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6 个结果
  • 简介:《新中国出土墓志》(河北卷)收录有《善墓志》,上册存其拓片,下册附释文,可参照阅读。但因原石蚀泐等原因,释文多处误读或未能识读,这严重影响研究者对此出土材料的正确使用。依照拓片对释文进行校勘,可在一定程度上恢复拓片记录内容的原貌。

  • 标签: 河北 出土墓志 释文 校正
  • 简介:<正>最先对黄国铜器进行收集介绍和研究的是郭沫若著《两周金文辞大系图录考释》(1935年出版,1958年重印),该书收录的四件黄器中,只有一件清宫旧藏的黄孙子傒叔单鼎,传说出土于黄国故城所在的潢川县境。解放以来,黄国铜器的有发现。最重要的发现是一九八三年四月河南省光山县宝相寺春秋时期墓葬出土的黄孟铜器群。我曾参观该墓葬的发掘现场,仔细观察了全部铜器,并在当地文博单位的工作人员协助下对其中二十六件铜器附著的铭文拓片手摹一过。现在就这批黄国铜器谈谈自已的意见,提供大家讨论。

  • 标签: 铜器群 工作人员 两周金文 郭沫若 春秋时期 文博单位
  • 简介:<正>“鄂启节”1957年、1960年先后出土,共两套,一套是舟节,一套是车节。分别收藏于中国历史博物馆与安徽省博物馆。于省吾等诸家已有考释。本人近年搜集两项有关资料,对铭文审释与语汇解说,可以补充诸家未涉及的问题。试论如下:

  • 标签: 铭文 安徽省博物馆 战国 云梦秦简 历史博物馆 公元前
  • 简介:<正>马洪路同志的《元庙墓地的分期与布局——〈元庙仰韶墓地〉商榷》这篇大作,对《元庙仰韶墓地》提出了一系列批评,焦点是指责《元庙》“主观拟定了一个所谓‘定穴安葬的规则’和‘布局’(40页)”,“按照想像中的‘定穴安葬的规则’来制定示意图”(39页),把元庙墓地说成是一处杂乱无章的“一个母系氏族的公共基地”(40页)。现基本上依《商榷》一文的章节顺序,答辩如下。

  • 标签: 元君庙 墓葬分期 母系氏族 陶器 仰韶文化 二次葬
  • 简介:初识谢,大约是在十多年前的泉友店铺里。那时,正值我和店主饭后吞云吐雾的闲聊间,谢翩然而现,人未及至,远远的就报以友好的点头微笑致意。忙询店主:“哪位?”得复:“同好!”我对那个微笑印象颇深,轻柔而含蓄,就好似薄意的田黄作品,虽清浅淡柔而意味隽永。

  • 标签: 《记谢丰河君二三事》 随笔 杂谈 杂文
  • 简介:大隋南宫令宋之碑“大隋南宫令宋之碑”,又名定觉寺碑,后人简称“宋碑”,亦称“隋碑”,是南宫市现存最早的青石质碑刻,也是我国年代较早的碑刻之一。“大隋南宫令宋之碑”为隋开皇十一年(公元591年)定觉寺住持女僧大庵(人称美尼姑)为感念南宫令宋景于...

  • 标签: 南宫市 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明万历 开皇九年 刚劲有力 雕刻艺术
  • 简介:<正>1984年在文物普查过程中,延津县塔铺乡任光屯村出土一块宋代墓碣。方体、圆额、高130、宽68、厚21厘米。碑额上书“李墓碣”四个大字楷书,下有“宋故尚书屯田员外郎李墓碣”碑文。文行十九行,满行三十四字,均为楷书。碑下端有榫,可知原是插在跌上的,但出时碣与趺已经分离。墓碣之阳记述了墓主李成让的一生。李成让字德基,世为延津县人。根据墓碣知道他卒于大中祥符五年(公元1012年)享年73岁。据此推算其生年当为后晋天福四年,即公元939年。墓碣说他“生五代之季(应为际——笔者),遭天下兵荒,而能勤身节用,以货自力,用治生取予之术,……而资用益饶,遂为丰家焉”。致富之后“遂退居

  • 标签: 延津县 屯田 治生 碑文 公元 益州
  • 简介:现存于南京市雨华台区文物管理所的《国子监生赵墓志铭》,所述为明代国子监生赵铠的生平,此人系朱元璋之女宝庆公主的后代。其祖父赵辉也曾地位显赫。该志未见著录。

  • 标签: 南京 国子监生 赵铠 赵辉
  • 简介:听到炳应老师去世的噩耗。我恍惚如痴人一般,很久很久说不出话来。陈老师患病时日已久。电话中他也坦然地告诉了我病情已经恶化。但听到他去世的消息,我还是因惊惧而恍惚良久。当泪水漫过我的脸颊。老师慈祥、和善的面容又浮现在我的眼前。

  • 标签: 老师 怀念 去世
  • 简介:<正>据《史记·杞世家》记载,帝尧曾把两个女儿娥皇、女英嫁给舜,让他们居于妫汭(妫水弯曲的地方)。舜的后代有的以水命姓,就姓妫。周武王姬发灭商建立周朝后,追封先贤遗民,封舜的后裔妫满于(今河南淮阳),建立侯爵国,让他奉守帝舜的宗祀,并将大女儿太姬嫁给他为妻。妫满死后,谥号为胡公,故又称胡公满。其子孙有的以国为氏,就是氏。今淮阳县柳湖旁边有胡公墓,因防护城河水侵蚀以铁锢之,俗称铁墓。姓还有一支少数民族改姓,也出自河南,即《魏书·官氏志》所载:北魏孝文帝自山西大同迁都洛阳后,将代北鲜卑族三字姓侯莫氏改为单姓氏。

  • 标签: 少数民族 鲜卑族 山西大同 北魏孝文帝 南淮阳 周武王
  • 简介:近日,宁夏马俊先生向中国钱币博物馆无偿捐赠古钱币37枚,其中包括了天盛元宝、皇建元宝、光定元宝等西夏钱币19枚,圣宋元宝、政和通宝等宋代铁钱18枚,丰富充实我馆馆藏,特此感谢。

  • 标签: 中国钱币博物馆 无偿捐赠 古钱币 政和通宝 铁钱
  • 简介:<正>湖北省随州擂鼓墩一号墓和二号基出土的文物(?)次大规模在香港中国文物馆展出,吸引了许多观众。这次展品最惹人注目的是二号墓的大型编钟全套三十六件,最大的钟高达一米,重七十六公斤,一号墓编钟的公开展出,算是首次。前世日子在该馆举办的讨论会中,刘彬微先生报告二号墓出土的情况,全墓出土物品有

  • 标签: 中国文物 随州 湖北省 出土 大规模 讨论会
  • 简介:2007年7月6日~10月4日,北京市文物研究所对北京市平谷区丫髻山碧霞元祠遗址的部分建筑基础进行了考古发掘,共清理了4组建筑基础。根据这些建筑基础的位置和形制,初步判断它们分别为碧霞元殿的东配殿、斋房、道士或香客住房。根据清理出的房址与炕的形制以及出土物,这些遗迹时代不早于清道光年间。

  • 标签: 北京市 平谷区 碧霞元君祠遗址 发掘简报
  • 简介:《麃孝禹碑》,又称《麃孝禹刻石》、《河平刻石》,刻于西汉河平三年(前26年),清同治九年(1870年)发现于山东费县平邑集南,即今平邑县。其现藏于山东省博物馆。为国家一级文物。

  • 标签: 省博物馆 平邑县 刻石 山东
  • 简介:灼同志《北山石刻(韦靖碑)“颖川”“辩”》(载《四川文物》1999年第2期)提出:唐代《韦靖碑》:“政茂颍川,化光河内”两句,“颍川”乃“颖川”之误,又释“颖川”之颖为汉献帝初平元年(190年)征东中郎将赵颖。说“‘颖川’一词是韦靖部属胡密所遣造,源出于汉末赵颖首举分巴。”又赞同刘蜀仪先生注释,“以河内代全国”。“化光河内”释为韦靖“功德还辉映全国”。

  • 标签: 大足北山石刻 《韦君靖碑》 “颍川” “河内” 历史考证 行政区域
  • 简介:2017年9月16日,由中国国家博物馆、上海美术学院主办,上海市对外文化交流协会协办的《家泠艺术大展》隆重开幕。解放军原副总参谋长、上将熊光楷,国家博物馆馆长吕章申,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央文史馆副馆长冯远,中国美术家协会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徐里,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国家画院院长杨晓阳等出席开幕式。吕章申馆长、冯远副主席、徐里书记、杨晓阳院长、熊光楷上将、家泠先生先后讲话。国家博物馆党委书记、副馆长黄振春主持开幕仪式。

  • 标签: 中国国家博物馆 艺术 中国美术家协会 对外文化交流 党组书记 副主席
  • 简介:本文以师曾《读画图》为研究起点,对于近现代艺术史上这幅融合中西画风的作品,结合当时历史原境与画家思想,做出了新的解读与阐释。同时联系师曾其后发表的为传统中国画强力辩护的《文人画的价值》—文,从图文之间产生的悖论张力,可见师曾在短短数年间的画学思想产生了极大的转变与调整。这种突然转化的动因是什么?本文结合其十余年间的诸多画学思考与实际践行,探求师曾被艺术史研究所遮蔽或忽略的另外—层面相。师曾既热情拥抱过西学,也进行过许多调和中西的绘画试验,画学态度却又在1920年之后产生激变,也因此固化为为传统文人画激烈辩护者的历史角色。本文即由此切入,探讨这种转变背后的历史动因,以及师曾在中国绘画由传统向现代演进的过程中的历史定位及其所面对的时代命题与自我困惑。

  • 标签: 陈师曾 读画图 西学 文人画的价值
  • 简介:衡恪(一八七六年——一九二三年)又名衡(客心),字师曾,号槐堂,又号朽道人或朽者,江西省修水县人。他工书、诗、画、刻印,曾得吴昌硕先生的亲授,因此他的花卉画,有许多达到神似吴昌硕的地方,但师曾并不以此满足,而想另寻途径,跳出吴昌硕的圈子,所以他广泛吸收历代传统技法。他的画受到吴昌硕称赏,那时师曾只有三十岁。他又曾留学过日本,能够融合中外绘画技法,创作具有独特风格的作品,当时在北

  • 标签: 吴昌硕 陈师曾 绘画技法 陈衡恪 朽道人 传统技法
  • 简介:沉痛悼念国钊同志今天,我们怀着极其沉痛的心情,深切悼念中国共产党党员、湖北省文博事业的开拓者之一、我国著名国画家、湖北省博物馆原馆长、中国美术家协会武汉分会原副主席国钊同志.国钊同志是湖南长沙人,1912年2月25日生,1949年8月参加革命工...

  • 标签: 沉痛悼念 文博事业 湖北省 省博物馆 陈国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