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放鹰台基址位于湖北省潜江市西南角的龙湾遗址内。龙湾遗址跨龙湾、张金两镇,东北距潜江市区25公里,东离龙湾镇3公里,西至张金镇6公里,西北到楚故都纪南城55公里,东南去华容故城45公里,西南距长江54公里,北离汉江35公里。

  • 标签: 放鹰台一号基址 湖北 龙湾遗址 文物保护 中国 考古工作
  • 简介:<正>1987年8月11日,枝江县问安镇文化站向本馆报告关庙山遗址发现锏器情况,县文化局及本馆立即派员进行处理。铜器出土点在关庙山大溪文化遗址西南边缘外,东北距6公里处即是湖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青山楚墓群分布区,东距季家湖楚城址10公里。铜器系土窑场工人取土挖出。经实地调查,出土点是座长方形土坑墓,墓西壁尚存,

  • 标签: 大溪文化遗址 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寿县 关庙 枝江 行处理
  • 简介:<正>荆门十里砖厂位于荆门市十里铺镇北约1.5公里处,东距襄(阳)沙(市)公路约0.5公里(图)。原始地貌为隆起的山岗,俗名“门板山”,该厂建厂以来,直将门板山作为取土场。1988年4月,该厂在取土时于东侧缓坡腰部发现座古墓,我馆立即派人对该墓进行了发掘清理。墓葬编号为荆十砖M1。

  • 标签: 砖厂 出土器物 荆门市 标本 楚墓 丝织物
  • 简介:<正>太丘汉画像石墓位于县城西北23公里的太丘中学院内(图)。1978年群众在此取土时发现,共两座,南北并列,相距1.5米。县文管会于1979年4月下旬清理了北边的座,暂编为太丘墓。当时,该墓右中室顶部盖石已揭开,墓室内积满泥水、碎石等杂物。左中室北壁有盗洞个。现将清理结果简报如下:

  • 标签: 汉画像石 画像石墓 腹径 前室 底径 布纹
  • 简介:<正>一九六五年,在汉阳蔡甸墓中,出土了些古玻璃碎片,现藏湖北省博物馆.当时的报道中称之为"料珠",直径约7厘米,壁厚0.5厘米.因出土时破成碎片,被泥土粘成团,所以无法辨出器形.为了妥善地保存好这文物,我们曾细心地去除

  • 标签: 古玻璃 省博物馆 汉阳 我国古代 铅钡玻璃 文物
  • 简介:和二基址位于洹北商城的"内城"中心。其形制布局与陕西岐山凤雏西周宗庙基址基本相同,都有多房间的主体建筑"大室",而且还有程度不同的祭祀遗存。因此,和二基址的性质不是宫殿而是宗庙。本文进步证明基址有9个房间的主体建筑"大室"内所奉祀的神主,应是自大乙(成汤)至祖丁的九位直系先王,即武丁卜辞的"九示"。二基址有4个房间的主体建筑的"大室"内所奉祀的神主应是阳甲、盘庚、小辛、小乙等武丁的"四父",也称"四示"的宗庙。根据基址"大室"东西两侧通道对基址的打破关系,证明宗庙是盘庚时期始建的,二宗庙是武丁时期续建的。洹北商城即"盘庚迁殷"的都城"殷",年代下限为武丁早期。证明盘庚和武丁时代不仅没有始祖居中、昭穆分列左右的昭穆制度,也没有五庙、六庙。

  • 标签: 洹北商城 宗庙 武丁卜辞 九示 四父 盘庚迁殷
  • 简介:马王堆汉墓遣册中的"纹绪巾",当释作"级(衱)绪巾",可能是种用来覆盖在裾上用紵做成的蔽膝。

  • 标签: 马王堆 遣册 “级绪巾”
  • 简介:河南省鲁山县望城岗汉代冶铁遗址,位于鲁山县城南关与望城岗村之间。(图)鲁山县城按规划要修建的南环路通过该遗址的北部。为配合该路的修建,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市县文物部门的协助下,于……

  • 标签: 发掘 遗址 简报 汉代
  • 简介:三星堆遗址祭祀坑青铜神树出土之时,器物严重变形、扭曲和破损,修复工作面临极大困难.本文就青铜神树的修复过程作了详细介绍.

  • 标签: 神树 粘接 焊接 加固 环氧树脂
  • 简介:广汉三星堆、二祭祀坑所反映的祭祀内容、祭祀习俗研究李安民关于、二祭祀坑的祭法、祭祀内容,迄今为止,以陈显丹同志的研究最为详尽。除了在祭祀内容方面应当包括祖先崇拜和树崇拜外,我基本上同意陈显丹同志的论说,此不赘述。下面只想着重谈谈、二...

  • 标签: 祭祀习俗 广汉三星堆 跪坐人像 祭祀坑 树崇拜 山崇拜
  • 简介:新建的井冈山革命博物馆坐落在井冈山市茨坪红军南路,占地面积1.782公顷,总建筑面积20030平方米,其中展厅面积8436平方米。新馆有以下几个特点:是新馆除大量增加了陈展面积外,还增设了报告厅、影视厅、多媒体展示室和咖啡休闲室等服务场所。小剧场可容纳600人进行学术报告、会议研讨和文艺演出等。

  • 标签: 革命博物馆 井冈山市 “一号工程” 爱国主义教育 示范基地 江西省
  • 简介:博物馆领域对于博物馆藏品的处理问题已经争论了很多年。面对藏品处理政策的新挑战,博物馆联盟、研究机构以及与文物遗产有关联的其它组织已经发展建立了藏品处理的原则和程序的指导方针。很多指导方针提倡处理后文物应当继续保存于公共领域,因为它是国家和人文遗产的有机构成。由于各个国家情况不同,争论的重点也不同,取决于博物馆的类型。在此期《国际博物馆协会通讯》,我们讨论主要争论点和建议。

  • 标签: 《国际博协通讯》 杂志 2003年 编辑 藏品处理
  • 简介:2002年7月至9月,山西省考古研究所、临汾市文物局及乡宁县文管所组成的内阳垣考古队,在乡宁县昌宁镇内垣村南的土疙瘩墓地,抢救性发掘各时期墓葬94座,灰坑7座。其中夏墓5座,灰坑3座;春秋墓89座;汉魏暑期灰坑4座(图、二)。

  • 标签: 乡宁县 墓葬 夏朝 春秋时期 历史文化 出土器物
  • 简介:<正>我国是世界上四大文明古国之。在我国历史上,夏代建立了第个奴隶制国家。商代是奴隶制度的发展时期。商两代是研究我国国家起源和文明史诞生与发展的重要阶段。早在四千多年前,中原及其周围地区的某些部落,由于生产力的发展,已逐步发展到了奴隶制萌芽或进入奴隶制社会阶段。当时的族即是最早地通过部落联盟形式,建立在黄河中下游之间的第个奴隶制国家。嗣后,商朝推翻了夏朝的统治,仍以中原地区为中心,在我国建立了第二个奴隶制国家。从此中原地区进入了奴隶制的上升时期。由于商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创造了中国历史上灿烂的商文化,为此后中华民族文化的勃兴开辟了光辉的前景。

  • 标签: 龙山文化 二里头文化 文化遗存 二里岗期 都城遗址 王城岗
  • 简介:与中原龙山文化时代大体相同的考古学文化有:海岱地区的龙山文化、太湖地区的良渚文化、江汉地区的石家河文化等。从发掘资料的实际情况看,它们的水平与中原龙山文化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何以这三个地区以及其他地区没有出现像王朝那样被学术界公认的早期国家?本文着重依据历史文献就王朝在中原崛起的原因提出几点看法。

  • 标签: 夏王朝 考古研究 中原地区 二里头遗址
  • 简介:文献有关王帝宁(杼)曾以老丘之地为其都的记载是可信的。从王朝的主要活动区域以及属于夏文化的二里头文化分布范围来看,都老丘的地望应限定在今河南省境内。今豫西北、豫西、豫南等地不可能是老丘所在,老丘理应在今豫东的开封地区境内。文献有都老丘位于开封县陈留镇以北的记载,今开封东北的国都里带和陈留镇东北的王陈寨带值得重点关注。王陈寨虎丘岗遗址位置与文献记载较为接近,遗址本身地势较高,范围较大,文化堆积厚,年代早,其为老丘故地的可能性较大。偃师二里头遗址为夏代中晚期的都邑—斟寻,中间未曾中断或废弃。都斟寻与老丘并非都制前提下的前废后兴关系,二者有定的并存期,前者应为王朝中晚期的主都,而老丘则为王朝段时期内的辅都。便于统治和东方军事战争的需要是王朝设立老丘辅都的主要原因。

  • 标签: 夏都 老丘 开封县 辅都
  • 简介:文明出现的时间和地点,是中华文明探源的核心焦点问题。这问题的解决尚存许多难点。史前时期“青铜之路”的开辟,青铜冶制、小麦种植等技术因素输入中原,推进了中原地区社会生产集约化程度,对中原文明体系有重构效应。文明最终在中原大地深厚的传统乐曲与主要西来的外来乐章的合奏中完成。

  • 标签: 夏文明起源 史前“青铜之路” 外来文化因素 夏文明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