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9 个结果
  • 简介:察合台汗国的基业始于一块王子私产,其主要基地有河中地区、塔里木沿边、伊犁河谷等,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它经历过东伊朗呼罗珊、阿富汗等地的鼎盛,也有过萎缩在南疆或北疆一隅的艰难岁月。其东北部又与窝阔台汗国密不可分,直至最后将其并吞。

  • 标签: 察合台汗国 伊犁河谷 塔里木 阿富汗 东北部 北疆
  • 简介:<正>筌(约903—965),字要叔,成都人,是我国五代时期的著名绘画艺术大师。据史书记载,筌自幼便具有非凡的绘画艺术才能,很早即以绘画得名。宋代休复撰写的《益州名画录》说他“幼有画性,长负奇能”(卷上,页一三)。《十国春秋·后蜀列传》说他“以善画,早得名,年十七事前蜀后主为待诏”,到后蜀时,蜀主对筌的才能和成就尤为敬重,授他“翰林待诏权院事”的职务,不久,“加检校少府监,赐金紫,累迁如京副使”。并“赐紫金鱼袋”,以示尊宠;每次召见,都优礼相待。

  • 标签: 黄筌 绘画艺术 徐熙 父子 后蜀 宣和
  • 简介:<正>甸宋碑是1984年冬盐亭县甸乡南山村村民岁修公路时,于该村水观音地段发掘出土的。碑长110厘米、宽60厘米、厚10厘米。两面刻字,一面横款,刻92字,是宋徽宗崇宁元年(1102年)闰六月二十五日盐亭县尉何览、县令程縯合刻的题咏诗;(图一)另一面竖

  • 标签: 宋徽宗 县尉 观音 公路 岁修 咏诗
  • 简介:一、我国的竹刻艺术历史悠久竹刻艺术是我国传统工艺美术宝库中一朵璀璨的奇葩.我国的竹刻艺术历史悠久,据文献记载:"惟殷先人,有册有典",这说明削竹为简册,文字书于竹,至少在商代已经流行.:"笏,天子以球玉,诸侯以象,大夫以鱼须文竹,士竹本,象可也."可见,竹笏是周朝仅次于玉、象牙笏的礼器.

  • 标签: 贴黄技法 艺术风格 工艺美术 竹刻艺术
  • 简介:慎,清代康乾间人,后世称誉为“扬州八怪”画派重要人物。擅长人物,山水、花卉、禽兽,并擅长狂草书法,一直以卓越的绘画艺术名扬海内,自古至今无人目为书法家,长期被画名所掩。鉴此,笔者在研读慎绘画时,注重搜集其遗书墨迹,考察先生之书法源流、美学观点,辨别草书结体、用笔方法,庶几有助于认识中国草书发展规律,获益良多。慎出为布衣职业画家,诗、书、画三绝、但在清代绘画史论著中很少提及,同时代人述评也是平平之谈,与白衣名士相比多有距离,显然在文人价值取向上不公平。今天当用艺术尺度实事求是加以论述,以利发扬光大祖国传统文化。本文着重就慎草书艺术作一探讨,倘有谬误和不妥之处,祈望不吝嘉惠赐正。

  • 标签: 草书艺术 黄慎 清代 “扬州八怪” 绘画艺术 书法家
  • 简介:<正>最先对国铜器进行收集介绍和研究的是郭沫若著《两周金文辞大系图录考释》(1935年出版,1958年重印),该书收录的四件器中,只有一件清宫旧藏的孙子傒君叔单鼎,传说出土于国故城所在的潢川县境。解放以来,国铜器的有发现。最重要的发现是一九八三年四月河南省光山县宝相寺春秋时期墓葬出土的君孟铜器群。我曾参观该墓葬的发掘现场,仔细观察了全部铜器,并在当地文博单位的工作人员协助下对其中二十六件铜器附著的铭文拓片手摹一过。现在就这批国铜器谈谈自已的意见,提供大家讨论。

  • 标签: 铜器群 工作人员 两周金文 郭沫若 春秋时期 文博单位
  • 简介:由于长期裸露在自然界中,无字碑表面风化严重,温度是影响无字碑风化的主要因素之一。为了探究无字碑温度的分布规律,在传热学基本原理的基础上建立了无字碑三维分析模型,基于ComsolMultiphysics仿真软件对无字碑在太阳辐射下的温度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无字碑温度由表面到内部的变化趋势呈抛物线型,越靠近无字碑中心处日温度变化量越小。随着太阳方位角和高度角的改变,无字碑4个表面温度分布极不均匀,在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均出现了温度梯度,形成了较大温差。该研究结果可为无字碑的保护工作提供科学有效的依据。

  • 标签: 无字碑 温度场 太阳辐射 分布规律
  • 简介:敦煌文献中不乏表怂恿、挑拨义的词语,如勾闪、勾卷、勾默、勾扇、卷诱、简构、斗构、间构等,这些语词在社会经济文献和佛教文献中都有使用。文章通过勾稽敦煌文献中的这类语词,对其语素“勾”“扇”“闪”“兹”“默”进行语义演变的探讨,发现这些词语语义相近,结构趋同,都有“引诱、挑拨”义,且为并列复合词,可构成一个同义语义,而且它们在语义上互相影响、演变。同时,方言和其他敦煌文献中也有与该语义相关的词语,文章一并梳理,以使该语义词语更加完善,词汇丰富性更加凸现。

  • 标签: 敦煌文献 怂恿类语义场 词语演变
  • 简介:新干商墓为“浮沉”祭说质疑方酉生1989年秋季,在江西新干大洋洲发现一座大型商墓,其简报已经在《文物》1991年第10期上发表。由于该墓的随墓品十分丰富精彩,引起学术界极大轰动,又因此墓营建在沙土堆中,更引起学术界的争议,经过一番争鸣,学术界已逐渐...

  • 标签: 江西新干大洋洲 青铜器物 发掘简报 大洋洲商墓 二层台 城文化
  • 简介:慎《聋哑和尚》为赣州市博物馆藏品。纸本,62×132厘米。画背药葫芦、身穿补衲衣、足登芒鞋之聋哑和尚。采药时见一蝙

  • 标签: 黄慎 博物馆藏品 衲衣 纸本 采药 时见
  • 简介:<正>一、前言寨遗址位于密县新县城东南9公里处,属来集乡寨村。遗址在村西南的高台上。双洎河在台地的南部由西向东流过,台地北边的断崖下是新(新郑)密(密县)公路(图一)。遗址所在的台地为河旁阶地,高出现河面约有10余米。遗址遭破坏严重,现存面积约5000平方米(东西长100、南北宽50米)。

  • 标签: 遗址 二里头文化 灰陶 口径 绳纹 标本
  • 简介:冶窑位于河南省中部的巩义市,是烧造唐三彩的主要窑址.窑址主要分布在洛油南部大、小黄冶村附近黄河两岸.这里为丘陵浅山地带,地势高低起伏,沟壑纵横,其地下蕴含着极为丰富的高岭土和煤炭资源.在这一地区建立唐三彩作坊、窑炉是非常理想的.

  • 标签: 窑址 唐三彩 南部 地势 河南省 黄河
  • 简介:<正>为周初嬴姓封国,在今河南东南部淮河上游的潢川县一带。春秋时期,领地甚小,南有今之大别山脉,东与蒋国(今河南淮滨县境)为界,西邻息国(今息县境内)、弦国(今息县西南),北与蔡国(今新蔡县)毗邻。国都在今潢川县西北隆古集,城址尚在(图一)。

  • 标签: 春秋时期 中原文化 楚文化 中原地区 铜器 淮河上游
  • 简介:1998年春夏之际,山西省博物馆清理库房时,发现了一本清末山西学子留学日本士官学校的日记本,除封面和封底不存外,基本完好.日记内容记述了主人在1908年留学日本士官学校期间生活、学习和交友的情况,是我们了解和考证这段历史史实不可多得的宝贵资料,就日记本本身来说,它也是一件不可多得的近现代文物.

  • 标签: 黄国梁 日本 士官学校 留学日记 文献资料
  • 简介:唐代浑源窑是山西较为重要的一处窑址,有古磁窑和界庄两处窑区.两窑相距约2.5公里,烧造器物相近,白瓷、黑瓷、青瓷的烧造水平较高,颜色釉器更是出类拔萃.第五章第四节中谈到了浑源窑的釉瓷器.里,冯先铭先生有专门的浑源窑调查简报.两处的报道都没有提到唐代的另一处窑址--界庄窑.

  • 标签: 唐代 浑源窑 黄釉瓷器 历史文化
  • 简介:浙江上虞是越窑青瓷的主要产地。在历年考古调查中,发现了东汉至宋代的青瓷窑址350余处,它们大多分布在曹娥江中游两岸的山坡上,章镇区的联江、上浦这一带是窑址最密集的地方。1984年的文物普查中,我们在联江乡的蛇山和窑山发现了两处古窑址。为搞清窑址情况、器物种类及其它有关问题,笔者多次对这两处窑址进行调查考察,同时采集了许多标本,并对器物大致作了分类,进行综合整理,情况如下:

  • 标签: 古窑址 上虞窑 蛇山 联江乡 越窑 考古调查
  • 简介:塔初建于隋,现存为清代楼阁式塔遗构,是印度风格和本土建筑有机融合的建筑形制。利用轴线形成对称造型,施之以民间装饰手法,形成了朴实无华、肃穆庄重的艺术特征。应严格遵循修旧如旧的规则予以保护修复。

  • 标签: 佛塔 本土化 楼阁式 民间装饰手法 修旧如旧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