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8 个结果
  • 简介:匏壶是商周时期铜壶中的重要类型,在山西、陕西、河北、山东、湖北等地都有发现。本文通过对目前所见该类型壶的梳理,对其形制、纹饰的演变、地域特点、功能用途等进行探讨。

  • 标签: 东周 青铜 匏壶 类型 演变
  • 简介:尊﹃德﹄与崇﹃力﹄从汉画中的神话题材谈中国神话和希腊神话鞠辉●蒋宏洁作为原始意识的一种表象形式的神话和宗教一样,以一种幻想的形象表达了一个民族的文化心理倾向。在人类充满周折的历史,竞相争妍的文明及其形形色色的遗迹,给我们留下了数不完、说不尽的神话材料...

  • 标签: 中国神话 希腊神话 西王母 《山海经》 “德” 神话形象
  • 简介:<正>罗开玉著《中国科学神话宗教的协合》一书,是全面研究李冰的第一部学术专著,也是从人文科学角度系统研究古代都江堰、研究西蜀水文化的第一部学术专著;毫无疑问,该书填补了上述诸领域的一个空白,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李冰创建都江堰,两千多年来造福西蜀人民。都江堰水利事业,一直处于发展之中。“天府之国”称誉世界。最早记载李冰创建都江堰的事迹,是《史记·河渠书》。司马迁周览全国名山大川后,记载了全国各地的水利,文字精炼,每处水利少则8个字,

  • 标签: 李冰 都江堰 协合 西蜀 中国科学 宗教
  • 简介:河北省文物商店藏有一对雍正时期斗彩盘,高2.5厘米,口径11.5厘米,足径7厘米,侈口,唇缘薄而圆润,体较浅,矮圈足,薄胎,质地细密,施白釉,釉色略泛青绿。心绘寿山福海图案,五只蝙蝠飞翔在硕果累累的桃树与寿山之间,桃树长在海岩石上,寿山挺立在海水之中,的外壁绘8只蝙蝠等分飞翔在4株寿字石榴图案中间。盘底青花双圈内,六字两行楷书“大清雍正年制”铭款,经专家鉴定这对斗彩盘确系雍正官窑生产。此采用工艺花鸟画中的

  • 标签: 寿山福海 文物商店 彩盘 白釉 圈足 雍正时期
  • 简介:通过对状器相关遗物命名的梳理,本文将论者对其功能分歧归为两大类:工具或毛坯。由于持“毛坯”功能论者找到了系列相关证据,因而更具有说服力,所以我们认为绝大部分“状器”应为环(玦)类毛坯。同时我们也探讨了考古研究中如何确定某件状器是否为环(玦)类毛坯,对一些可能存在的误解做了简单的说明,

  • 标签: 盘状器 环(玦)类毛坯
  • 简介:中国青铜时代有无失蜡法铸造工艺,曾侯乙尊是范铸还是失蜡法铸造,已成为热门话题。持失蜡法铸造观点者,理由大抵为,众多专家发表过许多论述其为失蜡法铸造的论文,且早经相关权威部门明确定论。而否定尊为失蜡法铸造的理由颇为直接明了,即尊盘上的范铸特征清晰无误,毫无失蜡法铸造的任何痕迹。2006年10月15日,来自多个单位、不同学科的专家从多个角度对尊进行了联合研究。经考察、信息采集、分析和讨论,再次一致确认曾侯乙尊的制作为传统范铸工艺。

  • 标签: 青铜器 曾侯乙尊盘 范铸技术 失蜡法
  • 简介:吉县柿子滩神人、动物纹岩画的神话学考察陆思贤(内蒙古文物考古所)吉县柿子滩位于山西省西南部吕梁山脉南麓的清水河畔,1980年在河北阶地上发现中石器时代遗址一处,并做了试掘 ̄①。阶地西北侧的石崖南端,是个天然岩棚,在岩棚的崖壁上,有用赤铁矿石赭红色涂绘...

  • 标签: 动物纹 内蒙古文物 神话学 赭红色 赤铁矿石 山西省西南部
  • 简介:晋祠的选址和环境是非常讲究的。自古而今,大自然不单单是人类生活物质的源泉,也是人类心智交流的对象,是人们精神的象征。“智者乐山,仁者乐水”,此话赋予自然以拟人化的首先属性,并使自然这美带上了约定俗成的文化内涵。这种传统建筑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在晋祠表现得尤为突出。

  • 标签: 晋祠 古建筑 选址 环境选择 泉渠水系构景
  • 简介:瓶口呈漏斗状,口部较深。细长颈,圆腹曲收,圈足略外张。瓶口外侧、颈部均饰弦纹。两侧肩部与腹底有对称桥形穿带,之间为带槽。肩部饰有放射状叶纹、弦纹,腹部垂饰联珠灯笼纹。通体饰褐釉,圈足内底无釉。

  • 标签: 瓷瓶 肩部 颈部
  • 简介:著名历史学家陈垣先生在任辅仁大学校长期间,曾经倾注巨大的热情访求金石书画,收集了包括陶瓷、青铜器、玉石、书画、拓片、造像、甲骨、纺织品等在内的文物数万件,这批珍贵的文物成了现在北京师范大学文博馆收藏的主体。在陈垣先生收集的文物中,历代官窑瓷器占有相当的比例,其中一件黄釉红彩双龙万寿,是伪满洲国时期的“官窑”瓷器。

  • 标签: 官窑瓷器 伪满洲国 双龙 北京师范大学 大学校长 历史学家
  • 简介:1955年5月,安徽寿县蔡侯墓出土蔡侯、蔡侯尊,其上铭文“元年正月辛亥”应该是周庄王元年正月的历朔,铭文中的吴王非颇高莫属,铭文中的大孟姬当是蔡桓侯的长女而嫁给颇高者。铭文中的“燮”字是蔡桓侯名字的专用字,很可能是“封”字的异构。

  • 标签: 蔡侯墓 蔡侯盘 蔡侯尊 蔡桓侯 吴王
  • 简介:任何一篇关于欧洲政治的演讲、任何一次在地中海某国的外交游历,都将地中海比喻为这一地区文明的摇篮,并强调其沿岸各国共有的文化遗产。根据各个时期政治的需要,腓尼基字母、最初的犹太人和基督徒的一神教、希腊哲学、罗马法律,尤利西斯、摩西、柏拉图、奥古斯都、基督耶稣或圣保罗等重要人物依次出现,当然也包括重要性远不及此的橄榄油。每年3亿游客来到地中海寻找那或多或少令他们魂牵梦萦的古迹残垣,而真正的历史却远比他们所听到的内容要复杂得多。今天之所以要展示此段历史,正是为填补这部分认知的空白。与神话中消失的亚特兰蒂斯不同,研究地中海的交流史,自然无法脱离那个古老时代中被割裂的地理状况以及落后的交通手段。

  • 标签: 神话故事 地中海 历史 古代 欧洲政治 亚特兰蒂斯
  • 简介:曾侯乙尊等青铜器是否采用失蜡法铸造工艺,是近来学术界一个热议的问题。本文通过对主张和否定两种观点的分析,指出过去确认尊为失蜡法工艺的论据不足。同时,否定说提出的一些反对意见,有多存在缺陷,否定说的核心观点一尊附饰上可见范缝和焊痕的说法,则是错误的。但尽管如此,曾侯乙尊是否采用失蜡法,则还需要进一步论证。

  • 标签: 曾侯乙尊盘 失蜡法 述评
  • 简介:随着与味觉相关的博物馆教育活动日益兴起,包括味觉在内的多感官沉浸式体验成为新兴话题。文章从味觉在博物馆中的教学角色出发,批判性地思考了食物文化和文化定型,同时指出在博物馆中,食物所具备的制造身份认同与唤起集体记忆和情感的作用。其新颖的案例分析和思考过程值得国内博物馆学界借鉴,同时研究与发展多感官博物馆成为全新的课题。

  • 标签: 味觉 食物 感官教育
  • 简介:《鲍子鼎》铭中的“仲勾姒其获皇男子”被吴镇烽先生解释为仲句姒获配了美好刚强有为的丈夫,实际上该是说仲匐姒生育“得男”;“仲匐姒及子思其寿君毋死”句乃作器者祈祝仲匐姒与子思能享高寿并长期掌握族权力。另外,本文还对《鄂公典》的“及’字进行了再讨论,坚持其为“往嫁”之义,而非并列连词。

  • 标签: 鲍子鼎 郜公典盘
  • 简介:西王母的传说起源甚早,《山海经》、《穆天子传》、《竹书纪年》中就有相关记载。西王母究竟是人抑或是神?学术界见仁见智,莫衷一是。有趣的是,殷墟甲骨文中也有“西母”,与“西母”并提的还有“东母”。甲骨文中的“西母”与载籍中的“西王母”有无关系,值得认真研究。本文将载籍中的“西王母”与甲骨文中的“西母”作了仔细比对,发现二者虽有差别,却也不无相似性和关联性。二者或有一定的渊源关系,周及其以后的西王母崇拜习俗或可追溯自殷商时代。

  • 标签: 殷墟卜辞 方神崇拜 神话传说 西王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