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新修订《文物保护法》即将公布实施2年了。与1982年《文物保护法》相比,新《文物保护法》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增加了大量内容,在文物管理方面有了许多突破,其中比较突出一点就是将文物工作方针写入了法律条文中,

  • 标签: 《文物保护法》 文物管理 中国 工作方针 经济建设 社会发展
  • 简介:摘要:血料灰浆是中国古代建筑灰浆重要代表作之一,体现出浓郁中国传统工艺特色,反映了当时建筑技术科技水平。本研究从血料灰浆科技史入手,综述了传统血料灰浆应用历史和制备方法,包括在油饰彩画地仗层、油漆地仗层、漆器和桥梁建筑等方面;结合各种现代科技文献评述了古代建筑灰浆中动物血蛋白检测方法,包括各种物理化学方法和免疫法;阐述了灰浆中动物血功能,如加气作用、减水作用、防水作用、平整和抗龟裂作用等,探讨了血料灰浆作用机理。此外,还简述了血料、蛋清、糯米、红糖、桐油等有机添加剂复配问题。本研究总体目标是希望以此为基础,进一步加深对血料灰浆科学和局限性认识,并通过对血料灰浆研究和传统工艺科学化改进,更好地为当今古建筑修缮保护服务。

  • 标签: 血料灰浆 传统 古建筑 修缮 科学性 检测
  • 简介:<正>罗开玉著《中国科学神话宗教协合》一书,是全面研究李冰第一部学术专著,也是从人文科学角度系统研究古代都江堰、研究西蜀水文化第一部学术专著;毫无疑问,该书填补了上述诸领域一个空白,具有极大现实意义。李冰创建都江堰,两千多年来造福西蜀人民。都江堰水利事业,一直处于发展之中。“天府之国”称誉世界。最早记载李冰创建都江堰事迹,是《史记·河渠书》。司马迁周览全国名山大川后,记载了全国各地水利,文字精炼,每处水利少则8个字,

  • 标签: 李冰 都江堰 协合 西蜀 中国科学 宗教
  • 简介:中国青铜器享誉世界,是国内各博物馆文物保管重要工作领域。我国青铜时代约始于公元前二十一世纪,公元前十三至前十一世纪为鼎盛阶段,它跨越了中国历史上最早夏、商、周三代,延续了近两千年。

  • 标签: 青铜器 文物保管 文物保养 科学化
  • 简介:经费问题,多年来一直是困扰我国科学博物馆事业健康发展关键问题之一。而在我国正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时期,许多原先由政府包下来事业正在逐渐转为企业化或市场化运营。于是,政府部门、科学博物馆和社会上某些同志提出:科学博物馆是否可以政府“断奶”,靠门票和其它收入自己养活自己?

  • 标签: 科学博物馆 经费来源 政府拨款 社会赞助 经营方式
  • 简介:博物馆学研究,对我们来说,尚是一门新兴学科,而遗址博物馆则更为年青.半坡博物馆是我国第一座遗址博物馆,距今也只有二十六年历史.因此,对遗址博物馆科学研究应该如何进行,也是一个新课题.现结合秦俑博物馆情况,对这个问题谈一点看法.

  • 标签: 遗址博物馆 博物馆事业 博物馆学 半坡博物馆 建筑博物馆 历史博物馆
  • 简介:其实早在1986年周宝中先生就已经发表了《试论文物保护学》一文,重提此题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馆藏文物保护经过二十余年发展,又有了长足进步,涌现出新问题,所以有必要进行进一步探讨,另一方面,是想抛砖引玉,希望各位同仁一起来探讨馆藏文物中保护科学、技术问题,将自己研究成果贡献出来,共同促进这一领域发展。

  • 标签: 科学与技术 文物保护 馆藏文物 研究成果
  • 简介:<正>新乐文化,首先发现于沈阳北陵公社新乐职工宿舍,因而命名。该遗址前后经过三次发掘,出土遗物主要有石器、陶器、炭化谷物和木雕艺术品,还有居住房址,内涵十分丰富。经碳14测定,距今6800—7200年,是我国新石器时代较早考古学文化之一。不少同志已对新

  • 标签: 历史地位 乐文化 考古学文化 新石器时代遗址 科学价值 细石器
  • 简介:考古发掘传统运行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当今田野考古发展趋势和新规程要求了。它存在许多问题严重阻碍了田野考古发展,影响了科学发掘水平与质量,必须重新确定科学发掘衡量标准,采取强有力对策和措施,确保科学发掘正确方向,促进考古理念转变和田野考古学发展,把科学发掘各项工作落实到实处,为现场文物保护和后续研究提供全面有效系统资料信息.

  • 标签: 田野考古 科学发掘 衡量标准 对策和措施
  • 简介:《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杂志由上海博物馆主办和出版,季刊。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为CN31-1652/K。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为ISSN1005-1538。为了促进我国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技术发展,欢迎广大从事和

  • 标签: 文物保护考古 来稿须知 科学来稿
  • 简介:《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杂志由上海博物馆主办和出版,季刊。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为cN31—1652/K。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为ISSN1005—1538。为了促进我国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技术发展,欢迎广大从事和关心文物保护和考古事业科技人员、文物修复人员、传统工艺技师和大专院校师生等踊跃投稿。

  • 标签: 科学技术发展 文物保护 考古事业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 来稿 上海博物馆
  • 简介:本文对一件南阳汉代铜舟进行科学分析,认为其在合金技术、锻造技术、热处理技术和机械加工技术等方面,反映了我国古代青铜技术先进水平。

  • 标签: 南阳 汉代铜舟 青铜锻造技术 淬火技术
  • 简介:为对几件出土青铜剑、青铜器和弯形器进行保护研究,用X射线探伤、X射线衍射、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和原子吸收光谱等方法对器物形貌、成分及制作技术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青铜剑0125剑格和茎部锈层下有合范痕迹一些铸造小缺陷;弯形器腐蚀形态为均匀腐蚀,枝晶间腐蚀和活性腐蚀;0108表面有合金层和褶皱,合范痕迹;0101、0102断面没有任何锈蚀及金属疲劳痕迹.器物经用不同方法清洗、铝箔局部还原处理、倍半碳酸钠浸泡和BTA缓蚀处理后,在相对湿度95%环境中一周,没有发现新锈蚀出现,达到良好保护效果.表明科学分析方法在文物保护和修复中是非常有用,同时还可以获得关于考古学和历史学很多信息.

  • 标签: 科学分析 文物 青铜器 弯形器 修复 文物保护
  • 简介:<正>编钟是中国古代具有民族特色重要乐器。钟前身是铃。从早商扁圆形铜铃到殷商编铙、西周中期三件一组编钟、西周晚期钮钟和镈钟,到战国时期大型编钟,经历了一千多年发展时期。商周时代用礼乐制度规定名位、等级,制礼作乐成为施行政教大事。“钟鸣鼎食”,作为众乐之首编钟标志着王公贵族权势地位。编钟铸作集中表现了当时冶铸技术、音乐艺术水平,是中华民族古老文明一个象征。

  • 标签: 民族特色 冶铸技术 礼乐制度 战国时期 西周中期 制礼作乐
  • 简介:文物保护科学是一门文理科交叉技术科学,其基本内容包括文物保存环境研究、文物材料性质研究和文物修复技术研究.文中重点论述了文物保护科学研究方法,即在进行文物保护时首先对文物保存环境和文物材料性质进行研究,了解文物发生"病变"原因与过程,才可能做到"对症下药",产生正确、合理、有效保护方法.对环境研究在文物保护中重要以及文物保存环境主要内容进行了讨论.同时也对环境、材料、修复技术三者关系以及文物保护所应遵循基本原则进行了简单讨论.

  • 标签: 文物保护 文物材料 保存环境 修复技术
  • 简介:在中国,“科学博物馆”是相对于社会科学博物馆(例如:考古、历史、艺术、民俗等博物馆)而言,它隶属于自然科学范畴。根据中国自然科学博物馆协会(建立于1980年)所发展团体会员(已超过100个)情况分析,在中国,科学博物馆与带有科学博物馆性质机构,主要有以下四类。一、自然历史博物馆它可分综合与专题两大类,前者如

  • 标签: 博物馆事业 科学性质 自然历史博物馆 团体会员 自贡恐龙博物馆 情况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