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6 个结果
  • 简介:远帖》是王珣写的一封信,卷前引首有乾隆御书"江左风华"四个大字,上有"乾隆御笔"一玺。并御题:"唐人真迹已不可多得,况晋人耶!内府所藏右军《快雪帖》、大令《中秋帖》皆希世之珍。今又得王珣此幅茧纸家风,信堪并美!几余清赏,亦临池一助也。御识。"钤"乾隆宸翰"、"涵虚朗鉴"二玺。接下来乾隆又御题:"乾隆丙寅(1746年)春月获王珣此帖,遂与《快雪》、《中秋》二迹并藏养心殿温室,中额曰‘三希堂’。御笔又识。"

  • 标签: 故宫博物院 中秋 养心殿 真迹 唐人 董其昌
  • 简介:十多年前,新红学派的主要代表作家俞平,曾给嘉兴南湖烟雨楼中一景观题写了"来许亭"三字。说起来,这还是著名建筑学家、同济大学教授陈从周帮着求到的墨宝。记得是1983年初春,陈从周来到嘉兴。逗留期间,他以专家的身份应市政府邀请参加了有关本市深化和完善城市建设为主题的座谈会,对当时新山台的城市总体规划提出了不少积极的、建设性的意见。陈从周博学多才,长于诗和书法,他在饱览了嘉兴名胜古迹以后借景抒情,即兴为公为私写诗题字,其作品调子鲜亮,情趣盎然,得到者无不引以为乐。一日,有位文博单位的接待人员,请陈

  • 标签: 俞平伯 代表作家 嘉兴 城市总体规划 新红学 建筑学
  • 简介:话说爱国收藏家张驹先生,为了陆机的《平复帖》等古代书画珍品,担惊受怕,甚至被警匪合谋绑票,以命抗争,守护着国宝,避祸西安数载,到1949年北平解放前夕,两件国宝再次进入了他的视野。这两件国宝,一为王殉的《远帖》,一为李白的《上阳台帖》。当时卖主索价一百万银元,张驹掂量得出,这个要价不高,

  • 标签: 故事 书法 真迹 《平复帖》 古代书画 解放前夕
  • 简介:清康熙年间,阿拉善蒙古归附清廷后,与河西府(县)展开了长达数年的划界纷争。该文利用档案、地方志等相关文献资料,对清代河西走廊北部汉蒙交接地区的凉州、甘州二府与阿拉善蒙古边界纷争事件的过程、起因进行了详细考察,分析了在此事件处理过程中,国家与地方社会复杂而多元的互动关系。清代以来河西走廊北部边界的变迁,不仅折射出传统社会政治大环境的改变,而且也是区域农牧经济互动消长的反映。

  • 标签: 清代 阿拉善蒙古 甘州府 凉州府 边界
  • 简介:<正>陕西岐山凤雏村窖穴出土的周原甲骨H11·22片上有“虫白”二字,无疑这是一方国首领,“白”当读为“”。但“虫”是殷末周初哪一方国的名称,则有两种不同的解释:(一)认为虫与崇是同声字,“虫”就是崇侯,即与文王同时

  • 标签: 几个问题 周原甲骨 殷末周初 陕西岐山 鬼方 “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