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7 个结果
  • 简介:在1990年至1991年合肥市“金斗城”(现绿都商城)建设时,在基建工程初期,开挖土方过程中不断有零散的汉代《半两》,《五铢》,唐代《开元通宝》、《乾元重宝》,五代《乾德元宝》、《唐国通宝》及北宋各类年号的古币出

  • 标签: 合肥市 南宋 钱牌 铭文 古钱币
  • 简介:<正>1977年,在三台县花园公社中学内,发现一宋代单线阴刻孔子及七十二贤图像碑。型体长方形,高200厘米,宽90厘米,厚12厘米。立于长方形的基座之上。分上下两阙,上阙线刻孔子及七十二弟子图象,下阙是楷书阴刻县尉张埴的题跋。

  • 标签: 圣像 阴线 孔子 线刻 县尉 跋文
  • 简介:出土于河姆渡遗址第四文化层中的“河姆渡五叶纹陶”自资料公布以来,引起了不少学者的兴趣,研究的焦点主要集中在“五叶纹”和五叶纹之下的“长方形扁框”上.时至今日,笔者虽然对这块陶的真正用途仍不能做出合理的解释,认为有必要对一些学者所提出的有关五叶纹陶的用途以及整个陶上所刻图案的寓意说法进行再探讨和研究.

  • 标签: 河姆渡 五叶纹 陶块
  • 简介:2011年,乌兰察布市博物馆征集了一元宝石,石块由青色大理石凿刻而成,质地光滑,做工精湛.呈耸肩平底状.上部宽105厘米,底部宽50厘米,厚52厘米,重约150千克.元宝石正面阴线雕刻瑞兽吐泉图(泉为圆廓方穿),近缘部置边框,框内刻波浪纹.俯视面呈长方形,中部凹处凿刻多枚圆形圜底浅坑(直径多为4厘米左右),两端肩部凿刻数组交错凹槽,用以防止踹工脚下打滑之用,部分已磨平,使用痕迹十分明显.腹部两侧各凿刻一方形或半圆形小洞,应为搬运元宝石之手扣.底部平整光滑,等距凿刻有21条平行凹槽,凹槽宽1厘米,深0.5厘米,间距2厘米.凸棱部十分光滑细腻,为长期使用所致(图一).

  • 标签: 乌兰察布市 博物馆 宝石 征集 长方形 大理石
  • 简介:“二十四石”自20世纪50年代敦化境内牡丹江流域首次发现以来,是渤海文化遗产重要的组成部分,因其留有特殊的人文信息,受到国内外的重视。但是随着自然和人为因素的破坏,其所承载的历史文化信息也在逐渐丢失,结合保存现状的田野调查,是提出如何采职保护措施与解决保护问题的信息基础和科学依据。

  • 标签: 二十四块石 调查 保护
  • 简介:磨刀石,平淡无奇,放在水池边,并不起眼。它虽然切不动什么,但它却把自己的身躯,和着汗水,悄悄地、默默地全部献给了钢刀。磨的时间愈是长久,磨刀石的牺牲就愈大,钢刀也就愈加锋利。

  • 标签: 上海阳光足球学校 王建华 教练员 学校管理 敬业精神
  • 简介:文章介绍了两件铁质文物的科学分析及其用有机硅进行保护的过程,通过金属腐蚀速率的实验说明了有机硅可以有效减缓铁器的腐蚀速率,并结合相关资料证实了有机硅在铁质文物何护中应用的可行性.

  • 标签: 铁质文物 科学分析 有机硅 文物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