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本文主要对后唐李延范纂《敦煌新》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辑,共辑得群书征引该书佚文7则,其中有4则群书既引作《敦煌实录》,又引作《敦煌新》,另有2则内容,群书征引仅作《敦煌新》,前辈学者或辑作刘晒《敦煌实录》,或辑作刘晒《敦煌新》。经过辨我们发现,该书并非刘晒《敦煌实录》,更不是刘晒《敦煌新》,而是后唐李延范所纂《敦煌新》。

  • 标签: 后唐 李延范 敦煌新录 敦煌实录
  • 简介:<正>■钖生先生在《谈■·隨县曾侯乙墓的文字资料》一文中说。“左■徒,右■(徒)—左(?)徒疑即见于《史记》的《楚专家》《屈原列传》等篇的左徒。”在■说的基础上汤炳正先生撰有《“左徒”与“登徒”》,一文■结论是:■即升的本字.升、登二字通用无别.■徒即登徒左■徒即左徒。左徒与登徒是一个官职的两种简称。以上两说笔者均表赞成。拙文就是在此基础之上。对“■”“登”二字的本义。以民■徒,登徒的职掌所作的撰时。

  • 标签: 史记 本义 左传 左徒 曾侯乙墓 文字资料
  • 简介:一种良心想必人们还记忆犹新,2011年初,在北京的一个拍卖会上,一件被很多网民嘲笑为“作假不专业”的“汉代玉凳”,拍出了2.2亿天价,成为当年拍卖市场的“最贵玉器”。无独有偶,2013年,有五位“权威鉴定专家”认定一件“金缕玉衣”为珍品文物,并开出了2:4亿元天价,直接引发了银行损失5.4亿的骗贷事件,这一切是何等的触目惊心!

  • 标签: 拍卖市场 鉴定专家 银行损失 拍卖会 天价 作假
  • 简介:<正>广汉三星堆遗址所代表的早蜀文化已具备学术界公认的五大文明要素:青铜业、城市、国家、文字和礼仪中心,但至今未见有世界古代文明社会中常见的马车,引人注意。古代马车,不仅制造工艺复杂,是金工、木工、漆工、革工等各行手工业发达,精密协作的产品,是重要的陆上交通工具和武器装备;而它的出现标志着:社会财富与权势的集中,战争机器的强化,驾凌于氏族部落之上奴隶制国家政权的威严。

  • 标签: 盾饰 广汉三星堆 轮形 蜀文化 圆盾 祭祀坑
  • 简介:本文通过梳理历代学者对古碣石山位置的多种论述与考证,以古地质运动的"燕山隆起"为支点,弄清了"禹渎"的存在及大致走向,确证古碣石山即今河北昌黎县北之碣石山。更多还原

  • 标签: 碣石 碣石山 禹渎 燕山隆起
  • 简介:商水县城上村的汝阳故城,实为汉代的濦强故城,北魏政权的侨设郡县。今汝南县城东南20公里处的平舆县郭楼镇高平寺村的汝阳故城,才真正是东汉袁安的乡里——汉代汝阳故城。

  • 标签: 汝阳故城 汝南县 商水县 平舆县 袁安
  • 简介:<正>鼍,动物名,亦称“扬子鳄”,俗称“猪婆龙”,皮可张鼓。鼍鼓,即用鼍皮(鳄鱼皮)蒙的鼓。有关鼍鼓的记载早已见于文献,如《涛·大雅·灵台》:“鼍鼓逢逢,朦艘奏功。”陆佃《埤雅·释鱼》引晋安《海物记》:鼍,宵鸣如俘鼓,今江淮之间谓鼍鸣为鼍鼓,亦或渭之鼍更,更则以其声逢逢然如鼓,而又善夜鸣,其数应更故也,”

  • 标签: 扬子鳄 鳄鱼皮 大坟口文化 新石器时代 龙山文化 腹部
  • 简介:老子生于公元前六世纪左右。是楚国苦县(今河南鹿邑县)历乡曲仁里人,姓李,名耳,字聃,号伯阳。老子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先秦道家学派的创始人。《史记·老子韩非列传》载,老子任周王朝的守藏史官。孔子适周,曾问礼于老子,老子日:“子所言者,其人与骨皆己朽矣,独其言在耳。且君子保其时则驾,不得其时则蓬累而行。

  • 标签: 老子 中国 生平 归隐地点 历史研究
  • 简介:范蠡,春秋末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经济学家,史称兵家奇才、商家鼻祖,被尊为商圣。依据有关史料考证,范蠡故里在今南阳市宛城区三十里屯。

  • 标签: 范蠡 故里 南阳 宛城区三十里屯
  • 简介:银货[台湾]戴学文THETEXTUALRESEARCHOFSILVERCURRENCY¥[TaiWan]DaiXuewen(26)SinceSongDynasty,peoplealwayspaidattentiontothepercentageof...

  • 标签: 纹银 渗银 《唐宋时代金银之研究》 足纹 色标准 提炼技术
  • 简介:我们从两个方面对“名物”这一概念进行了辨。从所指内容角度而言,名物是具体特定之物,属于某个物类系统,并有明显的区别性特征。从词义学的角度而言,专有名物不属于名物词。在名词语义场中,专有名词和名物词是上位义和下位义的关系。名物词又具有音义关系多样性、理据性、系统性等语义特征。名物在文献中,不仅仅以词的形式出现,还以短语的形式存在。

  • 标签: 名物 所指特征 语义特征
  • 简介:金谷园是古都洛阳的千古名苑。但对它的方位却莫衷一是。根据历史文献和考古材料,我们认为金谷园遗址位于孟津县白鹤镇东北角二里许的黄河滩中,即古都洛阳的北方咽喉——河阳关地域内。

  • 标签: 金谷园遗址 中国 文物考古 洛阳市 所在地
  • 简介:<正>王基墓碑,全称《曹魏东武侯王基墓碑》。金石家著录多称《王基断碑》、《王基残碑》、《王基墓碑》。清嘉庆年间(1796——1820年)在洛阳城北7.5公里安驾沟村筑寨掘得之,后移置洛阳城中明德中学壁间,现存洛阳古代石刻艺术馆。该碑立于魏元帝曹奂景元二年(公元261年)四月。碑残高137、宽99、厚22厘米。长方形青石,隶书,19行,前3行行22字,余俱21字。字行之间有界格,全石共计370字。由于碑文上端前3行各窄一格,其余均空2格,下端每行均空5格,且上下文意不达,因此对于该碑是否完整,多有争议。有学者认为碑文是属上缺下不缺;还有的认为此碑只是全碑的下半部,上半部“出土时朱字宛然,因无人辨识。磨拭而灭”故称作“断碑”、“残碑”。河南府训导汝州杜梦麟在碑文末尾跋语中,肯定了该碑碑石是完整的,只是碑文上下

  • 标签: 洛阳 碑文 碑刻 残碑 河南 明德
  • 简介:<正>韩仁铭碑建于汉灵帝熹平四年(公元175年)。金哀宗正大五年(公元1228年),荥阳令李天翼行县,发地得之,令石匠王福再立石于荥阳县署。民国十四年(1925年)四月,由邑人宋傍三、刘彤棻、李增祥等共议移立于县立小学(今荥阳第二高中)内,建楼封禁。1963年6月20日,由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点文物保护单位。碑身长方形,圭首,中间有穿,碑

  • 标签: 碑刻 汉灵帝 荥阳县 河南省 武则天 公元
  • 简介:金代的北京,作为中都,是当时北方文化的重镇,与之相应的是留下了记载着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等包罗万象的碑、记、塔、铭、经幢、墓志等碑刻,这些珍贵的第一手史料是研究当时社会所不可缺少的。但随着时间的流逝,这些碑刻存世越来越少,因此,对其进行搜集、整理、研究已经时不可待。本文就笔者所知的北京金代碑刻资料按时间顺序作此叙,除已注明出处的外,其它都采自中州古籍出版社出版的《北京图书馆藏中国历代石刻拓本汇编》第46、47册金代部分,

  • 标签: 北京 金代 碑刻 中国 文物考古 史料价值
  • 简介:<正>任二北先生校集的《敦煌曲校》(简称)《校》),自一九五五年出版以来,历时已三十余年。此书之问世,正如校者言,并非定本,但却集录了敦煌词曲五百四十五首,为研究我国文学史,尤其是词学史,提供了丰富而珍贵的资料。校者曾据罗振玉《敦煌零拾》、朱祖谋《疆村遗书·云谣集》、许国霖《敦煌杂录》、刘复《敦煌掇琐》、冒广生《新(?)云谣集杂曲子》、王重民《敦煌曲子词集》、北京图书馆钞敦煌卷子、郑振铎《世界文库》或《中国俗文学史》、卢前《敦煌文钞》、周泳先《敦煌词掇》、唐圭璋《敦煌唐词校释》及《云谣集杂曲子校释》、傅芸子《敦煌俗曲之发现及

  • 标签: 敦煌文书 敦煌卷子 校释 校录 敦煌遗书 王化
  • 简介:临溪县设置于南北朝时期,“后魏恭帝二年(公元555年),分临邛县置临溪县。”历经西魏、北周、隋、唐、前蜀、后唐、后蜀、北宋八个朝代,宋熙宁五年(1072年)二月,“省临溪县为镇入邛”,在历史上存在517年。

  • 标签: 城址 县城 南北朝时期 后唐 北宋 西魏
  • 简介:本文根据有关“水锡”的文献记载,对“水锡”一词所代表的物质作了详细辨,指出“水锡”不是“倭铅”而是锡,宋应星《天工开物》“倭铅,京中名水锡”的说法是不能成立的,并就宋氏之说的缘由,提出了一种商榷性的意见。宋应星《天工开物》“冶铸·钱”篇,在“倭铅”名下有脚注“京中名水锡”,这似乎在倭铅(金属锌)与水锡之间划了等号。因此,直至今日,科技史界普遍都将水锡一词当作倭铅(锌)的别名。然而,根据笔者的研究,实际情况并非如此。

  • 标签: 倭铅 宋应星 铸钱 《天工开物》 宋氏 明会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