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74 个结果
  • 简介:2013年9月,江西农业大化工厂公租房建设工地在平整土地时,发现了砖室古墓(图一)。接到消息后,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南昌市博物馆专家立即赶赴现场查看。通过现场裸露的墓砖、周围散落的陶瓷器碎片及墓葬分布情况来看,初步判断其可能是一处东汉至六朝时期的家族墓葬群,并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了抢救性发掘和保护方案。

  • 标签: 江西农业大学 发掘简报 墓葬群 化工厂 文物考古研究所 汉晋
  • 简介:<正>古代的楚国幅员广大,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其中:就木料资源而言,“荆有长松、文梓、梗、(木丹)、豫章”等多种。楚人对于这种自然资源的利用,有着悠久的历史。据记载自周成王以子男之四封熊绎于丹阳后,就开始了“以启山林”的艰苦创业。因此,到春秋战国时期,楚国就形成了“车千乘”的国势。公元前五三四年,楚国建造了华丽无比的章华台。诸侯们羡慕,争相模仿。公元前四三二年,公输般为楚发明创造了新奇的云梯兵器,便被受侵伐的宋国惊恐

  • 标签: 楚国 纪南城 春秋战国时期 公元前 木工工具 章华台
  • 简介:2011年4月9日,沈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和吉林大学边疆考古研究中心成立的旧石器考古调查队,对沈阳市康平县西关屯乡进行了旧石器时代的考古调查,于杨家窝堡后山的Ⅱ、Ⅲ级阶地上发现一处典型的旧石器地点。共发现石器45件,均采自地表耕土层。本文仅对发现的石器进行研究和讨论。

  • 标签: 杨家窝堡后山 石器 旧石器时代
  • 简介:中国铁路工业遗产植根于铁路百年风云,是中国工业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基于中国铁路工业遗产自身独有的特点和特有价值进行探讨,简要概述了世界铁路的发展和中国铁路的修建历史,回顾中国铁路工业遗产是不可或缺的历史记忆基础上,阐述作为工业文明的一部分,铁路工业遗产正逐渐被重视,正赋予其新的内涵与功能,焕发新的活力。

  • 标签: 铁路工业遗产 特有价值 文物普查
  • 简介:近年来,沈阳旧石器考古调查成果逐渐填补了沈阳地区旧石器地点的空白,这些新发现与晚更新世古生物化石一起,为复原沈阳地区晚更新世的面貌提供了重要的材料.2011年4月,吉林大学边疆考古研究中心和沈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组成旧石器考古调查队,对沈阳市的康平和法库两县进行了为期15天的旧石器考古调查.本次调查在秀水河和辽河的Ⅱ、Ⅲ级阶地上,共发现旧石器地点14处,石器1029件(极少部分出在地层内),其中包括石片、石核、一类工具(石锤、石砧)、二三类工具(刮削器、尖状器和砍砸器等),可以分为大石片石器、小石片石器和细石叶三个工业类型.年代跨度为距今3万年至1万年,相当于旧石器时代晚期至新旧石器时代过渡阶段①.王立岗窝堡东山旧石器地点即为其中一处石器较为丰富、具有代表性的地点.该地点发现石器75件,大多采自地表耕土层.

  • 标签: 旧石器考古 沈阳市 地点 东山 王立 文物考古研究所
  • 简介:一、概说建立西夏政权的党项,是羌族的一支,秦汉魏晋以来居住在今甘肃、青海、四川交界处。唐代初年,吐蕃势力东扩,党项族被迫内徙,东迁至陇山一带。安史之乱后,继续东迁,定居银夏诸州。唐代末年,党项贵族拓跋思恭因率部帮助镇压黄巢起义,被唐廷任命为定难军节度使,辖有银、夏、绥、宥、静五州。11世纪上半,党项夺取灵州,巩固了在河

  • 标签: 磁窑堡窑 回民巷 白釉 黑釉瓷 拓跋思恭 瓷窑遗址
  • 简介:新疆大学解放楼位于新疆大学内。该楼建于1953年,系平面呈凹字形两层砖l术结构房犀,铁皮犀顶,木挑檐,主入口处设四根扁方柱,顶部作山花状,并饰以五角屋。

  • 标签: 新疆大学 平面
  • 简介:一.文物事业已具备大发展大繁荣的坚实基础2007年是江西文物工作扎实推进、快速发展的奋进之年,更是江西文化遗产保护事业成绩斐然、硕果累累的丰收之年。全省文物工作以三个“80周年”纪念活动为契机,一手抓文物保护和文物普查,一手抓重点项目和重大活动。以文物宣传为主线,以和谐文化建设为主题,以文化遗产保护为目的,抓重点,促亮点,攻难点,显特点,全省文物事业得到健康持续发展。

  • 标签: 文物事业 务实创新 江西 文化遗产保护 健康持续发展 文物工作
  • 简介:安阳殷墟宫殿区发现有与制玉手工业相关的文化遗存,包括房址、墓葬、窖藏等,出土一批与制玉手工业相关的文物。证明在商代晚期王都,存在着由王室控制的制玉作坊,一些专业玉工在此制造包括玉器和高级石器在内的王室高级消费品。

  • 标签: 殷墟宫殿区 玉石 手工业遗存
  • 简介:张氏父子主政东北期间,为稳定东北局势、安定东北边防以及对外实行武力扩张,先后投入巨额资金,创办以东三省兵工厂、东北航空工厂为代表的一系列军工企业。与国内其他军工企业相比,东北的军事工业虽然起步较晚,但起点高、发展速度快,很快便后来居上,成为同行业的佼佼者。这些企业具有种类多、规模大、覆盖广、设备优、技术新、产能高等多种特点。尤其是张学良主政后,将部分军工企业转向民用,开创我国工业近代化建设的多项第一,成为民族工业的领跑者。东北军事工业的发展为东北地区带来先进的生产力、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加速了东北城市近代化进程,为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 标签: 东北军事工业张作霖张学良
  • 简介:一、提出问题(一)吉林扶余县拉林河桥底出土蒸汽机车2005年3月中旬,在由中铁九局路桥工程处负责施工的吉林省扶余县拉林河铁路桥的重建工程中发现了约100年前埋于桥下的蒸汽机车,这是吉林省近现代文物的一次重要发现,也是吉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首次进行产业考古。

  • 标签: 文物考古研究所 遗产保护 产业 工业 蒸汽机车 近现代文物
  • 简介:根据恩格斯的观点,手工业是在社会第二次大分工以后,从农业中分离出来的独立部门,并在农业的发展过程中逐渐成长和壮大.在中国历史中,由于受到厚己薄人的封建史观、重本轻末偏颇思想以及地理、文化、语言等诸多差异因素的影响,文献中对于古代北方草原的经济发展轨迹,尤其是手工业的发展只有零星的片段,没有整个行业发展完整、清晰的文字线索.因此传统歧见中,在农业不占据主导地位的北方草原地区,手工业发展被认为是落后简单和零散粗放的,其生产规模和效率受到制约.近年来随着北方草原考古的勃兴,为世人呈现出了旭丽多彩的手工业制品,揭示出了北方草原不容小觑的古代手工业发展实力.笔者希望通过本文对北方地区古代手工业发展轨迹的简要梳理、考述,对北方草原经济发展史的研究有所裨益.

  • 标签: 北方草原 古代 手工业发展 发展轨迹 农业 经济发展史
  • 简介:商文化的手工业作坊内或附近往往有埋葬牺牲的现象,本文将其进行了梳理,并与甲骨卜辞和文献中的相关记载进行了比较,认为其是与手工业有关的祭祀(或巫术)活动的遗存。与手工业有关的祭祀或巫术活动遗存,在商代以前及周代的考古发掘中也屡有发现,它们是商代此类遗存的源和流。

  • 标签: 商文化 手工业 祭祀遗存
  • 简介:2002年5月4日是北京大学104周年校庆.在这一天,北京大学考古系(专业)迎来了她的五十华诞.在这一天,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正式成立,举行揭牌仪式.国家文物局局长张文彬任名誉院长.高崇文任院长,赵朝洪任党委书记,刘绪、赵辉任副院长.

  • 标签: 北京大学 考古文博学院 中国 人才培养
  • 简介:周原遗址范围内发掘的三处手工业作坊遗址为我们了解西周时期手工业生产情况以及周原遗址的地位和作用提供了重要的资料。本文对周原遗址经过发掘的三处手工业作坊遗址的生产状况进行了分析。通过对云塘制骨作坊兴衰过程的考察、对齐家制玦作坊生产原料变化和李家铸铜遗址产品种类变化的分析,认为这三处手工业作坊遗址均在西周晚期偏早阶段发生了某种类型的变化。这一变化与遗址中其它类型的遗迹、遗物表现出的变化(如青铜器窖藏所反映的贵族家族的变化等)相吻合,说明周原社会有可能在西周晚期偏早阶段经历过一次重要的变动。

  • 标签: 周原遗址 西周晚期 手工业生产
  • 简介:以往关于中国古代铁器的研究中,战国时期铁器技术和工业的地域性差异一直未有充分关注。本文首先分析人工冶炼铁技术出现的地域特点。进而讨论三晋、秦、楚和燕地墓葬与各类生活居址所见铁器种类和数量情况,最后探讨战国时期铁器化进程的区域差异。本文指出。生铁技术在晋、楚二地同时出现后,铁器化进程可能存在多区域进进现象。三晋地区虽然为铁器生产中心。但楚地和燕地存在较大规模的生产和块炼铁的传统,同时也较早地将铁器技术应用于兵器的生产。相对比之下.秦地铁工业的生产规模和铁器化程度可能不及上述三晋、楚地和燕地.这一新认识时理解秦国的社.会经济和手工业生产特点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 标签: 铁器工业 东周 地域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