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8 个结果
  • 简介:我局VAST卫星地球站2004年10月搬迁至新办公楼并投入正常运行,本文作者结合卫星小站搬迁过程的体会及学习,着重介绍了卫星通信信道的调试与应用。

  • 标签: VAST卫星 调试 应用
  • 简介:破坏性地震给人类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严重的破坏,地面交通及通信等基础设施也遭到极大的损坏,给政府震后应急救灾通信造成很大的障碍。本文旨在为震后现场应急救灾通信及灾情快速评估提供一个可行的解决方案,并提出在实现该方案时可能遇到的难题。

  • 标签: 破坏性地震 应急救灾通信 灾情快速评估 解决方案
  • 简介:简单介绍了法国DEMETER(detectionofelectro—magneticemissionstransmittedfromearthquakeregions)地震电磁卫星的科学任务,以及所搭载载荷和观测模式。利用卫星观测资料研究了2006年6月20日16点52分(UT时间)发生在我国甘肃境内的5.0级地震。结果发现,在此次震前第5天电离层就开始出现异常现象,在震前大约1~2天时,这种异常达到最大。最后简述了发展卫星观测所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 标签: DEMETER地震电磁卫星 载荷 观测模式:地震前兆
  • 简介:利用MODIS卫星遥感资料的亮温异常变化信息应用于地震预测研究,虽然目前还处于探索研究阶段,但根据该资料在台湾地区几次中强地震前的异常信息分析认为,其亮温异常信息可作为台湾地区中强地震前的一种较可靠、有效的短临预测方法。其基本原理是构造块体在破裂或错动前,因地壳岩石受挤压时应力应变的增强而引起了震源区及其周边区域的异常增温现象。

  • 标签: MODIS卫星 遥感资料 亮温异常 地震预测
  • 简介:甘肃省地震局在兰州观象台建成了专门用于地震预报的极轨气象卫星云图接收站,为利用卫星资料进行短临地震预报新方法的探索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资料条件。本文主要阐述地面热红外数据反演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 标签: 热红外 短临地震预报 反演方法 兰州市 卫星资料 地面温度场
  • 简介:青海地区强震震例研究表明,地震活动图像演化过程对强震的孕育有较好的预示作用.研究了青海强震孕育不同阶段地震活动呈现出的几种清晰稳定的演化图像,对未来强震的时、空、强预测均有一定的指示作用.

  • 标签: 地震活动图像 强震预测 青海地区
  • 简介:利用从跨断层形变资料中获取应变强度比动态图像的方法,结合震例对川滇地区80年代以来跨断层形变资料选择方法不同所获得的应变强度比分布动态图像的2种结果进行分析,并给出中短期强震危险区判定指标

  • 标签: 跨断层形变 应变强度比 最小二乘配置 动态图像 川滇地区
  • 简介:在地震灾害发生后,地震应急卫星通信网为地震救援提供高效可靠的音视频以及数据传输信道.由于地震灾害的突发性和不可预见性,地震应急卫星通信网在满足业务传输需求的同时需要实现灵活组网.OSPF(OpenShortestPathFirst,优先开放最短路由协议)较小的网络开销以及兼具灵活的组网方式,对于带宽资源有限的卫星通信系统来说无疑是相当具有优势的.本文着重研究了OSPF在地震应急卫星通信网中的具体应用.

  • 标签: 地震应急 卫星通信 OSPF
  • 简介:“十五”期间,中国地震局为满足地震应急现场通信的需要,为各省地震局配备了卫星通信便携站.青海省地震局地震应急卫星通信车是在原有箱式卫星便携站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进,将便携站的全套设备安装于改装后的依维柯厢式货车内,天线部分做了车顶安装.经过上述处理后,该车具备了移动通信车的优点,有力提升了地震现场应急的通信保障及指挥协调能力.在简述应急卫星通信车通信系统的功能基础上,详细对实际应用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总结,并对将来应急通信车通信系统的进一步完善进行了探讨.

  • 标签: 地震现场 应急通信系统 青海
  • 简介:为了提高卫星云图在天气预报中应用的及时有效性,经常需要尽快显示实时接收卫星数据云图.各省气象台中规模利用站接收的FY2C卫星云图的实时数据,格式为gpf,需要先进行通道分离后才能显示图像,本文主要介绍各种投影类型的gpf数据经通道分离后,对其单通道云图进行小波分析,以便简单直观地分析云图的特征、提高云图的传输效率.

  • 标签: gpf格式 通道分离 小波分析
  • 简介:利用地震活动因子A值,对青海省东部地区(监测能力强)小震活动进行空间扫描,分析了该地区中强以上地震前,地震活动因子A值的空间分布、演化特征及其与目标地震的对应关系,并对该方法的预报效能作出评价。

  • 标签: 地震活动因子A值 空间扫描 预报效能评价 青海
  • 简介:系统整理分析了1983—2008年乾陵台地倾斜仪记录到的暂态异常图像,发现其与周围4000km以内6.5级以上强震有一定的对应关系。异常图像以渐变、突变阶跃、畸变及脉动为主要特征,异常出现时间为震前0-40天,主要集中在震前4天。

  • 标签: 地倾斜 短临暂态异常图像 强地震
  • 简介:本文介绍了地震行业地面骨干网与应急卫星通信网的运行现状及互联存在的路由问题,讨论了实现两网互联的路由设计目标和策略,根据OSPF协议与BGP协议的特点和适用范围,提出了统一互联的接入方法,以及联合使用OSPF和BGP协议解决两网互联路由问题的具体方案,经网络仿真平台测试证明,该方案切实可行,效果良好。

  • 标签: 地震行业地面骨干网 应急卫星通信网 OSPF BGP 互联
  • 简介:本文详细介绍了我省GPS观测网络的主要内容与进展,以及该观测网络1995~1997二期观测概况,观测数据的处理及所得到的结果,网内的地壳运动,包括网内各部分的应变。应变计算表明,福建沿海强震的孕育发生,其力源可能是印度洋板块对欧亚板块的碰撞以及菲律宾海板块对台湾岛东侧仰冲挤压的共同作用所致,前者作用是均匀的,后者是不均匀的,但福建沿海强震的孕育发生与后者的关系更为直接。

  • 标签: GPS观测 地球动力学 地壳运动
  • 简介:本文介绍了一种单片可编程温度控制装置的组成工作原理和它如何实现生产工艺所要求的温度曲线控制。

  • 标签: 渔具钓竿 电热炉 单片机
  • 简介:针对地震中城市桥梁震害状态具有较强的非线性、复杂性的特点,采用了具有RBF核函数的最小二乘支持向量(LS-SVM)算法。在大量收集我国地震中城市桥梁震害资料的基础上,将此算法引入桥梁的震害预测中,选取了地震烈度、上部结构、地基失效程度、支座类型、墩台高度、桥梁跨数和场地类别等因素作为模型的特征输入向量,建立了最小二乘支持向量的桥梁震害预测模型。通过反复地样本训练及模型参数设置,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一定的准确度和可行性。基于最小二乘支持向量的桥梁震害预测方法是一种可以用于地震中桥梁震害预测的良好方法。

  • 标签: 城市桥梁 震害预测 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 支持向量机
  • 简介:地震应急是减轻地震灾害的重要途径之一。地震应急工作具有时间紧迫、事关重大的特点。2017年8月8日四川九寨沟Ms7.0级地震发生后,为快速、准确地提供地震引发的滑坡灾害分布,本研究基于震后第一天获取到的高分辨率遥感影像(高分二号卫星影像、北京二号卫星影像),通过人工目视解译的方法初步建立了四川九寨沟地震滑坡编目。结果表明,该地震至少触发了622处同震滑坡,分布在沿使用影像边界框定的面积为3919km2的区域内。本研究还利用这个地震滑坡编目,统计了九寨沟地震滑坡数量和滑坡点密度(LND)与地形(坡度、坡向)、地震(地震烈度、震中距)等因素的关系。结果表明九寨沟地震滑坡多发生在坡度为20°-50°的区域内,滑坡的易发性随着坡度的增加而增加。受地震波传播方向的影响,E、SE向是地震滑坡较易发生的坡向。滑坡的易发程度和地震烈度呈正相关,即随着烈度的增大,滑坡易发性增大。滑坡易发性还随着震中距增加而降低,这是由于地震波能量随震中距的增加而衰减导致的。

  • 标签: 四川九寨沟地震 地震应急 同震滑坡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