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圆钱(也称"货"、"刀"),是燕国晚期铸造使用的方孔圆钱。因其流通区域小、时间短,加之钱薄小,品相不佳的较多,因而往往不被人们重视。多年以来,系统研究""圆钱的文章和成果不多。本人根据多年对于""钱的收藏与研究实践,重点从钱币学的角度,对此钱予以初步考证。

  • 标签: 钱币学 初步考证 方孔 版别 剪凿钱 明刀
  • 简介:笔者在上篇拙文中探讨了汉佉二钱与莎车的渊源,将西汉末、东汉初汉佉二钱创始铸造地利于莎车的史料呈现给大家。下面,我来谈谈汉佉二钱在于阗的发展及其状况,以及相应的历史事件,为进步开放性地认识和研究汉佉二钱,提出些新的思路。公元62年,已是强弩之末的莎车贤,被其国相且运出卖,出城与于阗王广德会盟时,遭广德捆锁。

  • 标签: 于阗 和田 历史事件 地利
  • 简介:物联网和泛在网络的快速发展为我国文化遗产保护提供了新的方法和手段,将大力提升博物馆信息管理水平和公众服务水平。本工作通过分析物联网发展趋势,实地调研文博行业信息发展情况和公众对博物馆信息的期望,提出了应用物联网技术、覆盖文化遗产"五大尺度"的信息建设建议。

  • 标签: 物联网 泛在网 文化遗产 信息化
  • 简介:汉怯二钱又名和田马钱,因其多发现于和田地区,背面多打制有或行走或站立的马匹而命名。1962年,夏鼐先生提出此类铜钱大部分为马纹,还有部分为骆驼纹,“马钱”并不能概括其全部特征,其主要特征为面为汉文,

  • 标签: 汉怯二体钱 钱币 田马钱 大钱 小钱
  • 简介:中国大约公元前14世纪开始出现人工冶铁块炼铁制品。大约春秋时期,中国中原地区最早发明创造并使用生铁冶金技术。战国秦汉之后,中华文化圈内大规模使用生铁制品,创新发展了多种生铁制钢工艺,为世界文明进程提供技术动力。广西地区至迟战国时期开始使用生铁制品,大约公元9世纪开始出现生铁,自炼遗址。这些生铁冶炼遗址主要分布在广西玉林市兴业县龙安镇到太平山镇约30平方千米范围内,是迄今为止世界发现最早规模最大的高锰渣生铁冶炼遗址群。揭示广西玉林地区古代生铁冶炼技术面貌,将为探讨古代生铁冶炼技术在岭南地区传播的时空框架。古代生铁冶炼技术的多样性发展,及其对历史文化影响、遗址保护提供新的科学依据。

  • 标签: 冶金史 岭南地区 唐宋时期 生铁冶炼 冶金考古
  • 简介:七月初,洛阳历史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长、《河洛春秋》主编张纯俭同志送我本书,书名叫《洛阳旅游发展战略研究》。他说,前不久市里请了批专家,开了个“研讨会”,大家从不同角度,对洛阳的城市建设和旅游发展提出了精辟的见解。本书就是在此基础上编著的。

  • 标签: 《洛阳旅游发展战略研究》 张纯俭 城市建设 定位问题 历史文化 资源优势
  • 简介:随着近年来计算机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字博物馆已成为继数字图书馆之后,又个可望实现"数字革命"的领域.去年夏天,故宫博物院开通了自己的网站,率先迈出了的重要步.国家教育部也提出了"对大学博物馆进行数字改造"的计划,教育部和财政部拨款2000万元,配套给15个高校的博物馆进行试点性的期工程.

  • 标签: 数字化博物馆 数字化图书馆 国家教育部 高校 大学 行数
  • 简介:上世纪40年代初,爱国实业家赵雁秋先生收藏了清末重臣曾国藩、左宗棠等人致署皖南道姚备的批信札,其书写时间为成丰十年十二月至同治元年三月(1861年1月-1862年4月),时值湘军、太平军“安庆之战”及皖南拉锯战的关键时期,札中多涉湘军在皖南的军事部署、军饷筹措及安庆战况密报等机密。其书写大多纵横急就、妙契自然,寓性情、襟度、风格于楮墨之中,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与艺术价值。

  • 标签: 曾国藩 左宗棠 姚体备 湘军 太平军 清代信札
  • 简介:花山岩画区的危岩的存在严重危及古岩画的保存和游客的安全,使得旅游业遭到重创。为了对区内危岩状态做出评价,并为其后期治理工程提供依据,通过对岩画区的环境地质条件和病害成因的调查,结合危岩的形态和结构特征,分析得出了区内危岩崩塌破坏的三种模式为倾倒式崩塌、错断式崩塌和拉裂式崩塌,并提出了不同破坏模式的力学模型。应用极限平衡法对不同破坏模式的危岩进行了稳定性计算分析,得出区内危岩大部分处于欠稳定状态,须进行治理。最后提出了危岩的防治原则与措施。

  • 标签: 危岩体 崩塌破坏模式 稳定性分析 防治
  • 简介:2007年夏的天,在喀什钱币市场发现枚珍罕的唐代突骑施汗国汉、粟二文钱。笔者以善价购得,并向钱商盘问出处,钱商说是出自喀什市附近农村维吾尔族农民手中。

  • 标签: 唐代 钱币市场 维吾尔族 喀什市 钱商
  • 简介:开裂是危害花山岩画最严重的病害,会对岩画造成毁灭性的破坏。为制定有效的灌浆加固措施,在对岩开裂成因及影响因素分析和现场调查的基础上,做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1)岩画区共有418处开裂病害,开裂岩以风化开裂为主,占69%,且构造开裂的厚度大于风化开裂;2)构造开裂的钙质、钙质与泥质共同充填比例为78%,高于风化开裂的52%;3)构造裂隙和风化裂隙的张开度均以小于6mm为主,可知当张开度大于6mm时,开裂将发生剥离掉块;4)风化开裂的危险性I级、Ⅱ级所占的比例为57%和22%,小于构造开裂的64%和27%,但风化开裂多发育于岩画存在部位,易出现开裂和掉块,破坏更大;5)构造开裂的厚度较大、裂隙连通性好、危险等级高,而风化开裂厚度较薄、裂隙贯通性差、危险等级较高。本研究结果可为开裂岩画岩灌浆加固及后期修复提供理论依据。

  • 标签: 花山岩画 岩体开裂 风化开裂体 构造开裂体 张开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