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民国二十四年(1935)十一月四日,国民政府推行法币政策,停止使用银币,但在现存实物中,却有民国二十五、民国二十六年银币,共三类种。第一类:中华民国二十五孙像帆船图案币。分一元(图一),(中元即半元)(图二)两种。一元币直径3.2厘米,厚0.175厘米,成色80%,重13.5克;中元币直径2.6厘米,厚0.15厘米,成色80%,重6.7克。

  • 标签: 半元 造币厂 日本帝国主义 孔祥熙 总统罗斯福 戴老
  • 简介:在民国二十五(1936)至二十六年间,国民政府曾试制多版较传统小型之银元,亦曾向美国订购相当数量.但此缩水银币从未发行。各界对其制造时地现仍有不同说法,笔者将在美、台等地收集到的资料整理.与同好互相探讨分享。

  • 标签: 银币 民国 孙中山 1936年 国民政府 资料整理
  • 简介:几年前,曾偶露端倪,编码为"86712"的双十铜元蚌埠流通券,即贰佰文蚌埠流通券,数月前,为我所见,并收入囊中。其版式为竖版,尺寸105×56mm。正面蓝绿色调印刷,主图

  • 标签: 民国蚌埠 流通券考略 蚌埠流通券
  • 简介:“孙币”铸于民国十六年说质疑傅为群“孙币”即孙中山开国纪念币,俗称“小头”,有多种版别,其最常见者之明显特征为“角星”花纹(图一)。钱币界一般多认为此币“铸于民国十六年”基本已成定论。但是,笔者近来查阅20代上海银行公会档案,发现此说有误,故提出商榷意见。1927,北伐胜利,6月8日国民政府财政部饬令停铸袁头币,改铸孙中山头像币。据南京造币厂厂长汤钜呈称:“职厂遵饬改铸孙先总理像新式国币,因绘样镌模种种手续尚需时日,在新模未成以前奉准暂用民国元年先总理开国纪念币旧模印铸,以济金融,成色重量仍照旧例办理,现在业经出币,已分运中国、交通、中南、盐业、大陆、金城、四明各银行分别销售,除将新模督促进行,一俟成就,立即更换所有现铸纪念新币。”①以上史料说明:1927(民国16)开铸的“孙币”用的是旧模,即民国元年(1912)开国纪念币的旧模。此币于19123月由南京造币厂铸造,正面为孙中山侧面像,中文:“中华民国开国纪念币”,背面为英文“中华民国”及“壹圆”,当中则为中文“壹圆”字样,“五角星”在下面两旁,钱币界称“下五角星”(图二)。所以此种“下五角星”有铸于1912的,亦有铸于1927的。又据南

  • 标签: 开国纪念币 版别 南京造币厂 民国元年 侧面像 新模
  • 简介:俗话说得好——“盛世兴收藏”。改革开放以来,百姓的腰包鼓了,长期积聚在民间的收藏热情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被激发出来,收藏的热浪一浪高过一浪。在这股热潮中流通纪念币和非流通金银纪念币的不断发行,为硬币收藏提供了广阔的天地,并成为一条新的投资渠道。

  • 标签: 硬币收藏 流通纪念币 金银纪念币 改革开放 生活水平 投资渠道
  • 简介:上世纪九十代初开始.在上海市钱币学会的刊物上曾有过关于打马格钱的讨论,一枚昭陵骏之拳毛孤马钱一再成了讨论的对象。

  • 标签: 昭陵六骏 上海市钱币学会 九十年代
  • 简介:<正>合遗址位于钟祥县皇庄区长城乡高庙一组,西距县城郢中镇约二公里,南临汉钟公路及南湖,(图一)。遗址是在一处高出周围十多米的岗地上,南北长300米,东西宽200米,原有面积约6万平方米。1981和1983,荆州地区博物馆,钟祥县博物馆配合取土工程,在这里进行了两次发掘,由于工程紧,故分三片同时开方,北面开方4个,编号T1—T4;东面开方13个,探方号从10开始,编号T10。

  • 标签: 屈家岭文化 黑陶 石家河文化 遗址 红陶 陶器
  • 简介:<正>一、新蔡大夫之?旧著录于陈介祺《陈簠斋手拓右印集》,后收录于罗福颐主编的《古玺汇编》,编号为0102。此玺为近方形白文玺,带有边框。字刻得十分草率,笔划纤细.“大夫”二字不合书,“玺”字是典型的楚文字写法.《古玺汇编》识出“大夫之?”四字,前两字不识.按

  • 标签: 陈介祺 古玺 楚文字 大夫 汇编 白文
  • 简介:人民币代用券--特种货币199811月中国金融出版社出版中国印钞造币总公司编写的《当代中国货币印制与铸造》凡例中写道:"本书征集编纂中国人民银行币(简称人民币)纸币、硬币(含纪念币)和经过国务院或当地人民政府批准与人民币同时流通的地方货币和特种货币等四个部分.

  • 标签: 人民币 货币 中国金融 流通 中国印钞造币总公司 硬币
  • 简介:在中国货币史上,曾时而使用过铅钱,泉界称之为白铅钱。其金属成分主要是锌,故现今不少人又称之为合金币。泉家们对铅质钱币多不予重视,少有研究,各种钱谱、图录亦多不见载。笔者今特撷选几枚简介。这几枚朝铅质小钱均广穿,钱文漫晦,铸工粗率。其通体包浆为清一色石灰白侵胎入骨,重量大于铜品(入手微有下沉感),字划亦深峻于铜品。

  • 标签: 铅钱 六朝 随笔 金属成分 货币史 金币
  • 简介:近年来,随着南京等南方城市建设步伐的加快,大量深埋地下的朝瓦当纷纷重见天日。这些瓦当的出土,对了解朝瓦当的类型、时代特征及相关问题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缘和条件。

  • 标签: 瓦当 六朝 出土 南京 城市建设
  • 简介:5月15日-17日,第届(2003-2004度)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精品展览评选活动在辽宁省沈阳市举行。“西柏坡——新中国从这里走来”、“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荣获2003—2004度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评选特别奖。“人民革命战争陈列”、“晋唐宋元书画国宝展”、“辽宁省博物馆新馆文物专题展”、“太行魂——晋城古代文明陈列”、“从皇帝到公民——爱新觉罗·溥仪的一生”、“马王堆汉墓陈列”、

  • 标签: 博物馆 陈列展览形式 中国 文物保护 创意
  • 简介: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我国的青瓷制作进入了成熟阶段。江苏的南京附近、镇江一带及太湖周围的朝墓葬中出土了大量的青瓷器,依器形、装饰纹样、釉质色泽等特点,分为东吴、西晋、东晋、南朝四个阶段。在这四个阶段的朝青瓷器中,有很多带羽翼纹的动物形象,举凡羊、虎、蛙、犀牛、鹰、猛兽、辟邪等不一而足。……

  • 标签: 青瓷 六朝 墓葬 瓷器 东吴 出土
  • 简介:博是我国现在所知最早流行于世,并且具有完整规则和道具的博戏.根据古文献和出土文物,博最早出现于商代,春秋战国时期广泛流行,两汉时期更是深入民间.到魏晋南北朝时期,博的形制发生了一些变化,其中'大博'与'小博'的形制有很大差别.博的流行为后来中国象棋的出现产生了重大影响.

  • 标签: 博戏 六博 博局 投子
  • 简介:早在先秦时期,博弈活动就成为古代中国一种奇特的社会习俗和文化现象。朝时期,随着各民族交流机会的增多,各民族习俗文化的融会贯通,社会物质技术的发展、进步和商业经济的繁荣,博弈活动呈现多样化、复杂化的发展趋势,并形成奇特的博弈文化现象。这种文化现象对后来中国习俗文化的影响至深且广,仍然值得今天的人们玩味。

  • 标签: 社会习俗 六朝时期 博弈 文化现象 古代中国 习俗文化
  • 简介:20013月,安徽省当涂县发现一批朝钱。这批钱币共有三公斤左右(800百多枚)绝大多数为五铢在其中发现了蜀钱“直百五铢”小型“太平百钱”吴钱“大泉当千”大成国“汉兴”(直读)等。今选数品供泉友鉴赏。

  • 标签: 钱币 五铢 出土 六朝 马鞍山 发现
  • 简介:灯具是人们日常生产、生活中广泛使用的照明器具,包括灯和烛台两大类。灯具延展了人们作息的时间和空间,极大地便利和丰富了人类生活,同时承载着丰富的社会历史信息。本文以南方地区出土的、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铜灯具的类型学研究为基础,通过比较研究探讨相关问题。朝铜灯具可以分为竖柄灯、横柄灯、提吊灯和座灯四类。通过比较当时南、北方铜灯具形制,可知铜灯具的造型和工艺承袭自汉,虽独立发展,然南北交流存续未绝。通过比较铜质和陶瓷灯具,可知虽然陶瓷灯具逐渐占据主流,但是铜、瓷材质各有优势,二者互为补充并相互借鉴,可满足不同阶层的审美和使用需求。朝是中国古代灯具的转折时期,汉灯余韵和时代新风在朝灯具上显得尤为突出,反映出深层的文化交流和社会变迁内容。本文是基于物质资料对汉唐社会历史进行实证化、具象化研究的新尝试。

  • 标签: 铜灯具 灯和烛台 六朝 社会生活 汉文化
  • 简介:19856月26日,原安徽省安地区安县罗管乡罗管村农民葛茂好在挖塘清淤时挖出一陶罐,内装12块银锭,其中8块完整,4块为切割后的银锭残部,总重4328g。当地乡干部闻讯后多次到其家中做思想工作,葛将全部银锭分两次上交县财政部门,后转交安县文物管理所,介绍如下(彩1、2)。

  • 标签: 六安地区 安徽省 银锭 南宋 出土 文物管理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