应的减灾对策。

  • 标签: 电力设备 抗震性能 减灾对策
  • 简介:本文对WebGIS的产生及国内外发展现状作了简要介绍,同时阐述了地震应急防震减灾工作中的重要地位,并指出以往地震应急工作的缺陷是成本高且没能将取得成果让大多数的用户所共享,从而制约了研究成果的推广和使用。而利用WebGIS跨平台、分布存储、远程操作、易于实现信息共享、数据来源丰富、扩展空间巨大、开发和应用管理成本较低等特性正好能弥补这些缺陷,拓展了决策功能,提高了决策效率。We-bGIS将在地震应急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 标签: WEBGIS 地震应急 应用
  • 简介:福建省防震减灾中心大楼是十五期间福建省城市防震减灾体系工程的一个项目,也是省委省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之一。该大楼主要承担全省地震监测、预报中心,通讯网络中心,地震应急指挥中心,地震科普宣传中心等功能。为了保证大楼各系统安全,大楼设计施工采用叠层橡胶支座隔震技术,通过设置水平柔性隔震层使结构体系柔化,以达到减少或改变结构的水平地震力作用。不仅能在强地震中有效保护建筑结构和地震值班人员的安全,而且能够保护结构的装修和仪器设备免遭破坏,从而确保人数整体功能在紧急状态下能得以正常运行,为应急指挥、抗震救灾提供良好的服务。

  • 标签: 隔震技术 防震减灾 设计施工
  • 简介:使用德国脉冲电离室测氡仪,海口已知全新世活断层上进行了一条剖面土壤氡试验测量,测量点距为10m,异常点附近加密为5m,测量结果显示高值异常点位与断层位置相吻合,说明仪器测量质量和效果较高,测量装置合理,为今后工作积累了经验。

  • 标签: 土壤氡测量 活断层试验 海口市
  • 简介:对于快速发生沉积和侵蚀的地区,断裂附近的古地震遗迹会很快被掩埋.获取这些地区断裂的位置、上断点的埋深和标志层的断距等方面的数据至关重要.本文利用地质雷达探测技术探测这些被埋藏的古地震遗迹.以北京平原区正断性质的新夏垫断裂和青藏高原东北缘六盘山地区逆冲性质的六盘山东麓断裂为实验区.通过探测发现,对于断裂两侧地表覆盖层主要为粉土或粉质粘土的新夏垫断裂,地质雷达可精确定位断裂通过的位置,指示上断点的埋深,但无法地质雷达剖面上识别出各套地层.对于T1基座阶地上通过的六盘山东麓断裂,地质雷达不但可以精确定位断裂的位置,而且可以地质雷达剖面上识别出各套地层,进而求得断裂两侧基座的断距.

  • 标签: 地质雷达 活动断裂 新夏垫断裂 六盘山东麓断裂 探槽选址 断距
  • 简介:国际紧急技术中心(InternationalCenterforEmergencyTechniques,简称ICET)1994年研究开发出SAVER救援方案,SAVER的全称为SystematicApproachtoVictimEntrapmentRescue,其实质就是接近被困于有限空间的人并将其救援出来的系统方法。ICET总部设在荷兰,于1993年成立,当时属于荷兰荷玛特公司;1996年从荷玛特公司分离出来;1997年改名为“国际紧急技术中心”。ICET是世界上许多最知名的备受称赞与尊敬的与救援相关的组织成员之一。SAVER救援技术各类灾害救援中得到广泛应用,本文主要介绍SAVER救援技术和地震救援。

  • 标签: SAVER 地震救援
  • 简介:微分求积法(DQM)是1种求解微分方程初(边)值问题的数值方法,通常以较小的计算工作量即可获得较高的数值精度。这种方法应用于工程领域时多用来解决梁、板等结构的静力分析或结构特征值分析等问题,即对边值问题的微分方程的求解。结构动力分析属于初值问题,荷载和结构反应都具有特殊性,直接套用DQM求解边值问题并不能获得问题的解。本文尝试利用微分求积原理建立求解结构动力反应的具体方法。借鉴单元法的思想,将荷载持时划分为若干个时步,每个时步内对动态荷载和结构反应进行离散,然后用DQM对时步逐个进行求解,得到体系整个时域内的反应过程。通过对3种不同自振周期的线弹性单自由度体系不同频率简谐激励下反应的计算,阐释了本文方法的可行性以及高精度、高效率的特点,通过数值试验确定了时步内相对较优的节点数,并为时步长度的选取提供了建议。

  • 标签: 结构 动力分析 微分求积法 初值问题 参数选择
  • 简介:介绍了水库地震台网的布设情况及一些历史地震资料,通过水库台网的资料,比较了蓄水前后地震频次的变化,并对水位值与地震资料进行了对比分析,发现水位的变化与地震的发生是有关系的。分析了水库地震的基本特点,蓄水后的地震资料对研究水库蓄水诱发地震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 标签: 地震活动 地震台网 水库诱发地震
  • 简介:采用金属耗能器进行结构抗震加固是一种较经济、简单、又可靠的耗能减震加固方法。本文介绍了几种常用金属耗能器的构造、原理与性能及其在建筑、桥梁抗震加固工程中应用的概况,给出了典型工程实例,并提出了金属耗能器加固工程应用中应解决的一些问题。

  • 标签: 金属耗能器 滞回性能 抗震加固
  • 简介:天津市地震局进行专业数据存储时,采用了基于iSCSI技术的IPSAN网络,与原有FCSAN网络结合,形成了多种应用模式、不同服务等级的数据存储网络。本文详细介绍了基于EMCCX4.120系统的iSCSI存储技术,以及其地震专业数据存储中的应用情况,分析对比了几种存储技术的数据交换效率,并为今后iSCSI存储技术在行业中的应用提出了建议。

  • 标签: ISCSI IPSAN 地震 数据
  • 简介:遥感图像不仅从宏观上展现了活动断裂与其它活动构造的影像全貌,而且直观地揭示了洗断裂的影像信息,为分析断裂的活动状态及其与地震活动的相关性,为识别地震构造与强震的孕育地段提供了丰富的信息。而遥感技术方法本身的优势,又使得遥感构造研究具有了视域开阔、信息丰富直观、处理方法多样、易于综合分析、获取成果迅速等特点。从直观上讲,活动断裂遥感影像标志主要有色调、构造形态、断层三角面、地貌及水系等几个方面,归纳起来主要是垂直错动标志。从多方面总结了活动断裂遥感影像上的表现特征和识别标志,并为今后活动断裂以及地震研究中遥感影像信息的应用提出了一些有效方法和途径。

  • 标签: 地震 相关性 遥感影像信息 发震构造 活动断裂
  • 简介:从数据的准备、软件的配置和数据的产出等几个方面介绍了地震新参数计算软件安徽测震台网的初步应用,并论述了地震新参数的计算作为台网日常工作的可能。

  • 标签: 新参数 测震台网 非弹性衰减 场地响应
  • 简介:通过描述传统测绘地形图防灾减灾中的特殊作用及局限性,进而介绍了现代测绘高科技“3S”技术灾害防治中的应用前景及其优越性。

  • 标签: “3S”技术 灾害防治 应用 GIS GPS RS
  • 简介:近年来,GNSS观测技术天津地区获得了迅速发展.截止目前,天津已建成由11个连续GNSS观测站组成的地壳运动观测网,并获得超过2年的连续GNSS观测资料.本文详细阐述了以GNSS观测技术为主要观测手段的天津市地壳运动观测网络的组网过程和布网原则,并对其数据处理结果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天津市地壳运动观测网能够满足mm级地壳运动监测的要求.其对日本“3.11”地震有较强反应,远场同震位移幅度达到7-9mm;同时GNSS连续站可成功观测到站点地面沉降变化趋势,最大年沉降量接近100mrn/a.

  • 标签: 天津市地壳运动观测网 GNSS 地震监测
  • 简介:概率理论为大量工程应用中包含的不确定性分析及影响提供了数学依据。本文讨论贝叶斯模型房屋震害预测中的应用。贝叶斯模型假定分布参数为未知的随机变量,充分利用主观判断和观测数据通过贝叶斯公式得到房屋震害概率的合理估计,以地震考察取得的永恒破坏资料为基础,举例说明了贝叶斯模型的实际应用,内容涉及到概率平均分布函数,贝叶斯估计贝叶斯更新概率等重要概念,还讨论了1次地震事件及连发地震事件的影响所基于贝叶斯模型建立的永恒震害矩阵适用于成丛型地震的震害预测。

  • 标签: 震害预测 贝叶斯模型 连发地震事件 概率理论 建筑物
  • 简介:文章介绍了用ASHTECHZ-12CGRS双频GPS接收机建立厦门市城市控制网的实践,着重讨论了网的布设方案和平差过程,并进行了精度评价和分析,最后介绍了建立城市GPS控制网,提高其测量精度的体会。

  • 标签: GPS测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