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8 个结果
  • 简介:<正>笔者提出“文化元典”概念,用以称呼各文明民族的首创性文本.本篇讨论这种特殊文本的内涵、外延及产生的历史背景.(“文本”又称“本文”,指由书写固定下来的话语,构成诠释的对象和基础.)关于“元典”之含义,见本文之附论部分.

  • 标签: 元典 轴心时代 公元前 希腊 希伯莱 民族
  • 简介:民俗宗教与村庄政治是传统乡村治理中的两股重要力量,二者相互交融、密不可分。新中国成立后,二者却一度呈现出张力、冲突乃至断裂的迹象;近年来,随着村民自治制度的完善及其民俗宗教在乡村社会中的复苏与兴盛,民俗宗教又开始与乡村政治形成一种交叉重叠的互构力量。藉此,通过山西义村的“三官大帝”供奉之考察,揭示出当前民俗宗教与村庄政治呈现的逻辑关系:民俗宗教政治化、村庄政治民俗化、村庄政治与民俗宗教混合化等。

  • 标签: 民俗宗教 村庄政治 三官大帝
  • 简介:本文通过字形的比较,分析“?”、“?”以及相关的一些字的演变,同时利用古文字考证了商代?地的地望。更多还原

  • 标签: 古文字 商代
  • 简介:“殁故”、“没故”、“物故”、“砀故”做为一组同根复合词词组,都是表死亡的婉语,但在使用的过程中却发生了不同的变化。文章结合历代传世文献资料和收集整理的多朝代多地域的买地券材料,以“殁故”为切入点,对这组词进行梳理和分析,以明确其相互关系和发展演变历程。

  • 标签: 买地券 殁故 疏证
  • 简介:工业博物馆是工业遗产保护的重要模式之一。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的工业考古热潮,催生出美国许多工业遗址博物馆,与传统工业博物馆并驾齐驱。由于工业遗址博物馆与城市更新、经济发展的关系更为紧密,成为当前工业博物馆发展的主流。美国政府制定的一系列相关法规,建立专门的工业遗产调查记录机构,出台推动工业遗产保护的税收优惠政策以及工业遗产旅游可持续发展战略,为美国工业博物馆发展和工业遗产保护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今天美国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处于世界先进水平,其经验值得我们重视。

  • 标签: 工业博物馆 工业遗址博物馆 工业遗产保护
  • 简介: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是两个既有联系、又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传统文化是历史文化的沿袭和积垒。文化传统是传统文化经过去伪存真,去芜存精、或有创造性转化的结果。世界上没有一条不带泥沙的河流,也没有一种不带负面的文化。东方文化如此、西方文化也如此。孔子及儒家文化既有杰出贡献,也有其负面的影响。他(它)的负面既有孔子及其弟子自己在时代中的局限,但更多的是权利绑架的结果。

  • 标签: 国学热 国学 传统文化 文化传统 孔子形象 历史沉浮
  • 简介:通过对江苏盱眙大云山汉墓出土漆纱残片的科学分析,可以得知该漆纱残片内部的使用材料为桑蚕丝,其外再髹大漆;编织结构为典型经编纂组结构;其表面可装饰红色朱砂矿物颜料。楚、汉这一类漆纱冠情况概基本如此。同时,结合以往考古材料和文献记载,可以推测漆纱冠这一形制,或起源于楚国,并沿用至汉及后世。

  • 标签: 漆纱 纂组工艺 朱砂染料 楚文化
  • 简介:<正>丹徒下湖遗址,位于沪宁铁路三山车站南约2.5公里处,西北距镇江市约13公里(图一).下湖,平面略呈葫芦形,南接丹阳县中心河,北连上湖.下湖原与上湖同为一体,后由大坝将两者隔开,有利于保持等差水位.环湖一周,有下东沟、西因、前韦、前后庄泉、池家坝、两湖、倪家等村庄围绕分布.该湖南北长约2000、东西最宽处约400米,若连同上湖的面积共有百万平方米以上(图版叁.1).湖底近平,中部稍高,海拔高度约7米左右,内长有芦苇和水草.湖岸的东、北、西三面是缓坡高地,西北面并与宁镇丘陵的余脉相连,整个地貌呈北高南低之势,其南为地势稍低的丹阳练湖平原.考之,所谓上、下湖以及丹阳练湖,它们最早的成湖时间大约是六朝初期.史载“晋时陈敏为乱,据有江东,务修耕织,令弟谐遏马林溪以溉云阳(今丹阳),亦谓之练塘(湖)”.可证以上三湖在形成之前,原都是丘陵高地之间的大小平地.该遗址发现于1980年春.当时,丹徒

  • 标签: 吴文化 遗址 丹徒 鼓座 楚文化 湖熟文化
  • 简介:<正>当人类开始走出蛮荒,迈向文明的初期,他们对自然和自身的认识还相当的幼稚和单纯,生存环境的变幻不定和生命运动的复杂性都使他们感到神秘莫测。然而,生活的需要又不得不迫使他们去探索和把握这些使自己困惑不解的现象。于是,他们便以自身为依据,把所获的简单的生产知识与天真的幻想结合在一起,来解释宇宙之奥秘。葫芦神话和传说即为典型的特例。我国五十多个民族,大都有人出自葫芦的神话传说。葫芦崇拜在地域、民族的分布上都极为广泛,其崇拜目的与方式也

  • 标签: 华夏民族 葫芦崇拜 葫芦文化 神话传说 萧兵 民族融合
  • 简介:墨书作为宋元时期海上贸易活动中的常见现象,对其的研究分析有助于认识和理解许多具体问题,从而推动相关研究的进程。回顾以往墨书研究的情况,日本学界很早以前就开始关注墨书并取得了相当的成果,而中国学界对此的重视仍有待加强。结合以往国内外发现的墨书资料和研究成果,以2011年“南海Ⅰ号”第二次试掘所见墨书“林上”为例进行分析,可以初步把握墨书的性质、功能和边界。墨书研究有助于分析宋元时期贸易船上的人员组织关系,结合宋元时期的文献资料相互印证,可以大略了解其基本面貌。

  • 标签: 南海Ⅰ号 墨书 组织关系
  • 简介:<正>亚洲象又称印度象,目前野生的亚洲象分布在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斯里兰卡、马来西亚、泰国、缅甸、越南及我国云南南部地区.我国除云南西双版纳以外,其它地区野生的亚洲象已经灭绝了.可是在古代,南自两广、云贵,北至中原地区,亚洲象都有广泛的分布.随着社会的发展,气候和生态的变化,再加上人类的大量捕杀,野生的亚洲象逐步从繁盛到衰退,以至在大部分地区绝灭了,先后从黄河流域、长江流域退居到岭南地区.现代仅生活在西双版纳一隅.象的这种盛衰变迁的历史,与人类社会的发展,自然界中气候、生态的变化密切相关.研究象的盛衰过程,不但涉及到自然科学问题,也涉及到众多的社会科学问题;研究象的盛衰规律有助于探讨我国社会发展的地域差异、古今气候、生态变迁等学术问题.故设此题目,试作论述.

  • 标签: 亚洲象 野象 历史气候 野生象 生态 犀角
  • 简介:因富春侯孙峻遭斯棺毁墓的下场,且根据墓中出土的青瓷堆塑罐的分析,南京上坊中下村孙吴大墓的时代可进一步推定为孙皓晚期,因而墓主不可能是五凤三年(256年)卒亡的孙峻,而可能是孙皓晚期的一位宗室之王和他的两位王妃。迄今发现的可推定墓主身份的孙吴宗室墓形可分3个类型,分别相当于宗室墓中的陵墓、王墓和侯墓。

  • 标签: 江宁上坊 孙吴墓 孙峻 孙皓 宗室墓
  • 简介:广东在先秦时代究竟有没有过青铜时代?是否进入了奴隶社会?过去研究者一般是持肯定态度的.本文作者力排众议,提出广东在先秦时代不存在青铜时代,也没有进入奴隶社会.这就对岭南上古时代的文化面貌、文化发展水平及其与周边文化的关系提出了新问题.文章取材丰富,论说有力,是研究广东先秦文化不可多得的佳作.我们欢迎专家学者就这一问题继发表高见.

  • 标签: 墓葬 广东地区 墓主 先秦社会 岭南 遗址
  • 简介:《怀楼图轴》充分体现出唐寅绘画情景交融、诗画共汇的艺术风格。

  • 标签: 唐寅 绘画 诗意 风格
  • 简介:本文对明代浙派健将蒋嵩之子蒋乾作了若干史料的补充与考证。包括蒋乾之生卒年补证、画史二蒋乾考、画派归属、生平编年等。并对广东省博物馆藏《临流图轴》之作者蒋乾是否为蒋嵩之子蒋乾作了考辨。

  • 标签: 蒋乾 生卒补证 画派归属
  • 简介:<正>明末清初,蓝瑛开创的“武林画派”和以龚贤为首的“金陵画派”,崛起东南艺坛,声望称誉一时.这两派不仅在画风上存在着密切联系,而且两派中某些画家还有过直接的艺术交往,吴宏、冯仙湜等八家合作的《冈陵祝寿图》轴,便是极为难得的实物例证.一1978年3月,这件作品曾在南京博物院举办的《古代绘画联展》中展出,绢本,设色,纵226.9厘米,横98.5厘米.全图布局缜密,冈峰层叠,以略带斧劈皴为主,近似蓝瑛自称的所谓“仿李希古”的笔法.瀑布流泉,生动有致.溪桥上山腰中有几位点景人物,神态悠闲.矫松苍健,笔力雄伟,尤近“武林画派”特

  • 标签: 金陵画派 冈陵 武林 画家 图绘 试析
  • 简介:崧泽文化时期的太湖流域可分为四个亚区,即太湖西部地区、余杭地区、太湖东南部地区和太湖东北部地区。在这一地区,崧泽文化向良渚文化过渡阶段的聚落变迁可分为三种类型:原有聚落基础上布局结构的调整、同一遗址上聚落的更替以及新出现的遗址与聚落。以罗墩和赵陵山的早期墓葬、张陵山上层墓葬、福泉山黄土层的墓葬为代表的这一阶段遗存可以作为良渚文化开始的标识,也即崧泽文化与良渚文化的分野。

  • 标签: 崧泽文化末期 良渚文化早期 考古学文化面貌 聚落 社会分化
  • 简介:寺门口东吴墓是马鞍山地区发现的又一座东吴时期重要墓葬,其独特的拊葬形制为本地区仅见,也是至今发现唯一一座侧室葬人的墓葬。根据墓葬的实物资料,并结合发掘的原始记录,本文对该墓葬的形制等方面,谈一些新的认识。同时,依据现有史料,通过对所见长江中下游地区已发表的六朝时期拊葬墓材料的梳理,就长江中下游地区六朝时期这一特殊葬俗的墓葬形制,进行类型学方面的尝试性研究。

  • 标签: 马鞍山 寺门口 榭葬墓 墓葬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