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2
224 个结果
  • 简介:目前中外道教学界对古灵宝有两种分类法。本文通过对古灵宝中《灵宝赤书五篇真文》与《道德》关系的考证,证明了敦煌本陆修静《灵宝目》有关“元始旧”和“新经”的分类。更符合古灵宝的本来面目。

  • 标签: 《灵宝五篇真文》 《道德经》 《灵宝经目》 古灵宝经敦煌
  • 简介:中外道教研究者大多数都把"三洞经书"思想的创立归功于陆修静。而小林正美则把有无"三洞经书"思想,看成是"葛氏道派"所创作的"元始系"灵宝和以陆修静所代表的"天师道三洞派"所创作的"仙公系"灵宝最根本的差别之一。本文研究认为,古灵宝"元始旧"其实有非常完整的"三洞经书"思想。而较后出世的"新经"则继承了这一重要观念。至于陆修静的"三洞经书"学说,则是对古灵宝的直接继承。因而,敦煌本《灵宝目》原有的"元始旧"和"新经"的分类,更加符合古灵宝的实际情况。而古灵宝无论是"元始旧"还是"新经",亦均为"葛氏道派"所创作。

  • 标签: 《灵宝经目》 “三洞经书” 古灵宝经 经典分类 敦煌
  • 简介:维摩展完善了这一以摩诘与文殊菩萨诘变以窟门为中心的设计,始创于云冈石窟。敦煌莫高窟第103窟维摩诘变,发窟门为中心的设计,具有承上启下的意义。以第103窟为代表的这种设计,在凸显维两位辩论者的同时,还可能蕴含独特的意匠,即以窟门喻“不二法门”,只有通过这一比喻法门的窟门,才能进入象征《佛国品》所说佛国净土的石窟主室。

  • 标签: 敦煌石窟 维摩诘经变 设计意匠 窟门 不二法门
  • 简介:敦煌帙方广锠,许培铃帙,即用来包裹经卷的用品。一般称为“帙”、“帙皮”、“帙子”。也称为、“书衣”,喻其如书之衣裳。帙的形制有的如囊,但大多如包裹皮。后者又有种种形态,有的缀有系带,有的无带。有带的帙皮,其带子的数量及部位又互有不同。从帙质料...

  • 标签: 敦煌藏经洞 敦煌遗书 博物馆 佛教大藏经 报恩寺 完全相同
  • 简介:《山海·五藏山·南山》(以下简称南山)排列在《山海·五藏山》之首,说明其地位的重要性。若以《山海》的“大荒”四来研究,解开“南山”也就找到了通往“大荒”的通途了。“南山”确实很难解,古今研究者们,都先后做过许多努力。若仅以某一山或某一条河流的地望解释,所说可以成立。但以“南山”一条道路全部经由的地望相辖通,似乎欠妥。笔者32年的潜心研究,九焚其稿,最后方知道《山海》是说解《山海图》的解说词。

  • 标签: 历史考古 地望 南山 古今 《山海经》 努力
  • 简介:《山海·西山》(以下简称:西山)在《五藏山》的五篇文章之中,排列在“南山”之后“北山”之前,列为《山海·五藏山》的第二篇。“西山”小结说:“右西经之山,凡七十七山,一万七千五百一十七里。”今将华山、钤山、崇吾和阴山等4条道路里程相加后为18012里,道路总长度多了495里。所经过的原始城镇共78处:包括今西南、西北两地区的四川省12处、西藏藏族自治区2处和陕西省29处、甘肃省18处、青海省10处、宁夏回族自治区2处、内蒙古自治区2处、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3处,共4省4区大部份的古老城镇。“西山”的区域,包括了《书·

  • 标签: 西山 历史考古 山海经 藏族 西南 西北
  • 简介:关于《山》所反映的时代,地域及其成书时代,任乃强先生认为《山》是采用了夏、商、、秦、汉大约1500年中巫师、方士的记述;蒙文通先生认为《山》以巴蜀荆楚为天下之中,且详记岷江中上游,应是接纳了巴蜀文化的楚国作品;谭其骧先生从历史地理学角度,根据不同地区记述详尽准确程度,“肯定顾颉刚的《山》作者为秦河汉问人说,否定蒙文通、袁珂的《山》系楚人作品说”;常征先生则认为《山》是“官书”。

  • 标签: 方士 历史地理学 顾颉刚 蒙文通 楚国 记述
  • 简介:笔者一友是古玉收藏爱好者,有一次在奇台得到了一枚五代后周时期的“元通宝”玉币,材质为上等羊脂玉。

  • 标签: 玉质 收藏爱好者 古玉
  • 简介:数学在古代被称为“数”、“算数”、“算术”,意即“算数之术”。唐宋时期,数学的地位提高,被称为“算”。“敦煌算”指出土于敦煌藏经洞的一批手写算书(算表),其中直接与算学相关的文书目前发现有21件,分藏于英、法、俄、中、日等国。“敦煌算”蕴含着丰富的数学、教育、社会信息,是中算史、教育史、历史学研究的重要史料。研究“敦煌算”.有助于我们了解唐五代宋初敦煌乃至西北地区数学教育的发展程度及应用范围。也有助于我们进一步全面认识唐代算学。

  • 标签: “敦煌算经” 唐代算学 数学教育
  • 简介:本文以遗存数量较多、发掘资料发表比较全面的俄罗斯贝加尔地区的匈奴遗存为主要分析内容,根据在外贝加尔和蒙古匈奴遗存中发现的也见于中国境内墓葬的器物的流行年代,将该地区的匈奴遗存划分出年代主体在西汉中期和年代主体在东汉前期的两个不同时期的遗存。

  • 标签: 俄罗斯 外贝加尔 匈奴遗存 西汉中期 东汉前期
  • 简介:本文在前人研究藏椁的基础上,尝试界定了藏椁的概念,探讨了几种常见的墓葬附属设施——壁龛、耳室、回廊与陪葬坑等的性质归属,论述了藏椁的起源与演变。将古墓葬藏系统分为三个等级进行了分析,并提出秦汉时期部分中小型墓葬存在外藏椁的观点。

  • 标签: 外藏椁 概念 起源与演变 等级
  • 简介:《海》、《荒》从文字上看与《山》风格相近,但从内容上看,与《山》的差别很大。前已说明,《海》、《荒》二是同一题材的不同版本,它们的共同性是主要的,故先把《海》、《荒》放在一起来讨论其与《山》的差异。

  • 标签: 《海经》 《荒经》 《山经》 《山海经》 氏族 婚姻制度
  • 简介:将军墓表》[1]是乾隆刊本《宁武府志》"艺文志"收录的一篇碑文,为时任太原府中路管粮同知刘玉瓒为明末亡于宁武关大战的特进光禄大夫、柱国、太子太保、镇守山西、提督雁门等关总兵官、左军都督府都督遇吉而撰。若仅以该碑题和碑文内容而论,似乎无不妥之处。

  • 标签: 将军 考析 光禄大夫 都督府 艺文志 碑文
  • 简介:律异相》是宝唱等奉梁武帝敕令编纂的一部佛教类书,它是现存最早的整部流传下来的佛教类书,它是在僧昊等所编纂的《众要抄》基础上成书的,它的编纂与《华林遍略》关系密切,这也决定了《律异相》较好的编纂体例。《律异相》是南北朝佛教类书的代表,它所构建的佛教世界观一直影响着后来的佛教类书编纂。《律异相》等佛教类书在南北朝时期大量的出现是佛教大发展的结果,它们体现了佛教对中国固有文化的接受与学习,无论是被动还是主动,都是佛教中国化过程中的一个缩影。

  • 标签: 《经律异相》 编纂 佛教 类书
  • 简介:《山海》作为先秦古籍,已有关于巴蜀的记述。试将其提取出来分析。先说《山》。本文(札记二)前已述及,《山·中次九》山系为岷山——巴山,其中包括邛崃山、岷山、剑门山、大巴山直至神农架。《山》所载止此,仅及四川盆地的西侧和北侧,再向南就没有了。也不涉及居民部族等情况。其次,在《海》之末(具体地说是在《海内东经》之末)附有《水经》一卷(毕沅疑为《隋书》和《旧唐书》经籍志所著录之《水经》二卷混入,近是),中述及巴蜀之水,有岷三江、水、白水等。此篇本与∥山海》无涉,其著述时间亦晚,兹不详论。

  • 标签: 《山海经》 巴蜀 四川 地理考证 《荒经》 历史文化
  • 简介:《山海》中的地理信息,从本质上说,是真实有据的。只不过限于先民既无科学的测绘手段,又经代代口耳相传,真实中又不免混有很多错乱。本文试以“海内昆仑之虚”周围所出诸水为例来进行分析。

  • 标签: 《山海经》 地理学价值 地理信息 中国 科学手段
  • 简介:(1427——1509年)字启南,号石田,江苏长洲(今江苏吴县)人。善书画,同文征明、唐寅、仇英被合称为“明四家”,是明代文人画中影响较大的一人。沈选帅北宋董巨,中年以黄公望为宗,晚年醉心于吴镇。继承传统,博众家所

  • 标签: 庐山高 明四家 黄公望 启南 吴镇 画中
  • 简介:朱橚是明太祖朱元璋的第五子,明成祖朱棣的胞弟,他母亲对小儿子朱橚的培育极为重视,母亲的言传身教、朴实善良、资深远见对他影响极深。孩提时的朱橚聪明机智、勤学好问、抱负远大,长大后更想造福桑梓、流芳万世。

  • 标签: 朱橚 医学 植物学 青铜造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