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9
169 个结果
  • 简介:建立了酒石酸-硝酸-盐酸混酸溶解样品,在王水-酒石酸介质中,采用空气-乙炔火焰在原子吸收光谱仪上测定硒碲混合中碲的方法。研究了样品处理方法、乙炔流量、燃烧高度、灯电流、溶液介质等有关工作条件。实验表明碲浓度在1~20μg/mL范围内与吸光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回归方程为A=0.0229C+0.0009,相关系数0.9998,检出限0.08μg/mL。适合于硒碲混合中碲的测定,相对标准偏差为0.9%~1.3%,回收率为98%~102%。

  • 标签: 硒碲混合物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
  • 简介:以1,2,5-噻二唑-3,4-二酸(H2tdzdc)为主配体,具有螯合配位能力的2,2′-联吡啶为辅助配体,通过水热法合成了2个一维链状配合,并对其进行了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及单晶衍射结构解析.单晶结构解析表明:配合[Co(tdzdc)(bpy)(H2O)]n(1)和配合[Cd(tdzdc)(bpy)(H2O)]n(2)均为一维链状结构,前者为折线型,后者是直线型.配合1属于正交晶系Pna21空间群,配合2结晶于三斜晶系P-1空间群.研究发现配位过程中先是金属离子与H2tdzdc配体形成了一维链,辅助配体2,2′-联吡啶再以螯合的形式与中心离子相结合,从而阻断了一维链进一步向多个方向的连接.辅助配体2,2′-联吡啶以"卡角"的形式参与配位,阻断配合形成高维结构,这在调控结构上有一定的意义.

  • 标签: 一维链 2 2′-联吡啶 配位聚合物
  • 简介:抗氧剂是重要的聚合稳定化助剂,文章全面而系统地综述了聚合抗氧剂工业的理论研究进展和技术开发趋势,进而归纳了近十年来国内外抗氧剂品种的主要结构和应用特征,旨在推动国内抗氧剂工业的技术进步。

  • 标签: 抗氧剂 碳自由基捕获剂 受阻酚抗氧剂 辅助抗氧剂
  • 简介:建立了用于混合铜矿石中自由氧化铜测定的方法。试样用含亚硫酸钠(6g/L)的硫酸(10%)溶液浸取2h,选择性溶解铜氧化,过滤并煮沸滤液,用去离子水稀释后电解。溶液中的铜离子电积至阴极铂网上。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检测残余于电解后液中的铜离子;同时用硝酸(1+1)溶解铂网上的铜,并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检测与阴极铜共电积的杂质元素含量,用铂阴极差重加上电积后液残余铜含量并减去共电积的杂质元素含量可计算出氧化铜矿中酸溶铜含量。与碘量法相比,不用肉眼观察颜色变化确定终点,人为误差小,结果稳定、准确。通过对加拿大氧化铜矿标准物质AMIS0050进行测定(n-12),方法准确度可靠。并选取15批次的氧化铜矿检测,与经典碘量法比对,结果令人满意。

  • 标签: 混合铜矿 自由氧化铜 电重法 碘量法
  • 简介:大气沉降中的砷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产生重要影响。目前测定大气沉降中砷的传统方法较多,但传统方法干扰较大。因此针对大气沉降样品的复杂性,在样品中加入盐酸、硝酸、高氯酸于电热板上加热消解,采用氢化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大气沉降中砷含量,这样能有效地消除大量有机质对测定结果的干扰,为大气沉降研究工作提供更为精准的检测数据。方法分析成本低,测定的精密度高、准确性好,相对标准偏差(RSD)低于2.0%,样品加标回收率高于90%。

  • 标签: 大气沉降物 原子荧光光谱法
  • 简介:以水簇模拟水环境介质,水体中有机污染的分子状态用水-有机污染分子复合体模拟,得出有机污染在水环境介质中微观分布的数学表达式,经过微观动力学方法处理,得到了相应的数学解析式。用abinitio方法STO-3G基组计算了4个多环芳烃在水中的微观分布情况,计算结果与辛醇-水分配系数的实验值相吻合。

  • 标签: 水环境介质 有机污染物 水污染 分布 水簇模型
  • 简介:讨论了铅锌混合矿经氨性浸出,在硝酸溶液中,有过硫酸铵存在下煮沸,消除S^2-,Br,I^-,SCN^+和CN^-的干扰,然后在0.30~0.50mol/L稀硝酸溶液中,在自动电位滴定仪上,用硝酸银标准溶液滴定,计算氯量。平行5次测定的相对标准偏差为2.7%~4.8%,加标回收率为97.0%~104.0%。该方法简便、快速、准确。在实际应用中获得满意结果。

  • 标签: 电位滴定法 精密度 加标回收率 铅锌混合矿
  • 简介:采用测定化学需氧量(COD)法和有机溶剂抽提法分别对企业常用的两种锌矿原料(A,B)有机进行监测。通过采用测定化学需氧量(COD)法对锌矿原料中含有的有机进行定性及半定量分析,实验结果表明,矿粉A中COD为84.9mg/L,矿粉B中COD为96.9mg/L,各自进行了3次平行实验,都能得到稳定的结果,同时确定矿粉A和B中分别含有不同量的有机。采用有机溶剂抽提法来确定锌矿原料中有机的含量。考察了溶剂种类、溶剂量、抽提时间对矿粉中的有机提取效果的影响,得到最佳实验条件,对矿粉的测定结果为:矿粉A中有机含量为7.6‰,矿粉B中有机含量为10.1‰。在各自的最佳实验条件下,进行了3次平行实验,都能得到稳定的结果,方法准确、可靠。

  • 标签: 有机物含量 化学需氧量 溶剂抽提
  • 简介:聚合的稳定化技术涉及到高分子化学和物理、聚合材料的生产、加工、稳定剂的使用、配方设计、环境试验、环境因素的研究、环境条件的模拟、寿命预测、标准试验方法等各方面。本书为满足从事聚合材料的研究、生产、使用的科技人员在这方面的需求,首次将聚合老化与防老化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有关稳定剂资料,包括热稳定剂、抗氧剂、光稳定剂等以及老化试

  • 标签: 聚合物材料 防老化 实用手册 标准试验方法 热稳定剂 环境试验
  • 简介:硫化作为土壤中常见的污染在酸性环境中会生成H2S,造成环境污染,研究中根据环境质量要求分别针对土壤中易解析的硫化、酸可溶解性硫化、酸难溶性硫化建立了相应的分析测定方法。硫化分别在磷酸(1+1)、浓硫酸、盐酸(9.8mol/L)作用下形成硫化氢,硫化氢随氮气进入装有乙酸锌吸收液的吸收瓶中,生成硫化锌沉淀,以碘量法定量。结果表明:酸难溶性硫化的实际样品加标回收率为86%~98%;酸溶性硫化的实际样品加标回收率为83%~91%,空白加标回收率为92%~97%。精密度实验中,酸溶性硫化相对标准偏差为6.4%~8.3%。沙土、花园土、黄土、稻田土中酸难溶性硫化的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2.6%、4.0%、5.5%、5.8%。方法精密度和准确度满足分析要求,可以用来评估土壤中的硫化污染问题,也可以了解不同类型硫化的污染情况。

  • 标签: 易解析硫化物 酸溶性硫化物 酸难溶性硫化物 碘量法
  • 简介:由硝酸镉和2,3-吡嗪二羧酸(简称pdc)水热反应,得到无色透明针状单晶.经X射线单晶衍射法测定了该晶体的分子结构,其组成为ECd(C6H2N2O4)n或ECd(pac)n.晶体学数据为:三斜晶系,P21/c空间群.a=1.0728(6)nm,b=0.7731(5)nm,c=0.8674(5)nm,β=110.068(5)°,Z=4,μ=3.21mm&-1.R1=0.023,wR2=0.054.该化合通过2个Cd与pac中的氧原子配位,形成一个新颖的二维结构.

  • 标签: Cd(Ⅱ) 配合物 晶体结构 二维结构
  • 简介:采用四溴邻二甲苯脱卤法得到苯并环丁烯(BCB)单体.利用BCB的芳香性,将其溴化后,制成格氏试剂,倒入干冰中,与之反应,得到4-羧基-BCB.将所得的4-羧基-BCB与氯化亚砜回流,活化为酰氯,与聚乙烯醇(PVA)反应,BCB结构单元被引入到聚合的支链上,由此得到苯并环丁烯聚合.并对该聚合的结构进行了表征.

  • 标签: 丁烯 聚合物 氯化亚砜 溴化 单体 邻二甲苯
  • 简介:研究发现三异丙氧基稀土(铕或混合稀土)与甲基丙烯酸甲酯(MMA)/苯乙烯(St)混合后会形成凝胶体,经原位聚合后即制得掺稀土的P(MMA-co-St)改性材料.结果表明,掺铕或混合稀土的P(MMA-co-St)材料稀土含量高、透明性优良、耐热性好、贮能模量高;掺铕的改性材料呈现典型的配位敏化中心Eu3+的荧光光谱;掺混合稀土的改性材料在746.5,581,525和513nm处出现很强的Nd3+特征吸收;ESEM显示了掺稀土的P(MMA-co-St)改性材料的微观形貌有较大的变化.

  • 标签: 混合稀土 P(MMA-co-St)材料 制备 性质 掺杂
  • 简介:采用纸片扩散法对番石榴叶提取进行体外抗菌试验研究,以了解其抗菌谱.结果表明番石榴叶提取中存在有效抗菌成分,其中以乙醇提取中白念珠菌、甲醇提取中大肠埃希菌高度敏感.

  • 标签: 番石榴叶 抗菌活性 抑菌作用 提取物 纸片扩散法
  • 简介:探索了在以磷酸为酸化剂条件下的实验条件,包括还原剂的添加、酸浓度选择的计算、系统的精密度、准确度的统计,目的是为土壤中硫化的检出提供借鉴和参考。在以三种土壤为实验样本的实验中,对比磷酸、盐酸、硫酸为酸化剂的检出结果,添加20mL磷酸、1.5g乙二胺四乙酸二钠、0.25g抗坏血酸的检出结果和以硫酸为酸化剂的检出结果比较接近,同样酸度条件下添加抗氧化剂后的检出值和实际样品加标回收率都有提高。三种土壤的相对标准偏差分别是5.6%、6.1%、10.1%,样品加标回收率分别是77.8%、81.9%、64.4%。系统可以完成对部分金属硫化、易溶硫化完全解析,且不会因为氧化还原反应造成对S2-的正负误差。

  • 标签: 硫化物 酸化 精密度 加标回收率 氧化还原反应
  • 简介:利用氧氮分析仪的程序升温功能,使硬质合金中吸附氧与化合态氧得到有效分开,并利用碳化钨粉作间接标样,准确测定了硬质合金混合料中总氧量和氧分量。方法操作简便、测定迅速。

  • 标签: 阶梯式程序升温 硬质合金混合料 总氧 氧分量
  • 简介:以镍离子为中心离子,4-[(8-羟基-5-喹啉)偶氮]-苯磺酸(H2L)为配体,通过溶剂热合成反应成功合成配合Ni2{4-[(8-羟基-5-喹啉)偶氮]-苯磺酸}2(乙二胺)4.通过红外光谱(IR)、元素分析、单晶X-射线衍射(XRD)、粉末X-射线衍射(PXRD)和热重分析(TGA)等方法对其结构进行表征.通过结构分析确定配合是由2个H2L配体与2个镍离子分别配位形成的离散结构,并且离散结构之间通过多种N—H…O氢键连接形成二维超分子层状结构.荧光测试和理论计算表明,配合的荧光性能主要来自于配体.

  • 标签: 镍配合物 氢键 超分子配合物
  • 简介:采用一种新型燃烧剂抗坏血酸,燃烧法快速制备铁酸钴的复合氧化.经XRD考察硝酸铁和硝酸钴摩尔比对复合氧化的影响,电镜表征复合氧化的形貌、BET表征复合氧化的比表面积以及紫外表征复合氧化的紫外吸收性能.以甲基橙为目标降解对铁酸钴的复合氧化进行光催化研究.考察了溶液酸度、光照时间、催化剂用量和双氧水用量等条件对光催化效果的影响.最佳光催化条件:当Fe(NO3)3,Co(NO3)3和抗坏血酸的物质的量比为1∶2∶1时所制备的铁酸钴复合氧化,催化剂用量为200mg/L,溶液的酸度为pH=6;脱色的最佳条件为当Fe(NO3)3,Co(NO3)3和抗坏血酸的物质的量比为1∶3∶1时所制备的复合氧化,催化剂用量为100mg/L时,pH=4;复合氧化还对六价铬的吸附率为58%,对铅的吸附率为45%.

  • 标签: 铁酸铋 光催化 燃烧法
  • 简介:借助于G03W程序包,对系列氨基羧酸分子的羰基铼配合进行了结构优化,并对其中的相关能量、键长、键角、布局数等进行了研究.计算结果表明:各配合相对于羰基铼中间体均具有一定的稳定性;配体分子结构中含有杂环或者较多数目杂原子时,有形成相对更稳定配合的趋势;配体分子结构中应含有适宜的间隔体,否则需经较大的结构扭转或局部原子的拥挤方可形成相应配合.

  • 标签: 羰基铼 成键 结构 G03W 配合物
  • 简介:采用GC/MS/MS的选择反应监控(SRM)法检测尿中甲基睾酮的人体代谢,与GC/MS的选择离子检测(SIM)法比较,SRM法有更高的选择性和确证能力。该种检测方法的建立,可以更有效地判定阳性尿。

  • 标签: 兴奋剂 甲基睾酮 串联质谱 选择反应监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