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62 个结果
  • 简介:本文研究了我国首次进行的电磁参数综合观测资料。主要结果:1.电磁参数资料丰富,可利用的信息量大;2.测区周围290km范围内的5.0级以上地震前都出现电磁前兆异常;3.地震前地壳中出现电磁前兆的时间要比空中出现的早6——14倍之多。

  • 标签: 大地电场 大气电场 电磁辐射 地震前兆
  • 简介:地震应急反应能力和灾害救援组织的效能是评价一个地区防震减灾水平的重要尺度。为了提高地震应急救援工作的能力,福建省地震局震害预测项目组采用多层次、空间尺度的城乡震害预测技术途径和系统研究原则,以适应不同层次的地震应急、救援决策、组织指挥工作的需要。

  • 标签: 震害预测 地震应急反应 多层次、多尺度
  • 简介:随着城镇化水平的快速提高,地震灾害高风险暴露城镇数量将不断增加,震后有效的应急处置尤为重要。而当前城镇的地震应急处置主要依据平时制定的地震应急预案开展,缺乏针对性与可操作性。本文以提升城镇地震灾害应急处置能力为目的,总结以往城镇地震应急处置案例,提炼城镇地震灾害应急处置流程,结合城镇特殊的社会经济、自然地理等特点,在分析影响地震灾害应急处置关键因素的基础上,按地震烈度的不同,研究构建了具有区域特征且操作性较强的城镇地震灾害应急处置模型,为城镇地震应急处置的科学化、规范化提供了参考。

  • 标签: 城镇 地震灾害 影响因素 应急处置
  • 简介:针对目前常用的地震灾害中人员伤亡评估模型和方法评价指标单一,难以有效体现不同因素对人员伤亡的影响等不足,根据地震造成人员伤亡的原因,对造成人员伤亡的主要因素进行系统分析,在此基础上,选取参与构建地震灾害人员伤亡评估模型的因素。采用多元非线性回归法建立了基于因素的地震灾害人员伤亡评估模型,并考虑次生地质灾害对评估结果的修正,提高了人员伤亡评估模型在四川地区的适用性及评估结果的可靠性。

  • 标签: 地震灾害 人员伤亡 影响因素 评估模型
  • 简介:选取多时相、波段的MODIS红外影像以及MSS、ETM、资源卫星等源遥感数据,通过解译活动断裂的遥感影像标志,对西藏日喀则地区东西向的活动断裂位置及其活动性进行了重新解译和判定,识别出了沿雅鲁藏布江缝合带展布的三条活动断裂,即冈底斯断裂、昂仁-仁布断裂、拉孜-邛江断裂.同时,利用源遥感影像综合分析了断裂发育的宏观及微观地貌特征,研究了构造活动与水系冲沟地貌之间的关系,得到了一些初步认识:三条东西向活动断裂以挤压逆冲为主,且受雅鲁藏布江缝合带的控制,断裂的活动性存在差异;利用亮温梯度特征在红外影像上提取的线性迹象与光学影像提取的活动断裂位置吻合较好;红外亮温梯度的变化除了受季节、地形、地貌等多种因素影响外,可能还与断裂的活动性有关.在传统遥感解译活动断裂的基础上,辅以红外亮温梯度特征分析,有助于更好地开展活动断裂的提取及其活动性监测研究工作.

  • 标签: 活动断裂 断层解译 亮温梯度 影像特征
  • 简介:笔者研发了地震速报信息快速提取和WEB信息发布的功能程序模块。利用EQIM平台和山东省地震局门户网站,实现了基于百度矢量地图的全球、全国和山东及邻省地震速报信息的自动发布。改变了原来手工录入信息慢、信息发布时效性差的局面,以便于公众通过山东省防震减灾信息网站及时掌握震情动态,对于提高社会防震减灾的公共服务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地震速报 软件编程 信息快速获取 WEB自动发布 社会服务
  • 简介:在研究金寨台地倾斜多年观测资料的基础上,提取地倾斜的正常变化形态及干扰形态.对安徽安庆4.8级、江西瑞昌4.9级等地震前的异常特征进行了分析、总结.结果表明,当倾斜仪出现打破以往年变正常规律的形态及多项指标超出二倍标准差时,即可视为异常出现.当趋势异常出现转折,即可视为进入短期阶段,应注意未来1个月左右地震发生的可能,矢量方向大致指向或背向震中.

  • 标签: 形变观测 地倾斜 地震前兆 异常指标 金寨台
  • 简介:本文根据地震应急信息产品管理、更新以及共享的需要,针对地震应急信息产品的属性、服务、时间、传递等特性,在借鉴地震应急基础理论研究以及相关行业分类标准基础上,研究了地震应急信息产品的分类方法,设计了分类编码结构,其成果可提高各地震应急专业技术系统之间的兼容性,提升应急信息产品的使用效率。

  • 标签: 地震应急 信息产品 分类编码
  • 简介: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已经形成了微博、微信等新兴的信息传播方式,因其传播快速和便捷的特点已成为传递信息的重要渠道.本文基于地震信息传播的特点和新兴媒介平台的优势,通过对地震信息资源的分析,提出了建立以地震监测、震害防御、应急救援为主体的地震信息发布构架.同时,借助大众新媒体传播及时快捷、立体多元、全面覆盖的信息平台,可为公众提供丰富多彩的地震信息服务.

  • 标签: 地震信息 传播平台 综合服务
  • 简介:介绍了全国地震系统的微博、微信开通情况,研究探讨了山西省地震局微信、微博的运行及推广现状,并对基本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详细阐述了山西省地震局微博、微信平台在推广应用中采取的运行机制和有效措施,并就微博、微信在地震信息服务、防震减灾宣传中的重要作用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了详细论述。

  • 标签: 微信 微博 地震信息服务
  • 简介:本文简要地叙述了信息共享中的有关问题。为了解决信息共享中的有关责任问题,本文提出用成熟的数字签名技术;并且对提高数字签名技术的运算速度提出了具体的技术措施。

  • 标签: 信息共享责任 数字签名 逻辑移位 分段求余
  • 简介:本文概述了福建省防震减灾信息系统的现状,指出在“数字福建”的总体架构下,利用“数字福建”丰富的信息资源和新技术、新方法建设防震减灾信息体系,可望使福建省防震减灾工作实现质的飞跃。

  • 标签: 数字福建 防震减灾 信息体系
  • 简介:根据本台几年来电磁波观测资料分析表明:电磁辐射信息在地震前有平静—加强—平静然后发震的特征。本文结合观测资料对电磁波理论分析进行初步讨论。

  • 标签: 电磁辐射 前兆 信息异常
  • 简介:从20世纪90年代起,研究人员就开始探索活动断层探察数据的制作、存储与管理。迄今为止,已经获得了大量的活动断层探察数据,建成了一套系统的数据组织体系,为减轻地震灾害的相关研究提供了数据和技术支撑。近年来,随着活动断层数据库信息的扩充,初期设计的部分属性信息编码已不适用。为了形成适应当前工作的属性信息编码体系,本文以活动断层数据库建设体系为基础,对数据库属性值代码进行信息分类和编码优化。文章将数据库属性值代码分为字符型单一含义值、数值型单一含义值及复合含义值,分别进行编码规则设计,最终优化了数据库属性信息编码体系,提高了从建库到数据应用的数据录入、检测、制图自动化、数据分析等环节的效率。

  • 标签: 活动断层 数据库 信息分类 信息编码 探察数据 优化
  • 简介:本文利用WebGIS成本低、跨平台、应用简单的特点,将WebGIS作为构筑地震信息发布的平台,从而将“九五”、“十五”建设期间积累的大量防震减灾基础数据充分应用起来,既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九五”、“十五”研究成果的推广和使用问题,同时又为地震研究人员提供了一个简单、开放、直观的有利研究环境。

  • 标签: WEB GIS技术 地理信息 信息平台
  • 简介:城市防震减灾信息系统是“数字福建”的一个组成内容。该文结合福建省城市防震减灾信息系统的建设工作,探讨了地理信息系统与防震减灾数值模型的集成方法,论述了城市防震减灾信息系统的结构、内容、功能和组织方式,分析了地震风险评估、建筑物易损性评价、生命与财产损失估算、救援与救灾管理调度等模型的集成方法,设计了城市防震减灾信息系统。

  • 标签: 防震减灾 信息系统 设计
  • 简介:本文分析了地震行业信息发布的特点及需求,在地震信息发布中引入了百度云推送技术,论述了百度云推送在地震行业使用的效果,开发了Android应用接收推送信息。通过百度云推送技术及Android的应用有效地提供了地震信息发布的时效性、稳定性和受众面。

  • 标签: push云推送 百度云推送 ANDROID 信息发布
  • 简介:本文探讨了应用一种新的计算机技术─地理信息系统(GIS),管理地震烈度衰减信息。系统以34°─41°N、110°─120°E范围内的41幅等震线图为数据基础建造了地震烈度衰减信息系统研究原型IAIS,重点在于利用、发掘GIS在管理、应用地震烈度衰减信息方面的能力。系统以GISI具软件ARC/INFO为开发平台,将每一幅等震线图存贮为一个专题图层,建立拓扑结构确定等震线特征之间的空间关系。等震线图中所表示的描述性特征存入特征属性文件,并通过一个共同的项使等震线和烈度分区与属性表中的描述建立了一一对应的关系。系统提供了从震中分布图或地震序号、发震时间等查询、显示各个等震线图的功能,并可以交互式地量算各等震线的长、短半轴,自动量算各烈度区的面积等。针对将不同比例尺、不同投影方式及不同投影参数的等震线图转绘编制综合等震线图的主要困难,本文研究了ARC/INFO中的投影转绘问题。系统按“留大舍小”的原则自动生成综合等震线图。同时,IAIS实现了综合等震线图的计算机管理,包括显示、查询、局部修改、统计量算等。

  • 标签: 地理信息系统 地震烈度衰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