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0 个结果
  • 简介:一、对狮子的最早认识狮子是最凶猛的食肉猫科动物之一。狮子体形硕大,头部宽阔,鼻骨较长,鼻头呈黑色。耳朵较短,近圆形。四肢强壮,爪子较宽,尾巴较长,末端还有一簇深色长毛。狮子毛发较短,体色有浅灰、黄色或茶色。雄狮颈部周围包着一层鬃毛,称作“鬃”,鬃毛有淡棕色、深棕色、黑色等,长长的鬃毛一直延伸到肩部和胸部。雄狮猎物前和黎明起身前往往大声吼叫,这就是著名的狮吼。

  • 标签: 形态 石兽 石狮 狮子 黑色 棕色
  • 简介:2005年元月,由中国国家文物局与美国大都会博物馆合作举办的文物精品展在纽约展出,展品中一件造型独特的鲜卑文物珍品"力士搏纹金牌"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 标签: 人物双狮 双狮纹 牌考
  • 简介:1990年11月2日定州市黄宫城村李志军交来白釉卧枕一件。经本人介绍,他在村北平整土地时发现砖墓一座。枕在墓底发现。墓为圆形,上部逐渐收缩封顶。直径约2米,高1.8米左右,当即被人拆散,其他情况不详。枕椭圆形。枕面横径24.2、竖径17、前壁高9.5、两侧高12、后高11.8厘米。枕面前低后高,两侧翘起,中间下凹,周边出短沿。

  • 标签: 白釉 金代 平整土地 李志军 黄宫 横径
  • 简介:作为民族化的哲学范畴,“阴阳”是“贯穿中国文化的基本原则”。在此范畴统辖下,划归“”之系列的有天、父、雄、刚、上、动、大,划归“阴”之系列的有地、母、雌、柔、下、静、小。词序排列上。“阴阳”是先阴后,“乾坤”是先乾后坤;若对应使用,要么是以“阴阳”对“坤乾”,要么是以“乾坤”对“阴”,依此类推,方才合乎汉语表达习惯。譬如,《周易·说卦》:“是以立天之道曰阴与,立地之道曰柔与刚。”(阴阳——柔刚)《庄子·天道》:“静而与阴同德,动而与同波。”(静动——阴阳)王弼《周易注·屯》:“阴求与,弱求于强,民思其主之时也。”(阴阳——弱强)诸如此类,都可谓是符合常规的“对位使用”。然而,与此相异的“错位使用”,在古籍里也常见。例如“天地有官,阴阳有藏”(《庄子·在宥》)、“阴阳者,天地之大理也”(《管子·四时》)、“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苟子·礼治》)、“推天地之精,运阴阳之类,以别顺逆之理”(《春秋繁露·尊阴卑》),等等,其中跟“阴阳”对举的都不是“地天”而是“天地”,这种现象值得学人注意。

  • 标签: 汉语表达习惯 哲学范畴 中国 文化传统 “阴” “阳”
  • 简介:<正>沔县博物馆,近两年在沔城收购站选拣了三种不同版式的“宽永通宝”。“宽永”,是日本帝号(即公元1624—1644年)。宽永元年正当我国明代天启四年,距今360余年。当时日本所铸铜钱,与明代铜钱的形制,规格,重量,基本一致。文字与汉文完全相同,钱面铭文“宽永通宝”与“天启通宝”“通宝”二字极似。可见当时中国与日本的经济,文化交流有着密切的关系。

  • 标签: 铜钱 天启 铸铜 文字 公元 中国与日本
  • 简介:3月29日,田滋乾、沈同伉俪于婚礼当天向中国钱币博物馆捐赠古代钱纹纹石雕(古代门户石雕构件)一对。石雕正面上下为圆形方孔钱纹和蹲戏绣球浮雕图案,狮子形象威猛,头部为螺旋状鬃毛,尾部为三绺长尾毛。令人称奇的是,

  • 标签: 石雕 钱纹 古代 捐赠 中国钱币博物馆 狮子形象
  • 简介:《史记·货殖列传》:“泰山之则鲁,泰山之阴则齐”。以海、济、淮、河为四界,以泰山为中心的这块大地,的确给我们蕴藏着引以自豪的泰山文化。以泰安大汶口为代表的大汶口文化,以龙山镇为代表的龙山文化。这是代表泰山阴阳东方先民的文化遗址。从泰安大汶口文化来看,当时泰山地区应是我国货币文化的策源地。夏代的货币文化是有所发展的,出现了自然物货币,那便是以贝为币。

  • 标签: 自然物货币 大汶口文化 文化遗址 东夷文化 曲阜鲁故城 尖首刀
  • 简介:东魏嵩寺造像碑上雕刻的八十八佛和六方佛造像题材在石窟造像中不多见,是当时石窟造像题材的充实和丰富。尤其是造像铭中记载的有关嵩寺的创建和发展,可补史书之阙,为研究嵩山寺院建筑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

  • 标签: 嵩阳寺 生禅师 八十八佛 六方佛 神王 沙门统
  • 简介:辛亥革命的胜利,结束中国数千年封建统治的重大意义,在当时浙江银行发行纸币的图案中亦得到反映,即意味封建皇权的“双龙”被意味民众觉醒的“双”所代替。

  • 标签: 辛亥革命前 图案 银行 浙江 双龙 封建统治
  • 简介:1999年夏季,笔者在县城关偶尔收到一枚红铜质“邑”平首小方足布,甚是幸运,常观不厌。

  • 标签: 红铜 铜质 幸运
  • 简介:南阳府文庙“龙马负图”石雕是全国文庙现存唯一保存完好的明末清初“龙马负图”图像。该石雕图案清晰,出处明确,流传信息翔实,是研究“龙马负图”的起源、演变和“龙马负图”与孔子、文庙渊源的难得实物资料。

  • 标签: “龙马负图” 孔子 文庙
  • 简介:宫位于山西省太原市五一广场西北隅,坐北面南,呈长方形,占地面积10038平方米(南北长152米,东西平均宽67米)。纯宫为供奉唐代著名道士吕洞宾的道观,因其道号纯子而得名,因此也称吕祖庙。纯宫始建于宋代,经元、明、清几代扩建成现在的规模。现存五进院落。第一院落为上世纪50年代所建,其余四进院落为明清遗留建筑。中轴线由南往北依次为山门、“吕天仙祠”木牌坊、硬山顶的原宫门、吕祖殿、回廊亭、灵宝洞、潜真洞、玉皇阁。宫内总计殿堂70余间。

  • 标签: 文物保护 修复 石质 占地面积 50年代 太原市
  • 简介:2014年3月2819.“工·课——黄致作品展”在本馆开幕。本馆馆长吕章申、外交学院院长赵进军、台北市立美术馆馆长黄海鸣、墨斋画廊艺术总监林似竹等出席开幕式.陈履生副馆长、黄海鸣馆长.林似竹女士和艺术家黄致先后致辞。吕章申馆长宣布展览开幕。

  • 标签: 作品展 副馆长 外交学院 艺术总监 美术馆 台北市
  • 简介:文章从字形等基础性环节入手,认为荆子鼎铭的“”实即“荆”字,“荆子”即“楚子”;通过对器物年代、铭文内容的综合分析,考证荆子鼎铭的“荆子”即见于文献的楚王“熊绎”。又在李学勤“保卣、保尊与斗子鼎记载的,正是成王岐会盟诸侯的史迹”说法的基础上,结合文献进一步推阐熊绎在盟会上所扮演的角色,同时也进一步证成了李说。最后,根据相关出土和传世文献所提供的信息,对岐盟会的时间作了具体推定。凡此可补传世文献记载之不足,对先秦历史文化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荆子鼎 熊绎 岐阳之盟
  • 简介:新发现的汉中平五年雒县男子□□卿买地铅券是冥世的土地私有权凭证和早期道教实施镇墓安魂、驱鬼解谪活动的遗物。买地铅券的实质是镇墓文,它袭用阳世土地买卖契约的格式,注入了冥间隔断死生、厌镇鬼神的内容。

  • 标签: 铅券 冢田 解谪 洛阳 道教 东汉
  • 简介:岳寺摩崖石刻造像位于苍溪县三川镇岳一组望天观,造像刻于山崖西北面,共计七龛,题材主要有西方净土变、五十三佛、二十五佛、三世佛等,其中五十三佛、二十五佛等题材可能与三阶教有关,这是四川地区首次发现有关三阶教的造像.

  • 标签: 四川 苍溪县 阳岳寺 摩崖石刻造像 调查简报 三阶教
  • 简介:2003年10月焦作市文物工作队发现一座西晋墓(2003JHM1),清理出武士俑、牛车、角兽、马、灶、井、多子橘、俑等文物23件(套)。根据墓葬形制与随葬品判断此墓时代为西晋中期。

  • 标签: 西晋中期墓 山阳故城 角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