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2 个结果
  • 简介:5月17日上午,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专家评审会在京召开。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作了重要讲话。在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评审的标准上,单霁翔强调要注意被评审单位首先必须具有历史的真实性,必须是有物可看、有事可述的真实的历史遗物。其次,必须具有突出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并且时代准确,性质特征明确,保存情况较好。再次,必须有较强的代表性,能反映某一类文物或者某一地区、

  • 标签: 中国 文物保护单位 历史遗物 文物价值 评审工作
  • 简介:中国现代金银纪念币伴随着我国的改革开放政策的发展而发展已走过了二十年的路程,经历了从无到有,项目品种从较单一到较众多,反映和表现了中国历史文化和当代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拥有了一定的国际地位,并在经过数年的市场洗礼和随着新世纪的到来已走向了成熟与发展调整的最好时期.

  • 标签: 金银纪念币 中国历史文化 发展 改革开放政策 市场 项目
  • 简介:土遗址病害评估是对土遗址进行科学保护、管理、利用的一项基础性工作,但土遗址病害评估的体系还没有建立。为此,通过对土遗址病害的分析,借鉴地质工程、岩土工程的相关理论和方法,采用逐次分析的方法评估土遗址的载体和本体病害,探讨了土遗址病害评估体系。通过研究认为,可以从地质灾害、稳定性、表面风化三方面对土遗址病害程度进行评估。地质灾害和稳定性有其它学科相对成熟的理论和方法可以借鉴和采用。表面风化评估应考虑到风化剥蚀速率、遗址保存程度和文物价值三个方面,引进风化度和文物价值权重系数的概念,利用模糊数学原理对表面风化的危险程度进行综合评估是一种新思路。

  • 标签: 病害评估 风化度 土遗址 地质灾害 稳定性 表面风化
  • 简介:现代多元化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公众需求的不断变迁,使博物馆服务职能日益凸显。2007年,国家文物局在全国博物馆评估中将博物馆公共服务纳入评审内容,与观众服务相关的评估标准也成为指导各级博物馆观众服务工作的基本原则,帮助各个博物馆逐渐建立起完善的公众服务体系。然而,随着博物馆服务工作的发展,评估标准也应随之作出合理调整。相比较而言,以博物馆观众研究为基础,建立在严格的数据分析之上的西方博物馆评估,在评估标准的客观性和科学性上具有可借鉴性。现有的中国博物馆观众服务评估体系以指导性为主,其评估标准在目的性、可比性和系统性方面有待调整。

  • 标签: 博物馆 观众服务 评估标准 浅析
  • 简介:博物够是公益、开放型公共文化服务机构,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反恐是重要的国家治安防范工作,博物馆作为反恐工作的重点单位之一,针对博物馆的恐怖袭击必将对观众、博物馆乃至整个社会和国家带来十分恶劣的影响。因此,对博物馆自身和反恐支援两方面风险评估要素进行科学分析,才能提出合理有效的反恐对策,使得博物馆反恐防范更具针对性、主动性,进而提升博物馆反恐防范治理水平。

  • 标签: 博物馆 安全管理 反恐 风险评估要素 分析
  • 简介:一、解州关帝庙建筑概况及消防现状解州关帝庙,位于山西运城市西南15公里的解州镇,是全国现存规模最大、保护最完整、建筑技艺最精湛的关帝庙,被誉为“武庙之祖”,系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因位于三国蜀汉名将关羽的故乡而驰名中外。

  • 标签: 解州关帝庙 消防安全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评估 运城市 建筑
  • 简介:在系统梳理中美在博物馆评估和定级方面的行业实践和国内学术研究情况的基础上,对2008-2010年开展的中国博物馆评估和定级工作进行探讨。从评估方法、评估指标体系、评估申报书设计等视角,对比了2008年、2010年的国家一级博物馆的评估工作的同异,认为2008年的博物馆评估借鉴了中国图书馆行业的评估;2008年到2010年的评估工作,是逐步完善的过程。针对现在中国的‘博物馆评估’、‘博物馆运行评估’,是否可定名为"博物馆定级"和"博物馆评估",赋予两类工作不同的功能、目标、理念,分类指导。

  • 标签: 博物馆评估 博物馆定级 行业管理 宏观调控
  • 简介:本文从博物馆陈列展览评估体系的构成要素展开论述,试图将社会研究方法中指标建构的设计类型运用到前期评估、过程评估以及总结性评估中,并尝试建构起相关的评估指标体系。前期评估体系包括陈列展览选题的可行性以及目标观众的需求判断;过程评估体系包括来自专家、设计团队本身以及受邀观众三个层面的评估指向;总结性评估体系则包括对展览实现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分别评估

  • 标签: 陈列展览 前期评估 过程评估 总结性评估
  • 简介:2005年度文物保护科学和技术研究课胚立项评审会于10月8—9日在北京召开。23位专家组成评审委员会,国家文物局副局长童明康担任评审委员会主任并讲话,中国科学院院士柯俊,国家文物局考古专家组组长黄景略、科技专家组组长王丹华为副主任委员。在专家函审的基础上,经评审委员会评议,确定重庆丰都炼锌遗址群综合研究、吐尔基山出土金银器保护的综合性研究、楚文化资源的区域分布、遗址保护与文化产业开发模式研究等17项推荐立项的课题。

  • 标签: 中国科学院院士 国家文物局 课题立项 文物保护 技术研究 评审会
  • 简介:微生物特别是喜旱菌,如帚状曲霉菌、局限曲霉和散囊属细菌,长期在潮湿环境下容易引起纸张、纺织品和书画等产生狐斑。狐斑是喜旱菌繁殖形成的棕色斑点,这对于展出或者放于库房的文物来说都是严重的问题。一旦霉菌对纸张或纺织品造成污染就很难彻底被清除。

  • 标签: 库房环境 霉菌 博物馆 评估 利用 潮湿环境
  • 简介:为改善Oddy测试法实验周期长,依靠目测判断腐蚀程度的状况研究建立了一种薄膜试片测试法,研发薄膜试片、设计成套测试容器与夹具、改变测试条件并结合数码采集腐蚀图像和对腐蚀图像数字化分析等简化藏展材料评估筛选实验操作、缩短测试时间和提高结果分级判别能力。另外,固相微萃取和气质联用仪(SPME-GC/MS)被用于表征藏展材料在挥发和降解过程中所释放的污染物成分,佐证其对银、铜和铅金属文物的潜在危害。新建薄膜试片测试法表明,14d的测试周期不仅大大缩短了测试时间,简化了操作,而且薄膜试片的使用也有利于克服人为分级的主观判断性,为数字化分级打下坚实基础。

  • 标签: Oddy测试法 金属腐蚀 纳米薄膜 SPME-GC/MS
  • 简介:2006年国家文物局委托北京、浙江、四川三个省市开展博物馆评估定级试点工作。四川省文物管理局作为四川省博物馆评估定级试点工作的承担单位,为了能更好地完成试点工作任务,联合四川大学组建了四川省博物馆评估定级试点工作课题组。在认真开展对全省博物馆调研的基础上,全面分析当前全省博物馆事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围绕全省博物馆事业发展的现状,

  • 标签: 评估定级工作 省博物馆 四川省 国家文物局 博物馆事业 承担单位
  • 简介:该项目是“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由上海博物馆牵头联合华东理工大学、复旦大学等单位共同承担。项目于2006年底启动,将在2008年底之前,针对博物馆文物库藏、展示等文物保存环境中的主要危害因素开展综合研究,分6个专题研究微环境质量监测、评价、控制技术与标准,开发调控微环境相对湿度和污染气体的材料、技术及文物藏/展柜设施,建立示范工程并推广应用。2007年11月29日,根据国家文物局《文化遗产保护领域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第三方机构评估咨询管理暂行办法》,

  • 标签: 馆藏文物 控制技术 保存环境 中期评估 课题 应用
  • 简介:为掌握宁波"小白礁Ⅰ号"古沉船船体结构的状况,以及为该沉船的后续保护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利用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技术,在显微和亚显微水平上观察了该沉船部分木质文物的组织和细胞结构。观察分析发现,对该沉船木质文物有较大影响的微生物主要是侵蚀细菌(Erosionbacteria,EB)和钻管细菌(Tunnelingbacteria,TB);借助文献提供的标准,评估了该沉船不同部位木质文物的结构现状及不同备检样品中的细菌的侵蚀程度。评价结果表明沉船木质文物的侵蚀情况从轻度到完全损坏程度不同。本研究也分析了导致木质文物损伤程度差异的原因,并根据分析结果就该沉船木质文物保护涉及的生物学问题提出了建议。

  • 标签: 古沉船 小白礁Ⅰ号 病害细菌 显微技术 文物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