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71 个结果
  • 简介:我国著名考古学家、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中国殷商文化研究会副会长、中国考古学会常务理事衡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于2005年12月27日21时整不幸逝世,享年78岁。

  • 标签: 先生 生平 考古学家 北京大学 殷商文化 常务理事
  • 简介:《集成55著录传世之“右矛”三件,编号11488-11490,本人曾于2011年《东周有铭兵器考释三则》一文中讨论过其中的一件(编号11490)。本文对前文做了修正,认为此器的铭文当释读为“安平右”为妥,是器当为战国早期齐国兵器,齐之安平即是春秋纪国之“”。

  • 标签: 战国兵器 安右矛 安平
  • 简介:安阳殷墟的发现将我国的信史提前到三千多年以前,这不仅提高了我国古代文献的史料价值,更重要的是为夏商周考古找到了一个真正的已知点.半个多世纪以来,许多学者以此为基点,在探索中国古老文明的漫漫征途上艰难跋涉,将青春献给了祖国的考古事业.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衡先生就是其中的一位,我们有幸采访了这位杰出的考古学家.

  • 标签: 《夏商周考古学论文集》 邹衡 考古文化 历史文化遗址
  • 简介:金槐先生,是我国著名考古学家和考古界德高望重的老前辈之一,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在50多年的考古生涯中,为中国考古事业的发展,为河南省文物考古事业,为夏商考古研究做出了极大贡献.

  • 标签: 安金槐 先生 生平 考古事业 考古学家 突出贡献
  • 简介:《泉》是中国现存的最早记录钱币的专著。王贵忱、艾俊川、屠燕治等学者对其版本进行过研究,或混淆版本,或只言及刻本,或单独研究抄本,或只研究国内的版本,不免有憾。笔者蒐集存世《泉》诸本,以时间为主线,以文献著录、书籍版本为主要分析对象,希冀全面地展示《泉》版本,为后面的研究提供更为丰富、有价值的材料。缺漏之处,还请方家指正。

  • 标签: 《泉志》 《津逮秘书》
  • 简介:西晋王氏砖梁永照1979年河南省孟县南在镇河大队农民在南家洼地取土时发现一块墓志,为灰色砖,长48、宽24、厚10厘米,现藏于孟县博物馆。由于种种原因,该墓志的出土情况已无从得知,出土地点也没留存任何迹象。砖表的正反两面共铭刻106字,为隶书。现录...

  • 标签: 王氏 西晋太康 墓志 博物馆 晋武帝 河南省
  • 简介:1992年7月,繁峙县工人在县城南1公里处的杏园村西施工时,掘到一座砖室券顶墓,内有已朽的木棺一具和几截骨骸。随葬品有常州制造的方形铜镜一面,瓷碗数件,铜钱数枚,均已下落不明。唯剩冯氏砖一方,长宽各33厘米,厚5厘米,内有志铭10行,满行11字,楷书(见图)。铭文为:维大宋政和六年岁次丙申四月甲子朔初十日癸酉,曾祖圮,赠太师,秦国公。祖祁,赠司徒,守太尉。父惠国,故任朝□大夫、知岳州。男宋伟,今扶□母太君冯氏□灵,权攒河东路代州繁峙县武周乡故城村西南平原,地去县二里。墓之铭记。

  • 标签: 守太尉 河东路 大宋 座砖 券顶 杏园村
  • 简介:<正>中国著名考古学家、北京大学考古系教授衡先生在汉考察期间应著名历史学家、华中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张舜徽先生之邀,于一九八七年五月二十七日专程到华中师范大学作了题为《中国文明的诞生》的学术报告。先生首先对当今世界研究古代文明起源的情况作了概述,指出中国和古巴比伦、埃及、印度并称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中国的古

  • 标签: 中国古代文明起源 中国文明 张舜徽 四大文明古国 邹衡 青铜器
  • 简介:监是宋代铸造钱币的钱监之一。对其设置和罢废时问以及铸钱情况,历史文献记载甚少。铸币实物,各种泉谱亦少见著录。直到近年,始渐见其“庐山真面目”。

  • 标签: 铸钱 历史考证 南宋时期 文献记载 齐安监
  • 简介:<正>王梵是我国古代最早的白话诗人。他一生创作了大量的五言白话诗.为我们留下了极其珍贵的财富。只是因为这些作品分散在篇幅浩繁的敦煌写卷里,被人们发现并逐渐引起重视,才是近几年来的事。张锡厚先生辑集出版了《王梵诗校辑》,创集腋成裘之功,并进行了力所能及的校释工作。但因为是初创,其间校勘、诠释方面的疏误在所难免。笔者就将近年来在这方面的一些读书所得罗列于此。以尽些许补充之意。(1)《王梵诗校辑》卷一3页《身如圈里羊》:“脱衣赤体立,则役不如羊。”校

  • 标签: 王梵志诗 敦煌变文 我国古代 广韵 文意 入声字
  • 简介:金霸州大城县重修庙学记刘光国撰正书天会二年十二月大城学宫沙门惠心造陀罗尼经幢八面刻先经后记正书天会三年三月癸卯朔房山赵鉴为亡父造陀罗尼经幢八面刻先呪后题名正书天会五年十一月三十日房山城内大寺沙门行章造大悲心陀罗尼经幢八面刻正书天会六年五月二日东安城内观音寺

  • 标签: 天会 梵书 陀罗尼 惠心 大悲心陀罗尼经 续志
  • 简介:在石刻目录综集类中,所见著录属河北地区的历代石刻存目,有明代周弘祖撰《古今书刻》二卷,光绪丙午(1906)长沙叶氏观古堂仿明刊本,下卷专载碑目,著有北直隶(今河北省)所属各府境内现存石刻碑目。再者是清同治十年(1871)黄彭年等纂修的《畿辅通志》,内载有《金石略》十五卷,民国二十四年(1935)河北省博物馆印行的天津樊文卿先生辑的《畿辅碑目》。以上所见仅此三种。1991年初夏,余在书库整理旧籍时,偶发现《畿辅续金石目》稿本一册,虽署名金石目,但无金类钟鼎彝器之目,只有碑铭墓志经幢诸目,未署撰者姓氏,著录详备,并无印本行世,书衣正面题写乙卯五月十日,茫父记,此稿本末页亦题乙卯五月十日石驸马街校舍校毕,茫父。(今按姚华字重光,号茫父,

  • 标签: 续志 北直隶 周弘祖 彝器 古今书刻 明刊本
  • 简介:《汉书》断代史的体载是史学的创新。在十部分采用了通史形式,是“断”和“通”完美的结合。通古今的十扩大了记事范围,保存了丰富的内容。经世致用的写作目的使十体现了作者宣扬汉德、针砭时弊、匡正汉主的思想。

  • 标签: 《汉书》 断代史 十志部分 通史形式 《五行志》
  • 简介:<正>楚文化的研究,一直是我省社会科学中一项重大课题,时至今日业已发展而为楚史、楚文学艺术、楚国科技乃至于楚人哲学思想多学科的综合研究。但是楚文化的一些基本问题的解决还主要依赖于考古学,因此考古工作的如何进行,直接关系到这些问题能否解决。就此,著名考古学家衡先生再三强调:解决这些问题特别是早期楚文化问题的关键在于考古基础工作的普遍开展。九月十日,衡先生在出席第六届楚文化研究会之后,又赶赴襄樊地区考察工作,在两天的时间内连续参观了襄樊、宜城几处周代遗址的出土器物。在此之前,先生在1982和

  • 标签: 早期楚文化 考古学家 邹衡 考古工作 出土器物 襄樊
  • 简介:1973年在河南焦作发掘的(王复)墓是目前国内发现的为数极少的金代画像石墓,它对于研究金代的建筑、雕刻、服饰和社会生活状况都有重要的价值。该墓发掘后即被拆迁,建筑构件先保存于焦作市博物馆,后几经辗转又先后调拨给河南省博物馆和河南省石刻艺术馆,最后于1997年调拨给洛阳古墓博物馆,并于1999年复原展出。

  • 标签: 金代 画像石墓 邹(王复)墓复 “温酒图”
  • 简介:1985年6月26日,原安徽省六地区六安县罗管乡罗管村农民葛茂好在挖塘清淤时挖出一陶罐,内装12块银锭,其中8块完整,4块为切割后的银锭残部,总重4328g。当地乡干部闻讯后多次到其家中做思想工作,葛将全部银锭分两次上交县财政部门,后转交六安县文物管理所,介绍如下(彩1、2)。

  • 标签: 六安地区 安徽省 银锭 南宋 出土 文物管理所
  • 简介:我国著名考古学家、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名誉所长、研究员金槐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于2001年7月5日4时30分在郑州逝世,享年81岁.

  • 标签: 考古学家 遗体告别仪式 安金槐 先生 郑州 逝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