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3 个结果
  • 简介:一、蜀宗庙帝王颜色称号。《华阳国志·蜀志》上有两段极其重要的文字,对研究古蜀开明氏礼仪文化有重要参考价值,也许对破解古蜀史之谜也有点好处。

  • 标签: 宗庙 小考 称号 开明 帝王 文字
  • 简介:在广西壮族自治区西部,有座风光秀丽的革命名城,水连滇贵,山接越南,蜿蜒如带的澄碧河与鹅江在这里汇合成奔腾汹涌的右江,它就是被称为“鹅城”、“凤凰城”的威扬四海的百起义和红七军诞生的地方百。1929年夏,年仅25岁的邓小平,受中共中央的委派,风尘仆仆来到南宁,同张云逸同志一道,负责广西革命的全面领导工作。9月,召开中共广西第二次代表大会,通过“政治决议案”,确定“准备武装暴动夺取政权”的纲领。10月,邓、张率领广西第四大队和广西教导队总队到右江,同韦拔群同志领导的农民武装会合,在百、平马、那坡等地,与熊镐等反动势力,展开激烈战斗,捷报频传,连连得胜。

  • 标签: 革命老区 百色 广西壮族自治区 中共中央 领导工作 农民武装
  • 简介:2007年3月去看望好友甘肃省博物馆的祝中熹先生时,他送给了我几本《陇右文博》。在翻阅中有幸读到了于祖培先生《‘京’字初中的文化内涵及其历史影迹——宁县庙咀坪遗址浅释》一文,很受启发。于先生从文字的初去研究历史文化不失为一种有创意之方法。我相信依此法再参照文献及考古材料定会解破一些历史文化之谜。不过于氏在该文中所表述的“由是则知庙咀坪古名叫‘京”’。“现在‘京'‘姜’二字音、形的破解。表明我国在神农时期已有了成型的复杂文字”,“京是宗庙”,“《说文解字》‘人所为绝高丘也’依稀反映了‘京’原为宗庙神舍这类人工建筑的历史痕迹”观点等。鄙人不敢苟同。

  • 标签: 宗庙 初义 “京” 历史文化 神农 甘肃省博物馆
  • 简介:马王堆帛书《春秋事语》燕大夫章“起民之暨也”之“暨”,当读为“塈”,训为息;晋献公欲伐虢章“且少长于君前”之“前”,当读为“贱”;鲁桓公少章“卒必[作心]之”“果以其言[作心]之”之“[作心]”,皆当读为“谮”,诬陷之义;宋荆战泓水之上章“非德伐回”之“非”,当读为“配”;吴伐越章“使守布舟”之“布”,当读为“甫”,训为大;鲁庄公有疾章“[母心]德[作心]怨”之“[作心]”,当读为“措”,训为弃置。

  • 标签: 马王堆帛书 《春秋事语》 考释
  • 简介:1351年,徐寿辉住湖北蕲州起义。攻克蕲水后,建国天完,年号治平,1356年迁都汉阳,改元太平。1358年,改元天启。1359年迁都江州,改元天定l360年,部将陈友谅杀主夺位,改国号为汉,改元大义,铸大义通宝钱。

  • 标签: 大义 “义” 迁都
  • 简介:许衎、许师墓志跋索全星In1978and1984,twoepitaphsofYuanDynastywerediscoveredsuccessivelyatXinlifengVillageinJiaozuoCity,HenanProvince,The...

  • 标签: 墓志 许衡 神道碑 《元史》 御史中丞 金元之际
  • 简介:关于秘瓷的几个问题李知宴越窑青瓷是中国陶瓷史上的重要内容,“秘瓷”又是越窑青瓷研究中的重要课题。自从1987年、1988年陕西省法门寺考古队对法门寺地宫进行科学发掘时,在地宫里发现精美瓷器16件,其中秘青瓷14件①。这些瓷器大部分在《监送真身使...

  • 标签: 越窑青瓷 秘色瓷 法门寺 青瓷窑 青瓷器 社会影响
  • 简介:日本对渤海史的研究启始于本世纪初的日俄战争。第一篇文章是关于旅顺口的“鸿胪井碑”。由于文献史料的缺乏,“鸿胪井碑”与战后发现的贞惠公主墓志、贞孝公主墓志就成为研究渤海史的重要金石文献。但是,“鸿胪井碑”现深藏在日本皇宫内,人们看不到。所以关于“鸿胪井碑”是个什么样子,碑文书写在碑石的哪个地方,总是弄不清楚。笔者有幸在近年新看到了关于这个碑石的资料,以此为素材,再次探讨“鸿胪井碑”的实体,及应给与什么的历史评价。

  • 标签: “唐碑亭” 鸿胪井碑 文物考古 渤海史 中国 史料价值
  • 简介:《圣立海》是1909年黑水城遗址所出西夏文献的一种,今藏俄罗斯科学院东方研究所圣彼得堡分所,编号инв.No.143、144、145、684、2614。原书为西夏乾祐十三年(1182)刻字司重刻本,凡五卷十五章,今仅存第十四、十五章全部及第一、三、四、五、十三章残叶,计蝴蝶装44个整叶和5个半叶。

  • 标签: 西夏文献 黑水城 遗址 圣彼得堡 东方 研究所
  • 简介:梁代大僧正法云的《法华记》对后世佛教,尤其是天台宗影响深远。而敦煌遗书中题名为《法华(经)记》的S.2733、S.4102、P.3308以及被《敦煌遗书总目索引》误判为《法华记》卷三的S.37皆非法云《法华记》的抄本。在《大正藏》第85册所收《法华记》卷三中,题注说明此卷前部分依S.2733,自“安乐行品”以下部分据S.37,此处所谓的S.37使用的是已废弃的旧编号,实际指的S.4102。

  • 标签: 光宅法云 《法华义记》 敦煌遗书 新旧编号
  • 简介:浙江是我国瓷器的重要发源地和主要产区之一。解放后的考古调查和发掘成果表明,越窑青瓷自东汉创烧以来,一直到宋代的一千多年间从未间断过生产,在我国陶瓷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过去,研究者对于越窑瓷器的精品——秘瓷,多言及晚唐和五代,而对于宋代越窑秘瓷则限于资料,绝少讨论。1984年10月~1985年8月,河南省文物研究所和巩县文物保管所在发掘宋太宗元德李后陵时,发现越瓷青瓷3件。由于出土于北宋皇后陵中,又有明确的纪年,就为我们树立了鉴定宋代越窑秘瓷的一把标尺。现试作论述,以求正于方家。

  • 标签: 秘色瓷 越窑 越瓷 皇后陵 陶瓷史 宋太
  • 简介:清代是我国古陶瓷生产最辉煌的时期,烧造的瓷器品种繁多,各类颜色釉的制作水平达到了历史高峰.清代的红釉(彩)名称更是多达几十种,如"矾红"、"抹红"、"珊瑚红"、"红彩"、"钧红"、"均红"、"鲜红"、"郎窑红"、"牛血红"、"霁红"、"宝石红"、"豇豆红"、"釉里红"、"胭脂红"、"胭脂水"、"粉红"等.为弄清各种称谓红釉(彩)的主要呈元素及其影响作用,本工作采用无损的X射线能谱分析(EDXRF)技术对清代瓷器的红釉(彩)进行系统测试,获得了各种红釉(彩)呈元素定性及半定量数据.分析结果表明,清代红釉彩可以依据呈元素划分为四类,低温铁红彩(Fe)、高温铜红釉(Cu)、低温金红彩(Au)和朱砂红彩(HgS),并且各元素含量的改变会影响红釉(彩)呈.

  • 标签: 清代陶瓷 红釉(彩) 呈色元素
  • 简介:经过多次调查,我们确定固城乡五座古城,是合水境内修建最早的古城堡,其中固城古城、巷口古城、丈八寺古城、午亭子古城修建于商武乙时期。(图一)

  • 标签: 兴衰 古城堡 亭子
  • 简介:江苏省明清时期的建筑彩画是研究古代建筑彩画艺术发展、演变不可多得的实物资料,其制作工艺继承和发展了宋代建筑彩画的官式作法,表现出鲜明的时代和地域特征。作为江苏地区传统建筑彩画中彩画色彩重要组成的“二”,普遍存在有严重的褪变色现象,轻则影响了彩画的艺术效果,重则危及彩画的长期保存。为明确了解彩画中“二”发生褪变色的主要原因,在实地调查、传统工艺调查和环境调查分析的基础上,本文结合采集样品的科学分析检测,有针对性地设计了模拟实验。结果表明:“二”颜料层褪变色最为明显是由于光照、高温高湿、二氧化硫协同作用,其中颜料和胶料都发生了显著的变化所致。本文利用实验结果比对,分析了实际情况下“二”的褪变色病害,得出了病害产生的主要原因,并作了进一步的探讨分析。

  • 标签: 彩画 二色 颜料 褪变色
  • 简介:在纸张保护中把纸弄湿或者对纸进行清洗是常见的。如果纸张含有对水敏感的元素如墨水层或树胶水彩层,则保护人员在将水用在纸张上时面临很大的风险。因为水会影响纸张甚至将它们从纸张上洗掉。如果被试面积不超过一平方厘米的话,则使用定材料对水敏材料进行涂层,如常用ParaloidB72材料。它的优点是抗水性强,但是这一材料最大的缺点之一是实际操作中不可逆。

  • 标签: 纸张 技术 防水 实际操作 材料 不可逆
  • 简介:在宁县博物馆保存着一个古井口。该井口由一块整石雕为四方形,其边长116厘米,高35厘米。有高7厘米的平台,平台四角雕刻四个动物头。群众称其为“龟”。四边“龟盖”覆在“龟”身上。中间是直径36厘米的圆洞,井口。相传,它是周老王不密为“南津”人打的“津”井口,本在南乡北庄村。第二次文物大普查时搬回宁县博物馆。

  • 标签: 狮子 博物馆 宁县
  • 简介:湖北随州市地岗东汉墓清理报告随州市考古队1994年8月下旬,湖北省随州市地岗因建设工程发现两座砖室墓,随州市考古队接到报告后,派员赶赴现场调查,并配合工程进行了清理发掘。现将两座砖室墓(编号为M1、M2)清理情况报告如下。一、墓葬位置及形制墓葬...

  • 标签: 东汉墓 随州市 几何纹 底径 湖北随州 随葬品
  • 简介:浙江上林湖出土了一批秘瓷,与法门寺地宫出土的秘瓷在外观、造型、装烧方式上相似。通过对窑址的实地调查与样本的科技检测分析(包括热释光测年、化学成分检测、显微结构分析、吸水率测试)发现,这批秘瓷与一般品质的越窑青瓷在胎釉化学成分与显微结构上具有较高的一致性,因此从化学成分和显微结构角度并不能将秘瓷从越窑青瓷中区分开来。此外,在工艺技术上,秘瓷的特点是坯泥处理细致,修坯严格,施釉均匀,并使用瓷质匣钵密封装烧。所以,秘瓷是越窑青瓷中工艺技术较好的一部分精品瓷。

  • 标签: 秘色瓷 越窑 上林湖 工艺技术 化学成分
  • 简介:官至少师兼吏部尚书,是明代地位最高的重庆籍官员。蹇神道碑发现于重庆北部新区天官坟附近,碑体量巨大,碑铭部分可辨,提供了许多新的史料,与清代地方志及蹇氏族谱对较考证,对于蹇及其家族历史研究具有一定意义。

  • 标签: 蹇义 神道碑 《江北厅志》 《蹇氏族志》